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写作《学写故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写作《学写故事》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4 18:2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学写故事》
【教材分析】
《学写故事》是统编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写作内容,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写作教学板块。第一至五单元分别是“学习仿写”“说明的顺序”“学写读后感”“撰写演讲稿”“学写游记”,涉及改编式写作、应用类写作和文体写作三个层面。本单元的“学写故事”属于文体写作,侧重于叙事,是在七上第二单元“学会记事”基础上的进阶学习。新课标要求“写记叙性文章,做到内容具体充实”“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表达力求有新意。”教材中的学习引导,明确了本次训练的重点是学习如何将故事讲得曲折生动,具体途径是:制造波澜增加故事趣味性;在故事发展进程中塑造丰满人物形象;通过适当的联想和想象丰富细节。本节课以“制造波澜增加故事趣味性”为主进行写作学习。
【学情分析】
故事是孩子们的最爱,他们是听着或看着童话故事长大的。初中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多的故事阅读的积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思维的发展,他们不缺乏写作的素材,也不满足于看别人的故事,采用合适的方式激发,就有创作的冲动。小学阶段的记叙文写作和七年级关于记叙类文体写作的相关练习,奠基了他们记述故事的基础,基本能做到叙事完整,突出人物特点,但平铺直叙、记流水账仍是许多学生存在的弊端,真正将故事写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对八年级学生来说还有较大的难度。因此,教给学生一些使情节曲折、人物生动的方法,对提高他们的故事创作能力十分必要。
【学习目标】
1.借助教材中典型故事的写作思路分析,理解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多种方法;
2.回顾具体生活情境中的体悟,进行分层练习,在运用中提升故事写作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回顾典型课文中精彩故事的创作思路,从中发现规律,总结让情节一波三折的几种方法。
2.结合具体的学习和生活情境,尝试运用悟到的方法进行写作,通过互评、自评,能熟练运用至少一种使情节一波三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精彩故事,源自波澜
创设情境,引出学习重点:我校正在举行“我的成长故事”比赛,下面是一位评委在聆听三个不同故事的心理反应。
结合同学们的回答,归纳、明确本节课学习重点:精彩故事是“折磨人”的故事,在保证故事完整性的情况下有波澜起伏的情节,更增加故事的趣味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将故事情节讲述得一波三折。
【设计意图】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明确学习重点。
二、 故事引路,探秘波澜
(一)《散步》为例,学“一次波澜”
1.回顾课文《散步》,用图示梳理情节。
2.品析波澜创设的思路,提炼技法:方案转变法。图示设置步骤。
3.设置情境,学生续写故事,学习设置一次波澜,使情节曲折。
4.交流,评价习作。
(二)《社戏》为例,学“多次波澜”
1.用图示引导学生分析《社戏》一文中情节的设置。
2.品析情节设置的表达效果,提炼、图示技法:心随“势”动法。
3.以作业未完成时间的具体情境为例,引导学生按要求进行构思,运用此方法创设两次波澜,并完成片段写作。
4.交流,评价习作。
(三)《驿路梨花》为例,学“巧设误会”
1.用结构图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曲折的方法:巧设误会法。
2.设置收到快递包裹的情境,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快递包裹的故事》写作构思的创作。
3.交流,评价,修改。
【设计意图】以教材中的故事为导向,从“波澜”设置的难易程度和不同方法入手,由易到难,步步推进,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索设置波澜的方法,并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进行写作训练,在运用中理解、掌握设置波澜的方法,通过自评、互评、修订等环节进行完善,有序推动学生提升。
(四)梳理总结,建立体系
教师带领学生对本环节学习内容进行小结,用思维导图呈现几种方法,帮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本节课所讲的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方法的理解,建构学生的写作知识体系。
三、 课后巩固,叙写波澜
请同学们在《快递包裹的故事》的写作构思的基础上,把它扩展为一个600字左右的精彩故事。
【设计意图】利用本节写作课的方法介绍,完成整篇作文的写作训练,通过后期的评改,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