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
1.(2023·甘肃酒泉)下表所示的内容为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由此可知,推动英国煤产量不断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年份 1800年 1820年 1830年 1850年 1860年 1870年
产量(万吨) 1100 1740 2400 4940 8000 11 000
A.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B.煤炭成为发电的主要来源
C.英国开采煤炭的技术先进
D.工业革命推动煤炭大量出口
2.(2023·吉林长春)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顿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
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3.(2023·浙江绍兴)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是发源地之一,随着德国的统一及宪法颁布,德国的经济得到十分迅速的发展。以下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明与创造的是( )
①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②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发明最早的汽车
③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④埃德温·德雷克打出世界第一口油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③
4.(2023·黑龙江哈尔滨)据史学家霍布斯鲍姆的研究:在1838年的利兹城,周薪20先令以上的九个工种中,传统工种只有两个,周薪在10至15先令的6个工种,几乎全是受机器和新组织形式排斥的手工业者。据此可知,工业革命( )
A.改变英国社会结构 B.造成新的贫富分化
C.严重影响工人收入 D.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5.(2023·安徽定远)从16世纪中叶开始,英国民间掀起了一股学习欧洲大陆科学成果的风潮,涉及地理、数学等多个领域,至17世纪中期,学校的教学还延伸到机械行业、技工行业、贸易行业,且受教育者身份限制也基本放开。材料可用于说明( )
A.科技发展直接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
B.教育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C.民间教育发展引领了英国教育潮流
D.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工业革命
6.(2023·山东蒙阴)据统计,1700年,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60%,1801年,降到36%,1821年降到32%,到1851年降为16%。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
B.圈地运动加速传统农业结构瓦解
C.蒸汽动力替代了手工纺织的劳动
D.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农村衰落
7.(2023·安徽期末)英国在17世纪和18世纪上半期农业生产能力出现了提升。1700年后谷物和面粉的出口大幅上升,到1750年总数达20万吨,是当时的“欧洲粮仓”。英国成为“欧洲粮仓”( )
A.有利于工业革命发生
B.解决了欧洲人们饥饿问题
C.促使机械化耕作推广
D.加快了欧洲对非洲的掠夺
8.早在1830年,法国的出生率就跌落到了30‰以下,19世纪80年代的瑞典,1900年至1910年间的德国,也相继跌落到这一水平。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法国大革命的不断反复
B.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世界体系的最终建立
9.(2023·河南南阳)在1624年《垄断法》(世界第一部专利法)颁布前,英国在纺织和冶铁工业上仅有一项发明,而此后短短一百多年间,英国仅纺织业就有七项大的发明。由此可知,英国的专利制度( )
A.加快了英国的法治建设
B.得益于英国的工业革命
C.刺激了技术发明和创新
D.有助于科学与技术结合
10.(2023·广东广州)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1870年,洛克菲勒开始组建垄断组织―美孚石油公司。工厂制和垄断组织这两大生产组织形式( )
A.推动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B.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D.适应了电气化时代的需求
11.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原来在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戏等行为一概被禁止。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B.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
C.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化
D.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12.(2023·河南期中)如图为1750—1953年英、美、法、德各国工业总潜能占全球工业潜能的百分比情况。其中,甲国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欧洲和北美轻而易举地实现工业革命,是因为这些地方有许多与英格兰社会相同的社会和文化模式……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大变动问题。
——[意]卡洛·M·奇波拉主编,吴健等译:《欧洲经济史》(第3卷)
材料二 工业革命并未随着铁路、跨大西洋汽船和电报通信的出现而结束。它一直持续到今天,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阶段清晰可见。第一阶段到19世纪中叶,包括如前所述的棉纺织工业的、采矿业的和冶金业的机械化以及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阶段持续到19世纪整个下半叶,它以科学在工业上更直接的应用和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发展为特征。尽管科学在其发展伊始对工业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它却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发生的推动因素。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欧美工业革命实际上是政治“大变动问题”。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工业革命“第一阶段”在生产与运输业的突出特征。结合所学,概述工业革命“第二阶段”的特点。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
1.(2023·甘肃酒泉)下表所示的内容为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由此可知,推动英国煤产量不断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年份 1800年 1820年 1830年 1850年 1860年 1870年
产量(万吨) 1100 1740 2400 4940 8000 11 000
A.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B.煤炭成为发电的主要来源
C.英国开采煤炭的技术先进
D.工业革命推动煤炭大量出口
[解析] 从材料的时间信息可以得出,此时英国正在开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使煤的产量不断提升,A项正确;电力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B项;技术先进并不是主要因素,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产量,并没有出口,而且英国当时的煤主要是供应国内使用,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3·吉林长春)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顿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
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解析] 依据题干可知,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技术发明者由工匠到科学家,说明科学的作用越来越大,也说明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C项正确;发明者的出身并不能决定研究成果,排除A项;科技创新一样需要生产经验,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说明科学理论与生产经验哪一个更重要,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3·浙江绍兴)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是发源地之一,随着德国的统一及宪法颁布,德国的经济得到十分迅速的发展。以下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明与创造的是( )
①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②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发明最早的汽车
③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④埃德温·德雷克打出世界第一口油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作为发源地之一,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明与创造包括,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和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发明最早的汽车,说法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比利时发明家格拉姆发明电动机,打出世界第一口油井的埃德温·德雷克为美国人,说法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B、C、D三项。故选A项。
4.(2023·黑龙江哈尔滨)据史学家霍布斯鲍姆的研究:在1838年的利兹城,周薪20先令以上的九个工种中,传统工种只有两个,周薪在10至15先令的6个工种,几乎全是受机器和新组织形式排斥的手工业者。据此可知,工业革命( )
A.改变英国社会结构 B.造成新的贫富分化
C.严重影响工人收入 D.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解析] 依据“在1838年的利兹城,周薪20先令以上的九个工种中,传统工种只有两个,周薪在10至15先令的6个工种,几乎全是受机器和新组织形式排斥的手工业者”和所学知识,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机器大生产逐渐取代工场手工业,传统工匠或手工业者逐渐减少,而近代工人逐渐兴起壮大,由此可知,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A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工业革命造成新的贫富分化或严重影响工人收入,而是反映工业革命改变了劳动者结构,排除B、C两项;题干没有强调城市的发展,无从得出推动城市化进程,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3·安徽定远)从16世纪中叶开始,英国民间掀起了一股学习欧洲大陆科学成果的风潮,涉及地理、数学等多个领域,至17世纪中期,学校的教学还延伸到机械行业、技工行业、贸易行业,且受教育者身份限制也基本放开。材料可用于说明( )
A.科技发展直接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
B.教育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C.民间教育发展引领了英国教育潮流
D.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工业革命
[解析] 工业革命前的二百年间,民众热衷于学习各种实用科学知识,促使学校教学的内容日益丰富,延伸到“机械行业、技工行业、贸易行业”,“受教育者身份限制也基本放开”等,说明英国的教育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科技发展“直接”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排除A项;民间教育发展引领了英国教育潮流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科学与技术结合在材料中并未体现,且其推动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3·山东蒙阴)据统计,1700年,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60%,1801年,降到36%,1821年降到32%,到1851年降为16%。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
B.圈地运动加速传统农业结构瓦解
C.蒸汽动力替代了手工纺织的劳动
D.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农村衰落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趋势是从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在英国贯穿该时间段的历史现象是圈地运动,这是15—19世纪英国农村的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土地革命,在18世纪达到高潮,圈地运动推动英国由封建小农土地私有制过渡到资本主义大土地制度,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农村地区,B项正确;圈地运动使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向城市移动,从而推动农村人口比例的下降,A 项是一个原因,但当时劳动力的流动还是由圈地运动引发的,排除A项;蒸汽动力代替手工劳动,不能说明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排除C项;D项是影响而非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3·安徽期末)英国在17世纪和18世纪上半期农业生产能力出现了提升。1700年后谷物和面粉的出口大幅上升,到1750年总数达20万吨,是当时的“欧洲粮仓”。英国成为“欧洲粮仓”( )
A.有利于工业革命发生
B.解决了欧洲人们饥饿问题
C.促使机械化耕作推广
D.加快了欧洲对非洲的掠夺
[解析] 根据所学,“欧洲粮仓”的形成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粮食保障,能让更多的农民成为工厂的工人,为工业革命提供自由的劳动力,A项正确;饥饿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排除B项;当时并没有机械化,排除C项;“欧洲粮仓”与对非洲的掠夺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
8.早在1830年,法国的出生率就跌落到了30‰以下,19世纪80年代的瑞典,1900年至1910年间的德国,也相继跌落到这一水平。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法国大革命的不断反复
B.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世界体系的最终建立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社会对人口需求降低;再者,大量妇女进入生产领域,地位大大提高,生育观念也发生变化,这些都影响到出生率,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法国大革命的不断反复和瑞典、德国出生率下降无关,故A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于1914年,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体系最终建立,故D项错误。
9.(2023·河南南阳)在1624年《垄断法》(世界第一部专利法)颁布前,英国在纺织和冶铁工业上仅有一项发明,而此后短短一百多年间,英国仅纺织业就有七项大的发明。由此可知,英国的专利制度( )
A.加快了英国的法治建设
B.得益于英国的工业革命
C.刺激了技术发明和创新
D.有助于科学与技术结合
解析:据所学可知,专利法重在保护技术发明者的权益,据材料可知,英国专利法颁布后的一百多年,仅纺织业就有七项大的发明,可见,刺激了技术发明和创新,C项正确;题干主要涉及在英国专利法的推动下促进英国的技术发明,材料主要不是强调英国的法制建设,排除A项;1624年,英国还未开展工业革命。英国的专利制度主要是在工业革命开展之前确立的,排除B项;科学与技术相结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题干涉及时间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距甚远,排除D项。故选C项。
10.(2023·广东广州)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1870年,洛克菲勒开始组建垄断组织―美孚石油公司。工厂制和垄断组织这两大生产组织形式( )
A.推动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B.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D.适应了电气化时代的需求
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主要结论:两次工业革命阶段,生产力推动了生产组织由工厂制发展到垄断组织的变化。生产组织形式都反映出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的调整,C项正确;工厂制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国家是以商品输出为主。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国家是以资本输出为主,排除A项;工厂制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排除B项;工厂制度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蒸汽时代,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电气时代,排除D项。故选C项。
11.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原来在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戏等行为一概被禁止。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B.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
C.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化
D.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解析:18世纪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生产方式的转变催生了工厂制;在工厂生产过程中,由于机器费用昂贵,生产成本增加,工厂主便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导致了工人工作方式的转变,由此可推知,生产方式的转变导致了工作方式的变化,最终会推动社会分化和阶级对立,故B项正确;工业结构的变动指的是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业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工人的生活境遇,排除C项;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主要是由于其产量有限,而不是物价上涨导致的,排除D项。故选B项。
12.(2023·河南期中)如图为1750—1953年英、美、法、德各国工业总潜能占全球工业潜能的百分比情况。其中,甲国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解析:根据图示曲线可知,甲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甲国工业潜能占全球工业潜能的百分比不断下降,这与英国的工业发展历程相符,故甲国是英国,A项正确;乙国是美国,丙国是德国,丁国是法国,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欧洲和北美轻而易举地实现工业革命,是因为这些地方有许多与英格兰社会相同的社会和文化模式……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大变动问题。
——[意]卡洛·M·奇波拉主编,吴健等译:《欧洲经济史》(第3卷)
材料二 工业革命并未随着铁路、跨大西洋汽船和电报通信的出现而结束。它一直持续到今天,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阶段清晰可见。第一阶段到19世纪中叶,包括如前所述的棉纺织工业的、采矿业的和冶金业的机械化以及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阶段持续到19世纪整个下半叶,它以科学在工业上更直接的应用和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发展为特征。尽管科学在其发展伊始对工业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它却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发生的推动因素。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欧美工业革命实际上是政治“大变动问题”。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工业革命“第一阶段”在生产与运输业的突出特征。结合所学,概述工业革命“第二阶段”的特点。
答案:(1)推动因素:社会政治结构、人民精神面貌和价值标准的发展。说明:英国、法国、美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提到资产阶级革命即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国家国内政局稳定,政府鼓励经济发展。
(2)特征:生产领域机械化,运输业以蒸汽机为动力。
特点:科学与技术结合(或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或有科学理论指导);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或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美国和德国最为突出(或多个国家都有重要发明或美国与德国成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