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恩格斯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悼词
”
哀辞、吊文、祭文,一种对死者表示哀悼的文体。
广义:悼念性文章
狭义:追悼大会上,专用的哀悼文体。
开头:介绍死者的生前身份、逝世时间、地点、原因及其享年等。
主体:追述死者的经历及一生中主要成就和贡献。
结尾: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悼念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
悼词的结构
开头部分
述其哀
主体部分
赞其功
结尾部分
颂其德
卡尔·马克思(1818年-1883年),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 ,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是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其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并且领导国际工人运动。
0
恩格斯
1820年11月28日,恩格斯出生于德意志莱茵省巴门市(今伍珀塔尔市)。父亲是普鲁士贵族,经营着一家大纺织工厂。恩格斯含着金汤匙出生,妥妥的土豪后人。
1837年(17岁),即将中学毕业的恩格斯,被父亲坚持要求辍学经商,进入家族工厂“体验”。一年后,他到不来梅一家商行当办事员。闲暇时间,他阅读了大量书籍,掌握了许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知识。
恩格斯深入底层,对工人生活十分了解和同情。1839年,他发表文章写到:“工厂中的工作是在非常恶劣的条件下进行的,……工人的贫穷和苦难的主要原因是厂主们的胡作非为。”
1
遇见马克思
在柏林炮兵部队服兵役两年后,1842年(22岁),恩格斯到英国曼彻斯特的家族纺织厂当总经理。他经常到工厂和住宅区去了解工人的状况,也结识了他日后的妻子纺织女工玛丽,两人开始同居。
这段时间,恩格斯还与《莱茵报》主编马克思开始书信来往。1844年(24岁),恩格斯在回国,途中他绕道巴黎,会见了马克思。两人“一见钟情”,惺惺相惜,开始了亲密无间的合作。
2
志同道合
他们共同完成了《神圣家族》、《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德意志意识形态》等重要文章,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工人阶级将是最后的革命者。
1847年6月(27岁),恩格斯和马克思在伦敦举行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1848年,两人共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这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思想的系统化,并成为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南。
3
退居二线
1850年(30岁),为了在经济上支持陷于贫困的马克思,恩格斯回到英国继续经商。他与马克思保持通信联系,共同研讨国际工人运动的理论,“一个人写的东西另一个人也一定读过并完全赞同”。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经济支柱。据统计,1840年到1859年的20年间,马克思累计收入约4562英镑,其中2170英镑来自于继承亲友的遗产,2002英镑来自于恩格斯的资助。
1867年,马克思完成了《资本论》第一卷。1869年(49岁),经商20年后,恩格斯终于决定离开公司,前往伦敦与马克思汇合。他在伦敦买了两套别墅,一套留给自己,一套送给了马克思。
4
好友诀别
1871年,第一国际领导了巴黎公社运动,两人积极支持,撰文阐明公社的历史意义。不久,巴黎公社遭到血腥镇压而失败。
恩格斯总结经验提出:工人阶级必须建立无产阶级独立政党。此后,恩格斯和马克思将重心放在了哲学研究上。1873年起,两人拟定了《自然辩证法》的写作提纲,写作长达十年。1878年,两人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反杜林论》。
1883年,马克思逝世,恩格斯悲痛不已。他开始了一个人的战斗。
5
秉承遗志
1885年(65岁),他整理马克思的手稿,出版《资本论》第二卷。1888年,恩格斯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一次系统地阐释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889年(69岁),在恩格斯的指导下,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组织的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再一次掀起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浪潮。
6
亲密战友
1894年,《资本论》第三卷出版。恩格斯病倒了,在遗嘱中写道:“我希望将我的遗体火化,而我的骨灰,一有可能就把它沉入海中。”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逝世。8月27日,遵照遗嘱,他的骨灰被洒入大海。
恩格斯非常谦虚,他认为所有成就都归功于马克思,他只是“亲密战友”马克思背后的“第二提琴手”。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在巴黎相识。之后的四十年里,他们共战斗,共创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列宁评价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整个文明世界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
3月17日,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了葬仪,恩格斯代表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向自己的导师表达了深切的悼念,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悼词。
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马克思墓志铭
第一部分(1-2):悼念(述其哀)
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情景。
第二部分(3-7): 评价(赞其功)
评说马克思对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
第三部分(8-9): 悼念(颂其德)
表达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
提取第一段信息,体会恩格斯语言中所表达的情感。
时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
地点——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
情景——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
逝世——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睡着了,永远睡着了——
(准确时间,悲痛时刻)
(内心自责,无比遗憾)
(生命不息,工作不止;令人敬仰)
(讳饰手法:表达敬仰、哀痛之情)
“下午两点三刻”:①因为是在葬仪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②强调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③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赞扬。
“停止思想” :用了讳饰的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失去了一个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阶级头脑。
“在安乐椅上”:他的写字台上还放着《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八次修改稿……说明了马克思临终的姿态,表明这位无产阶级导师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流露出对死者忘我工作精神的赞颂。
“永远”、“睡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限悲痛。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革命家
科学家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作者为什么用达尔文来类比呢?
恩格斯评价达尔文的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拿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与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正是对历史唯物论的高度评价。
阅读第二段,思考什么是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果
因果
物质决定意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来解释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
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
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对科学的基本观点是?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为什么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文章的第7自然段,讲述了马克思作为一个革命家积极参加革命实践活动。作者运用哪些词语表现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中的伟大成果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满腔热情”——对革命事业的爱;
“坚韧不拔”——不屈服,不放弃;
“卓有成效”——斗争效果明显。
文本中列举一系列报纸名称和时间有什么用?
这些名称和时间的背后隐含着辗转迁徙的革命生涯,报纸名称实际上是他参加革命斗争的标志,用以说明“他进行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
“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都驱逐他……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说明他影响力大
“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
无畏的气势,对敌的蔑视,体现了无畏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人格魅力。
“现在他……在整个欧洲和美洲……无不……”
马克思是无产阶级最忠实的代表和导师,也说明他的理论和实践给了各国资产者以致命的打击。与开头呼应,深化了他的作用、地位。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沉痛悼念
巨大贡献
深远影响
逝世情况
巨大损失
科学家
科学观
革命家
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剩余价值理论
And so on…
科学推动革命
革命刊物
第一国际
文章从科学与革命两个方面总结了马克思的一生,对于马克思为无产阶级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无比崇敬和深切哀悼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