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第1课时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内、外流区分界线内外流区的分界线:基本与400㎜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一致.
了解以下概念。外流区:外流河的流域面积。内流区:内流河的流域面积。1.什么是外流河、内流河?
2.什么是外流区、内流区?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
在中国的外流区域内流区图中找出下列河流:黑龙江、松花江、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额尔齐斯河、雅鲁藏布江、怒江、塔里木河。(1)这些河哪些是内流河,哪些是外流河?
说说你的判断理由。(2)注入太平洋的河流有哪些?注入印度洋、
北冰洋的河流有哪些? 珠江 黑龙江
辽河 淮河 澜沧江
怒江、雅鲁藏布江
额尔齐斯河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水量大水位上涨
形成汛期无结冰期气温高降水量大水量小水位下降
形成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
的河流有结冰期降水量小1月气温在
0℃以下我国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其成因丰富较小丰富较短 汛期短
汛期长 小
大 小 长
短
无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⑴黑龙江水系:特征:流量大,汛期短,
含沙量小,冰期长.原因:流经湿润半湿润区,春季季节性积雪融化,夏季雨季较短,森林茂密,纬度较高。⑵辽河、海河、黄河水系:特征:
流量较小,汛期较短,含沙量大,冰期短.原因:流经区多为湿润半湿润区,流域内植被较差,雨季较短,位于中温带.(3)南方水系:特征:
流量较大,汛期长,
含沙量小,无冰期。原因:流经湿润区,植被较好;
雨季较长,大部地区在0℃以上.内流区外流区为什么我国
西北多内流
河,东南多
外 流河?西北远离海洋,降水又少,所以多内流河;
而东南离海洋近,降水又多,加上地势向东
倾斜,所以多外流河。?思考!!1、我国东部河流(东北河流除外)的汛期
有什么变化规律?
2、我国大多数河流只有一个汛期(夏汛),
为什么东北的河流有两个汛期(春汛、
夏汛)?
我国大部份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是高温多雨
造成的,东北地区的河流因冬末春初积雪融化,
还会形成一次春汛。我国东部河流(除东北河流)汛期变化的规律是自南向北,汛期越来越短。1800千米海河、黄河、淮河
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⑵作用:历史上沟通南北.现在江苏.浙江境内运河段仍是重要的水上运输线.
其运量仅次于长江.珠江.⑶地位:世界上开凿最早人工运河.
最长的人工运河.京 津 冀 鲁 苏 浙.3. 我国大多数河流只有一个汛期(夏汛),为什么东北的河流有两个汛期(春汛、夏汛)?1. 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南部多外流河?2. 我国东部河流(东北河流除外)的汛期有什么 变化规律?讨论总结内流区外流区为什么我国
西北多内流
河,东南多
外 流河?西北远离海洋,降水又少,所以多内流河;
而东南离海洋近,降水又多,加上地势向东
倾斜,所以多外流河。?了解塔里木河三.湖泊:湖泊分类:⑴按性质分咸水湖:内流湖多咸水湖.如青海湖.
淡水湖:外流湖多淡水湖.如番阳湖.⑵按成因分构造湖:地壳运动形成.如世界最深的湖贝
尔湖.最咸的湖死海等. 冰川湖:冰川作用形成.如北美五大湖群.火山口湖:火山口积水成湖.如长白山天池.堰塞湖:火山熔岩堵塞河道而成.如五大莲池.河迹湖:河流改道.淤积而形成的.2.我国湖泊的分布:⑴青藏高原湖区:东南部多外流湖.西北部多内流湖.⑵东部平原 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淮河下游.山
东南部地区.课件28张PPT。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第2课时 长江你会唱吗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人烟罕至的生命之源 金沙江通天河缓缓流淌的沱沱河
1、长江发源于 ,注入 。
2、长江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圈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4、找出主要支流: 、
。
5、干流流经地形区: 、
。
唐古拉山东海青、藏、云、川、渝、鄂、湘、赣、皖、苏、沪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乌江、湘江、赣江、洞庭湖、鄱阳湖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宜昌、湖口)读一读 说一说长江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示意图唐古拉山东 海源头:唐古拉山注入的海洋:东海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长江主要支流示意图雅 砻 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宜昌和湖口主要支流:七条,最大的支流是汉江。青 藏 高 原云 贵 高 原四川盆地长 江 中 下 游 平 原长江干流流经地形区示意图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流经的地形区有:四个活动 讨论 结合教材P46-47,联系流经的地形区,
说说长江各河段的主要特征。上游中游下游上游:多峡谷急流, 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河道蜿蜒,多支流,江宽量大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
蕴藏量占全国的1/3。新中国成立后已
经建成了许多水利枢纽和大型水电站
台。其中,有规模居全国前列葛洲坝
水利枢纽工程,另一座规模更为宏大
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主体工程也已建
成运行。二、丰富的水能资源(千米)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米)唐古拉山宜宾上海宜昌长江干流剖面图想一想:读图,测算由各拉丹东峰到宜昌的相对高度是多少?到宜宾的相对高度是多少?④我国在长江上游地区建设了哪些水电站? 葛洲坝、三峡工程位置示意图长江流域主要水电站三峡大坝资料一 长江自古以来就有“黄金水道”的美誉。
目前,长江的干、支流通航里程已达7万余
千米(相当于一条京广铁路的运输力),
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货运量占全国内
河货运总量的60%。资料二 目前,长江的通航能力仅开发了1/14。
长江水系的通航里程是密西西比河的16倍,
而运力只是它的1/5;长江的水量是莱茵
河的10倍,运力却只是它的1/10。三、黄金水道四、长江的功与过贡 献供水、航运、发电长江洪灾发生的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各有哪些?应采取哪些措施?探究自然原因:1、雨量丰沛、降水集中
2、流域面积广、洪水由支流汇聚人为原因: 1、乱砍滥伐、过度放牧——水土流失
——河道泥沙淤积、行洪能力降低2、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
——蓄洪能力下降 群 英 献 策 长江的治理迫在眉睫,究竟如何治理?请提出你的看法。活动 填一填唐古拉山沱沱河东海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6300千米青、川、藏、云、渝、
鄂、湘、赣、皖、苏、沪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
湘江、汉江、赣江宜昌、湖口长度、年径流量、流域面积 结论: 长江是我国长度 、水量 、流域
面积 的大河,所以说长江是我国 。最长最大最广第一大河思考: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活动 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玉树宜宾重庆宜昌三峡洞 庭 湖潘 阳 湖宜昌洞庭湖湖口潘阳湖武汉荆 江湖口南京上海东 海课件31张PPT。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第3课时 黄河一碗水 半碗泥跳进*河洗不清猜谜语:滔滔黄河分析一条河流的方法: 河流概况 发源地、流经地区、注入海洋
长度、流域面积 主要支流、分段 河流特征 上游、
中游、
下游河流与人类关系 开发利用治理保护
一.识黄河 黄河的概况二.颂黄河 黄河的贡献
三.忧黄河 黄河的危害
四.治黄河 黄河的治理
第一篇识黄河 4、对照中国地形图,找出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1、找出黄河发源地、长度、流经的省区及注入的海洋 2、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河口和旧
孟津,看一看他们分别位于哪一个省区。 3、找出黄河的重要支流渭河与汾河。读图2—52 黄河水系图,完成下列问题渤海 1、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和长度卡日曲2、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河口和旧
孟津,看一看他们分别位于哪一个省区内 蒙 古 自 治 区河 南河口旧孟津渤海卡日曲内 蒙 古 自 治 区河 南河口旧孟津3、找出黄河的重要支流渭河与汾河。渭河汾河读课本55-56页,总结上中下流的特征
1、上游: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中游:落差大,含沙量大
3、下游:地上河
渤海看图回答:黄河流经哪些省区?黄河流经地形区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华北平原第二篇颂黄河 1、观察以下图片,你来说一
下黄河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奉献? 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在黄河的哺育之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返 回塞上江南龙羊峡刘家峡河口旧孟津三门峡小浪底青铜峡黄河主要的水电站黄河壶口瀑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世界
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过来,咆哮而去 谓为壮观 。“壶口瀑布”母亲河的奉献(功)1、塑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
2、塑造了肥沃的平原。
3、带来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4、提供了灌溉水。
5、旅游资源第三篇忧黄河 合作学习:
1、读课本,小组讨论黄河的忧患。上游中游下游荒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地上河、[大家谈]黄河的忧患断流、凌汛凌汛2、探究黄河各段忧患的成因[探究1]草地退化、荒漠化的原因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过度放牧[探究2]黃河凌汛的形成
温馨小提示:凌汛就是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河水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由于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刘
家
峡
三
门
峡 。包头。开封长江位于较低纬度地区,无结冰期。思考 :长江有没有凌汛现象?探究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1)土层疏松 植被破坏(2)夏季多暴雨 探究4 地上河的成因地 面“地上河”形成 黄河流量小、干旱少雨、上游工农业用水过多、水利工程蓄水、引水过多等是造成断流的原因。为什么黄河下游会出现断流现象?探究5:第四篇救黄河四、治理篇(合作学习)
结合忧患的成因,小组讨论:植树种草,合理放牧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综合治理(治黄关键)加固黄河大堤兴修水库,节约用水。云梦泽和洞庭湖的历史变迁
许多人都以为中国历史上的云梦泽就是指现在的洞庭湖,实际上云梦泽和洞庭湖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云梦泽的主体在江北,而洞庭湖主体则在江南。以下我对云梦泽和洞庭湖的历史变迁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云梦泽
1.“云梦”与“云梦泽”
“云梦”一词在先秦古籍中,并非专指云梦泽而言,它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王狩猎区的泛称。《国策?楚策》:“于是楚王游于云梦,结驷千乘,旌旗蔽天。野火之起也若云蜺,兕虎之嗥声若雷霆”。从所描述楚王在云梦的游猎生活中可见,所指云梦是广阔的山林原野而非湖沼池泽。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也有云梦的描写,其范围东到今武汉以东的大别山麓,西至鄂西山地,北及大洪山区,南缘大江。东西约在四百公里以上,南北不下二百五十公里,也显指楚王游猎区而言。而他所说的南部“则有平原广泽”。正是古云梦泽的所在。因此,“云梦”一词从广义说,它是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和湖泊等多种地貌形态在内的范围广阔的春秋、战国时期楚王的狩猎区,而“云梦泽”则是其中局限于江汉平原以湖沼地貌为主的一部分。由于先秦著作记述云梦多以其泽薮为主,汉、晋以来的注疏家也就望文生义,将云梦狩猎区与云梦泽混为一谈,并一直为后世所沿袭。
2.云梦泽的演变和消亡
先秦时期,当时“方九百里”的云梦泽,便处于由江水及其岔流夏水和涌水冲积而成的荆江东岸陆上三角洲和先秦时期,城陵矶至武汉的长江西侧的泛滥平原之间,北以汉水为限,南则“缘以大江”,约当今潜江、沔阳南,监利、石首北境。《水经?沔水注》:“又东南过江夏云杜县东,……《禹贡》所谓云梦土作乂,故县取名焉”。按汉云杜县治今京山县,辖境兼有今应城、天门二县,可见先秦时期云梦泽的北限曾远及汉水以北。但战国中期以后,应城、天门一带的云梦泽,为汉水所挟带的泥沙所湮没,云梦泽已略见缩小。
西汉时期,因江、汉两水泥沙的淤积,荆江和汉江两内陆三角洲联为一体。汉水两岸的云梦泽区逐渐淤填分割成路白、东赤、船官、女观等湖,云梦泽的主体已南移至当时的华容附近。以后,随着江汉三角洲的进一步发展,又继续向南、向东推移,南为大江北岸的自然堤所阻,而向东略无阻拦,到东汉时,已移至华容东南。泽区随着江汉输沙的堆积,日益缩小淤浅,而以沼泽形态为主。
由于江汉地区新构造运动有着自北向南倾斜的趋向,荆江东岸分流夏、涌二水所塑造的三角洲也向东南方伸展。至魏晋南朝时期,随着云梦泽主体向东南部的推移,形成“首尾七百里”的夏州。南朝时,云梦泽的主体渐次东移至云杜、惠怀、监利一线以东,伸展到江畔的沌阳县境(治今汉阳县南),靠近江岸的惟一的州陵县也为水体所淹而撤销了。整个云梦泽被分割为大浐湖(今沔阳县西)、马骨湖(相当于今洪湖县西部的洪湖)、太白湖(今汉阳县南)和若干大小不一的陂池。其范围也仅余近二百公里,不及先秦之半了。
唐、宋时,随着江汉内陆三角洲的进一步扩展,日渐浅平的云梦泽主体,已大多填淤成陆。唐宋志书已不见大浐湖的记载。马骨湖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夏秋汛涨”,虽“淼漫若海”,然“春冬水涸,即为平田。周廻一十五里”。太白湖周围也沼泽化,陆游、范成大舟行经此,已是一片“葭苇弥望”的“巨盗所出没”的地区而有“百里荒”之称。北宋初期,在今监利县东北六十里设置玉沙县,管理和开垦新生成的三角洲平原,历史上著名的云梦泽基本上消失,大面积的湖泊水体已为星罗棋布的湖沼所代替。
明、清两代,由于荆江北岸穴口大多堵塞,荆江泥沙改向南岸排泄,江汉平原又开始出现了众多的湖泊群。明代茅江口(今新堤镇)因修筑新堤而堵塞,江汉平原的地表迳流,大部汇集于原已消失的太白湖,明末清初已成为周围二百余里的浅水湖泊。清乾隆年间改称赤野湖,周围还有六十多公里。清末光绪年间,已因泥沙的长期淤填被分割成若干较小的湖沼。与太白湖淤浅消失的同时,明嘉靖年间,在今洪湖县境开始有洪湖的出现,清末光绪年间却已扩大成为周围二百里的大湖。直至目前,江汉平原上仍星罗棋布地分布着被称作“鄂渚”的二百多个浅小的湖泊群,正是古云梦泽被分割、解体而残留的遗迹。由于河流堆积作用的加强,内陆三角洲的逐渐扩大,以及围湖垦殖的普遍进行,其自然发展趋势正走向逐渐淤塞消亡中。
二、洞庭湖
1.历史早期的洞庭湖
洞庭湖在地质史上虽与江汉平原的云梦泽同属于“江汉——洞庭凹陷”,但在历史时期,它是作为一个独自的水系而存在和发展的,并不属于古云梦泽的范围。《山海经》:“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称洞庭为平野。说明当时湘、沅、澧诸水在洞庭山(今君山)附近与长江交汇,洞庭湖地区还只是一片河网交错的平原,只是后来环绕君山的所谓“洞府之庭”形成了一个大的湖泊,始有洞庭湖之称。1957 年在安徽寿县出土的战国楚怀王六年(前323 年)制“鄂君启节”,所述舟节西南水路铭文为“自鄂(今湖北鄂城)往:上江、入湘、入资、沅、澧、油”。从舟节铭文水流交汇不及入湖来看,与《山海经》、《庄子》所载洞庭平原的自然景观也是一致的。
《水经》记载:澧水“又东至长沙下雋县西北,东入于江”;沅水“又东至长沙下雋县西,北入于江”;湘水“又北过下雋县西,……又北至巴丘山,入于江”;资水“又东与沅水合于湖中,东北入于江也”。说明在君山西南的资、沅二水交汇处,有湖泊的存在。战国时屈原在《楚辞?九歌?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当即指此湖。只是由于那时这一夹在沅、资二水之间的湖泊水体很小,尚未为人所注意,因而《尚书》、《周礼》、《尔雅》、《吕氏春秋》、《淮南子》等都未把它列入古代有名的泽薮之内。
2.东晋以后洞庭湖的逐渐扩展
东晋、南朝之际,随着荆江内陆三角洲的扩展和云梦泽的日趋萎缩,以及荆江江陵河段金堤的兴筑,强盛的长江来水,向荆江南岸穿越沉降中的华容隆起的最大沉降地带,进入拗陷下沉中的洞庭沼泽平原,从而形成为一片烟波浩瀚的巨泽。
北魏郦道元为《水经》作注时,已充分反映了洞庭湖扩展的这一巨大变化。他指出湘、资、沅、澧,“凡此四水,同注洞庭,北会大江”。并云“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盛弘之在《荆州记》中,也作出相同的描绘:“巴陵南有青草湖,周回数百里,日月出没其中”。青草为洞庭湖的通称。
历史时期洞庭湖区一直处于缓慢的沉降之中,再加上古代荆江分水口多在北岸,南岸的洞庭湖区,很少受到长江泥沙淤积的影响。唐宋时期,洞庭湖水面进一步向西扩展,号称“八百里洞庭”。《巴陵志》即有:“洞庭湖在巴丘西,西吞赤沙,南连青草,横亘七八百里”的记载。唐代诗人李白在《游洞庭湖》诗中描写:“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可见其湖面的辽阔及气势的雄伟。
明、清之际,洞庭湖的面积继续有所扩展。明嘉靖、隆庆(1522—1572年)年间,张居正为了保护在湖北安陆的“显陵”以及他自己家乡江陵的安全,采取“舍南救北”的方针,在荆江北岸筑起黄檀长堤,使北岸穴口基本堵塞,长江水沙多由荆南排入洞庭湖区,在湖底淤高而来水有增无减的情况下,洪水期湖面水域不断扩展,逐渐有西洞庭湖与南洞庭湖的形成。于是,“每年夏秋之交,湖水泛滥,方八九百里,龙阳(今汉寿)、沅江则西南之一隅耳”。这一洞庭湖向西南扩展的形势,一直延续到清道光年间(1821—1850 年)。其时洞庭湖“东北属巴陵,西北跨华容、石首、安乡,西连武陵(今常德)、龙阳、沅江,南带益阳而寰湘阴,凡四府一州九邑,横亘八九百里,日月皆出没其中”。这是洞庭湖的全盛时期。
3.十九世纪中期以后日趋萎缩中的洞庭湖
清咸丰二年(1852 年)及同治十二年(1873 年),荆江南岸相继发生藕池及松滋决口,加上原有太平、调弦两口,形成四口分流局面,荆江泥沙大量输入洞庭湖。这使湖区沉积量远远超过湖盆构造下沉量。一百多年来,湖泊正经历着自然葑淤消亡的过程。而由于泥沙的淤积和盲目的围垦使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原来位于湖滨的常德、澧县、安乡、益阳等城市,现在距湖远的已有十余公里,近的也有三四公里。湖区面积已缩小到二千八百二十平方公里。本来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的洞庭湖,现已小于鄱阳湖,而退居到第二位。
青海湖又名“库库诺尔”,即蒙语“青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国内最大的咸水湖。它长105公里,宽63公里,最深处达38米,湖泊的集水面积约29661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比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要大近450多平方公里。湖水来源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入湖的河流有40余条,主要有布哈河、巴戈乌兰河、侧淌河等,其中以布哈河最大。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蒙语称“库库诺尔”,藏语称“错温波”,意为“青色的海”、“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青海湖地处高原的东北部,湖的四周被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延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离西宁约200公里,海拔为3200米。它的周长360公里,面积达4583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湖区有大小河流近30条。湖东岸有两个子湖,一名尕海,面积10余平方公里,系咸水;一名耳海,面积4平方公里,为淡水,在青海湖畔眺望,苍翠的远山,合围环抱;碧澄的湖水,波光潋滟;葱绿的草滩,羊群似云。一望无际的湖面上,碧波连天,雪山倒映,鱼群欢跃,万鸟翱翔。青海湖周围是茫茫草原。湖滨地势开阔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比较温和,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夏秋季的大草原,绿菌如毯。金黄色的油菜,迎风飘香;牧民的帐篷,星罗棋布;成群的牛羊,飘动如云。日出日落的迷人景色,更充满了诗情画意,使人心旷神怡。
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间。举目环顾,犹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象是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青海湖的不同的季节里,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节,当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辽阔的草原披上绿装的时候,青海湖畔山青水秀,天高气爽,景色十分绮丽。辽阔起伏的千里草原就象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的绒毯,那五彩缤纷的野花,把绿色的绒毯点缀的如锦似缎,数不尽的牛羊和膘肥体壮的骢马犹如五彩斑驳的珍珠洒满草原;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而寒冷的冬季,当寒流到来的时候,四周群山和草原变得一片枯黄,有时还要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每年11月份,青海湖便开始结冰,浩瀚碧澄的湖面,冰封玉砌,银装素裹,就象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熠闪亮,终日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青海湖以盛产湟鱼而闻名,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很值得提及的是,这里产的冰鱼较为著名。每到冰季,青海湖冰封后,人们在冰面钻孔捕鱼,水下的鱼儿,在阳光或灯光的诱惑下便自动跳出冰孔,捕而烹食味道鲜美。
青海湖鸟岛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鸟岛都是游览胜地。海心山又称龙驹岛,面积约1平方千米。岛上岩石嶙峋,景色旖旎,以产龙驹而闻名。鸟岛位于青海湖西部,在流注湖内的第一大河布哈河附近,它的面积只有0.5平方千米,春夏季节栖息着10万多只候鸟。
青海湖是一具富有神奇色彩的游览地,也是一个为全世界科学家所注目的巨大宝湖。政府曾对青海湖进行了多次综合考察,发现青海湖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湖中盛产湟鱼,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天然鱼库。四五月间,鱼群游向附近河流产卵,布哈河口密密麻麻的鱼群铺盖水面,使湖水呈现黄色,鱼儿游动有声,翻腾跳跃,异常壮观。
居住在这里的汉、藏、蒙古等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保护、开发和建设这浩瀚的宝湖。青海湖的美景吸引着成千上万游人,成为国内外旅游者云集的游览胜地。为了开发正在兴起的高原旅游事业,青海旅游部门在青海湖建立了旅游点。游客到此不仅可以观赏高原牧区风光,还可以乘马骑牦牛,漫游草原,攀登沙丘,或到牧民家里访问,领略藏族牧民风情。牧场还专门为游客扎下各式帐篷,备有奶茶、酥油、炒面和青稞美酒供游客品尝。
黄河三角洲(图文)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08-10-06 14:38:10)转载▼
标签: 旅游 摄影 黄河三角洲 自然保护区 国家地质公园 拓荒牛 真情年代 分类: 出游实录
P1
【资料】黄河三角洲(图文)
国家地质公园标志
黄河,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
滔滔黄河,奔腾东流,挟带着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在入海的地方,由于海水顶托,流速缓慢,大量泥沙便在此落淤,填海造陆,形成黄河三角洲。
P2 【资料】黄河三角洲(图文)
连绵百里芦苇荡
黄河三角洲是中国最年轻的陆地。现代黄河三角洲,是1855年以来,黄河改道后冲积形成的。黄河自远古以来即为多泥沙河流。公元前4世纪黄河下游因河水混浊即有“浊河”之称。公元1世纪初,有人指出“河水重浊,号为一石而六斗泥”。唐宋以后泥沙有增无减。这些泥沙中的一部分堆积在下游河床上,日积月累,河床淤高,全靠堤防约束,时久形成悬河。每逢伏秋大汛,防守不力,轻则漫口决溢,重则河道改徙。据粗略统计,黄河下游决口泛滥见于20世纪50年代前历史记载的约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二三十次,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1855年6月,黄河在河南省兰阳铜瓦厢决口,经不盐河流入大清河,由利津牡蛎口入海,这是黄河第六次大改道。这次决口,使黄河下游结束了700多年由淮入海的历史,又回到由渤海湾入海。
现代黄河三角洲,以垦利县宁海为轴点,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淄脉河口,向东撒开的扇状地形,前缘突出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之间,面积达5450平方公里。
在黄河入海口两侧新淤地带的15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992年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原生性湿地生态系统和鸟类,其中核心区面积7.9万公顷,缓冲面积区面积7.9万公顷,缓冲面积1.1万公顷,实验区面积6.3公顷。2006年9月,这里成为国家地质公园,是迄今为止我国惟一一处河流及地貌景观地质公园,主要展示三角洲及部分地质地貌景观,包括黄河三角洲平原的河流地貌景观、海岸带附近的黄河河口地貌景观。
P3 【资料】黄河三角洲(图文)
P4 【资料】黄河三角洲(图文)
湿地—地球之肾
P5 【资料】黄河三角洲(图文)
“黄龙”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