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4 15:31:12

文档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4九上·湖南月考)有学者指出:“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下列哪幅图可以证明这一结论(  )
A. B.
C. D.
2.(2023·东莞)罗马帝国为了更好地处理不同人口的关系,设立外事裁判官,裁判官在处理问题时要基于所 有人都认可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原则,这些原则被称作“万民法”。由此可见,万民法 (  )
A.推动了罗马疆域的扩大 B.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C.构成了罗马最早的法律 D.适应了帝国扩张的需要
3.(2024九上·湖南月考)《一千零一夜》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巴格达城的穷脚夫帮一个妙龄女郎在一个基督徒开办的商店里购买了一个金币的橄榄,又来到一家水果店,买了叙利亚苹果、阿曼梅子、大马色睡莲、伊格拉密胡瓜、埃及柠檬,还买了伊朗、阿言汗等地特产、亚历山大的蜡烛和香水等手工业品。据此材料可知(  )
A.奥斯曼帝国地跨欧亚非 B.该地商品贸易十分发达
C.罗马帝国交通十分便利 D.该地居民都信仰基督教
4.(2024九上·湖南月考)13世纪初,牛津大学形成。如图为牛津大学校徽,校徽由三顶王冠和一本展开的书组成。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的一句话“主照亮我”。据此可以推断(  )
A.国王兼任中世纪大学校长 B.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C.世俗文化的发展受到阻碍 D.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5.(2024九上·湖南月考)14-15世纪,意大利传统饮食文化变得更加精致,意大利人对于饮食的要求逐渐提高,“奢华消费观”在意大利蔚然成风。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王权力量的增强 B.教会势力的衰弱
C.自然科学的兴起 D.人文思想的传播
6.(2022九上·新丰期中)15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西方殖民者一手制造了非洲历史上骇人听闻的大灾难,这就是被马克思称之为“贩卖人类血肉”的(  )
A.罪恶的黑人奴隶贸易 B.残酷的种族灭绝
C.“吃人”的圈地运动 D.悲惨的西进运动
7.(2024九上·湖南月考)某学者在“华盛顿——罗斯福(危机与战争)——里根(星球大战)”一文中写道:“1787年美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的诞生。”这一观点主要着眼于该宪法的要素是(  )
A.“成文宪法” B.“公民权利”
C.“权力制衡” D.“联邦”
8.(2022·毕节)历史学家林 亨特在《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的开篇中指出:“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部人权文献。”以上三部文献核心内容的共同点是(  )
A.体现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 B.开启了现代法治社会先河
C.体现自由、平等、民主的原则 D.奠定了欧洲民法典的基础
9.(2019九上·杭锦旗期中)马克思说:“彼得一世确实是现代俄国政策的创立者。”史学界普遍认为: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现代化”道路的起点。那么,彼得一世改革的“现代”色彩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  )
A.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努力维护农奴主阶级的利益
D.大量学习吸收西方科学技术
10.(2022·江西)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一致赞同了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原理,并委托他俩起草宣言,1848 年宣言正式出版。该宣言(  )
A.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B.导致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
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标志着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11.(2024九上·湖南月考)培伦在《印度通史》中说:“从军事意义上说,印度失败了;但是从政治意义上说,印度通过维护精神自由的权利赢得了自己的目标,这种精神自由最终导致印度的政治独立。”材料说明印度民族大起义(  )
A.鼓舞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B.提高了印度人民文化水平
C.促进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D.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12.(2022·聊城)“他对天地万物的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暴露了宗教非理性的荒谬。”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这句话中的“他”应是(  )
A.牛顿 B.法拉第 C.达尔文 D.诺贝尔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4小题,13题10分,14、15、16题均为14分,共52分)
13.(2024九上·湖南月考)语言的传播和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可以反映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同时期英语新词
(注:maize——玉米,原产地美洲;electron——电子;gasmask——防毒面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17世纪英语新词的出现与哪一事件息息相关?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而言,这一事件有什么积极影响?
(2)从英语新词的发展与时代关系的角度,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论述。
14.(2024九上·湖南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当前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了。林肯领导美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最终取得了胜利。
——马克思《美国内战》
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材料三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
《作坊里的日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回答,为“维护国家统一”,扭转战局并最终取得胜利,林肯政府发表了哪一文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61年俄国的“改变”在制度上有何表现?这一次“改变”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直接提供了哪些条件?
(3)材料三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哪一次重要事件?这一事件中最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措施是什么?
(4)上述材料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反映了怎样的时代主题?
15.(2024九上·湖南月考)经济格局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政治格局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称得上是欧洲的世纪,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许多欧洲中心论者乐观地认为,20世纪,还会是欧洲的世纪。
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57﹣1914)》
材料二187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1.8%,德国仅占13.2%。但到1914年时,英国工业产量所占的比例却已下降到14%,而德国的产量则上升为14.3%,稍大于英国所占的比例。德国工业产量的这一短时激增意味着它同英国在海外市场上的竞争十分激烈,两国关系变得紧张起来。两国还加剧军备竞赛。德皇的建造强大的海军和最强的陆军的决心大大促成了战争的最终爆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有人认为(一战)本来是一场欧洲杯,但英国的参战,就使其成为一场世界杯,谁都没有想到,夺冠(获得最多好处)的是一个美洲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分析“19世纪称得上是欧洲世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述1870﹣1914年德国经济地位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什么因素催生了这一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的性质及该战争对欧洲的影响。
16.(2024九上·湖南月考)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世界近代史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以前那种封建的或行会的工业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随着新市场的出现而增加的需求了。工场手工业代替了这种经营方式。……但是,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英国某段时期工业生产情况(部分)
——改编自达 赫 威尔逊《英国史》
材料三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完成了从自由竞争阶段向新阶段的过渡。在这一阶段,垄断资本已在世界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为了最大限度追逐利润,大大推动了资本的输出,从而逐步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李琮主编的《世界经济百科辞典》
(1)材料一认为,从“市场”视角而言,工业革命的爆发有何必然性?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从中“代替了工场手工业”的新生产组织方式。
(2)材料二数据反映何种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的对外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哪一发展新阶段?这一阶段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上所述,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对当今中国发展有怎样的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A项图片为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建筑艺术的代表,智慧的结晶,A项正确;
B项图片为《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出自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由其第十六任国王汉谟拉比颁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B项;
C项图片为麦加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穆斯林向往的地方和去麦加朝觐礼拜的圣地,排除C项;
D项图片为巴黎圣母院,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认识。
2.【答案】D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设立外事裁判官,裁判官在处理问题时要基于所有人都认可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原则”可得出外事裁判官是适应罗马帝国版图扩大、社会经济复杂化以寻求各方同意的解决方案,D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万民法推动了罗马疆域的扩大,排除A项;
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
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左右制定的《十二铜表法》,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万民法的认识。
3.【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一千零一夜》”“巴格达城的穷脚夫帮一个妙龄女郎在一个基督徒开办的商店里购买了一个金币的橄榄,又来到一家水果店,买了叙利亚苹果、阿曼梅子、大马色睡莲、伊格拉密胡瓜、埃及柠檬,还买了伊朗、阿言汗等地特产、亚历山大的蜡烛和香水等手工业品”分析可知,此故事以古代阿拉伯帝国的相关历史为背景,反映出当时的巴格达城商品贸易十分发达,商品种类繁多,可以购买到多地的物品,B项正确;
《一千零一夜》是古代阿拉伯帝国的民间故事集,材料是以古代阿拉伯帝国的相关历史为背景,没有涉及奥斯曼帝国、罗马帝国,排除AC项;
材料不能说明该地居民都信仰基督教,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阿拉伯文化的认识。
4.【答案】D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牛津大学在成立之初,校徽由三顶王冠和一本展开的书组成。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的一句话“主照亮我””可知,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D项正确;
材料没涉及中世纪大学校长任职情况,排除A项;
教皇支持大学,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治权,中世纪大学课程设置受基督教影响,因此中世纪大学没有脱离教会控制,排除B项;
材料没涉及世俗文化发展情况,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世纪大学的认识。
5.【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意大利传统饮食文化变得更加精致,意大利人对于饮食的要求逐渐提高,‘奢华消费观’在意大利蔚然成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不断发展,意大利人深受人文主义的影响,对饮食的追求越来越高,重视享受生活,D项正确;
王权力量的增强推动了民族国家开始形成,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
教会势力的衰弱,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
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的认识。
6.【答案】A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为了满足美洲对劳动力的需求,从非洲贩卖了大量的黑人奴隶到美洲,一手制造了非洲历史上骇人听闻的大灾难,A项正确;
马克思称之为“贩卖人类血肉”的是奴隶贸易,BC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早期殖民掠夺的相关史实。
7.【答案】D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的是一个松散的邦联,各州自行其是,根本不像是一个国家,而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美国改邦联制为联邦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才“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的诞生”,所以,材料中的观点主要着眼于该宪法的“联邦”要素对美国的意义,D项正确;
成文宪法是指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
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公民权利”,排除B项;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权力制衡”,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认识。
8.【答案】C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 三部人权文献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选项C正确;
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互相制衡原则,排除A;
开启了现代法治社会先河只适合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排除B;
奠定了欧洲民法典的基础的是《罗马民法大全》,排除D;
故答案为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三部人权文献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的相关史实。掌握早期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法律文献及影响。
9.【答案】D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所以彼得一世改革的“现代”色彩主要体现在大量学习吸收西方科学技术,D项符合题意。
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努力维护农奴主阶级的利益,这三项均与俄国1861年改革有关。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练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10.【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一致赞同了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原理,并委托他俩起草宣言,1848 年宣言正式出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C符合题意;
《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A排除;
导致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排除;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1871年巴黎公社,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的知识。难度适中,抓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掌握《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C
【知识点】印度民族大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但是从政治意义上说,印度通过维护精神自由的权利赢得了自己的目标,这种精神自由最终导致印度的政治独立”可得出材料强调印度民族大起义虽然军事上失败,但在精神意识方面起到了民族觉醒、思想解放的作用,C项正确;
材料只强调对印度的影响,而不是对亚洲,排除A项;
材料反映思想意识的增强,不是文化水平,排除B项;
根据“从军事意义上说,印度失败了”可得出并没有沉重打击英国,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认识。
12.【答案】A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对天地万物的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对牛顿的赞美,故题干中的“他”应该是牛顿。
A项牛顿应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这句话中的“他”,符合题意;
BCD三项法拉第、达尔文和诺贝尔都与“对天地万物的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的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牛顿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牛顿的相关史实。“他对天地万物的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积极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发生,促进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观点:英语新词的发展是时代变化的产物。阐述: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出现了一大批科学家和发明创造,爱迪生的耐用碳丝灯泡、电影放映机、贝尔电话、卡尔·本茨汽车等,所以有关的词汇出现在英语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各国将最新研制的武器投入战场,坦克、机关枪、防毒面具等新词出现在英语中。由此可见,英语新词的发展是时代变化的产物。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1)从题干所给材料可知,玉米的原产地是美洲,从15世纪后期开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日益密切的联系,15世纪—17世纪英语新词的出现,正是与新航路的开辟息息相关。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发生,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封建制度的解体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2)根据题干所给的材料可知,英语新词的发展是时代变化的产物。如开始于19世纪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一大批科学家和发明创造,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有关的词汇也出现在英语中。又如在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各国都将最新研制的武器投入战场,坦克、机关枪、防毒面具等新词也相应地出现在英语中。可见,英语新词的发展是时代变化的产物。
故答案为:
(1)新航路的开辟;积极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发生,促进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观点:英语新词的发展是时代变化的产物。阐述: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出现了一大批科学家和发明创造,爱迪生的耐用碳丝灯泡、电影放映机、贝尔电话、卡尔·本茨汽车等,所以有关的词汇出现在英语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各国将最新研制的武器投入战场,坦克、机关枪、防毒面具等新词出现在英语中。由此可见,英语新词的发展是时代变化的产物。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14.【答案】(1)奴隶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劳动力、资金。
(3)明治维新;在教育上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4)确立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1)根本原因:根据材料“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当前南北之间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结合所学知识可分析得出美国内战的根本原因是南方的奴隶制严重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1862年,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 1863 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深得人心,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2)表现:根据材料“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结合所学知识可分析得出俄国在1861年改革中废除了封建农奴制;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农奴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此举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与资金,整体上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事件:根据材料“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可分析得出该事件为1868年明治维新;战略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明治维新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教育上等等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在教育上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使得日本整个民族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有力的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4)根据前三问的内容以及材料信息,可分析得出当时各国纷纷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或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为:确立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故答案为:
(1)奴隶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劳动力、资金。
(3)明治维新;在教育上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4)确立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资产阶级巩固的认识。
15.【答案】(1)政治:英国较早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资本主义制度)或法国在殖民争夺的道路上被英国打败;经济:英国已开始了工业革命或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超过了英国和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化工业强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3)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政治上,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较早地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在经济上,英国通过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可以说“19世纪称得上是欧洲的世纪”。
(2)根据材料二可知,从1870—1914年,德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大的工业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德国工业发展迅速,成为了强大的工业国家。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战争”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因此,一战的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各国主要是欧洲国家,主要战场也在欧洲,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地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故答案为:
(1)政治:英国较早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资本主义制度)或法国在殖民争夺的道路上被英国打败;经济:英国已开始了工业革命或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超过了英国和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化工业强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3)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近代英国重要历史知识的掌握。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16.【答案】(1)工场手工业的生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从而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工厂。
(2)趋势: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棉布、生铁产量急剧攀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3)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启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不断增强技术创新,合理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工业
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以前那种封建的或行会的工业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随着新市场的出现而增加的需求了。”得出工场手工业的生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从而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根据“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可得出工业革命中出现了机器大工厂。
(2)趋势:根据材料数据可得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棉布、生铁产量急剧攀升;根据所学,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对外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3)根据所学,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根据所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启示: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不断增强技术创新,合理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故答案为:
(1)工场手工业的生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从而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工厂。
(2)趋势: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棉布、生铁产量急剧攀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3)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启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不断增强技术创新,合理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认识。
1 / 1湖南省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4九上·湖南月考)有学者指出:“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下列哪幅图可以证明这一结论(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A项图片为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建筑艺术的代表,智慧的结晶,A项正确;
B项图片为《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出自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由其第十六任国王汉谟拉比颁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B项;
C项图片为麦加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穆斯林向往的地方和去麦加朝觐礼拜的圣地,排除C项;
D项图片为巴黎圣母院,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认识。
2.(2023·东莞)罗马帝国为了更好地处理不同人口的关系,设立外事裁判官,裁判官在处理问题时要基于所 有人都认可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原则,这些原则被称作“万民法”。由此可见,万民法 (  )
A.推动了罗马疆域的扩大 B.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C.构成了罗马最早的法律 D.适应了帝国扩张的需要
【答案】D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设立外事裁判官,裁判官在处理问题时要基于所有人都认可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原则”可得出外事裁判官是适应罗马帝国版图扩大、社会经济复杂化以寻求各方同意的解决方案,D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万民法推动了罗马疆域的扩大,排除A项;
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
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左右制定的《十二铜表法》,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万民法的认识。
3.(2024九上·湖南月考)《一千零一夜》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巴格达城的穷脚夫帮一个妙龄女郎在一个基督徒开办的商店里购买了一个金币的橄榄,又来到一家水果店,买了叙利亚苹果、阿曼梅子、大马色睡莲、伊格拉密胡瓜、埃及柠檬,还买了伊朗、阿言汗等地特产、亚历山大的蜡烛和香水等手工业品。据此材料可知(  )
A.奥斯曼帝国地跨欧亚非 B.该地商品贸易十分发达
C.罗马帝国交通十分便利 D.该地居民都信仰基督教
【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一千零一夜》”“巴格达城的穷脚夫帮一个妙龄女郎在一个基督徒开办的商店里购买了一个金币的橄榄,又来到一家水果店,买了叙利亚苹果、阿曼梅子、大马色睡莲、伊格拉密胡瓜、埃及柠檬,还买了伊朗、阿言汗等地特产、亚历山大的蜡烛和香水等手工业品”分析可知,此故事以古代阿拉伯帝国的相关历史为背景,反映出当时的巴格达城商品贸易十分发达,商品种类繁多,可以购买到多地的物品,B项正确;
《一千零一夜》是古代阿拉伯帝国的民间故事集,材料是以古代阿拉伯帝国的相关历史为背景,没有涉及奥斯曼帝国、罗马帝国,排除AC项;
材料不能说明该地居民都信仰基督教,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阿拉伯文化的认识。
4.(2024九上·湖南月考)13世纪初,牛津大学形成。如图为牛津大学校徽,校徽由三顶王冠和一本展开的书组成。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的一句话“主照亮我”。据此可以推断(  )
A.国王兼任中世纪大学校长 B.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C.世俗文化的发展受到阻碍 D.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牛津大学在成立之初,校徽由三顶王冠和一本展开的书组成。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的一句话“主照亮我””可知,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D项正确;
材料没涉及中世纪大学校长任职情况,排除A项;
教皇支持大学,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治权,中世纪大学课程设置受基督教影响,因此中世纪大学没有脱离教会控制,排除B项;
材料没涉及世俗文化发展情况,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世纪大学的认识。
5.(2024九上·湖南月考)14-15世纪,意大利传统饮食文化变得更加精致,意大利人对于饮食的要求逐渐提高,“奢华消费观”在意大利蔚然成风。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王权力量的增强 B.教会势力的衰弱
C.自然科学的兴起 D.人文思想的传播
【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意大利传统饮食文化变得更加精致,意大利人对于饮食的要求逐渐提高,‘奢华消费观’在意大利蔚然成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不断发展,意大利人深受人文主义的影响,对饮食的追求越来越高,重视享受生活,D项正确;
王权力量的增强推动了民族国家开始形成,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
教会势力的衰弱,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
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的认识。
6.(2022九上·新丰期中)15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西方殖民者一手制造了非洲历史上骇人听闻的大灾难,这就是被马克思称之为“贩卖人类血肉”的(  )
A.罪恶的黑人奴隶贸易 B.残酷的种族灭绝
C.“吃人”的圈地运动 D.悲惨的西进运动
【答案】A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为了满足美洲对劳动力的需求,从非洲贩卖了大量的黑人奴隶到美洲,一手制造了非洲历史上骇人听闻的大灾难,A项正确;
马克思称之为“贩卖人类血肉”的是奴隶贸易,BC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早期殖民掠夺的相关史实。
7.(2024九上·湖南月考)某学者在“华盛顿——罗斯福(危机与战争)——里根(星球大战)”一文中写道:“1787年美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的诞生。”这一观点主要着眼于该宪法的要素是(  )
A.“成文宪法” B.“公民权利”
C.“权力制衡” D.“联邦”
【答案】D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的是一个松散的邦联,各州自行其是,根本不像是一个国家,而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美国改邦联制为联邦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才“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的诞生”,所以,材料中的观点主要着眼于该宪法的“联邦”要素对美国的意义,D项正确;
成文宪法是指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
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公民权利”,排除B项;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权力制衡”,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认识。
8.(2022·毕节)历史学家林 亨特在《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的开篇中指出:“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部人权文献。”以上三部文献核心内容的共同点是(  )
A.体现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 B.开启了现代法治社会先河
C.体现自由、平等、民主的原则 D.奠定了欧洲民法典的基础
【答案】C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 三部人权文献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选项C正确;
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互相制衡原则,排除A;
开启了现代法治社会先河只适合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排除B;
奠定了欧洲民法典的基础的是《罗马民法大全》,排除D;
故答案为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三部人权文献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的相关史实。掌握早期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法律文献及影响。
9.(2019九上·杭锦旗期中)马克思说:“彼得一世确实是现代俄国政策的创立者。”史学界普遍认为: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现代化”道路的起点。那么,彼得一世改革的“现代”色彩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  )
A.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努力维护农奴主阶级的利益
D.大量学习吸收西方科学技术
【答案】D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所以彼得一世改革的“现代”色彩主要体现在大量学习吸收西方科学技术,D项符合题意。
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努力维护农奴主阶级的利益,这三项均与俄国1861年改革有关。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练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10.(2022·江西)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一致赞同了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原理,并委托他俩起草宣言,1848 年宣言正式出版。该宣言(  )
A.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B.导致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
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标志着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一致赞同了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原理,并委托他俩起草宣言,1848 年宣言正式出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C符合题意;
《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A排除;
导致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排除;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1871年巴黎公社,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的知识。难度适中,抓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掌握《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024九上·湖南月考)培伦在《印度通史》中说:“从军事意义上说,印度失败了;但是从政治意义上说,印度通过维护精神自由的权利赢得了自己的目标,这种精神自由最终导致印度的政治独立。”材料说明印度民族大起义(  )
A.鼓舞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B.提高了印度人民文化水平
C.促进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D.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答案】C
【知识点】印度民族大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但是从政治意义上说,印度通过维护精神自由的权利赢得了自己的目标,这种精神自由最终导致印度的政治独立”可得出材料强调印度民族大起义虽然军事上失败,但在精神意识方面起到了民族觉醒、思想解放的作用,C项正确;
材料只强调对印度的影响,而不是对亚洲,排除A项;
材料反映思想意识的增强,不是文化水平,排除B项;
根据“从军事意义上说,印度失败了”可得出并没有沉重打击英国,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认识。
12.(2022·聊城)“他对天地万物的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暴露了宗教非理性的荒谬。”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这句话中的“他”应是(  )
A.牛顿 B.法拉第 C.达尔文 D.诺贝尔
【答案】A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对天地万物的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对牛顿的赞美,故题干中的“他”应该是牛顿。
A项牛顿应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这句话中的“他”,符合题意;
BCD三项法拉第、达尔文和诺贝尔都与“对天地万物的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的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牛顿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牛顿的相关史实。“他对天地万物的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4小题,13题10分,14、15、16题均为14分,共52分)
13.(2024九上·湖南月考)语言的传播和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可以反映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同时期英语新词
(注:maize——玉米,原产地美洲;electron——电子;gasmask——防毒面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17世纪英语新词的出现与哪一事件息息相关?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而言,这一事件有什么积极影响?
(2)从英语新词的发展与时代关系的角度,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论述。
【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积极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发生,促进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观点:英语新词的发展是时代变化的产物。阐述: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出现了一大批科学家和发明创造,爱迪生的耐用碳丝灯泡、电影放映机、贝尔电话、卡尔·本茨汽车等,所以有关的词汇出现在英语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各国将最新研制的武器投入战场,坦克、机关枪、防毒面具等新词出现在英语中。由此可见,英语新词的发展是时代变化的产物。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1)从题干所给材料可知,玉米的原产地是美洲,从15世纪后期开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日益密切的联系,15世纪—17世纪英语新词的出现,正是与新航路的开辟息息相关。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发生,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封建制度的解体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2)根据题干所给的材料可知,英语新词的发展是时代变化的产物。如开始于19世纪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一大批科学家和发明创造,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有关的词汇也出现在英语中。又如在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各国都将最新研制的武器投入战场,坦克、机关枪、防毒面具等新词也相应地出现在英语中。可见,英语新词的发展是时代变化的产物。
故答案为:
(1)新航路的开辟;积极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发生,促进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观点:英语新词的发展是时代变化的产物。阐述: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出现了一大批科学家和发明创造,爱迪生的耐用碳丝灯泡、电影放映机、贝尔电话、卡尔·本茨汽车等,所以有关的词汇出现在英语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各国将最新研制的武器投入战场,坦克、机关枪、防毒面具等新词出现在英语中。由此可见,英语新词的发展是时代变化的产物。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14.(2024九上·湖南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当前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了。林肯领导美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最终取得了胜利。
——马克思《美国内战》
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材料三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
《作坊里的日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回答,为“维护国家统一”,扭转战局并最终取得胜利,林肯政府发表了哪一文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61年俄国的“改变”在制度上有何表现?这一次“改变”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直接提供了哪些条件?
(3)材料三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哪一次重要事件?这一事件中最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措施是什么?
(4)上述材料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反映了怎样的时代主题?
【答案】(1)奴隶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劳动力、资金。
(3)明治维新;在教育上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4)确立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1)根本原因:根据材料“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当前南北之间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结合所学知识可分析得出美国内战的根本原因是南方的奴隶制严重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1862年,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 1863 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深得人心,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2)表现:根据材料“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结合所学知识可分析得出俄国在1861年改革中废除了封建农奴制;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农奴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此举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与资金,整体上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事件:根据材料“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可分析得出该事件为1868年明治维新;战略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明治维新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教育上等等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在教育上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使得日本整个民族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有力的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4)根据前三问的内容以及材料信息,可分析得出当时各国纷纷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或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为:确立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故答案为:
(1)奴隶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劳动力、资金。
(3)明治维新;在教育上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4)确立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资产阶级巩固的认识。
15.(2024九上·湖南月考)经济格局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政治格局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称得上是欧洲的世纪,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许多欧洲中心论者乐观地认为,20世纪,还会是欧洲的世纪。
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57﹣1914)》
材料二187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1.8%,德国仅占13.2%。但到1914年时,英国工业产量所占的比例却已下降到14%,而德国的产量则上升为14.3%,稍大于英国所占的比例。德国工业产量的这一短时激增意味着它同英国在海外市场上的竞争十分激烈,两国关系变得紧张起来。两国还加剧军备竞赛。德皇的建造强大的海军和最强的陆军的决心大大促成了战争的最终爆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有人认为(一战)本来是一场欧洲杯,但英国的参战,就使其成为一场世界杯,谁都没有想到,夺冠(获得最多好处)的是一个美洲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分析“19世纪称得上是欧洲世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述1870﹣1914年德国经济地位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什么因素催生了这一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的性质及该战争对欧洲的影响。
【答案】(1)政治:英国较早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资本主义制度)或法国在殖民争夺的道路上被英国打败;经济:英国已开始了工业革命或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超过了英国和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化工业强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3)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政治上,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较早地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在经济上,英国通过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可以说“19世纪称得上是欧洲的世纪”。
(2)根据材料二可知,从1870—1914年,德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大的工业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德国工业发展迅速,成为了强大的工业国家。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战争”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因此,一战的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各国主要是欧洲国家,主要战场也在欧洲,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地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故答案为:
(1)政治:英国较早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资本主义制度)或法国在殖民争夺的道路上被英国打败;经济:英国已开始了工业革命或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超过了英国和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化工业强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3)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近代英国重要历史知识的掌握。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16.(2024九上·湖南月考)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世界近代史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以前那种封建的或行会的工业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随着新市场的出现而增加的需求了。工场手工业代替了这种经营方式。……但是,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英国某段时期工业生产情况(部分)
——改编自达 赫 威尔逊《英国史》
材料三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完成了从自由竞争阶段向新阶段的过渡。在这一阶段,垄断资本已在世界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为了最大限度追逐利润,大大推动了资本的输出,从而逐步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李琮主编的《世界经济百科辞典》
(1)材料一认为,从“市场”视角而言,工业革命的爆发有何必然性?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从中“代替了工场手工业”的新生产组织方式。
(2)材料二数据反映何种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的对外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哪一发展新阶段?这一阶段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上所述,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对当今中国发展有怎样的启示?
【答案】(1)工场手工业的生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从而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工厂。
(2)趋势: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棉布、生铁产量急剧攀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3)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启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不断增强技术创新,合理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工业
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以前那种封建的或行会的工业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随着新市场的出现而增加的需求了。”得出工场手工业的生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从而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根据“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可得出工业革命中出现了机器大工厂。
(2)趋势:根据材料数据可得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棉布、生铁产量急剧攀升;根据所学,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对外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3)根据所学,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根据所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启示: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不断增强技术创新,合理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故答案为:
(1)工场手工业的生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从而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工厂。
(2)趋势: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棉布、生铁产量急剧攀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3)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启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不断增强技术创新,合理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认识。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