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
【教学目标】
认识“媪、卒”这两个生字,做到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通过回顾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同桌合作的方式理解课文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熟读成诵,感悟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所学习的方法理解重点词句,了解故事内容,领悟文中道理。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初识名人,交流诗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文言文二则》中的《囊萤夜读》,哪位同学能够起来背诵一下呢?(学生背诵展示)一起背诵。
通过学生这篇文言文让我们知道了车胤刻骨学习的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文言文,走进大家耳熟能详的名人故事中。
读一读,猜一猜他是谁?出示:他是唐代诗人,他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他是浪漫主义诗人,他被人们称为“诗仙”。学生交流——李白
课前作业搜集交流李白的古诗。(学生交流作业单中自己回顾和搜集的古诗)
教师出示李白的诗句,学生填空背诵。
猜想:大诗人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成就?(学生交流)
引出课题:是否如同学们说的这样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铁杵成针》这个故事,一起来寻找答案。(板书课题:铁杵成针)
活动二:朗读课文,理解故事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谁能起来读一读。(学生朗读展示)
强调词语朗读:铁杵老媪还卒业认识“媪”——引入“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了解“媪”的意思。总结方法:回顾旧知
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理解字词的新方法(扩词法)——学生交流本文中可以运用扩词法理解的字词。
其他理解文言文的方法——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
同桌合作,运用所学方法,把这个故事说明白。合作要求:逐句交流,一人读,一人说,交替进行。
6同桌一组上台交流——理解课文内容。其他学生补充
7.结合学生交流和补充同桌之间再来说一说。
8.出示句子: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指生读读并说其意思,明确故事的起因(弃去)、结果(还卒业)
9.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话说经过: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并说其意思。
10.读懂故事:学生根据理解用自己的话完整的说说这个故事。
11.读好停顿: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好停顿。(1)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读(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3)学生展示朗读(学生之间围绕标准进行评价)(4)班级学生齐读
活动三:展开想象,体会情感
出示: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学生展开想象并交流:李白为什么未成,弃去。
2.出示:问之,?曰:“欲作针。” 。学生展开想象并交流:李白和老夫会有怎么的问答?
3.教师出示自己的想象:师生合作朗读教师:旁白,男生:李白,女生:老媪问之(李白问老妇人):“汝缘何磨之?”(你为什么磨这个东西)曰(老妇人说):“欲作针。”(我想把它磨成缝衣针)白大惊,复问之曰(李白感到非常惊讶,又问老妇人):“获之不难,何劳力如此?”(得到它不难,费这力气干什么)老媪曰(老妇人说):“劳力不辍,其事可成。”(只要不怕下力气,我觉得此事可以办成)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李白被老妇人的意志所感动,于是就回去勤奋学习,完成学业了。)
4.教师引导:李白正是有了这样的经济,所以让他学生朗读——感其意,还卒业
5.师生合作朗读,学生在品读中,理解文章道理。师:当春和景明,游人如织时,生:白徜徉书海,自得其乐。师:当繁星闪烁,众皆酣眠时,生:白独伴青灯,对话圣贤。师:当蝉噪如雷,汗透衣衫时,生:白仍手不释卷,甘之如饮。
6.学生交流——从大诗人李白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联系实际说一说。(及时悔改,发奋学习)老媪呢?(持之以恒)
7.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再读文章——《铁杵成针》
8.思辨:如果李白没有遇到老妇会是怎样?(学生交流)
9.教师总结,引出李白写下的千古名句,学生齐读感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活动四:拓展阅读,情感升华
1.出示拓展阅读:《凿壁偷光》学生根据注释和学习的方法进行同桌合作理解,体会感悟。
学生交流自我的理解。3.学生谈感受。4.教师总结,回归主旨。5.布置课后作业(1)把《铁杵成针》的故事,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说给父母听。(2)推荐阅读文言文《手不释卷》和《悬梁刺股》,继续感受古人求学读书的高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