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第2课时)
学习目标定位
课标 分析 【第二学段目标】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
3.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5.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表达与交流】 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
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梳理与探究】 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
2. 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运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激发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学段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主动识字;能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辨识、纠正常见的错别字。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使用硬笔规范、端正、 整洁地书写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能分类梳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词句,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参加集体展示活动。 【阅读与鉴赏】 喜爱阅读童话、寓言、神话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借助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预测情节发展;能结合关键词句解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从某个角度分析和评价人物;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能借助上下文语境,说出关键语句、 标点符号、图表在表达中的作用;能复述读过的故事,概括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并与他人交流;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有意识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表达与交流】 乐于在班级活动中交流展示,能根据需要用普通话交谈,认真倾听,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尝试根据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阅读常见的图文结合的材料,注意图文关联,初步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能用表现事物特征的词语描摹形象,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描述想象的事物或画面;乐于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受到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主动搜集信息,尝试用流程图和文字记录学习活动的主要过程,并向他人展示学习成果。 【梳理与探究】 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乐于观察、提问、交流,能参与简单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能根据不同学习活动主题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
教材 分析 【文本位置和结构】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5课的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的好教材。 【学习内容分析】 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了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运用学到的方法,交流词语的理解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拆分组合,想象画面等。 结合语境,学会生字、词语。 【关系建构】 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学习了根据图片、上下文的猜读词语;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猜一猜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根据上下文猜读后再查字典确定。本单元在阅读方面的训练点在于“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可以采用拆拼法、查字典、结合生活、联系上下文、请教别人等方法。 【资源拓展】 语文主题丛书“关于秋天”中的《秋叶》,秋游活动。
学情 分析 已知(知识、策略、生活经验) 1.已有知识经验: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字、词,能够读懂简短的句子,读懂课文大意。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2.已有策略经验:学生已经能够使用字典,自己查阅,解决字词障碍。经过一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人如何读懂文意。 3.已有生活经验:同学们都经历过秋天,对秋天的景色有初步认识,有助于对本文的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未知: 1.部分字词的识记和理解存在难度,对段落概括能力有待提升,对课文情感的体验存在难度。 2.对重点段落和语句的分析策略需要进一步学习。 3.同学们都经历过秋天,对秋天的景色有初步认识,有助于对本文的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三、困难与障碍 1.部分字词的识记和理解存在难度,对段落概括能力有待提升,对课文情感的体验存在难度。 2.对重点段落和语句的分析策略需要进一步学习。 3.同学们都经历过秋天,对秋天的景色有初步认识,有助于对本文的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四、突破措施 1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脉络,避免机械的分析,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2.结合图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了水泥道的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别美的能力。 3.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在课堂的全过程。
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3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 38个生字和 29 个词语,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通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默写《山行》,摘抄喜欢的句子。 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写出形容四季的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能留心观察生活,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写出自己看到的景色,学会写日记。
课时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景,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凌乱”等难懂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能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学习 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难点: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课前 准备 课件制作
评价任务设计
单元 总任务 【学习情境】一夜秋风,一夜秋雨,秋天到来了。秋叶缤纷,不同的形状,不同的颜色,把秋天打扮得五彩斑斓。秋声悦耳,田野里丰收的歌吟,小动物告别的序曲,仿佛一首欢乐的歌。让孩子说说他们眼中的秋天,走进诗人、作家文字中的秋风、秋叶、秋雨,发现平时没有注意到的秋日特有的景色,用笔记下自己新发现的秋天日记,感受秋日情韵。 【归属任务群】文学鉴赏与创意表达任务群
课时 评价 任务 驱动性任务:秋叶缤纷,一起感受雨后梧桐树叶的美。 子任务1:品读感悟,理解体验 子任务2:文本感知,体会心情 子任务3:积累佳句,总结提升 子任务4: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目标 学教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
环节一 学习第5-7自然段,理解词语,想象朗读(目标1 2) 1.(出示课件25)提出学习任务:默读课文第5-7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水泥道的美?圈画相关词句,想象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设计意图: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互动交流中感受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美。) 2.教师指导点拨。 (1)金黄落叶图(第5自然段)。(出示课件26) ①引导学生围绕“一片片金黄金黄”“闪着雨珠”“紧紧地粘”等词语想象落叶的特点,了解作者对落叶的初步印象。 ②指名学生朗读,提示可以读得舒缓一些。 (板书:发现——水泥道上布满落叶) (2)水泥道全景图(第6自然段)(出示课件27) ①引导学生围绕“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印着落叶图案”“闪闪发光”“很远很远”等词句想象水泥道的美景,了解第6自然段是描写整条铺满落叶的水泥道,作者把水泥道上铺满的落叶比作彩色的、闪闪发光的地毯,写出了水泥道的色彩美,形状美,使普通的水泥道增添了美感。(板书:比喻 水泥道——地毯) ②指名学生带着想象读好语段,提示语速要稍慢,给人以美的感受。 (3)梧桐树落叶的特写镜头(第7自然段)(出示课件28) ①引导学生围绕“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想象水泥道上的每片树叶。(板书:落叶——小巴掌) ②提问:这里的“熨帖”“凌乱”是什么意思? ③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理解“明朗”的方法,试着理解“熨帖”和“凌乱”的意思。 教师相机指导用多种方法理解“熨帖”。(出示课件29) 查字典:贴切、妥帖。 联系上文,可知“熨帖”指的是紧紧地粘着。 看课文插图:梧桐树叶紧紧地粘在地面上的意思。 教师相机指导用多种方法理解“凌乱”。(出示课件30) 联系生活实际,由凌乱的房间来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凌乱”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联系上文可知在本句指的是排列得不规则。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凌乱”的落叶反而“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预设:因为这呈现出的是一种自然之美。 ④指名学生朗读,提示语速可以稍慢些,感受落叶排列的自然之美。 3.引导学生朗读第5-7自然段,提示边读边想象画面。 能够从文中准确圈画出体会到水泥道美的相关词句。 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准确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问题预设:个别学生不能将理解词语的方法学以致用。 补救措施:教师示范,相机点拨。
环节二 学习第8、9自然段,体会“我”的心情(目标1 2) 1.(出示课件31)提出学习任务:默读课文第8、9自然段,说一说:走在这样的水泥道上,“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2.(出示课件32)引导学生围绕第8自然段中“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想象作者走在水泥道上的情景。 3.(出示课件33)引导交流:你觉得这个画面中最美的是什么?我的心情怎样? 预设:把小雨靴比作小鸟,增添画面的动感美。“蹦跳着”“歌唱着”表现出“我”走在水泥道上愉悦的心情。(板书:小雨靴——小鸟) 4.启发朗读:我们应该怎么读好8、9自然段呢?提示第8自然段要读得轻快一些,读出“我”愉悦的心情;第9自然段朗读的语气可以强烈一些,以强调“我”对这美景的喜爱。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走在这样的水泥道上,“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问题预设:学生表达不流利 补救措施:创设情境进行引导。
环节三 学习第10、11自然段,引导发现美(目标1 2) 1.(出示课件34)提出学习任务:默读课文第10、11自然段,思考:文章结尾为什么又写秋风、秋雨?作者为什么会觉得水泥道“真美啊”? (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开头和结尾都写到的“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写法。 (2)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觉得水泥道“真美啊”? 预设:因为作者仔细观察,用心感受,这才能发现普通事物的美。 (板书:水泥道真美 发现美 感受美) 2.指导学生朗读第10、11自然段。 提示:“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可以借助“夜”字理解句子写出了刮风下雨持续时间之长,应读得舒缓一些。第11自然段朗读的语气要强烈一些,读出“我”对这美景的喜爱。 3.(出示课件35)过渡:同学们,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特别是描写水泥道及落叶的词句,富有新鲜感,适合积累。学完了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吧。 提示:抄写的句子要注意格式,句子开头空两格,标点占格要规范。抄写时也不能看一个字抄一个字。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觉得水泥道“真美啊”? 问题预设:学生朗读感情欠缺。 补救措施:配乐朗读。
环节四借助“阅读链接”,比较阅读,完成小练笔 (目标2 3) 1.(出示课件36)请学生读一读“阅读链接”《自报家门》片段,用学习的方法理解词语。 (1)(出示课件37)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读准“錾、筢”等字,了解“作坊、錾、筢子”等字词的意思。 (2)(出示课件38)引导学生看图,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词语,如“酱缸”“染坊”。 2.(出示课件39)请学生对比《自报家门》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1)引导学生圈一圈课文和《自报家门》中描写的不同景物,从中发现:课文是围绕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进行细致的描写;汪曾祺《自报家门》片段是以简洁朴实的语言罗列放学途中看到的各种作坊、店铺及师傅工作的场景,用较少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景物。 (2)教师相机出示表格,明确两种描写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小练笔。(出示课件40) (1)教师引导: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2)(出示课件41)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及“阅读链接”中的方法:①使用鲜活的词语;②写看到景物;③写景物的特点;④运用比喻。 (3)(出示课件42)范文赏析: 秋天来了,放学回家的路上,我都会经过那条铺满银杏叶的小路。路边那一棵棵挺拔的银杏树像一把把火炬。每一片银杏叶都像一把张开的小扇子。突然,一阵风吹过,叶子纷纷扬扬地飘落,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翩翩起舞。 (设计意图:将课后的“阅读链接”与“小练笔”进行整合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及“阅读链接”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明白,写上学、放学路上所看到的景物,可以有不同的写法。) 1.运用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意思。 2.完成小练笔。 问题预设:小练笔书写有困难。 补救措施: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及“阅读链接”中的方法。
环节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目标3) 1.主题概括。(出示课件44) 课文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落叶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45) 落叶 风儿吹,天气凉, 吹落树叶一张张, 好像电报一份份, 催着燕子回南方。 好像小船一只只, 送给蚂蚁运冬粮。 燕子、蚂蚁齐声唱: 谢谢好心的秋姑娘。 3.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6-49) 4.布置作业。(出示课件50) (1)把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2)用几句话写一写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用自己的话总结课文主旨。 快速、准确地完成课堂演练。 问题预设:部分课堂演练题目出错。 补救措施:教师讲解指导。
作业 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把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巩固性作业 对应目标 1 10分钟
完成小练笔 拓展性作业 对应目标3 10分钟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共49张PPT)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5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同学们,水泥道大家都见过,普普通通,并不引人注目。但是深秋一到,一夜秋雨,水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第一课时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金色巴掌
梧桐树的落叶
指的是什么?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读通句子。
初读课文
水洼 印花 凌乱
增添 棕红色 雨靴
wā
yìn
línɡ
zēnɡ
zōnɡ
xuē
拼音开关
学认字
虫
女
扌
氵
圭
蛙(青蛙)
wā
娃(娃娃)
wá
挂(挂历)
ɡuà
洼(水洼)
wā
wā
亮晶晶的水洼
“洼”形旁是“氵”,意思是凹陷的地方。
雨靴
马靴
靴
“靴”就是帮子较高的鞋,大多是皮革做成的,因此是革字旁。
识字游戏
水洼
印记
凌乱
增添
棕色
雨靴
大声朗读课文,讨论:课文都写了几部分的内容?
5-9自然段
水泥道美景
10-11自然段
发出赞叹
小组合作
1-4自然段
雨后上学
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说一说:雨后上学去,“我”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雨后上学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明亮
晴朗
分解组合
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和同学交流。
(课后第二题)
晴朗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找近义词
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联系
上下文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天空湛蓝清亮,光线充足。
联系生活
方法总结
半包围
结构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墙
点击生字观看生字视频
学写字
“品字形”结构。上边的“日”居中,下边两个“日”分别在竖中线两侧。
jīng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左高右低。右半部分单耳旁的起笔与左半部分竖提的起笔在同一水平线,竖要写直。
特别注意“印”的笔顺
yìn
“夫”的末笔捺改点,与“见”的撇互相穿插。最后一笔竖弯钩要写得舒展。
guī
半包围结构。先写“尺”再写走之。“尺”的末笔改为点,走之的捺要舒展,托住“尺”。
chí
根据课文语境,填写词语。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天( )了 ,( )天空下,不时能看见一个( )的水洼,我走在铺满( )巴掌的( )道上,整条道路就像铺上了一块印着( )图案的、( )的地毯。
放晴
明朗
亮晶晶
金色
水泥
落叶
闪闪发光
课堂演练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秋雨过后几个美丽的镜头,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领略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
第二课时
默读课文第5-7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水泥道的美?圈画相关词句,想象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自学提示
⑤
⑥
⑦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金黄落叶图
写出落叶的特点。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水泥道全景图
比喻句,写出水泥道的色彩美,形状美。
每一张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梧桐树落叶的特写镜头
回忆上节课理解“明朗”的方法,试着理解“熨帖”和“凌乱”的意思吧!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联系上文,可知“熨帖”指的是紧紧地粘着。
查词典:贴切、妥帖。
看课文插图:梧桐树叶紧紧地粘在地面上的意思。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联系上文可知在本句指的是排列得不规则。
这里的“凌乱”是什么意思呢?
为什么“凌乱”的落叶反而“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因为这呈现出的是一种自然之美。
默读课文第8、9自然段,说一说:走在这样的水泥道上,“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⑧
⑨
自学提示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走在水泥道上的情景
你觉得这个画面中最美的是什么?我的心情怎样?
走在水泥道上的情景
比喻
把小雨靴比作小鸟,增添画面的动感美。“蹦跳着”“歌唱着”表现出“我”走在水泥道上愉悦的心情。
默读课文第10、11自然段,思考:文章结尾为什么又写秋风、秋雨?作者为什么会觉得水泥道“真美啊”?
⑩
因为作者仔细观察,用心感受,这才能发现普通事物的美。
首尾呼应
小组合作
学完了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吧!
句子开
头
空
两
格
标点占格要规范
从我家到小学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我放学回家喜欢东看看,西看看,看看那些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里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草的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百看不厌。
阅读链接
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酱园
染坊
看图,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制作和出售酱油等的作坊。
指把布染成需要的颜色的作坊。
fáng
对比《自报家门》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相同 不同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用心观察 喜爱之情 上学路上 细致描写水泥道
放学路上 写了很多商铺
《自报家门》 阅读思考
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小练笔
方法总结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和
《自报家门》
景物的特点
看到的景物
运用比喻
使用鲜活的词语
秋天来了,放学回家的路上,我都会经过那条铺满银杏叶的小路。路边那一棵棵挺拔的银杏树像一把把火炬。每一片银杏叶都像一把张开的小扇子。突然,一阵风吹过,叶子纷纷扬扬地飘落,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翩翩起舞。
范文赏析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发现:水泥道上布满落叶
比喻
发现美 感受美
水泥道——地毯
水泥道真美
落叶——小巴掌
小雨靴——小鸟
结构梳理
课文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_______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______之情。
喜爱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落叶
主题概括
拓展延伸
好像小船一只只,
送给蚂蚁运冬粮。
燕子、蚂蚁齐声唱:
谢谢好心的秋姑娘。
落 叶
风儿吹,天气凉,
吹落树叶一张张,
好像电报一份份,
催着燕子回南方。
1.亮晶晶(ABB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一片一片(一A一A式)
________ ________
3.金黄(表示颜色的词)
______ ______ ______
绿油油
黑乎乎
湿漉漉
一朵一朵
一年一年
火红
雪白
天蓝
一、按要求写词语。
课堂演练
( )的水泥道 ( )的天空
( )的水洼 ( )的小雨靴
( )的叶子 ( )的地毯
湿漉漉
明朗
亮晶晶
棕红色
金黄
彩色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三、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____________。
2.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______________。
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______________。
4.我还知道:___________像________。
彩色的地毯
金色的小巴掌
棕红色的小鸟
天上的白云
棉花糖
四、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是( )。
A
A.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B.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C.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1.把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2.用几句话写一写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课后作业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第1课时)
学习目标定位
课标 分析 【第二学段目标】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
3.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5.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表达与交流】 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
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梳理与探究】 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
2. 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运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激发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学段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主动识字;能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辨识、纠正常见的错别字。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使用硬笔规范、端正、 整洁地书写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能分类梳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词句,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参加集体展示活动。 【阅读与鉴赏】 喜爱阅读童话、寓言、神话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借助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预测情节发展;能结合关键词句解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从某个角度分析和评价人物;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能借助上下文语境,说出关键语句、 标点符号、图表在表达中的作用;能复述读过的故事,概括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并与他人交流;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有意识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表达与交流】 乐于在班级活动中交流展示,能根据需要用普通话交谈,认真倾听,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尝试根据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阅读常见的图文结合的材料,注意图文关联,初步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能用表现事物特征的词语描摹形象,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描述想象的事物或画面;乐于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受到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主动搜集信息,尝试用流程图和文字记录学习活动的主要过程,并向他人展示学习成果。 【梳理与探究】 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乐于观察、提问、交流,能参与简单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能根据不同学习活动主题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
教材 分析 【文本位置和结构】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5课的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的好教材。 【学习内容分析】 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了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运用学到的方法,交流词语的理解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拆分组合,想象画面等。 结合语境,学会生字、词语。 【关系建构】 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学习了根据图片、上下文的猜读词语;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猜一猜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根据上下文猜读后再查字典确定。本单元在阅读方面的训练点在于“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可以采用拆拼法、查字典、结合生活、联系上下文、请教别人等方法。 【资源拓展】 语文主题丛书“关于秋天”中的《秋叶》,秋游活动。
学情 分析 已知(知识、策略、生活经验) 1.已有知识经验: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字、词,能够读懂简短的句子,读懂课文大意。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2.已有策略经验:学生已经能够使用字典,自己查阅,解决字词障碍。经过一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人如何读懂文意。 3.已有生活经验:同学们都经历过秋天,对秋天的景色有初步认识,有助于对本文的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未知: 1.部分字词的识记和理解存在难度,对段落概括能力有待提升,对课文情感的体验存在难度。 2.对重点段落和语句的分析策略需要进一步学习。 3.同学们都经历过秋天,对秋天的景色有初步认识,有助于对本文的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三、困难与障碍 1.部分字词的识记和理解存在难度,对段落概括能力有待提升,对课文情感的体验存在难度。 2.对重点段落和语句的分析策略需要进一步学习。 3.同学们都经历过秋天,对秋天的景色有初步认识,有助于对本文的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四、突破措施 1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脉络,避免机械的分析,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2.结合图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了水泥道的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别美的能力。 3.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在课堂的全过程。
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3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 38个生字和 29 个词语,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通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默写《山行》,摘抄喜欢的句子。 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写出形容四季的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能留心观察生活,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写出自己看到的景色,学会写日记。
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书写、朗读等多种方式,95%学生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另外5%同学会认4个以上即可达标,会写8个即为达标,95%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排列、规则”等词语,另5%能能够读出即为达标。 2.通过领读、自由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能够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和我的此时的情感表现。 3.通过本课的综合学习,不断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和情感。
学习 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难点: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课前 准备 课件制作
评价任务设计
单元 总任务 【学习情境】一夜秋风,一夜秋雨,秋天到来了。秋叶缤纷,不同的形状,不同的颜色,把秋天打扮得五彩斑斓。秋声悦耳,田野里丰收的歌吟,小动物告别的序曲,仿佛一首欢乐的歌。让孩子说说他们眼中的秋天,走进诗人、作家文字中的秋风、秋叶、秋雨,发现平时没有注意到的秋日特有的景色,用笔记下自己新发现的秋天日记,感受秋日情韵。 【归属任务群】文学鉴赏与创意表达任务群
课时 评价 任务 驱动性任务:秋叶缤纷,一起感受雨后梧桐树叶的美。 子任务1:图片展示,感受秋韵 子任务2:初读感知,疏通词语 子任务3:品读感悟,理解体验 子任务4: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目标 学教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
环节一 课前预习导入新课,读好课题(目标1) 1.(出示课件3)多媒体展示水泥道的画面,导入:同学们,水泥道大家都见过,普普通通,并不引人注目。但是深秋一到,一夜秋雨,水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2.教师板书课题。(板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3.学生齐读课题。 4.(出示课件4)聚焦课题,引发学生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能够说“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问题预设:个别学生不理解梧桐树的落叶与金色巴掌之间的联系。 补救措施:多媒体展示梧桐树叶图。
环节二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目标1) 1.(出示课件5)初读课文,明确学习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出示课件6) (1)指名学生朗读词语,评价读得是否正确。 提示:“靴”读xuē,要防止学生“读半边”而误读。 (2)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识记、理解生字。 (3)重点指导识记“洼”“靴”。 (出示课件7)“洼”字可出示学生已经认识的“蛙、娃、挂”等熟字,通过比较偏旁,进一步体会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出示课件8)为进一步理解“洼”的字义,多媒体展示水洼的图片,明确:“洼”形旁是“氵”,意思是凹陷的地方。(出示课件9)“靴”字,可组词“雨靴”“马靴”,“靴”就是帮子较高的鞋,大多是皮革做成的,因此是革字旁。 (4)进行识字游戏,检验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课件10) 同学们能够正确认读二类字及组词 问题预设:易错字“洼”“靴” 补救措施:通过比较偏旁等方法进行引导。
环节三 合作交流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目标2) 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都写了几部分的内容? 1.学生朗读并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2.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进行梳理、规整,厘清课文的大致内容。 1-4自然段:雨后上学 5-9自然段:水泥道美景 10-11自然段:发出赞叹 学生能够说课文都写了几部分的内容? 问题预设:学生总结不完整。 补救措施:结合小组讨论和板书相机引导。
环节四学习第1-4自然段,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目标2 3) 1.(出示课件12)请学生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说一说:雨后上学去,“我”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1)学生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边读边圈画“我”看到的景象。 (2)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如:先观察到了“明朗的天空”可以把这个词语圈出来。 (3)学生交流景物。预设:明朗的天空、地面还是潮湿的、亮晶晶的水洼、小小的蓝天。 2.聚焦“明朗的天空”,指导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出示课件13-16) (1)请学生与同学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预设1:学生可能会找近义词“晴朗”。 预设2:学生可能发现“一个亮晶晶的水洼”“一角小小的蓝天”等词语也解释了“明朗”的意思。 (2)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指导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的意思。 ①分解组合:把“明朗”可分解为“明亮+晴朗”来理解。 ②找近义词:找“明朗”的近义词“晴朗”来理解。 ③联系上下文:联系上下文中“天开始放晴了”“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来理解“明朗”。 ④联系生活:联系我们生活中看到过的晴朗的天空是怎样的,理解“明朗”主要指天空湛蓝清亮,光线充足。 3.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出示课件17) 4.指导学生朗读第1-4自然段:第1、2自然段,交代一夜雨后“我”出门上学去,可以读得舒缓一些。第3自然段是“我”的赞叹,语气可以强烈一些。第4自然段描写了“我”对地面的印象,也可以读得舒缓一些。 1.小组代表发言:雨后上学去,“我”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第1-4自然段。 问题预设: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总结不全面。 补救措施:结合关系建构的课文引导总结。
环节四指导书写,巩固练习 (目标1) 1.指导书写本课生字。(出示课件18)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 (2)重点指导“晶、印、规、迟”,教师范写。(出示课件19-22) 晶:“品字形”结构,上边的“日”居中,下边两个“日”分别在竖中线两侧。 印:左高右低。右半部分单耳旁的起笔与左半部分竖提的起笔在同一水平线,竖要写直。要特别注意“印”的笔顺。 规:“夫”的末笔捺改点,与“见”的撇互相穿插。最后一笔竖弯钩要写得舒展。 迟:半包围结构。先写“尺”再写走之。“尺”的末笔改为点,走之的捺要舒展,托住“尺”。 (3)学生书写,展示评价。 (4)指导书写“水泥、放晴”等15个词语。 2.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3) 正确、规范书写本科一类字,做到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 问题预设:部分学生书写不规范。 补救措施: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 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阅读主题丛书《“神童”的秘诀》、《好问的小金鱼》 拓展性作业 对应目标3 10分钟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