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边城(节选)》《阿Q正传(节选)》联读 课件(共26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边城(节选)》《阿Q正传(节选)》联读 课件(共26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4 15:0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探寻人性之路
——《阿Q正传》《边城》比较阅读
“一方水土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活方式,造就了不同地域生存的人们思想观念、人文历史和文化性格特征的不同。就像江南的和暖与烟雨的朦胧,孕育了南方人的细腻柔情;北方的苍茫与辽阔,雕琢出了北方人如白酒般浓烈的豪情。鲁迅的《阿Q正传》和沈从文的《边城》将故事根植在不同的“农村土壤”,才有了作品中典型、立体又不失真实的人物形象。
探析社会环境
学习任务一

小组合作探究:
鲁迅和沈从文各自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生存环境——“未庄”与“边城”,研读文中与环境描写相关的段落或语句,分析社会环境的不同之处,合作完成下面表格。
(提示:重点关注风土人情,即风俗习惯、人际关系、人物命名等。)
环境内容 总体特征
边城
未庄
学习任务一:探析社会环境
未庄
茶峒
vs
风俗习惯
人际关系
人物命名
风土人情
未庄
学习任务一:探析社会环境——风俗习惯
茶峒
vs
喝酒闲聊、打牌赌钱、迎神拜佛、打架斗殴......
空虚无聊 愚昧低俗
赛龙舟、捉鸭子、放烟花、
月下对歌.......
自然和谐 健康充实
未庄
学习任务一:探析社会环境——人际关系
茶峒
vs
冷漠无情
平等友善
等级压迫、民民相欺
亲情 邻里情 爱情 军民情
未庄
学习任务一:探析社会环境——人物命名
茶峒
vs
有姓无名
有名无姓
封建礼俗束缚
张扬人性自由
学习任务一:探析社会环境——未庄vs茶峒
未庄
假丑恶的病态世界
茶峒
真善美的理想世界
作者的目光:鲁迅是以冷峻的目光审视着未庄的丑,
沈从文则以温情的目光注视着边城的美。
学习任务二
分析人物形象

交流探讨:如果让你用几个词来形容翠翠和边城的其他人们,你会用哪些词?说出你是从哪一事件或人物语言中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的翠翠
____________的边城人______________的阿 Q
学习活动一:研读“一方水土下的一方人”
人物形象——翠翠
(四、第21段)翠翠误会了邀他进屋里去那个人的好意,心里记着水手说的妇人丑事,她以为那男子就是要她上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
(四、第33段)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就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四、第34段)翠翠对祖父那一点儿埋怨,等到把船拉过了溪,一到了家中,看明白了醉倒的另一个老人后,就完事了。但是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晚上。
(六、19—21段)“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哩。”
“人老了才应当守船。”
“人老了应当歇憩!”
——天真纯洁
原来傩送的话不自觉地扎根到了翠翠心里!
——娇嗔可爱
——善解人意、情窦初开的少女
——孝顺懂事
阿Q VS 翠翠
同(身份) 出生底层 异(形象)

Q




妄自尊大,自轻自贱
争强好胜,懦弱卑怯
蛮横霸道,奴性十足
欺软怕硬,卑鄙无赖
憎恶权贵,趋炎附势
天真无邪、活泼可爱情窦初开、自然清纯依恋爷爷、纯洁真挚
人物形象——傩送
√ 诨名“岳云”
√ 他捉完鸭子后已是天黑,但他看到翠翠一个人在河边,于是主动询问;在素昧平生的情况下,还邀请翠翠到他家里去等;被翠翠骂了以后,也不计较,还让人送她回家。
√ 他吓唬翠翠说“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
——英俊潇洒
——淳朴善良 古道热肠
——幽默风趣
人物形象——爷爷
——善良、替他人着想
——忠于职守
——热心助人
淳朴憨厚
(四、第2段)祖父心想:“时间还早,到收场时,至少还得三个时刻。溪边那个朋友,也应当来看看年轻人的热闹,回去一趟,缓缓地位还赶得及。”
(四、第5段)人既醉倒后,无从入城,祖父为了责任又不便与渡船离开,留在河边的翠翠便不能不着急了。
(六、第8—11段)
祖父就说:“嗨,他送我好些钱。我才不要这些钱!告他不要钱,他还同我吵,不讲道理!”
翠翠说:“全还给他了吗?”
祖父抿着嘴把头摇摇,闭上一只眼睛,装成狡猾得意神气笑着,把扎在腰带上留下的那枚单铜子取出,送给翠翠。且说:“礼轻仁义重,我留下一个。他得了我们那把烟叶,可以吃到镇筸城!
____________的边城人
______________的阿 Q
学习活动二:品味不同的“人性世界”
善良、真诚、友善、热情、纯洁、淳朴、生活惬意……
自尊自大、可笑、自欺欺人、麻木不仁、让人厌恶、可怜可恨……
课堂交流:两部作品都成书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人民正处于内忧外患、水深火热之中。民族存亡之际,敏感而有良知的作家大多会积极地对人性进行思考和反思。
人性之美
人性之丑
探究小说主题
学习任务三

了解作品主题
《阿Q正传》:
鲁迅通过揭露、批判,揭丑,再现现实人性的泯灭,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是在改造人性之丑。
《边城》:
沈从文通过讴歌、礼赞,显美,
钟情人性的优美鲜活,期望以此找回重塑民族品格的基因,是在重塑人性之美。
呼唤美好人性,重建理想家园
“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
——沈从文《从文小说习作选》
说道“为什么”做小说吧,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用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资料链接
文学上的殊途同归——沈从文抒情笔调、诗意湘西,引起人们对人性美的向往!鲁迅杂文笔法、冷峻深刻,引起人们摒弃人性丑陋,追求美的良知!
猜一猜:在当时作家所处的时代,鲁迅和沈从文谁的文学作品更加盛行?
以《阿Q正传》为代表的批判性文学作品
以《边城》为代表的田园牧歌式文学作品
人性之丑
人性之美
小结: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需要的主流文学,但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总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终会散发耀眼的光芒!批驳人性的丑陋,也是为了呼唤人性美的回归。写作风格的呈现与作家的生平经历、个人特质等都是密不可分的,但是追求美,是文学不变的宗旨。
黑格尔曾经说,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幸好,我们还有文学世界。文学家会把世间的丑与恶尽收眼底,以期用文字带给世间以反思;文学家也会把世间的美与善尽藏心间,愿以文字带给世间以爱和希望。即便是以笔代戈的鲁迅,也是改造国民性中的逆行者,坚韧地追寻着人性中的“诚”与“爱”!希望,我们都能够在文学的时空中找到人生之美的追求,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生命体验,阅读着,思考着,成长着!
结语:
学习任务四
小说“诗意”界定

“诗意”:
饱含感情(能够激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反应)。
凝练含蓄(太直白就没有诗意)。
富有意境(有鲜明的、具体可感的形象,寓含情感意蕴。)
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余味深长(言已尽而意无穷)
一言以蔽之:“诗意”是“生命本真的律动”
小说“诗意”界定:结合《百合花》《哦,香雪!》《边城》
分解:
1.诗意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诗情画意)
2.诗意的情节
3.诗意的人物(包括塑造人物的方法:对话、动作、肖像、心理)
4.诗意的细节(包括各类描写的细节描写)
5.诗意的主题
6.诗意的语言(指叙述语言,而非对白等。修辞手法。)
任务:任选上述的某一个主题进行联读探究,要求结合三篇课文展开梳理探究,寻找典型案例,总结规律,分享发现。
小说“诗意”界定:结合《百合花》《哦,香雪!》《边城》
示例:诗意的语言
《哦,香雪》里面的语言让我读起来充满诗意,小说描绘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都具有原生态的诗情画意。
首先从题目来说,因为前面一个语气词“哦”,显得特别具有诗意,其中带有一种赞美的感彩。
开头这句:写大山的“温存和粗暴。"这句话把大山人格化来写,无疑给大山注进了血肉和情感。诗意的语言,使得山水万物都充满了感情,也增加了文章的抒情力度。我认为这段话可以转变为一首诗歌:
如果/不是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另外文中动词的使用表达出不同的诗意化的艺术效果。如“香雪的铅笔盒有几分羞涩地畏缩在桌角上”“寒风吸吮着香雪单薄的身体”等,这些动词如画龙点睛,为清新诗意的语言锦上添花,十分耐人寻味的。
这篇小说中还有许多诗意化语言的例子,作者用抒情笔调写道:“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这种朴素自然的语言,仿佛从香雪的心底流淌出,缓缓流入读者的心田,引人遐思,让人向往,令人陶醉。
不得不说,这部小说充满诗意,淡雅、流畅……
1.环境:意境化,注重景物形象的描写,营造意境,着重展示的是一种纯净的审美世界。
2.情节:淡化叙事,情节延缓,结构松散,不追求紧张、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3.人物:虚化,甚至没有主要人物,人物大多是普通人,纯真善良美好,并且被作者安排化入小说的情境氛围里。
4.细节:注重细节描写,每一个细节都有意义。
5.主题:往往隐去或淡化生活苦难,展现人情美、人性美,表达对美好人性的向往。
6.语言:极凝练、简省,且富有诗意。讲究语言的音乐美,注重象征、隐喻等手法的运用。
小说“诗意”界定:结合《百合花》《哦,香雪!》《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