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语文课程教学具有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语文姓语,工具性、人文性是语文的本质,如果离开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思想情感的感悟,那就不成其为语文了,于是,我努力去做几下几点:
1、指导朗读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从关键动词,句子中体会盘古的坚持不懈。
2、抓主要内容。
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同时,训练学生通过中心句准确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对孩子的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3、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要落实到读和写上,要重视写话能力训练,挖掘训练点,盘古的身体部位变成了大自然中的什么。让学生多思考,多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
4、发展能力
渗透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基于以上理念,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情景教学法,设疑问答法,以课文中心句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5、渗透文言文的阅读,感受古文的魅力。
当然,本堂课有很多细节上考虑得还不是很成熟,例如细节处理不到位等,时间仓促。需要我以后再更加认真的备课和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材分析
《盘古开天地》写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这是统编教材第二次出现神话故事这种文学形式。与二年级下册出现的《羿射九日》重在讲故事所不同的是,《盘古开天地》则要让学生初步认识神话故事富有神奇的想象,人物形象鲜明的文体特点。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晰,全文 6个自然段分四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的过程写得清清楚楚。第 1自然段写“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交代了盘古开天地的起因;第 2自然段写天地形成过程,第三第 4自然段写了盘古开天地的经过,先写盘古醒来后用斧头开天辟地,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再写天地分开后,盘古用身体顶天立地的事;第 5、第 6自然段写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这是故事的结果。整篇课文处处充满着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勇于献身的精神。
当然,仅仅让学生理解这些还不够。作为整组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语文要素的落实格外重要。整个单元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让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神奇想象和鲜明的任
务形象。因此,可借助课文的语言文字和课文插图,运用思维导图、提取重点信息等阅读策略,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神话故事。在复述故事中,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复述能力。同时,还要抓住文中表现神奇的相关内容和语句,体会课文是如何写出神奇的,从而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四年级的同学各个聪明活泼,乐观好动,善于学习,乐于思考。学习气氛浓厚,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不足的地方就是学习比较浮躁,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好胜心强,乐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好的学习方法;但也有不少同学非常贪玩,厌倦学习,畏惧困难,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学习习惯不好,致使作业不能及时上交,书写不规范,学习基础薄弱,成绩不理想。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一)先前知识经验本课教学《盘古开天地》,学生之前以学过的童话故事,本课是第四单元第一篇神话课文,后面三课分别是《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这篇课文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生活原有经验学生们对神话故事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古代神话故事,大家都读过不少,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对神话这种题材并不陌生,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对盘古开天地的
壮举早有耳闻,因此,依据固有经验,孩子们学习起来相对要轻松易懂些,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便利。
3、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本课《盘古开天地》是一篇讲读课文,基于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教学本课应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通过朗读和对重点词句的推敲,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学习神话故事神奇而又夸张的写作手法。
(1)知识技能基础四年级的学生,知识面虽然不够宽,但是经过长期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具备了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较强的理解能力。
(2)信息技能基础现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对知识的收集与展示得心应手。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第 3~6自然段,继续感受故事的神奇。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自己心中盘古的形象。
3.借助课文插图和关键词,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教学重点:
1.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自己心中盘古的形象。
2.借助课文插图和关键词,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自己心中盘古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的表现特别棒,所以啊,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份礼物(播放动画片,对应文章前两段)同学们,这个动画片就是我们上节课所学的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的片段。接下来还有呢,同学们想不想看完呢,那就请同学们打好精神,我们一起继续学习《盘古开天地》(板书)
二、复习旧知,理清脉络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文章共 6个自然段,分别对应了四幅图画,混沌中沉睡--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身万物(板书)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了前两个画面,知道故事的起因就很神奇,神奇在宇宙像个(大鸡蛋),这个大鸡蛋中还有一个(巨人),他能睡(一万八千年)。醒来之后,也不得了,他一坐起来(大鸡蛋就裂开了一条缝),他一斧头劈下去(大鸡蛋就碎了)。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天和地就产生了)
三、教学第 3、4自然段,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神奇
提问:当你读到第 3~4自然段盘古顶天立地的这一段时,有谁想分享他感受到的神奇之处?
预设:盘古与天地同长,“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跟着长高”“一天一丈”。(时间:一万八千年。动作:头顶天脚踏地)
1.时间:一万八千年用数字联系生活。体会盘古与天同长的神奇:一丈=3.3米=一层楼,每天以一层楼的速度往上长,一万八千年>一万八千丈=一万八千层楼=五万九千四百米≈6.7个珠穆朗玛峰(约 8844米)。不止这个高度,后面还提到“又不知过了多少年”。
2.动作:头顶天脚踏地盘古就这样每天头顶天,脚踏地,跟着天地长高,经历了一万八千年。此时的他用书上的哪个词语可以形容?(精疲力竭)
四、教学第 5、6自然段,感受盘古化身万物的神奇
1.“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学习要求:请同学勾画关键词,盘古的哪些身体部位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交流,按顺序说,出示关键词)
(2)师:听着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读前面的,同学们读后面的。
(师生合作读)
2.拓展说话。
师:这一部分最后有一个省略号,这里也留给了我们无穷的想象。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想象是不是毫无关联的?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探讨,代表汇报)同学们的想象也很神奇,这个神话故事在这里迎来最美好的结局。齐读最后一句话“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当我们看到这世间万物的时候,我们不由得就会想起,那就是盘古身体的一个个部分。朗读这句话,我们要读出感激之情。
五、感受人物形象
师:故事讲到这里,盘古在你的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生:我心目中的盘古身材魁梧,力大无穷。他英勇无畏,勇于开天辟地,为了造福全人类,甘于奉献,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板书)
五、再次感悟
这节课所学内容同学们,这节课表现非常完美,老师送给大家一个完美的礼物,那就再次以动画片的形式请出《盘古开天地》。
六、拓展延伸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里,还流传着很多动人的神话故事,请同学们看 PPT(出示 8组四字神话故事),找同学读。
同学们,你们对哪些故事特别感兴趣啊学生畅所欲言......同学们,感兴趣,就在课下多去读读这些中国的瑰宝,神话故事吧。
板书设计:
12、盘古开天地
混沌中沉睡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化身万物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
这是学生接触的一篇神话题材的文章,讲的是巨人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奉献的精神。我对这节课的教学预设是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深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交流你认为的神奇之处”为主线展开教学。在朗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高大的英雄形象和勇于创造、勇于奉献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本节课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这一主要特点。
针对这一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在品读第四部分,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盘古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变成了自然界的一物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盘古身体的这一部分和它所变成的东西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想象"也是有法可循的,应该是合理的。且通过小组谈论,拓宽学生想象,看盘古的身体部分还可以化为什么?这一设计收到了可喜的效果,学生的想象既大胆又合理。
本节课教学目标之二是说说你心中的盘古?同学们经过两节课的学习,在情感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熏陶,在谈对盘古精神的体会时,我没想到学生会谈的那样动情,那样到位,那样美!看的出来学生心中充满了对盘古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应该说,圆满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实现了我的教学设计意图,我觉得我的实验取得了成功!
本节课不尽人意之处在于最后一个环节——板书。由于在赶时间,板书重点虽突出,但是板书内容规范化不够,下次还需要继续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