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卫风·氓》——如何多元而有界地解读人物形象
课文原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一、设计理念
本设计紧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提升思辨能力,促进其深刻性、批判性思维品质的提升。基于学生在人物形象分析时容易概念化、平面化、给人物贴标签的问题,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深入文本,摆脱原有的“模式化”认知,深入解读、思辨,获得新的阅读感受,在更为全面的观感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也丰盈着自己的情感体验。以往对这篇文章的解读基本停留在女子视角下的人物形象,本设计尝试新的讲法,力图突围学生固有的思维,获得多元的解读。细处详读是生发思维的根本,经由细节探寻,捕捉联系与矛盾,深入分析,合理论证,准确推断,就可以形成丰富的思辨空间。
二、学情分析
所教授的高二学生擅长形象性思维,理性思维不足。平时的课堂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存在着几种问题:不能用准确的词语进行概括,不能全面地去解读人物,思辨力不够,容易跳出文本自我想象。基于此,引导学生如何多元而有界的去概括人物形象,就显得十分必要。
三、教学目标
1.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多元地解读人物形象
2.学会抓住文本细节,基于文本进行合理的想象
3.通过人物形象的解读,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四、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多元地解读人物形象
难点:学会抓住文本细节,基于文本进行合理的想象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有些东西是不会改变的。比如爱,浪漫,思念,执着,孤独,追求,伤逝。所以古老的《诗经》,至今还能感动我们。今天我们就走进《诗经》中的经典篇目《氓》,一起品味那爱的情伤。
(二)美译古诗,向名家挑战
上节课我们对这首古诗进行了翻译,这是老师选出的大家余冠英先生对《氓》的翻译,我们来读一读。
小伙走来笑嘻嘻,拿着布币来换丝。不是为了来买丝,借机找我谈婚事。谈完送你过淇水,一直送你到顿丘。不是我要延婚期,是你没找好媒人。请你不要生我气,定下秋天为婚期。(男生读)
登上残破的墙垣,心中念你望复关。遥望不见复关影, 低头伤心泪满面。望见复关心中喜,喜笑颜开话不断。你又占卜又问卦,卦象吉利没恶言。把你大车赶过来,我带嫁妆随你迁。(女生读)
剩下的四节我们班同学也做了挑战,展示学生作品。
岭上桑几行,掩映交相绿茫茫。呼却树前斑鸠鸟,提防,桑葚甘甜醉一场。
呼却女儿郎,莫与闲人道短长,美梦俗人终会醒。难忘,情海深深话凄凉。
——学生一
桑树叶子已落下,枯黄零落任风摇。自从嫁入你家中,受苦三年很煎熬,淇水滔滔送我回,水溅车帷湿又潮。我做妻子无差错,是你这人太奸刁。心中完全没准则,变心随意耍花招。
——学生二
为妇经年总守道,任苦任怨无嗟辞。彩云为朝月为暮,朝朝暮暮织炊田。心意顺遂色即变,拳掌如铁施我身。手足不知窘至此,以我为我笑靥欢。独忧静思对影愁,暗自神伤无人晓。
——学生三
昔言与君同,长命无绝衰。今思吾之念,唯怨已深哀。水宽之有岸,沼深之有沿。少时相戏娱,玩笑无细碍。尔言真诚挚,无思子复反。子既背之言,唏嘘亦已哉。
——学生四
【设计意图】巩固复习上节课所学,让学生熟悉文本,对诗歌有个大体的回顾和把握,以便后面展开对人物形象分析的深入探讨。另外本班学生的文采很好,也想借此机会对他们做一个展示。
(三)初步感受卫女形象(女子视角)
1.在这首诗中,有一个特别鲜活的形象,她就是——卫女。那老师想问大家:这位卫女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预设:从她开始送别男子、安慰男子、思念男子的这些场景描写中,可见她痴情、纯真、善良;从她婚后没日没夜的劳动,可见她勤劳贤惠;从她发现男子变心后,决绝、果断、坚强、敢爱敢恨。总结:恋爱时温柔痴情,结婚后勤劳隐忍,婚变后冷烈静清醒、坚强刚烈。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诗句的具体细节描写中挖掘,人物形象的分析来自文本,来自对字词的体味。
2.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这个女子长得怎么样啊?诗中有没有交代?
提示:“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兴手法。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卫女的形象,锻炼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并引导他们从文本中去概括。另外学生单一化的评价跟后面的丰富多元评价形成一个变化的反差。
(四)以男子视角,解读卫女形象
大家有没有发现,整首诗都是以女子的口吻诉说的,都是以女子的视角展开的,没有给男子说话的机会。现在如果我们转换下视角,以男子“氓”的视角来看卫女的话,又是一个什么形象呢?
提示:怎么解决“氓”信息少的问题?通过女主人公的叙述,仔细审读、分析、想象、移情。
还想不到的时候提示:氓在家庭生活中到底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氓真的因为女主人公容貌变化而不再爱她了吗?当女主人公起早贪黑地操持各种家务时,氓在做什么?
特别注意提醒学生依托于文本,合理想象。
展示学生的答案,总结。
教师:当我们发现,用男子视角再来看卫女,她的形象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同学甚至以“氓”的口吻给女主人公写了一首诗,认为她的遭遇不能全怪罪于氓。或许是婚后的操劳让她自己也发生了改变。
牡丹凋零,无人赏也。汝入吾门,即为吾人。三岁食贫,吾乃知矣。初入吾门,温柔贤惠。日益久矣,无言笑矣。
三岁为主,靡日休矣。日夜耕作,靡有息矣。入门求语,汝不应我。沉默寡言,吾哀叹矣。三岁已逝,汝已变矣。
日复一日,貌已逝矣。吾心已变,往日已去。若问何故,牡丹凋矣。汝骂汝怨,吾已淡矣。吾今远离,来世会矣。
【设计意图】以男子“氓”的视角来看女子形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不要单一片面地去理解形象,可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会有不同的答案。学会思辨阅读,从模式化的思维中突围。
(五)以兄弟视角,解读卫女形象
我们再找找,文中还有没有其他人的视角了?文中的人物除了卫女、氓,还出现了谁?——兄弟。试着从兄弟的视角去看卫女的形象。
提示:“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嘲笑,讥笑,不理解,为什么?
1.从她恋爱到结婚,我们始终没有看到她的家人,女主人公爱情失败后,兄弟们没有为她打抱不平,伸张正义,反而嘲笑讽刺她,想必当初她不听亲人劝,不顾世俗言,自主意识非常强烈,一意孤行。而且婚后也没有与娘家保持联系,修复家庭关系,以致最终落得悲惨结局。 ——女子过于自我,孤军奋战
2.婚姻向来人生大事,看上去淳朴老实的氓,却连媒人都没请,他的真心,值得怀疑,为后面的婚变埋下隐患。
——过于单纯,识人不清
3.在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情况下,与其私定终身。
——过于草率,轻许终身
4.女主人公的心魄、忧喜完全交给了男子。
——过于痴迷,丧失自我
5.出嫁后任劳任怨、勤俭持家,过度操劳使她容颜变得憔悴衰老。 ——过于迁就,委曲求全
学生在展示的时候适当地评价、点拨、拉回:你的观点,可以从文本的哪些地方得到证明?文本真的有这样的含义吗?/胡适论及做学问时说过一句话: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刚才你假设得很好,能不能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论证你的观点?/大家在评判谁言之有理时,也要看谁能落实扣住文本这一标准,同时也要克服阅读中断章取义的坏习惯。
【设计意图】兄弟视角其实很容易被学生忽略,因为文中只出现了一次,轻轻带过,但他又是理解为女形象的一个很重要的视角。在这里启发学生关注文本细节,细处详读是生发思维的根本,经由细节探寻,捕捉联系与矛盾,深入分析,合理论证,准确推断,就可以形成丰富的思辨空间。
(六)读者视角中的卫女形象
1.除了上面的视角,其实我们还有一个视角,就是读者视角。《氓》中的卫女,历来有不同的评价。
宋代朱熹说“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
余冠英《诗经选》:“这是弃妇的诗,诉述她的错误的爱情,不幸的婚姻,她的悔,她的恨和她的决绝。”
当代鲍鹏山:“在《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我认为便是那位卫国女子。”
分析每个人的评价:朱熹是站在封建礼教的角度,维护封建礼法,对女子持完全批判的态度,他认为女主人公因感情而丧失理智,违背了封建礼法,由于婚后生活的坎坷,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深刻的痛悔。
余冠英没有了对卫女的道德指责,更多关注女子的悲惨经历,从“弃妇”的角度理解分析女子的爱与恨、悲与痛。
鲍鹏山对女主人公给予了完全的赞美,只是对一个遭遇婚姻伤害的女子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同情。
提问:站在读者的立场上,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评价?你赞同他们的观点吗?
明确:时代不同,身份不同,立场不同。
2.你作为读者,你又怎么看待卫女呢?
【设计意图】引出不同时代的人对卫女的评价,继续丰富学生的思维,引发认知冲突,进而思考在解读人物形象时怎么多元但有界。
(七)、解读人物形象的方法总结
《氓》从久远的过去唱到今天,不同时代、不同性别、不同身份的人对《氓》的解读是不同的,答案的丰富性在某种程度上恰恰证明了经典的魅力。
我们在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时,要避免单一化、模式化的评价,不要轻易给一个人贴标签。也不要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进行简单粗暴的评价。回到那个时代,依托文本,走入人物内心,多视角多角度地解读一个人物,才会感受到人性的复杂、情感的丰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多元而有界,客观而公正才是我们理解一个人物应有的态度。
(八)作业拓展应用
在《诗经》中的《邶风·谷风》、曹植的《七哀诗》、李白的《寒女吟》中任选一个人物形象分析,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评。
【设计意图】这几首诗都是弃妇主题,跟卫女可以形成一个比较阅读拓展。另外根据今天所学的如何多元而有界的解读形象,学会应用迁移。
(九)结语:教师原创诗歌
江城子·劝学
一抹微笑写流年,花烂漫,风甜甜。蓦然惊觉,云残月不全。可怜痴情小红颜,望其身,泪涟涟。
锦瑟年华俺不谈,神清安,心不烦。红日初悬,不如去登攀。胸有诗书九重天,路漫漫,志当坚。
【设计意图】激趣,引导学生不要沉迷于爱情,大好时光好好学习,有个简单的情感价值观的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