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科学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一、基础达标
1.人体在寒冷的环境里也能保持体温稳定,以下生理效应与此有关的是( )
A.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 B.皮肤温度升高,散热量增加
C.骨骼肌舒张,产热量减少 D.骨骼肌收缩,产热量增加
2.教文体局组织教职工羽毛球大赛,“胜哥”参加了比赛,经过激励的对抗,比赛后“胜哥”满面通红,大汗淋漓,此时“胜哥”( )
A.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增加 B.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减少
C.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增加 D.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
3.人体各器官产热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常人在运动情况下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
A.脑 B.内脏 C.骨骼肌 D.其他器官
4.小王同学在学校发烧了,校医为其测量体温,发现该小王在半小时内的体温均在39℃左右波动。则小王在这半小时内产热和散热的关系是( )
A.产热等于散热 B.产热小于散热
C.产热大于散热 D.产热与散热没关系
5.下列关于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对动物生存有益处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动物不用消耗能量
B.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动物的正常生理活动,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C.体温保持相对恒定,有利于动物的生存活动范围更大一些
D.保持正常的体温,有利于动物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
6.古人说:“心静则凉。”下列对人脑在休息和思考问题时产生热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一样多 B.休息时多
C.思考问题时多 D.说不清
7.如图甲所示,是教育局重点打造的“足球星”校园足球联赛的比赛场景。
(1)比赛中球员大汗淋漓,此时皮肤下的血管处于如图乙中 (选填字母)图所示状态。
(2)球员比赛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选填“内脏”或“骨骼肌”)。
8.如图表示的是人和鳄鱼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变化关系。
(1)人和鳄鱼之中, 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2)在寒冷环境中, 恒温动物能够继续保持体温恒定的奥秘 在于其体内的产热速度 散热速度(选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
(3)表示鳄鱼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变化关系的是图中的 曲线。
9.运动会是同学们展示风采的舞台,比赛需要运动员顽强的意志品质和一定的竞技能力。
(1)运动员听到起跑发令枪响时立即起跑,该反射属于 反射,运动过程中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
(2)为了维持体温恒定,运动时皮肤中的血管将 (选填“收缩”“不变”或“舒张”),整个过程中的人体调节是由激素和 共同完成的。
10. 2021年5月,在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赛中,部分参赛人员受气温骤降等极端天气影响,身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一系列失温现象。
(1)赛前,工作人员携带着空盒气压计(如图所示)探山地线路。当勘探到高海拔赛段处,会发现气压计的示数 (选填“变大”或“变小”)。
(2)参赛人员在比赛中,产热主要来自于 ,部分参赛人员出现失温是由于人体的产热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
11.皮肤是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如图表示人体皮肤对 (选填“寒冷”或“炎热”)刺激的反应示意图。立毛肌收缩等反射活动都要通过 才能实现。
12.杭州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员王楚钦、孙颖莎夺得了男女乒乓球单打冠军。
(1)在乒乓球比赛时,运动员骨骼肌产热增加。体温上升的信息传至 中的体温调节中枢;
(2)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信息通过传出神经到达皮肤,引起血管扩张,效应器汗腺 (填图中字母)分泌汗液,以增加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3)运动员的动作协调和平衡依靠图中 (填数字)的作用。
(4)调节体温的反射和扣球反击的反射分别属于____反射。
A.条件、非条件 B.条件、条件
C.非条件、非条件 D.非条件、条件
二、巩固提升
13.小明因感冒在家安静休息,他每隔一段时间对自己的体温进行了测量,其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在15:00测定体温后小曙服用了退烧药)。对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小明在家安静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
B.小明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四个小时内,体内的产热小于散热
C.小明在11:00~13:00间,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D.小明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大脑皮层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14.如图是正常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环境温度为25℃时,产热量和散热量达到平衡
B.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差距加大造成的
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中枢作用的结果
D.时间t3以后,由于环境温度低,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15.人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可以保持自身的稳态,如果长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会破坏这种调节功能引发疾病。
(1)研究表明,高盐饮食会影响胰岛素代谢。人体胰岛素含量过低,引起血液中 含量过高,易引发糖尿病。
(2)“管住嘴、迈开腿”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运动过程中,人体会出汗,此时人体 (填:“产热大于散热”“产热小干散热”或“产热等于散热”)。
16.失温症又称低体温症,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导致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0℃,
并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
(1)比较甲、乙两幅图,当人体处于低温环境中时,人体皮肤中的血管情况如图 (选填“甲”或“乙")。
(2)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内发生的变化有________(选填字母)
A.产热量减少 B.骨骼肌颤抖增加
C.汗毛竖直,汗腺几乎不分泌 D.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分泌增加
(3)通常情况下,人体都可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是人体通过 调节控制完成的。
17.下图是人体在低温环境下的体温调节过程。
(1)图甲中“?”处内容为 。
(2)图乙是人脑纵剖面图,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图中 (填序号)
(3)图丙是不同体表温度下血管口径变化情况图。当体表温度明显降低时,皮肤血管状态会由B变为 。(填字母)
18.“胜哥”研究皮肤血管口径的粗细对皮肤直接散热快慢的影响,设置的装置如图甲,模型图如图乙。该实验中,导管模拟血管,水箱中的水模拟皮肤,利用水泵从外界抽取高温的水,再通过分流口将水分配到左右不同粗细的导管中。一段时间之后,观察温度计A、B的示数。
(1)实验中需要控制相同的量有 。(写出一点即可)
(2)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皮肤血管口径越粗皮肤直接散热越快。则研究小组在实验中观察的现象应该是 。
(3)我们在健身运动后会满脸通红,请你结合实验结论和所学知识解释原因。
19.地球上的动物一般可以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两种。恒温动物主要是通过新陈代谢作用来调节体温恒定的;变温动物则通过移动身体获得更多的阳光照射或较高的气(水)温来提高身体的温度。恐龙到底是恒温动物还是变温动物,是科学家经常激烈争论的问题。
科学家甲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恒温动物:
论点一:今天北极圈内的中生代地层中,常发现土生土长的恐龙化石;
论点二:像恒温动物一样,少数恐龙化石也残留有能保温的羽毛结构;
论点三:像恒温的哺乳类动物一样,恐龙化石的骨骼中布满了管状空隙,这是血管的痕迹;
论点四:像恒温的哺乳类动物一样,恐龙化石群中具有较高的猎物/捕食者比值。
科学家乙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变温动物:
论点五:从恐龙化石的尺寸判断,一般来说恐龙的体型都很庞大;
论点六:到了冬天,恐龙就会从严寒的区域迁往气候暖和的区域;
论点七:恐龙具有羽毛,其主要功能是遮住夏天强烈的阳光,而不是防止体温下降;
论点八:今天的许多爬行类动物,其骨骼也有丰富的血管,但一些小型鸟类和哺乳类动物骨骼血管较少。
论点九:今天的变温动物群体中的猎物/捕食者比值,与恒温动物是接近的。
(1)科学家乙提出的5个论点中,哪几项是能反驳科学家甲所提出的论点的 。
①论点五 ②论点六 ③论点七 ④论点八
(2)如果科学家乙认为生活在北极圈内的恐龙仍有机会晒到阳光,他的理由是 。
①恐龙随季节迁移 ②恐龙有冬眠的习惯,所以冬季不需要阳光
②随地球板块移动,将恐龙带到低纬度 ④北极圈内有很多北极熊,可供恐龙作为食物
(3)现今地球上除了爬行动物是变温动物外,脊椎动物中还有 类也是变温动物。
20.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制定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中枢。
【实验步骤】①取性别与年龄相同的、健康的、生理状况一致的数十只成年小白鼠,分成两组并标记为甲组、乙组。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组小白鼠的下丘脑,乙组小白鼠不作处理。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把甲组小白鼠置于10 ℃的环境中,乙组小白鼠置于30 ℃的环境中,其他条件都相同。
⑤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1)写出③的操作步骤: 。
(2)实验设计方案中有不妥之处,请提出并改进: 。
(3)若假设成立,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若假设不成立,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4)如果实验安排在同一组小白鼠身上进行,你认为可行吗? 。如果可行,请提出你的设计方案;如果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
21.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知道了恒定的体温是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下图是人体在寒冷环境下的部分体温调节过程。
根据题意回答:
(1)请将图中的空处a填写完整 。
(2)图中能减少散热的途径是 (写序号)。
(3)以人在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为例,说说你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
22. 为迎接杭州亚运会,运动员们天天刻苦训练,每次都练到大汗淋漓、肌肉酸胀。 回答下列问题:
(1)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体温上升的信息传至下丘脑的 ,该部位发出的信息通过传出神经到达皮肤汗腺,引发大量出汗现象,以增加 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2)长时间高强度训练时,若骨骼肌细胞通过 呼吸方式消耗氧气过快,则会导致部分肌细胞吸收的氧气量不足,只能在缺氧状态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乳酸并积累,从而出现肌肉酸胀现象。
(3)通过长期训练,运动员的心肌比普通人更强健,心脏每搏动一次向动脉泵出的血量比普通人更多。若运动员和普通人的心脏每分钟向全身输出相同的血量,则运动员的心率比普通人 。
23.体温的控制
(1)鸟类和哺乳类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都具有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能力,这样的动物称为恒温动物。人的体温保持在 左右。
(2)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恒温动物的体温恒定是相对的,温度的变化幅度不大,在一定限度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
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①恒温动物和人类具有稳定的体温,是机体的 和 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②人体在不同情况下的产热:人在安静状态下,产热的主要部位是 ;运动状态下,产热的主要部位是 。
③人体在不同情况下的散热:
a.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 散发出去的。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表面与 之间的温度差,而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加以调节,如图所示。
b.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时, 是主要的散热方式。
c.在高温环境中,人体由于未能及时有效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人体体温调节能力的最大限度,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便会出现 症状。
d.意义:保证动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增强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体温调节的过程
①炎热的夏天,人体体温的调节:
24.科学家分析了北极熊的毛,发现它并非白色,而是一根根中空而透明小光导管,它不仅能防水隔热,而且只有紫外线才能通过,是北极熊收集热量的天然工具,对生活在寒冷极地的北极熊的体温调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北极熊空心的毛具有防水隔热及吸收紫外线的特点,有利于北极熊_________;
A.增加产热 B.减少散热 C.吸收热量 D.增加散热
(2)维持北极熊身体的产热和散热平衡的体温调节中枢跟人体一样位于 。
(3)由于全球变暖冰层变薄开裂,北极熊为了获取食物,常从一块浮冰跳到另一块浮冰。如果一只北极熊跳上一块浮冰后,浮冰仍然处于漂浮状态,则浮冰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图,一只体重为7210牛的北极熊,要在露出海面部分体积不小于多少立方米的浮冰上活动,才能确保北极熊整个身体露出水面 。(写出计算过程,ρ海水=1.03×103kg/m3)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人体能保持体温稳定的原因是人体中的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如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会增加产热以及减少散热从而达到产热和散热平衡。
【解答】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会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
A. 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这会导致皮肤的散热增加,A错误
B. 皮肤温度升高,散热量增,B错误
C.骨骼肌舒张会增加产热,C错误
D.骨骼肌收缩会增加产热,D正确
故答案为:D
2.【答案】A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人体在增加散热时,会分泌汗液,舒张血管,使血流量增加。
【解答】A、运动员大汗淋漓说明在增加散热,血管应当舒张,符合题意;
BCD、血管变化情况或散热情况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3.【答案】C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人在安静是,内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在运动时骨骼肌则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解答】A、在运动时脑产热只占到1%,A错误。
B、在运动时内脏产热占了8%,B错误。
C、运动时骨骼肌产热占了90%,是主要产热器官。
D、其它器官运动时。产热1%,D错误。
故答案为:C
4.【答案】A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其生理机制为:产热量=散热量。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该小王在半小时内体温均在39℃左右,即在此段时间内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根据体温调节的机制可知,该小王在半小时内产热和散热相等,故A正确。
故选A。
5.【答案】A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①恒定的体温是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基本条件,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会导致死亡;②恒定的体温能让动物摆脱环境的限制。
【解答】A、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的动物呼吸作用仍会消耗能量,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动物的正常生理活动,严重时会导致死亡,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体温保持相对恒定,能让动物摆脱环境的限制,有利于动物的生存活动范围更大一些,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保持正常的体温,能保证动物正常进行新陈代谢,有利于动物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答案】C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人在不同状态下能量的消耗;
【解答】人脑在休息时,对营养物质的消耗远小于思考问题时;所以思考问题产生的热量大于休息时产生的热量;
故答案为:C。
7.【答案】(1)B
(2)骨骼肌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人体能保持体温恒定是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与皮肤表面和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有关,温度差越大,直接散热越快。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温度下降,散热减少;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温度升高,散热增加。
【解答】(1)比赛时运动员产热增加,为了维持体温恒定,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温度升高,散热增加,B正确。
(2)安静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运动时主要通过骨骼肌产热。
故答案为(1)B(2)骨骼肌
8.【答案】(1)人
(2)等 于
(3)乙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图中甲的耗氧量随环境温度升高而降低,机体的呼吸作用不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甲属于恒温动物;乙的耗氧量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升高,机体的呼吸作用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乙属于变温动物;
【解答】(1)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有哺乳类和鸟类。人属于哺乳类,属于恒温动物;鳄鱼属于鱼类,属于变温动物。
(2)在寒冷环境中, 恒温动物能够继续保持体温恒定的奥秘在于其体内的产热速度等于散热速度。
(3)鳄鱼属于变温动物,当环境温度升高时,耗氧量也随之增加,故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变化关系的是图中的乙曲线。
故答案为:(1)人 (2)等于 (3)乙
9.【答案】(1)条件;骨骼肌
(2)舒张;神经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项生命活动要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协调、配合下才能完成,使人体成为统一的整体。当人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
【解答】(1)听到发令枪响时,立即起跑。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传导的途径是:耳(感受器)一传入神经→大脑(神经中枢)一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效应器)。可见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所以属于条件反射。
运动过程中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骨骼肌。
(2)为了维持体温恒定,运动时产热增加,故需要增加散热,因此皮肤中的血管将舒张,有利于散热,整个过程中的人体调节是由激素和神经共同完成的。
10.【答案】(1)变小
(2)骨骼肌;小于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 (1) 根据气压和高度的关系进行解答,高度越高,压强越小;
(2)体产热和散热的调节机制 产热1.主要产热器官:安静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尤其肝脏,其次是脑)。
【解答】(1)高度越高,压强越小;
(2)运动产热主要靠骨骼肌产热,失温是体温下降,产热小于散热。
11.【答案】寒冷;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皮肤的主要功能:保护功能、感觉功能、调节体温功能、分泌和排泄功能、吸收功能、新陈代谢功能。
【解答】当人进入寒冷的环境中,从神经调节看,皮肤内的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皮肤内的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汗腺不分泌、骨骼肌战栗);由图所示是人体皮肤对寒冷刺激的反应示意图,立毛肌收缩等反射活动都要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才能实现。
故答案为:寒冷;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12.【答案】(1)下丘脑
(2)E
(3)③
(4)D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 体温调节靠脑干的体温调节中枢,注意小脑和脑干,大脑的功能区别;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别是是否由高级神经中枢控制。
【解答】(1)体温调节中枢在脑干的下丘脑,所以答案是:下丘脑 ;
(2)反射弧中为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C为脊髓属于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E效应器, 所以答案是:E;
(3)小脑控制身体平衡和动作协调性,所以答案为:3号;
(4)体温调节属于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由脊髓控制,扣球反击是后天学习行为,属于条件反射,所以答案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3.【答案】D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但不是绝对不变的。人体产热与散热相对平衡时体温才能保持平衡。
【解答】A、在平静状态下,人体产生热量的主要器官是内脏,故小曙在家安静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不符合题意;
B、小明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4小时内,体温明显降低,说明体内的产热速度小于散热速度,不符合题意;
C、由数据知,在11:00-13:00间,小明的体温保持不变,说明其体内产热与散热相互平衡,不符合题意;
D、人的体温一般都为37℃左右,这是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控制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趋于平衡,小明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答案】D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1、根据曲线图分析,从25℃下降到10℃时,内外温差加大,使得散热量先增加,后通过调节散热量减少。
2、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
3、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A、人体具有维持体温平衡的调节机制,即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图中散热量基本不发生变化,说明基本不发生变化,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机体与环境的温差变大,散热增加,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是因为环境寒冷时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得散热量减少是体温平衡调节的结果,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时间在t3以后,散热量减少,同样产热量也减少,但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使得体温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答案】(1)葡萄糖
(2)产热等于散热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促进糖代谢与合成糖原的作用。正常人体血糖调节过程: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以促使血糖含量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解答】(1)长期高盐饮食影响胰岛素的代谢,含量过低时,人体血糖过高即 葡萄糖含量过高并引发糖尿病。
(2) 人体会出汗,但是人体是恒温动物,人体体温基本保持恒定,在很小范围内波动变化,此时人体产热等于散热。
16.【答案】(1)乙
(2)B;C;D
(3)神经系统和激素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1)低温时,人体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
(2)当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热量增大,散热量减少。
(3)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的。
【解答】(1)乙皮肤血管收缩,符合低温环境的血管变化;故答案为:乙。
(2)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热量增大,散热量减少。故答案为:B C D。
(3)人体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下,可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故答案为:神经系统和激素。
17.【答案】(1)增加产热
(2)②
(3)A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人的体温一般都为37℃左右,这是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控制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趋于平衡。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寒冷时,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兴奋性增强同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
【解答】(1)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出现“战栗”,增加产热量,进而维持体温恒定,因此图甲中“?”处内容为增加产热。
(2)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②下丘脑。
(3)当体表温度明显降低时,皮肤血管状态会由B变为A,即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散热量。
故答案为:(1)增加产热(2)②(3)A
18.【答案】(1)两水箱中水的质量(水的初始温度, 两水管的长度)
(2)温度计 B 示数高于 A;
(3)运动后血液循环加快,血管舒张, 血流量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且血液为红色, 所以运动后满 脸通红。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是对照组。
【解答】(1)该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除两导管的粗细程度不同外,其他因素如:两水箱中水的质量、水的初始温度、两水管的长度均应保持相同。
(2)由题干可知,如可证明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则实验现象应为温度计B所示的温度高于A。
(3)结合本题结论: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可以使皮肤温度上升来作答。即:运动后心律加快,血液循环液较快,血管舒张,血管内流经的血液的量也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且血液为红色,故运动后满脸通红。
19.【答案】(1)②③④
(2)①
(3)两栖类(或鱼类)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区别,从恐龙的各项特点联系解题。
【解答】(1)论点六:到了冬天,恐龙就会从严寒的区域迁往气候暖和的区域,说明恐龙需要获得更高的气温来提高身体的温度,论点七:恐龙具有羽毛,其主要功能是遮住夏天强烈的阳光,而不是防止体温下降,说明恐龙需要较高的气温来提高身体的温度。论点八:今天的许多爬行类动物,其骨骼也有丰富的血管,但一些小型鸟类和哺乳类动物骨骼血管较少,说明恐龙具有爬行类动物(变温动物)具有的特点。
(2)科学家乙认为:到了冬天,恐龙就会从严寒的区域迁往气候暖和的区域,故有机会晒到阳光,A符合题意。
(3)现今地球上除了爬行动物是变温动物外,脊椎动物中还有两栖类、鱼类也是变温动物。
故答案为:(1)②③④(2)①(3)两栖类(或鱼类)
20.【答案】(1)先测定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温并记录
(2)甲、乙两组小白鼠应置于相同的较低温度(比如10 ℃)的环境中
(3)甲组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组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甲、乙两组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
(4)可行;先做不破坏下丘脑的实验,再做破坏下丘脑的实验进行自身前后对照。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做对照实验时应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哺乳动物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能够保持动态平衡。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主要在下丘脑。
【解答】(1)该实验是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根据步骤①②,步骤③应为测定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温并记录,以便于在之后的实验中掌握小白鼠体温先后变化情况。
(2)该实验为对照试验,对照试验变量应唯一。根据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唯一的变量应为有无下丘脑,两组小白鼠所处的其他条件应一样,所以甲、乙两组小白鼠应置于相同的较低温度的环境中。
(3)若假设成立,下丘脑就是调节体温的中枢,那么下丘脑被破坏的甲组小白鼠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明显改变,下丘脑完好的乙组小白鼠体温则保持相对恒定,不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若假设不成立,下丘脑不是调节体温的中枢,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温都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即保持相对恒定。
(4)该实验可安排在同一组小白鼠身上进行。先测定小白鼠的体温并记录,然后破坏其下丘脑,并测定其体温记录,进行自身前后对照。
故答案为:(1)先测定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温并记录;(2)甲、乙两组小白鼠应置于相同的较低温度(比如10℃)的环境中;(3)甲组鼠体温会发生明显改变,乙组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甲、乙两组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4)可行;先做 不破坏下丘脑的实验,再做破坏下丘脑的实验进行自身前后对照
21.【答案】(1)神经中枢(下丘脑或体温调节中枢)
(2)③④
(3)(提到4个系统)在寒冷环境下,人体的体温要维持正常水平,有神经系统的神经调节和内分泌系统的激素调节,同时有运动系统骨骼肌参与产热,有循环系统的血管和血液参与散热,可见调节体温恒定是多系统共同参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人处于寒冷环境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等方法减少散热量。
【解答】(1)根据反射弧的组成可知处a填写为神经中枢;
(2)汗液分泌减少可以减少由于汗液蒸发而散失的热量,皮肤血管收缩是人体面对寒冷环境的调节措施。
(3)人体是由8大系统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过程中各个系统协调工作来维持人体体温的恒定。
22.【答案】(1)体温调节中枢;散热
(2)有氧
(3)快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解答】(1) 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体温上升的信息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该部位发出的信息通过传出神经到达皮肤汗腺,引发大量出汗现象, 以增加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2) 长时间高强度训练时,若骨骼肌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方式消耗氧气过快,则会导致部分肌细胞吸收的氧气量不足,只能在缺氧状态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乳酸并积累,从而出现肌肉酸胀现象。
(3)心率是指心脏一分钟跳动的次数,所以通过长期训练,运动员的心肌比普通人更强健,心脏每搏动一次向动脉泵出的血量比普通人更多。若运动员和普通人的心脏每分钟向全身输出相同的血量,则运动员的心率比普通人快;
故答案为:(1)体温调节中枢(2)有氧
23.【答案】(1)
(2)产热;散热;内脏;骨骼肌;皮肤;外界环境;汗液蒸发;中暑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鸟类和哺乳动物能够使体温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温度,人体的体温保持在37℃左右;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的备注的多少来进行调节。
【解答】(1)人的体温保持在37℃左右;
(2)①恒温动物和人类具有稳定的体温,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②人体在不同情况下的产热:人在安静状态下,产热的主要部位是内脏;运动状态下,产热的主要部位是骨骼肌。
③人体在不同情况下的散热:
a.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而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加以调节;
b.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时,汗液蒸发是主要的散热方式。
c.在高温环境中,人体由于未能及时有效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人体体温调节能力的最大限度,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便会出现中暑症状。
故答案为:(1)37℃;(2)产热;散热;内脏;骨骼肌;皮肤;外界环境;汗液蒸发;中暑。
24.【答案】(1)B;C
(2)下丘脑或脑干或脑干中的下丘脑
(3)变大
(4)北极熊要在露出水面部分体积不小于0.7m3的浮冰上活动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 生活在寒冷极地的北极熊,它的毛具有防水隔热的特点是为了减少散热,吸收紫外线可以吸收外界的热量;人体是恒温动物,其产热和散热在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下维持动态平衡;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当重力增大时,浮力也增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变形公式V排=F浮/(ρ液g),已知F浮和ρ液,可以求出V排,浮力只和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解答】 (1)北极熊空心的毛具有防水隔热及吸收紫外线的特点,有利于北极熊减少散热,吸收热量,选BC;
(2)维持北极熊身体的产热和散热平衡的体温调节中枢跟人体一样位于下丘脑或脑干或脑干中的下丘脑 ;
(3)漂浮状态时,浮力等于重力,现在北极熊站到了冰上,重力增大的,所以浮力也增大了,则浮冰受到的浮力变大;
(4)北极熊要在露出水面部分体积不小于0.7m3的浮冰上活动 ;
解:浮力至少大于等于北极熊的重力,当浮力恰好等于重力时,
V排=F浮/(ρ液g)=7210N/( 1.03×103kg/m3×10N/kg)=0.7立方米;
所以北极熊要在露出水面部分体积不小于0.7m3的浮冰上活动
故答案为:(1)B C (2)下丘脑或脑干或脑干中的下丘脑;(3)变大;(4)北极熊要在露出水面部分体积不小于0.7m3的浮冰上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