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4 16:2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俨然(yǎn) 黄发垂髫(tiáo) 与外人间隔(jiān)
B.怡然(yí) 往来翕忽(xī) 卷石底以出(quǎn)
C.幽遂(suì) 篁竹(huáng) 曾不盈寸(zēng)
D.溯洄(sù) 篆章(zhuàn) 水尤清冽(liè)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便要还家
B.诎右臂支船
C.佁然不动
D.左手倚一衡木
3.下列加点词在语句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其境过清(凄清) B.其船背稍夷(平)
C.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睡时)D.未果,寻病终(随即,不久)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潭中鱼/可百许头
C.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5.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崔氏二小生
B.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其两膝相比者
6.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溯迎而上 D.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的手法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动的情态
C.《桃花源记》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把各个事情贯穿起来,最后以南阳高士刘子骥的经历再次烘托桃花源的不可得
D.《核舟记》中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
8.古诗文默写。
(1)《关雎》中,表达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理想配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蒹葭》)
(3)岁月如歌,别情依依,无论你我身处何方,心都是相通的,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桃花源记》中体现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名著阅读
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八年级组织了“品读《经典常谈》,赓续中华文明”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读经典,有收获:根据选择性阅读的方法,同学们从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展开阅读。汇总成表格,请你将表格补充完整。
兴趣点 所读篇目 阅读收获
古代文化 《诗第十二》 ① (填人名)的乐府很多,取材很广,他的生活态度是出世的;他作诗也全任自然。人家称他为“天止谪仙人”。他的歌行增进了七言诗的价值,但他的绝句更代表这新制。
《文第十三》 《左传》是说明《春秋》的,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它最长于战争的记载,能够将千头万绪的战事叙得层析分明。
古代历史 《<史记><汉书>第九》 《史记》开创了“② ”(填史书体例),叙事自黄帝以来到汉武帝的时候。《汉书》采用了《史记》的体制,却以汉事为断。后来的史书全用《汉书》的体制。
诸子百家 《诸子第十》 孔子开了讲学和游说的风气,是“士”阶级的老祖宗。他是旧文化、旧制度的辩护人,以这种姿态创始了所谓的③ (填学术流派)。孔子讲学的目的在于养成“人”,养成为国家服务的人。孔子之后又出现了孟子、荀子两位大师。
(2)读经典,有感悟:阅读完《经典常谈》,同学们对“读经典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纷纷写下自己的感想。请你结合对本书的阅读体验,说说中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意义。
蒋丞这样说:读经典,不但可以可以学习语文知识,比如可以从《说文解字》中了解汉字的造字法和每个字的造字本义;还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现状,比如可以从《战国策》中了解战国时期盛行策士游说等历史事实。
徐欣这样说:读经典,让我充分梳理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文脉发展,我在读《诗经》《辞赋》《诗》这三篇时,既明白了《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也知道了各位大诗人对诗歌发展的推动作用。自古至今,中国人对诗歌的热爱是融于血脉中的。
我这样说:
10、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7)班正在开展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
(2)为配合这次主题活动,你们班打算办一期黑板报,下面是黑板报设置的一个版块,请你再拟两个版块名称。
(3)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迷人、最惹人情思的季节。请你根据以下主题,写出相应的古诗句。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子 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①?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②,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①嗣音:传音讯。②挑兮达兮:形容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
1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怎样的特点?
1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嵘,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拔拂。
潭中鱼可而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他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而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目奉壹。
1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①从小丘西(向西)行百二十步 ②水尤(格外)清冽
B.①潭中鱼可(可以)百许头 ②日光下澈(清澈),影布石上
C.①斗折蛇(像蛇那样)行 ②其岸势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互
D.①凄神寒(使....寒冷)骨 ②悄怆幽邃(深)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5.文中写清潭中的游鱼,蕴含着作者什么情感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①自得。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②。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③而去之。
执事者闻之,以(渊明)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④至,县吏请曰:“应束带⑤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⑥去职,赋《归去来》。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⑦。时年六十三。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改动)
[注]①任真:任性率真。②祭酒:官职名。③麾:同“挥”,挥手。④督邮:官职名。有说此督邮品行低劣,陶渊明鄙视其人。⑤束带:此处指装束整齐,穿着官服。⑥绶:丝带,常用于拴玉和印。⑦会卒:恰巧去世。
16、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便舍船 同舍生皆被绮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B.不足为外人道也 策之不以其道(韩愈《马说》)
C.善属文 属予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
D.麾而去之 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18、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思路明晰,先写桃花源景物,接着交代桃源人来此的原因,最后写桃源人对渔人的热情款待。
B.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设酒杀鸡作食”等句,描绘出桃源人丰衣足食、自在安适的生活场景。
C.根据乙文“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可见:陶渊明委婉拒绝檀道济,是因为其有强烈的自卑心理。
D.乙文檀道济对陶渊明从“往候之”到“麾而去之”,其对陶渊明的态度由最初的尊重变为了鄙视。
19、陶渊明的一生,做官时间短暂,更多的是田园归隐。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分析其归隐的原因。
(四)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节选自杨士奇《东里集》)
20.解释下列加点词。
(1)度松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行数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遂扫石而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被双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2)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
22.选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3.作者一行人这次游东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三、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天的风是有滋味的,其中包容着花的香;秋天的雨是有滋味的,其中蕴含着思念的苦;书是有滋味的,有人说“最是读书滋长”;生活是有滋味的,酸甜苦体样样都得品尝,味多彩的人生,就是在感受生活丰富的滋味。
请以“ 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不少于600字。
(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答案
D 2. C 3.C 4.C 5.B 6.C 7.B
8.(1)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2)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3)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1) 李白 纪传体 儒家(儒家学派)
(2)示例一:读经典,可以充实精神内涵。比如读《史记》,我们可以通过其中古人的故事,感受古人的精神品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司马迁发愤著书,不但有着严谨的治史精神,更有着持之以恒的初心。
示例二:读经典,可以让我明晓事理,提升个人修养。比如从儒家经典“四书”中我们可以汲取有关学习、做人等多方面的道理,“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指导了我要及时复习的学习方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让我明白了大丈夫就要坚守心中正道,不屈不挠。
10、(1)①中国一直以文明古国著称,古诗是中华文明的最好体现。无论是唐贤,还是今人,都被古诗的魅力深深吸引。今天,就让我们在古诗苑中漫步,一起体会古诗的美好吧!
②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特别是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在中华文明史上蔚为壮观。今天,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吧。
版块①:诗人逸事 版块②:诗歌乐园、诗歌起源、诗歌发展、诗歌分类 版块③:诗海拾贝
(3)春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1.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叠句的特点。
12.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她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得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女子因恋人久候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与恋人没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13、B
14、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15、贬谪后初见小石潭的欢愉之情。
16.D
17.(1)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亲自耕种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
18.A
19.从甲文看,陶渊明向往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和平安宁、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而现实无法实现,所以选择归隐;从乙文看,他本性任真率直,不喜欢官场的束缚和虚伪,又因家贫亲老才出仕,但受不了官职的劳累,且鄙视品行低劣的督邮,再加上自己“志不及”也,所以最终选择归隐田园。
20.(1)穿过。(2)向东。(3)于是。(4)同“披”,披着。
21.(1)(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
(2)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
22.写作者一行人出游沿途的风景。
23.得到老者送的两本书——《列子》和《白虎通》。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