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4 15:5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专题探究
一、教学设想
研学与语文课程融合,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课尝试将研学和名著阅读教学相结合,有效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与解决问题。骆驼祥子是《西游记》中贯穿始终的人物,是这本书当之无愧的主人公。了解这一形象的内涵及寓意是了解《骆驼祥子》主题的重要途径。本课采用精读和跳读的方法,梳理并分析祥子的心路历程,了解祥子丰富的人物形象内涵,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读懂《骆驼祥子》。
二、教学目标
1.走进文本,结合关键的故事情节,探寻归纳祥子悲剧的原因。
2.以专题阅读为抓手,了解人物的性格缺陷对命运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读写结合,开拓思维,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结合骆驼祥子的历程,领悟作品内涵,掌握人物分析的方法。
2、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探寻祥子悲剧的原因,并从中得到人生启迪。
四、教学过程
(一)海报导入,引出主题
课件出示两张《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电影海报。
师:同学们看过这部电影吗?这部电影在2019年非常卖座,获得50亿票房,其中最让人感动的是哪吒虽然生来就是魔童,而且只有三年的寿命,但他逆天改命,与命运抗争,发出这样的怒吼——“我命由我不由天”。
再说回我们今天的主人公——祥子,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祥子的一生,你会想到哪个词呢?是啊,这么一个要强、勤劳的大好青年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老师为祥子感到十分的惋惜,我有一个脑洞,我们能不能尝试着拯救祥子,像哪吒一样为他改写命运呢?我们试一试,好不好?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书中,为祥子寻找改命的生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电影和人物形象与祥子进行有趣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全新的角度来引出本课的主题——“祥子悲剧原因”。
(二)跳读文章,话说“洋车夫”
课前已分工,由负责搜集“洋车夫”的小组进行展示,PPT呈现+讲解
预设:
职业特点:在我国现代文学作品中车夫是底层社会人民的经典形象之一。洋车夫在当时的社会中,只是一个普通的职业。《骆驼祥子》中的车夫大多来自乡村,乡村的破旧腐败使他们无法生活下去,他们只能来到城市,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新的生活。
人员构成:六类
生活状况:洋车夫这个职业是当时社会上一种底层劳动者,他们每天受上层人的压迫,暗无天日。他们所付出的汗水和报酬不成正比,在当时黑暗的社会中,不仅收不到报酬,还被抢钱被诈骗。
(由学生进行补充、点评。)
师:大家觉得,“洋车夫“这一行当,像现在的哪一种职业 思考以前和现在这些职业的共性和差异。
预设:出租车司机、滴滴司机快车、专车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并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相反,在面临新鲜事物时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语文教师在课前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使其自行组队做好准备工作,这样在活动正式开始后,教师可以适时抛出问题,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与交流。
(三)主题辩论会
辩题:祥子落选“时代好公民”的原因
正方:个人原因
反方:社会原因
学生自由选择立场,准备辩词。
明确总书记在2013年参加“五四"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时强调,“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失”这就告诉我们,作为时代新人应锻炼自己,做到志存高远。
设计意图:在学校中,语文教师肩负着传授语文知识和立德树人两大重要任务。因此教师不仅掌握语文课程的教学知识与内容,而且还要思考如何将语文课程知识与研学场景结合起来,以便学生更好地吸收与理解。这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也是教学知识的迁移,能够促进他们的课程开发能力、实践探究能力的发展。语文研学和阅读教学结合,能够使语文教师根据实际情境指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帮助语文教师理解研学的理念,熟练掌握课程实施在技术层面的具体任务和操作技能,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
(四)反思悲剧,反思自我
过渡语:事情到这一步我不禁要问,难道祥子注定以悲剧收场吗?难道“我命由我不由天”只是传说吗?下面我们来看一则热点新闻,可能就会找到答案。
思考如果祥子生活在我们这个社会中,需要如何做,才可以获选“时代好公民” 先对比祥子生活的社会,分析我们的社会。
明确: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完全是祥子之前所生活社会的对立面,这也正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下的社会。无论是从国家还是社会层面,我们的新时代都为我们自身的发展构建了一个极其良好的大环境氛围。如果祥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只要克服自身性格缺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来要求自己,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那他一定能够成为“时代好公民”。
1、思考如果祥子生活在我们这个社会中,需要如何做,才可以获选“时代好公民” 先对比祥子生活的社会,分析我们的社会。
明确: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完全是祥子之前所生活社会的对立面,这也正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下的社会。无论是从国家还是社会层面,我们的新时代都为我们自身的发展构建了一个极其良好的大环境氛围。如果祥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只要克服自身性格缺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来要求自己,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那他一定能够成为“时代好公民”。
2、直击热点新闻——中科院博士黄国平论文致谢
比较归纳祥子和哪吒、博士之间不同的性格特征,以及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人物命运的走向。
哪吒和博士身上具有自信、乐观、勇敢坚持、敢于抗争、有决心等优秀品质,所以才能够“我命由我不由天”,而三次拯救失败的原因是祥子的性格缺陷——自卑、消极、懦弱、自私、不敢抗争、虚荣心等,还有一个根本原因——黑暗的社会,所以祥子只能“我命由天不由我”。
3、当我们在为祥子的命运惋惜的时候,应当反思一下自我,在我们今天光明和谐的社会中(屏幕显示)——
“当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时,你是迎难而上还是消极逃避?
当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你是顽强抗争还是妥协抱怨?
当面对梦想与现实有巨大差距时,你是勇往直前还是犹豫放弃?……”
问问自己的内心,我们是不是当代的祥子?是否和祥子有一样的性格缺陷呢?教师可以相机采访学生的感受。
结论:其实我们今天不但是拯救祥子,也是在——拯救我们自己,拯救祥子的行动失败了,那拯救自己呢?想要“我命由我不由天”,我打一个“?” ,这是个未知数,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以祥子为鉴,做一个不畏困难、自信、积极、坚强、勇敢的新时代追梦人!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是无处不在的,不应当将其局限于学校课堂中。将研学与语文课程相融合,可以在课堂上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化、多样化的平台,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语文。学校和教师可以将目光投向本区域的历史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例如生活小事、时事热点都蕴含丰富的人文意义,通过其与语文课程的结合,将语文知识从课堂中迁移到生活中,从而实现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体验,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五)作业布置:为祥子写一篇小传
要求: 简要概括人物生平;②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主要性格特征,适当抒情或议论;③全面、客观、公正的态度。300字左右。
设计意图:读写教室是一间有温度的教室。把诗和远方交给读写教室。和孩子们共同阅读,陪伴成长的日子。在聚焦和拓展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以写促读,让学生联系片段来梳理故事的内容,这些都能帮助学生进行持续阅读和深度阅读。教师要注重孩子的自主阅读,使之成为独立的阅读者。
五、板书设计
拯救祥子 —— 拯救自己!
我命由天不由我 我命由我不由天
失败 ?
六、教学反思:
《骆驼祥子》是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名著导读。它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讲述了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小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苦难生活,概括了祥子从充满希望,到挣扎苦斗,直到精神崩溃,走向堕落的悲惨一生。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事业,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语文课程也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作用。
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目标,体现学科教学内容的育人价值以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培养的深度融合,结合“一书一法”的语文习得方法要求,本部名著教学可通过系列活动探究,运用"批注式的阅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批注中学会阅读。学生通过师生、生生、生本之间对话交流,在批注中学会思考,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从扶到放“这一循序渐进的引导过程,帮助学生掌握批注的过程和方法,进而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与感受,深刻感悟杰出的语言背后的魅力。
根据新课标要求,课上组织有趣的活动,比如辩论会,不仅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果能合理地加以设计与运用,一定能助力学生阅读水平发展,促进以学生“说”为中心的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提升。
学习语文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合作能力,研学旅行能够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创新意识。研学旅行能够根据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主题,能够赋予语文学习更多活力。将研学旅行与语文课程相融合,使语文学科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祖国河山之美、文化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树立民族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