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蜀道难》课件(共2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蜀道难》课件(共2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4 15:4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蜀道难
李白


研习课文内容

品读课文

鉴赏本诗

探讨文章的艺术风格


研习课文内容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它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
写作背景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 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 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即唐玄宗把他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也是潦倒的一生。
作者简介

品读课文
研读原文
噫吁嚱(yī xū 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diān)。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扪参(mén shē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
研读原文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tuān pù)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石万壑(hè)雷。其险也如此,嗟(jiē)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研读原文
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fěi)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shǔn)血(xuè),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huán)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zī jiē)!

鉴赏本诗
读过这首诗后,有一句话重复了三次,你知道是哪一句吗?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句话在三段中分别出现了三次,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呢?
不是,意义上是有区别的。
第一段中说“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写蜀道的高峻及开辟的历史
史上无路: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先祖牺牲: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神仙难敌: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万物难越: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极险极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第二段中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写蜀道的奇险难行及途中的恐怖气氛
氛围恐怖: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视听结合。
地势险峻: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视听结合,由上及下。
总之,这里很“险”:阴森恐怖,惊心动魄。
第三段中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写蜀中战祸之烈
易守难攻: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形势易转: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总结三处蜀道难
三处蜀道难,由历史到现实到未来,由自然到社会,层层展开,而中心句在其中起到了沟通连接的作用和一唱三叹的效果。这也是本诗被称道章法灵活的原因和被称为气象宏伟的原因之一。
“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
——欧阳修《太白戏圣俞》

探讨文章的艺术风格
1、本诗用了大量散文人的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九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奔放的语言风格。
2、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3.变幻莫测,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诗人设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这很像一组摇镜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拓展延伸
阅读李白《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中的“路”与“蜀道”有何不同 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对此有何审美启发
拓展延伸
《行路难》中的“路”是关于建功立业、功成名就的人生、政治的理想之路。而《蜀道》是崇高险峻的山川自然之路。《行路难》抒发的是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但对未来人生仍抱有自信和信心。也即是说,在苦闷哀叹中,仍不失雄心壮志。而《蜀道难》表现的是在崇高峥嵘的自然面前,只有哀叹、悲愁与敬畏,无所谓什么坚强。
由此启发:面对社会、人生的困惑、苦闷,不失坚强、自信是一种美;面对崇高、艰险的山川、自然,保持敬畏、谦卑、柔和也是一种美。关键是这种情感,是要出自诗人真实的内心。
秋落
灯火薄雾纱,
梧桐消清华。
晚来风雨骤,
秋树落银花。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