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象”走进诗歌 ——初中语文七年级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从“意象”走进诗歌 ——初中语文七年级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4 16:2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意象”走进诗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要求及教材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这首诗歌有比较丰富而又典型的意象,也有诗人对于朋友的关切与同情。通过意象解读诗歌,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基本内容,又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同时通过意象背后的丰富意蕴的解读,感受到诗人对于朋友的关切之情。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2.掌握用意象来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3.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4.体会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重点)
2.通过赏析诗歌学会用意象来分析诗歌。(难点)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小学对诗歌的积累使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仅限于能够感知诗歌大意,对于诗歌细致深入的分析能力还需要提升,尤其是对于诗歌情感的体悟有待于加强,本节课把意象赏析技巧作为打开诗歌大门的一把钥匙,让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同时,深入体悟诗人的情感世界。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诗意导入
播放Flash动画1《唐诗里的中国》选段,让学生感受到唐诗的魅力。
(二)作者介绍及创作背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此诗是作者写给好友王昌龄的。
(三)解题
闻:听到,听说;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京兆长安人,天宝年间被贬龙标尉;龙标:是地名;遥:远;此:这首诗;寄:送给,赠送。意思是“听到王昌龄被贬到龙标遥远地写下这首诗送给他。
(四)朗读
全班齐读与个人诵读结合,注意诗歌节奏与停顿。
(五)赏析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含义是一致而又丰富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诗歌鉴赏带来很大的帮助。意象是指诗歌中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本诗就具有非常典型的意象。
教师提问:这首诗歌里有哪些典型的意象?请你找出来并分析它们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学生活动:自由讨论。
预设解析:第一句中“杨花”即“柳絮”,原指柳树的种子随风飞散如飘絮,容易让人联想到飘零、无根,所以柳絮比喻变化不定,也有身世浮沉,离情别绪之意。例如文天祥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在作者看来,此时王昌龄的处境就如同这飘飞的柳絮一样。子规,即杜鹃鸟,又叫杜宇、望帝,因为他声音声音凄厉,最容易勾起离别之情,而且传说它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经常夜里鸣叫,啼血而死,代表悲苦哀怨之情,《蜀道难》里写到“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也是带有哀愁之意。第一句诗中的两个意象烘托出了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
第二句正扣题目,“龙标”指被贬谪的地方,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名称来称呼一个人。五溪:指五条溪流的总称,在今贵州东部、湖南西部。东汉大将马援曾率兵与湖南一带的少数民族作战,结果在五溪之间遇到了瘴气。士兵们纷纷病倒。他还写下了一首诗:“滔滔武溪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可见,五溪是一个极其荒僻,极其令人恐惧的地方。那这里是王昌龄被贬的终点吗?(不是,“过”说明只是经过。)唐朝是以被贬地方距离京城(长安)的远近,来衡量贬官罪责轻重的,王昌龄因“不护细行(生活小节不够检点)”竟然被贬谪到比五溪更远的沅水之滨,可见当时世道不公。
“在杨花落完的暮春时节,杜鹃哀怨地啼鸣,听说你被贬路过五溪。一二两句诗表悲痛之情但不写悲痛之语。可谓融情入景,景中见情。
第三句典型的意象是“明月”,“明月”是圆的,让人想起团圆,而明月升起,远隔两地的亲友都能同时看见,千里共赏,因而月亮代表对亲友及故乡的思念之情。例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表达思念之情。诗人要把愁心寄予明月,他心里有何愁绪?——是对朋友远行荒蛮之地的牵挂之心。
第四句中“君”指的是王昌龄,那谁伴随他到夜郎西?诗人在这里把明月人格化了,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化成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地方。我把忧愁的心绪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王昌龄被贬的关切与同情之意。这种丰富的想象和拟人手法的运用是本诗的写作特色。
(六)小结
全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渲染出凄凉哀愁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王昌龄被贬的关切与同情之意。
(七)拓展
拓展杜甫的《月夜》,尝试抓住意象去解读诗歌主旨。
六、反思
本节课设计主要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为出发点,重在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实践创新和学会学习的能力。同时,立德树人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唐诗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选题立意比较切合学生发展要求。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口头讲述、课件展示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争取让学生在每个环节的学习中都能达到学习要求。以丰富的画面拓宽学生的审美空间,令学生有兴趣和能力进行以后的古诗词鉴赏。
这次课的准备让我体会到了多媒体带给语文的审美和视听的震撼。从设计和技术这个角度去讲,还是要精心准备,学习更多的多媒体技能,给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用心的准备每一节课,授人以渔,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获得能力的提升,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把核心素养,立德树人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