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谏太宗十思疏
破题入文
劝谏
李世民,“太宗”是他的庙号,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创造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贞观之治”;
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魏征
文体常识
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用以给皇帝提建议、献对策、报告情况、说明问题等。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其特点是文辞精炼、简明扼要、逻辑性强。《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文体知识
“疏”通称“奏疏”,是“疏通事理,分条陈述的意思。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官员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疏的用途较广,论谏、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都可以用“疏”。著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论积贮疏》(贾谊)等。
疏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 《文心雕龙·章表》
讽——用委婉言语暗示或劝告。(《邹忌讽齐王纳谏》)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谏太宗十思疏》)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周公谏厉王止谤》)
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檄:所谓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现在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文章。骆宾王《讨武檄文》
讽谏谤讥说
文体区分
谥号、庙号、名字
谥号,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曾文正(曾国藩)、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明)。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改换年号(或帝王纪年时代改称元年)叫做"改元"
庙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
举例:乾隆皇帝的谥号、庙号、名字
乾隆皇帝(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名字爱新觉罗·弘历,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写作背景
【背景】贞观十一年(637),经过十几年的治理,唐朝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于是“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的第二疏。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段: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第三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核心是“正己安人”。
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疏通文意 掌握重点字词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之:结构助词,取独。
固:形容词的使动,使…稳固。
根本:树根。本:树的根部。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流:泉流,名词。
远:形作动,流得长远,达到远方 。
浚(jùn) :疏通水道。
其:他们的。
德义:德行和道义。
我听说想要树长得好, 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水 流得远, 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要国家安定,定要厚 积德行和道义。
第一段
源不深而1望流之远,根不固而2求木之长,德不厚而3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而:前三个是转折连词,却;
理:安定
虽:虽然(不能讲成“即使”,此句自谦)。
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谦辞。
而:第四个是递进连词,更。况:何况
于:引出对象。不译。 明哲:明智的人,形作名。指唐太宗
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远,根不牢固却想要树木长得好, 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我虽然很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样明智的人呢!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①当:主持、掌握 ②神器:指帝位
③重:形作名,重权 ④域中:天地间
⑤大:形作名,重要的地位
⑥休:喜庆,福禄
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处在天地间重要的地位上 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无穷的福禄。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1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2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①以1:连词,表并列
②胜:忍受,控制
③以2:连词,表目的,来
④而:连词,表转折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德行不能保持深厚,性情不能控制欲望,这就如同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皋却想要泉水流得远种。
提出论点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排比
正面
反面
人君当思
类比
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突出行德义对国君德重要性。
比喻论证,抽象深奥“积德义”具体化,浅显易懂。
正反设喻明确观点后,作者是如何将观点引向更深入?
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
将崇极天之峻,
永保无疆之休
人君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德不处其厚,
情不胜其欲
正反对比
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比喻论证
理清思路
、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增强气势,引出观点:治国必积德。
、反面申述: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加上一个反问,简洁有力,凸显进谏主旨。
3 、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喻,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使立论步步深入,坚实有力。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论证。
中心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疏通文意 掌握重点字词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凡百:所有的。
元首:指帝王;今义:国家最高领导人。
景:大,重大。
殷:深,深切的。
著:显著,明显
克:能够。
终:形作动,坚持到底。
盖:语气副词,表推断,大概
事例论证
(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的重大使命, 没有一个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而德行显著,功业建成 后却德性衰微。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但是守住天下困难吗?
第二段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1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2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下:指臣民
既:已经。
则:连词,表顺承,就。
纵情:古,放纵情感,即骄傲;
今,尽情。
以:1表修饰2表顺承/并列。
傲物:看不起别人。
行路:古,路人。今,走路。
过去夺取天下时德行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德行不足,这是为什么呢 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 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实现志愿,就会放纵自己的性情来看不起别人。竭尽诚心那么吴越成为一体,傲视别人那么亲骨肉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虽:即使。董:督察
振:同“震”,威吓。
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状后
苟:苟且。苟免:苟且免于刑罚。
貌:表面上。名作状。
心:在心里,名作状
宜:应该。
奔车朽索:奔车(以)朽索
其:副词,表反问,怎么、难道 忽:轻视,怠慢。
即使用严酷的刑法督查人民,用盛怒来威吓人民,(他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但心里不服气。怨恨不在于大小,可畏惧的是人民(心怀怨恨 ) ; (人民)能够负载船只,也能使船只颠覆(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奔驰的马车却用朽烂的绳索,怎么可以忽视呢!
分析问题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1.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正反
当思缘由
正反
历史教训
原 因(成败关键)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原 因
2.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理清本段思路
1、概括历代君主的普遍规律: (课内句子)
2、以 (修辞手法) 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 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3、用古人的论述以 的关系比喻 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设问
水与舟
君和民
能否竭诚待人
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积其德义”/“居安思危”的原因。
疏通文意 掌握重点字词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君:统治。
诚:如果。
可欲:贪图的东西。
则:就,
戒:克制。
作:建造,兴建。这里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一类的事情。
谦冲:谦虚。
自牧:自我修养。
下:名作动,居于……之下
第三段
身为国君的人,果真能够看见(自己)贪图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警诫自己,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帝位高而险就想到要谦虚而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居于百川之下(而能容纳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盘游:游乐,这里指田猎。盘,快乐。
三驱: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敬:慎。
壅蔽:堵塞蒙蔽。
谗邪:形作名,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正:使动用法,使……端正
黜恶:斥退 恶奸恶小人。加:施加
谬赏:不恰当的奖赏。
喜爱田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网开一面)捕杀有度,担心懈怠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来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可能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来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①弘:使动,使 ……光大
②兹:指示代词,这
③九德: 《尚书》所讲的九种品德
《尚书》九德: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④简:选拔
⑤能:贤能的人
⑥善:形作名,好的意见
⑦惠:仁爱,宽厚
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德的人就能散播他的仁爱,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豫游:出游、游乐。
豫,帝王秋天出巡;游,帝王春天出巡
松、乔之寿:像仙人赤松子、王子乔那样的长寿。
鸣琴:春秋时期宓子贱弹琴治县的故事
垂拱:垂衣拱手,指不用亲自处理政务。
文臣武将争先效力,国君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的年寿,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说什么就有教化(百姓被教化)。为什么使精神耗费使思绪苦恼,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呢!
化:教化。
劳、苦:使动用法,使....劳,使....苦。
下司:臣下管理。
役:役使、劳损。
聪:耳朵听力好,明:眼精视力好。
亏无为之大道:亏,损坏、减损,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为什么思
思些什么
提出问题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本文论证思路
(以“固本思源”为喻)
(总结历史教训)
(提出具体做法)
思
课堂回顾
联系题目,思考全文围绕哪一个字来论述
应该思
为什么思
思什么
递进式
论证结构?
本文论证思路
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的敏锐眼力,抓住了唐太宗“忘本”“忘危”等根本问题,从生活、修养、用人、执法四个方面提出了“十思”,意在以“思”治“忘”。奏议用“思”字贯穿始终,阐明了国君要“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
整体感悟
问题探究
叁
明确:唐大宗在国家相对安定之际,生活上出现了奢靡的苗头。这可以从魏征的建议“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看出。
思考一:依照课文内容回答,当时的唐太宗心态怎样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①魏征是一个对时事有敏锐的洞察力、有政治家清醒头脑的人, 这可以从他对时局的分析 “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竭诚则吴越为 一体,傲物则骨内为行路"看出。
② 魏征是一个非常耿直的人,这可以从他指责唐太宗“而况于明哲乎 人君 … …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看出。(“而况”反问句式 加强语气)
思考二:依照课文内容,分析魏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③ 魏征是一个对国家有高度的责任感 、使命感的人,这可以从文中劝唐太宗的目的是希望国泰民安看出。
④魏征是一个拥有理想(政治抱负)的人,这可以从他对政治蓝图的描绘“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娱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看出。
十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可以归纳为几戒?
解决问题
念高危
惧满溢
乐盘游
忧懈怠
虑雍蔽
想谗邪
恩所加
罚所及
见可欲
将有作
思知止以安人
思谦冲以自牧
思江海下百川
思慎始而敬终
思虚心以纳下
思正身以黜恶
思无因喜以谬赏
思无因怒而滥刑
思知足以自戒
思三驱以为度
戒奢侈扰民
(物质)
戒骄傲自满
(思想修养)
戒纵欲过度
(生活为政)
戒轻信人言
(用人)
戒赏罚不公
(执法)
治国
平天下
正己
安人
正心
修身
十思内容
正己安人
垂拱而治
知道满足,适可而止
礼贤下士,谦虚包容
持之有度,慎始慎终
虚心纳谏,正身黜恶
喜怒有常,赏罚有度
除十思外, 还要:
弘九德
选拔任用人才
听从善言
智者尽其谋
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
在魏征看来,理想的政治环境应该是怎样的?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
魏征为什么不开门见山地提出“十思”,而是从常识和历史经验角度论证积其德义的重要性?
首先,向君主提出规谏,成功与否的主动权在君主一方,劝谏者要注意方式和方法。直接提出解决方案无疑是对君主当前行为的直接否定,规劝效果无法保证;
其次,从德义入手,点位很准,站位很高。一方面把君主治理国家的君道纳入宇宙万物的规律之中,消解了君权的神秘性和独特性,给规范君权找到一个标准和依据,就如“木固其根”“水浚其源”一样,人君安国就应积其德义;另一方面,又将唐太宗的治国放入历代君主治国的时间维度,从成败得失的角度探讨治国的要义,这是唐太宗最想听的。
1、魏征为什么能够说服太宗?
思辨
2
1
3
②说理透彻,语言简练而生动,特别是正反论述、前后对比、引经据典,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充分展现了他“能上、善上、敢上”的进谏艺术。
③唐太宗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唐太宗励精图治,以国事为重,能容耿介直言的臣子,所以对于魏征的进谏大都能够虚心接受。
①态度谦恭诚挚,语言委婉得体。他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政治家的敏锐眼光观察时政。在进谏时,他言辞恳切,语重心长,又切中要害,令人警醒,极尽忠诚。
⑴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 ⑵ 正反对比论证,加强说服力。
⑶ 语言朴实雄健。 ⑷富有强大的逻辑力量。
二、说理的委婉曲折
四、句法骈散结合之妙
三、语言丰富精美
一、深中人主心理
02
03
04
01
学习思虑周详的劝谏艺术
一、深中人主心理
一、开始魏征就抓准了唐太宗祈求国家发展壮大、 长治久安、害怕亡国的心理。
二、恰当的称谓称谓。第一段魏征称 自己为“下愚”,称皇帝为“明哲”,皇帝听了自然高兴,魏征的低己以安人为后文进谏的全面展开做了铺垫。另外,魏征在陈述时使用“人君”“元首”“君人者”“君”这类泛称,而并未 用“陛下”“上”这种当面称谓,让唐太宗没有被指着鼻子说话的感觉,感受到了充分的尊重。
文章结尾对未来的展望也可谓切中人性。 魏征为唐太宗勾画了一个美好的前景,“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 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尽管我们都知 道如果太宗能做到“十思”,就必然不是无为而 治,是需要劳心劳力的,但这个“鼓励式”的 结尾还是会给读者带来很大的动力,因为“好 逸恶劳”可能是人之天性。
二、说理的委婉曲折
唐太宗当时是有很多思虑欠明的做法的,如“召发卒修洛阳宫乾阳殿以备 巡幸”“欲封禅泰山”“纵情畋猎,鹰犬之贡远 及于四夷”等,但《谏太宗十思疏》里一件也没有提,而是采用“隐讽之”的做法,或比喻论证,或论古讽今,都是有的放矢,暗有所指。
文章开头连用三个排比句,使用曲笔从贴近生活的自然现象入手,喻国家为生长的树木、 奔流不息的江河,寓含了作者对祥和蓬勃社会 气象的企盼,也体现了对自己国家的爱,读来 语气和缓,又意味深长,看似无关主题,实则 将作者的观点引了出来。先正说,再反说,正 面论证可谓是主动出击,反面论证可谓是乘胜 追击,较好地巩固了自己的观点。
第二段的“载 舟覆舟”“奔车朽索”将君王比作行舟,将国家 比作奔车,无直言逆耳的弊端,又生动而形象 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二、说理的委婉曲折
论古讽今
《谏太宗十思疏》第二段 从人君的兴衰出发,提出“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这一历史定律,引发读者思考“昔 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这一不合常理的 历史现象,一句“何也?”可谓文气激荡。接着,作者鞭辟入里地剖析了深层的原因——“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并提醒皇帝“怨不在天,可畏惟人”,一定要爱百姓、得民心不要重蹈古代帝王灭亡的覆辙。
比喻论证与论古讽今的技巧,让文章具备 了点到为止的精妙。其中的隐讽之意,唐太宗 是心领神会的,他在答诏中说 :“公之所陈,朕 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必望收彼桑榆。”
三、语言丰富精美
排比、对偶、对比等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 让文章具有精雕细琢之美,读来无论从视觉上 还是音韵上,都是一种享受。排比手法在文中 多次出现,尤以第三段“十思”的气势最为雄伟, 十个句子从节俭、谦虚、勤奋、用人、情绪等 不同角度对君王进行规劝,仿佛水量充沛的瀑 布从高空一倾而下,读来理气充足、节奏感强。
本文的对偶句尤其多,读来音韵和谐、朗朗上 口,最让人欣赏的是内涵形成对比的对偶句,对 仗工整对比鲜明,更能够说服读者。第二段和 第三段,这种句子尤其多 ,如“竭诚则吴越为 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恩所加则思无因喜 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不仅启发读者深思,对指导我们普通人的做人做事也有 着深刻的意义。
四、句法骈散结合之妙
在叙述事理的同时,作者运用了大量工整的骈句,如“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德不处其厚,情不 胜其欲”等语。大量骈句使得文章的气势更为恢宏, 音韵上也更为协调。同时,作者并不拘泥于形式, 以散句错杂其间,使得文章句式变化更为丰富。如 “而况于明哲乎”“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骈句与散句参差错落,让全文显得既工整又富于变 化。在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运用排比的手法,通过 连续十个形式相同的分句,对全文的意思进行高度 的概括:“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 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罚所及,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作者运笔如刀,雄辩滔滔,对 “十思”的内容进行了深度阐述,气势如虹,令人 无可辩驳。
1.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2.正反论述,务尽其旨。
3.比喻排比,生动有力。
4.雄辩的逻辑力量。
写作特点
思考:在当今社会,你认为《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到的十思的内容有什么时代意义?
(1)今天,我们构建“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的理念与“十思”中的"戒奢侈、戒纵欲”的核心思想是有共性的。
(2)“居安思危”的思想在任何时代都有积极意义。今天,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危机、困难依然存在;拜金主义、享乐思想还大有市场,权钱交易、腐化堕落等丑恶现象层出不穷。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以“法”治国;同时必须坚持以“德”治国,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就个人来说,勤俭朴素,“满招损,谦受益”,加强自我修养,虚心接受他们意见和建议,有原则……这些都是成长道路上不断学习的品质与能力。
(3)“思知止而不扰民”的民本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为人民服务”的精髓
是一致的。
(5)魏征劝唐太宗对天下黎民要竭诚以待,赏罚分明。
我们今天强调健全法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也是为了使天下变成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这与魏征的观点是一致的。
课内探究部分
劝谏艺术:
唐太宗
秦穆公
齐威王
动之以情(站对立场、思其得失、以史为鉴)
晓之以理(比喻、对比、类比等)
劝之以方(曲径通幽、对症下药)
贞观盛世
贪图享乐
兵临城下
临危受命
战国风云
群雄割据
长治久安
安居乐业
纾解国难
保全郑国
革除弊政
增强国力
设喻对比、以史为鉴
劝之以方、动之以情
诱之以利
以退为进、分析利害
挑拨离间
现身说法
婉言讽喻
置之几案
事等弦韦
秦军驻守
晋军撤退
广开言路
诸侯朝齐
太宗读完魏征的奏疏之后,称赞其“诚极忠款,言穷切至”。
比较我们学过的几篇课文,比较主人公的劝谏艺术。
板书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
一、固本浚源
(提出问题)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二、总结历史
(分析问题)
引出警告
善始实繁
克终盖寡
三、提出十思
(解决问题)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作业
科技文化节结束后,班长反映部分同学出现了偷玩手机、偷看漫画、上课睡觉、抄袭作业等现象,面对这种状况,请你向同学们写一封建议书,规劝其不要“玩物丧志”“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