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1.(5分)听读词语三遍,再依次写下来。
2.(3分)认真听老师读两遍短文,再填空。
(1)2023年6月20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空军航空兵某团飞二大队先进事迹,授予他们“ ”称号。
(2)2024年4月8日,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获得“ ”荣誉。
3.(2分)我会根据听到的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组建于2023年11月。
(2)“全摧毁、零战损”的光辉战绩,首开人民空军轰炸作战样式先河。
4.(3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葬礼(zàng) 潺潺(chán) 咔嚓(chā) 积劳成疾
B.简陋(lòu) 惆怅(cóu) 拨弄(bō) 座无虚席
C.溶解(jiǎn) 焚烧(fén) 头涔涔(chén) 天涯海角
D.急速(suì) 意仁(yì) 菱角米(líng) 司空见贯
5.(3分)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句中“知”是( )
A.表示知道 B.表示知识 C.表示智慧 D.表示未知
6.(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周易》。
B.《腊八粥》是作家沈从文创作的小说。喝粥的场景写得尤为详细。
C.《爱丽丝漫游奇境》是刘易斯 卡罗尔创作的。小说的主人公是爱丽丝。
D.《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主要表达对张思德同志的沉重哀悼。
7.(3分)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B.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如雨下,撒了一地。
C.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D.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8.(3分)下面句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改成肯定句是:每个人的嘴里都会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
B.“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 ”是动作描写,表现八儿活泼好动的样子。
C.“纤纤擢素手”是细节描写,“扎扎弄机杼”是动作描写,表现织女美丽悠闲的样子。
D.“在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了,很浪漫的摆成一个十字。”这句话说明八儿很随意,把筷子胡乱摆放。
9.(3分)选出句中破折号的作用。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音的延长
C.表示意思的转变
(1)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
(2)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3)今年的“五一”过得真快活!——咦,你为什么没出去?
10.(2分)下列关于书法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赵孟頫的楷书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
B.赵孟頫的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
C.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多宝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11.(5分)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
(1)把上面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选自唐代诗人 写的 。
(3)像这样表达朋友之间深厚情谊的诗句还有: 。
12.(15分)课内阅读
【材料一】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材料二】
重于泰山
文天祥,南宋抗元名臣。1278年不幸被俘。后被押解至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功降。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1283年1月,于大都就义,终年47岁。
轻于鸿毛
汪精卫,早年投身革命。后期思忽明显退变,于抗日战争期间投君日本,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沦为汉奸。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肿”病死。
(1)材料一选自 的
(2)材料一阐述的观点有 。
(3)根据对选文理解判断对错,对的打“ ”,错的打“×”。
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引用这句话的作用是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的证据。
②作者举李鼎铭先生这一事例说明了我们不怕党内人士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
(4)材料二中,对待两种“死”的情感截然不同,前者极力 ,后者极为
A.颂扬
B.吹捧
C.憎恶
D.怜悯
(5)借助材料二的资料,举例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13.(13分)课外阅读
奇想与发明
李媒
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创造的灵感。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问题和常人眼中的“异想天开”,在发明者看来却是创造的源泉。 1821年的一天,德国乡村有个农家女孩拿着妈妈的木梳在家门口玩耍。玩腻了,她就想出了个新花样,她找来两张纸片,一上一下贴在木梳上,然后把它放在唇边,谁知竟吹出了声音。一个叫布希曼的音乐家路过这儿,被这奇妙的声音吸引住了。他仔细观看了女孩的“杰作”、回家后,他参照女孩的木梳、中国古笙和罗马笛的发音原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支口琴。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听诊器的发明灵惑也未自儿童。一天,法国医生林奈克到一位患心脏病的贵妇家去诊病,由于病人过于肥胖,传统的叩诊法无法测得准确的心率,又不便直接用耳朵贴在患者胸部听诊,医生十分为难。回家的路上,他看到两个孩子蹲在一条长木梁的两端玩游戏,一个孩子敲一端木梁,另一个孩子把耳朵贴在另一头、听传来的声音。出于好奇,他凑上前去,竟清楚地听到了木梁那头传来的声音。这件事启发了林奈克,不久,听诊器就问世了。 一次性成像照相机是美国人兰德的发明,促使他进行这项研究的是他的女儿。一天、兰德和女儿去公园游玩,他给女儿拍了许多照片,拍完后,孩子急切地向爸爸要刚刚拍的照片。孩子的要求促使兰德花了好多年工夫研究一次性成像问题,终于在1947年成功地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一次性成像照相机。 非裔美国人毕寇是位身手不凡的机械师。他的儿子是个报童,整日奔波送报,脚踏车上的链条常常脱落,儿于为此十分苦恼。于是,毕寇用塑胶做了些齿轮,再用木工工具加工,给儿子造了世界上第一辆“两轮传动“的脚踏车——用踏板的力量同时带动两个轮子,这种车能畅行于郊外崎岖的小路。 与前几位相似,发明隐形眼镜的比斯特得益于儿子的恶作剧。一天,他正聚精会神地读报、突然,鼻梁上的眼镜被调皮的儿子打落在地。比斯特正要发火,儿子却拾起碎镜片,贴在眼前大叫起来。比斯特拿过镜片,果然看到了地上爬行的蚂蚁,他灵机一动,既然碎镜片可以脱离镜架看东西,那把它装在眼球上,看东西不是更方便了吗?就这样,隐形眼镜诞生了。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发明创造的契机,发明并不是一件高深莫测的事。我们今天的许多“文明的奇迹”,最初都源自儿童的创造、发现与奇想。只要你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小发明家。
(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高深莫测:
(2)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请用“_____”勾画出来。
(3)了解作者所列举的事例,将表格填写完整。
事例 起因
布希曼看到女孩用纸片和木梳吹出了声音
林奈克发明听诊器
女儿急切地向爸爸要刚拍的照片
“两轮传动”脚踏车的发明
(4)读表格,你发现文中这几个事例有什么共同点?
A.都源自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
B.发明创造的契机都与儿童有关。
C.都是非常高深莫测的事。
D.发明者都有善于发现的眼睛。
(5)读了短文,请简要说说你得到的启示?
(6)请用具体的事例证明下面的观点。
观点1:虚心使人进步
观点2:有志者事竟成
14.(2分)照样子,写句子。
例: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15.(5分)语文课上,老师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开展班级读书会,围绕《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的收获。班长率先说:“这本书讲了 ”王华举手说:“ 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因为 。”张敏点点头说:“书中还有很多让人感到奇怪或者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方,其中的 。”老师 地总结道:“读同一本书,不同的读者,
16.(30分)快乐习作
小学六年的学习即将结束,我们将告别小学老师和校园,你的内心充满什么感受?感动、难忘、不舍、期盼、激动……请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让真情在笔尖流淌。 要求:题目自拟把印象深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自然真实的写出来,字数不少于450字。
2024年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略
【解答】略
2.【答案】略
【解答】略
3.【答案】略
【解答】略
4.【答案】A
【解答】A.正确。
B.有误。“惆怅”的“惆”应读“chóu”。
C.有误,“溶解”的“解”应读“jie”。
D.有误,“急速”的“速”应读“sù”,应是“薏”,应是“惯”。
故选:A。
5.【答案】C
【解答】孰为汝多知乎: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知”同“智”。
故选:C。
6.【答案】C
【解答】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说法错误。
B.《腊八粥》的作者是沈从文,文章写了八儿“等粥”“喝粥”两件事情。说法错误。
C.《爱丽丝漫游奇境》是刘易斯 卡罗尔创作的,小说的主人公是爱丽丝。
D.《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这篇课文通过悼念张思德同志,并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的精神,共同打败日本侵略者。
故选:C。
7.【答案】C
【解答】A.“眨眼就到了”夸大了时间的快,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泪如雨下,撒了一地”夸大了眼泪流的多。
C.把“痕迹”比作“游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夸大了“八儿”喜的程度,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A、B、D都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故选:C。
8.【答案】A
【解答】A.考查句子的改写,反问句改为肯定句。
B.“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 ”是动作描写,表现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
C.“纤纤擢素手”是细节描写,“扎扎弄机杼”是动作描写、劳动的情景及其勤劳的,故题干的表述是错误的。
D.“在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了,很浪漫的摆成一个十字,故题干的表述是错误的。
故选:A。
9.【答案】(1)B;
(2)A;
(3)C。
【解答】(1)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
在这个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语音的延长,可以感受到说话者在呼唤“周恩来总理”时的情感投入和声音的拉长。
(2)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这个句子中的破折号作用是表示解释说明。作者用破折号引出对前面问题的猜想或解释,可能是被人偷走了。
(3)今年的“五一”过得真快活!——咦?
在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意思的转变,而后半句通过破折号转折,从而改变了话题方向。
故答案为:
(1)B;
(2)A;
(3)C。
10.【答案】C
【解答】A、B正确。
C.有误,《多宝塔碑》是颜真卿的楷书代表作之一。赵孟頫的楷书代表作有《胆巴碑》《玄妙观重修山门记》等。
故选:C。
11.【答案】(1)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2)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解答】(1)考查了古诗文默写。根据背诵作答即可。
(2)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这首诗是唐朝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3)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是唐朝代诗人,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句还有:桃花潭水深千尺。
故答案为:
(1)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2)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2.【答案】(1)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2)人的死因不同,价值也不同。
(3)① ;②×;
(4)A C;
(5)“重于泰山”的死,是指那些为了正义事业、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牺牲的人,他们的死是有重大意义的,如文天祥宁死不屈,为国捐躯,他的死就比泰山还重。“轻于鸿毛”的死,是指那些背叛人民和国家利益的人,他们的死是没有价值的,如汪精卫在抗日战争期间投敌日本,成为汉奸,他的死就比鸿毛还轻。
【解答】(1)本题考查作家及其作品。根据题目中的提示,通过阅读可以确认是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
(2)本题考查论点。仔细阅读材料一,包括人死的意义不同、对待批评的态度等。
(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
①这句话的作用确实是为观点提供证据,因此判断为正确。
②李鼎铭先生的事例是为了说明我们欢迎各方面人士提出批评,因此判断为错误。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赏析。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一种是赞扬,因此选择A.颂扬和C.憎恶。
(5)本题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首先解释句子的字面意思。比如,他的死就是重于泰山的。通过这样的对比。
故答案为:
(1)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2)人的死因不同,价值也不同。
(3)① ;②×;
(4)A C;
(5)“重于泰山”的死,是指那些为了正义事业,他们的死是有重大意义的,为国捐躯。“轻于鸿毛”的死,他们的死是没有价值的,成为汉奸。
13.【答案】(1)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
(2)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创造的灵感。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问题和常人眼中的“异想天开”,在发明者看来却是创造的源泉。
(3)布希曼发明口琴
一个孩子敲一端木梁,另一个孩子把耳朵贴在另一头、听传来的声音
兰德发明一次性成像照相机
儿子脚踏车上的链条常常脱落;
(4)ABD;
(5)我明白了,只要我们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也会有所发现,有所成就。
(6)观点1:“虚心使人进步”的确是这样的,虚心求教,可以获得更大的进步。卢思道小时候十分聪明,读了不少书写了不少文章。一次,父亲把他的文章拿给朋友们看,大家赞不绝口。后来,他看到许多知识渊博的老学者都非常虚心,,更加刻苦上进了。卢思道后来成为隋代著名的学者和诗人。
观点2:“爱迪生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发明了电灯泡。”“袁隆平志在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经年累月田间研究,终育成杂交水稻。”“杨利伟经历严格选拔与艰苦训练,成功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这三个事例都体现了人物通过长期坚持和努力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因此能够支持“有志者事竟成”的观点,体现的是科学探索中的灵感和智慧,有志者事竟成。
【解答】(1)本题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在日常生活中,发明并不是一件高深莫测的事,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
(2)本题考查对文章观点的理解。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问题和常人眼中的“异想天开”。接着列举了口琴的发明、一次性成像照相机的发明等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很多发明最初来自儿童的创造。
(3)考查了信息筛选和概括能力,结合“他仔细观看了女孩的“杰作”,综合女孩的木梳,制成了第一支口琴。第二事例结合“一天,由于病人过于肥胖,又不便直接用耳朵贴在……事启发了林奈克,听诊器就问世了。”该事例的起因是:一个孩子敲一端木梁、听传来的声音,提醒他进行这项研究的是他的小女儿。结合“他的儿子是个报童,脚踏车上的链条常常脱落。”“毕寇用塑胶做了些齿轮,给孩子造了世界上第一辆“两轮传动”的脚踏车──用踏板的力量同时带动两个轮子。起因是:儿子脚踏车上的链条常常脱落。
(4)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结合上面表格内容,再寻找出共同点、契机。生活小事,发明者敏锐地观察到了。
(5)考查论点。结合文章事例、契机,找到共同点,故我得到的启示可概括为:我明白了,我们也会有所发现。
(6)考查对论点、论据的理解,要注意围绕观点。叙述要抓住重点。观点1:“虚心使人进步”的确是这样的,可以获得更大的进步,读了不少书写了不少文章,父亲把他的文章拿给朋友们看。后来,,更加刻苦上进了。观点2:结合“爱迪生经过无数次试验。”“袁隆平志在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终育成杂交水稻,成功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因此能够支持“有志者事竟成”的观点,有志者事竟成。
故答案为:
(1)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
(2)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创造的灵感。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问题和常人眼中的“异想天开”。
(3)布希曼发明口琴
一个孩子敲一端木梁,另一个孩子把耳朵贴在另一头
兰德发明一次性成像照相机
儿子脚踏车上的链条常常脱落;
(4)ABD;
(5)我明白了,只要我们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所成就。
(6)观点4:“虚心使人进步”的确是这样的,虚心求教。卢思道小时候十分聪明。一次,大家赞不绝口,他看到许多知识渊博的老学者都非常虚心,。卢思道后来成为隋代著名的学者和诗人。
观点2:“爱迪生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发明了电灯泡,经年累月田间研究。”“杨利伟经历严格选拔与艰苦训练。”这三个事例都体现了人物通过长期坚持和努力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体现的是科学探索中的灵感和智慧。
14.【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日子怎样过去。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日子从书本上过去,日子从屏幕上过去。
15.【答案】主人公鲁滨逊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
鲁滨逊 鲁滨逊是一个充满劳动热情的人,坚毅的人
鲁滨逊与星期五之间的语言交流让人不可思议。鲁滨逊如何能够用他的母语教星期五英语,而星期五又是如何能够有效地学习和运用这种新语言的
语重心长 心得体会也可能不一样
【解答】围绕《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的收获:《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
其中“鲁滨逊”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因为鲁滨逊是一个充满劳动热情的人。书中还有很多让人感到奇怪或者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方。鲁滨逊如何能够用他的母语教星期五英语。最后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读同一本书,心得体会也可能不一样。”
故答案为:
主人公鲁滨逊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
鲁滨逊 鲁滨逊是一个充满劳动热情的人
鲁滨逊与星期五之间的语言交流让人不可思议。鲁滨逊如何能够用他的母语教星期五英语。
语重心长 心得体会也可能不一样
16.【答案】
那次,我真后悔
现在的同学们都知道: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学生如果考不好,会面对老师、家长的责骂。
还记得,在两个月前的一次考试,我得意洋洋地把考卷交上去,觉得这次考得很好。可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我这次居然考了八十五分,我呆住了。我把刺眼的八十五分挡住,忐忑不安地想:我该怎么办?我从来没有考过九十分以下,要怎么向父母交差?欺骗?坦白?我非常纠结。坦白,怕父母责骂。欺骗,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我哭不出来,一些要好的朋友纷纷过来安慰我。我勉强冲她们苦笑,又耸了耸肩,就埋头检查试卷错误的地方。这时老师让我去办公室,我一进办公室,就感到紧张,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向来都考得不错,这次怎么考砸了呢?要争气啊,孩子。”“是,是,是,我会注意的。”我说道。虽然老师说的话很轻很轻,但每一句话都紧紧地扣住我的心,如同一块块的石头砸向我的心。回到家,我把考卷交给父母,妈妈瞪大了眼睛!接着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骂,“你看看,这么容易的题都会错,都是因为粗心而错的,去把错的题抄十遍,知道了吗!……”妈妈下了最后通牒。至今我还记得,那天晚上我流着泪抄着题,大概抄了两个小时左右,才开始写作业,当我睡的时候已经是深夜十二点了。
那件事是我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了,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早知道这样,我就不该那么粗心了,应该先检查几遍再交考卷。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就算后悔也来不及了。这件事让我无法忘怀!
【解答】范文:
那次,我真后悔
现在的同学们都知道:分、分、分,考、考、考,老师的法宝,会面对老师。
还记得,我得意洋洋地把考卷交上去。可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我呆住了,忐忑不安地想:我该怎么办,要怎么向父母交差?坦白。坦白。欺骗,瞒不了一世,一些要好的朋友纷纷过来安慰我,又耸了耸肩。这时老师让我去办公室,就感到紧张,这次怎么考砸了呢,孩子,是,是,我会注意的。虽然老师说的话很轻很轻,如同一块块的石头砸向我的心,我把考卷交给父母!接着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骂,这么容易的题都会错,去把错的题抄十遍!……”妈妈下了最后通牒,那天晚上我流着泪抄着题,才开始写作业。
那件事是我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了!早知道这样,应该先检查几遍再交考卷,世上没有后悔药。这件事让我无法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