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兰亭集序》课件 (共6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1《兰亭集序》课件 (共6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4 14:3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6张PPT)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句式、词类活用、文化常识等文言知识点。
2. 理清文章情感变化及其原因,并结合背景,深入探究作者“生死观”的可贵之处,体会其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3. 体会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的特点。
了解作者
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因王羲之曾任右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他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广采众长,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代表作品有《王右军集》《兰亭集序》等。
王羲之7岁开始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不知写完了多少墨水,写烂了多少笔头。他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
王羲之逸闻:墨池传说
传说晋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王羲之逸闻: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现比喻见解、议论、分析、刻画很深刻。
晋代的大士族郗chī鉴欲与王氏家族联姻,就派了门生到王家去择婿。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王羲之逸闻:袒腹东床
司徒王导,王羲之堂伯父
后来人们就把“东床”作为女婿的美称,或称呼对方女婿叫“令袒”。
返回
共28行,324字,因是草稿,无意于求工,故潇洒自然,点画富于变化,重字皆作别构,其中尤以二十个“之”字,写法个个不同,或端整如楷,或流利似草,变化不一,尽态极妍。通篇章法、结构、用笔虽各自称雄,但互不侵夺,配合默契,显示出浓轩得体,圆润流畅,充分表现出晋人潇洒自然的风致,无愧于“天下第一行书”称号。
文章背景
两晋政治恐怖,司马氏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当朝统治,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文学创作内容消沉,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
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文章背景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等41人来到兰亭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当时参与其会的41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 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其书法为“天下第一行书”。
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
正音识字
癸丑
流觞曲水
修禊
游目骋怀
悟言
会稽
趣舍万殊
(guǐ)
(shāng)
(xì)
(chěng)
(wù)
(kuài jī)
(qǔ)
清流激湍
彭殇
若合一契
放浪形骸
嗟悼
感慨系之
(tuān)
(shāng)
(qì)
(hái)
(jiē dào)
(xì)
题目解说
兰亭:位于会稽郡山阴城,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
集:集会,此指暮春时诸生会于会稽山阴行修禊的聚会。
序?
内容
“序”也叫“叙”或“引”,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
书中位置 :序(卷首)、跋(卷末)
书序:说明编写的情况、目的、介绍内容
赠序:临别赠言,勉励、推崇、赞许
宴集序:古人饮宴,常一同赋诗,集结成册,再推举一人作序,说明情况并借此表达一些人生之感。如《兰亭集序》《滕王阁序》
作者:自序、他序(评价的内容)

永和九年:年号纪年法。中国封建王朝用以纪年,为汉武帝首创。
癸丑:干支纪年法。十天干十二地支循环相配以纪年。六十年一周期。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开篇点明这次集会的时间、地点和活动的内容
山阴:山南水北为
阳,反之为阴。
暮春:农历三月。季节排序:孟、仲、季。
会集
状语后置句
修禊:古人于阴历三月上旬巳日,到水边洗涤以祓除妖邪。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交待这次活动参与的人。
毕、咸:都。
少:形作名,年纪小的人。
长:形作名,年纪大的人。
贤:形作名,贤士。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盛:盛况
丝竹管弦:代指乐器。
一觞一咏:喝一杯酒,吟咏一首诗。
幽情:深远高雅的情思。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修竹:高高的竹子。
激湍:急流
映带:景物互相衬托。
带:名作动,围绕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以为:把…作为
觞:酒杯。
列:排列。
其:代指水流。
次:旁边。
流觞曲水
古人的一种游艺项目,众人坐在环曲的溪水边,把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动,停于某人处,即取而饮之,或吟咏诗赋来代替。
中国书法圣地——绍兴兰亭
兰亭布局,以曲水流觞为中心,四周环绕着鹅池、鹅池亭、流觞亭、小兰亭、玉碑亭、墨华亭、右军祠等。“兰亭”景区门口的古典标志,是一颗大型印章。
谢安少以清谈知名,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 羲之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多次拒绝朝廷辟命。简文帝崩后,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后辅政。 在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 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
名士风流:天资聪颖、淡泊有节、心系家园。
徐州西平曹华:
愿与达人游,解结遨濠梁。狂吟任所适,浪游无何乡。
与贤者同游,逸兴豪畅
王元之:
松竹挺岩崖,幽涧激清流。萧散肆情志,酣畅豁滞忧。
排解忧思,情致高昂
前上虞令华茂:
林荣其郁,浪激其隈。泛泛轻觞,载兴载怀。
林泉之畔,几多欢欣
王羲之的《兰亭》诗(节选):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 仰视碧天际,俯瞰涤水滨。
寥阅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代表晋人这纯净的胸襟和深厚的感觉所启示的宇宙观。“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两句尤能写出晋人以新鲜活泼自 由自在的心灵顿悟这世界,使触着的一切呈露新的灵魂、新的生命。于是"寓目理自陈",这理不是机械的陈腐的理,乃是 活泼泼的宇宙生机中所含至深的理。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兰亭集会、流觞曲水,给名士们共览美景、思想碰撞的 契机。兰亭之集的雅趣,不仅仅在于形式,而更在于山水流 连中对自我对自然对宇宙的关照。丰厚的心灵"触着每秒光阴都成了黄金"(宗白华语)。
第一段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永和九年,岁在癸【ɡ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kuài 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shānɡ】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会集
状语后置句
古代民俗

形作名 年轻的人、年长的人

高高的
急流
景物互相衬托
把…作为
酒杯
排列
旁边
盛况
名作动 饮酒,咏诗
第一段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和风
用来
形作动:穷尽
实在
自然万物
值得

段二译文: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使……舒展
使……开畅
繁多
一、寻“乐”之由(品读1、2段)
作者说 “信可乐也”,因何而乐 ?
兰亭雅集活动记录 1 活动时间
2 活动地点
3 活动环境
4 活动天气
5 参与人物
6 活动盛况
7 活动内容
8 活动感受
辰良
景美
心赏
事乐
永和九年 暮春之初
会稽山阴之兰亭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修禊事也
信可乐也
正逢佳节
聚地清雅
欢欣之事
名士相聚
环境优美
气候宜人
譬如快活或快乐的"快"字,就把人生一切乐事的飘瞥难留,极清楚地指示出来。所以我们又慨叹说:"欢娱嫌夜 短!"因为人在高兴的时候,活得太快,一到困苦无聊,愈 觉得日脚像跛了似的,走得特别慢。
——钱钟书《论快乐》
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
——蒙田《热爱生命》
时间:
地点:
人物:
环境:
目的:
活动:
感慨:
天气:
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时节难得
聚地清雅
欢欣之事
名士相聚
环境优美
活动有趣
气候宜人
悦目赏心
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交代了哪些内容?

“修禊”

良辰
美景
佳朋
乐事
赏心
前两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问题探究
写景、抒情、叙述结合。
写景:“此地有崇山峻岭,……列坐其次。”
抒情:“虽无丝竹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
叙述:“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由美景、乐事而抒发感慨:“仰观宇宙之大,……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夫: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
相与:互相交往。
俯仰:比喻时间短暂。
或:有的人。
诸:之于。
悟:同“晤”,面对。
因:随着。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随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
思考探究
1.作者写了哪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
一种是“静”者,在室内畅谈胸怀抱负,“悟言一室之内;
一种是“动”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魏晋清谈:谈说论辩。
玄学:指魏晋时期崇尚老庄、空谈玄理。
名理:探究名实关系。
臧否人物:称赞、批评时人。
放浪形骸:重要表现形式是沉湎于酒,以阮籍、刘伶为代表。
张季鹰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 。或谓之曰:"卿乃可 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世说新语·任诞》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趣:同“取”。
殊:不同。
当:等到。
暂:一时。
尽管各人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快然:满足的样子。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之:求得。
既:已经。
迁:变化。
系:连接、随着。
向:过去。
犹:尚且。
化:自然。
期:到、及。
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
分析探究
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虽趣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3.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乐而暂忘死
乐而不永,生命无常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第三段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为何而痛?


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俯仰一世,老之将至人生短暂(人老)之痛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情感不再(情变)之痛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世事无常(景陈)之痛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生死难测(寿短)之痛思考:乐之因,痛(惜)之由俯仰人生,为何而痛?问题补充:“死生亦大矣!”当时魏晋的士人是怎么看待生死的? 两晋时期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司马氏篡权成功后,更是惧怕舆论的褒贬,对有异议的人极为残酷。残杀名士现象时有发生。
“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蔑视礼法、冲决纲常名教束缚、张扬个性,就成为魏晋名士的精神追求。为了避祸全身,他们或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或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不再把积极入仕当成人生的理想。
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
写作背景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迭,贤圣莫能度。
——《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
写作背景
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云:‘死便据地以埋’”。
——《晋书 刘伶传》
嵇康“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与山巨源绝交书》
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 ——(魏)阮籍《咏怀》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汉魏)徐干《室思》
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 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 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 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
——李泽厚《美的历程》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昔人:古人。
兴:生发。
嗟悼:叹息感伤。
喻:明白。
每当我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完全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又不能明白于心。
符,又称符契,或符节。是古代朝廷调动军队或发布命令的信物,通常用竹板或金属制成,上面刻着文字,剖分为两半,一半留在朝廷,一半由将帅持有。它是权力的象征,具有绝对服从的意义。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固:本来。
齐:数作动,把…看作相等。
彭殇:彭、指彭祖,指长寿的人。殇、未成年而死的人、指短命的人。
妄作:虚妄之谈
一:数作动 把…看作一样
虚诞:虚妄、荒诞。
本来就知道把死生等同起来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是妄造。
"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庄子·大宗师》)
"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齐物论》)
王羲之对于死生说得如此痛切,是因为他认识到有生则必有死的缘故。这话虽有悲观情调,却是唯物主义的。
文本研读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1) 批判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世人的思想主流,反驳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2)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长短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活着和死去是人生的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劝诫当时及后世的人们热爱生命,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好像
一个一个
即使
…的原因
情趣
这次集会的诗文
因此
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作者的情感从“乐”到“痛”,由“痛”到“悲”,在文章最后,缘何而悲?
.
思考:乐之因,痛(惜)之由,悲(叹)之源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今之视昔—生死:“死生亦大矣”,他的生命体验与古人何其相似)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现在—死生齐彭殇的虚妄 )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后之视今—后人读他的文章与他读古人的感受可能相同)
悲今人
悲后人
千古同悲
悲古人
如何理解作者发出的“悲夫”之叹
作者悲古人,因为他的生命体验和古人是何其相似;作者悲后人,因为后人读其文章和他读古人文章的感受可能是一样的。
人生代代无穷尽,永远面对变化,永远带着遗憾。作者悲叹的是人面对生死的局限性,文章的高妙之处也在于揭示了这种局限性。
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病。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七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宗白华《美学散步》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华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曹丕《典论·论文》
1.写修禊事,是为了祈福消灾。
人生最大的福莫过于健康而快乐地活着,最大的灾莫过于死亡,所以由此想到死亡与生命,想到美的东西包括生命本身,随着时间的流逝总要归于消亡,于是便产生了浓浓的惆怅和哀痛,是自然的事。
2.想到人世之间诸多悲伤哀痛之事。
作者由眼前美景乐事不由自主想到人生一世的短暂、多变、易逝...由此引发作者对庸碌人生的深切悲哀。
3.历览前贤之文,难表共情之心。
作者由眼前想到自己与过往先贤之情相似,
却又难以直言道出这种相通的情感,只能寄托于
这篇文章,希望后人能够与之共情。
作者的情绪为何会由乐转为悲痛
①写景。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以此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得清幽爽心。
②叙事。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记的是游宴的情形,所用皆普通词汇,极少用形容语,却将宴会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
③抒情。如“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是历来脍炙人ロ的名句,因为它说出了古往今来的人们的普遍感受: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又如“临文嗟悼”,写出了许多人读古人文章时的共同体验,引起了人们在感情上的共吗。
④议论。如“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批判东晋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崇尚老庄,喜好虚无的作风。作者能时风相悖,对老庄这种思想进行大胆否定,是难能可贵的。
艺术手法
情感
变化

1-2段兰亭盛会
良辰、美景、贤人、雅事

3段写人生感慨
快乐短暂,欲望无限、生命有尽

4段交代作序目的
宇宙永恒 人生短暂 体会一致 千古不变
文本主旨
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强调了作者“重死生”的观点,表明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
犹   
1、还,而且,仍然。例: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2、好像。例:亦犹今之视昔
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
①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不能喻之于怀    于怀(不能喻之)
亦将有感于斯文   (于斯文有感)
②定语后置:
仰观宇宙之大    (广大的宇宙)
俯察品类之盛    (丰富的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