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25《灰雀》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25《灰雀》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4 17:02:0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5灰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定位
课标 分析 【第二学段目标】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 3.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5.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表达与交流】 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 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梳理与探究】 1.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 2.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 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激发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学段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主动识字;能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辨识、纠正常见的错别字。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使用硬笔规范、端正、 整洁地书写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能分类梳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词句,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参加集体展示活动。 【阅读与鉴赏】 喜爱阅读童话、寓言、神话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借助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预测情节发展;能结合关键词句解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从某个角度分析和评价人物;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能借助上下文语境,说出关键语句、 标点符号、图表在表达中的作用;能复述读过的故事,概括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并与他人交流;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有意识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表达与交流】 乐于在班级活动中交流展示,能根据需要用普通话交谈,认真倾听,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尝试根据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阅读常见的图文结合的材料,注意图文关联,初步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能用表现事物特征的词语描摹形象,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描述想象的事物或画面;乐于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受到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主动搜集信息,尝试用流程图和文字记录学习活动的主要过程,并向他人展示学习成果。 【梳理与探究】 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乐于观察、提问、交流,能参与简单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能根据不同学习活动主题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
教材 分析 【文本位置和结构】 课文讲述了一个温暖的故事,列宁发现公园里灰雀的失踪与男孩有关,但他不直接批评,而是通过交谈,让男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放鸟归园。本课重点是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学习内容分析】 关注对话:要以对话为重点,研读课文,通过阅读人物对话,揣摩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关注朗读:这篇课文的人物对话很有特色。两个人物的心理活动不同,对话中所要表达的内涵不同,语气也不同。教学时要采用多样化的形式来练习朗读。在体会了人物内心想法之后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以便让学生带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朗读,读出恰当的语气。总之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 关注积累运用:文章刻画人物形象主要利用人物的语言和神态。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从而感受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关系建构】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全套教材从二年级开始安排默读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尝试不出声、不指读。本单元对默读提出近一步的要求,即带着问题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灰雀》要求默读时揣摩人物的心理;《手术台就是阵地》要求默读时思考课题的含义。语文园地中的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默读的基本方法。
学情 分析 已知(知识、策略、生活经验) 1.三年级正处于从低年级过渡进入中年级阶段,学生已经打下了一定的语文学习的基础, 掌握了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课堂上重在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其听说读写的能力。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使学生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 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 2.灰雀这种鸟孩子们经常见到。 未知: 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学生对揣摩人物心理的方法没有建构。 三、困难与障碍 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四、突破措施 1.借助重点词语让学生感受人物的心理。 2.插图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32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31个字,会写29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司马光》。 3.能借助注释理解《司马光》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语言差异。 4. 能尝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5. 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6.能就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 7.不清楚的地方能及时追问。 8.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9.能和同学交流习作,修改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 10.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 11.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睁、旺” 等6个生宇,大致理解和 “目” 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12.能辨析“陆续、继续、连续” 3个副词的用法并选择一个写句子。 13.能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 14.朗读、背通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 蕴含的道理。
课时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2.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学习 重难点 1.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郊、养”等13个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 2.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课前 准备 图片、课件
评价任务设计
单元 总任务
课时 评价 任务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目标 学教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
环节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23) 1.教师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灰雀》,谁还记得灰雀可爱的样子,请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过渡:列宁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灰雀,它到底去哪儿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跟着列宁找灰雀。 学生回答
环节二 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目标1.2) (一)研读对话,揣摩人物内心想法 1.(出示课件24)教师引导:列宁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那只灰雀,这时他看见了一个小男孩,默读课文的3~10自然段,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 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体会。同桌交流。教师相机出示描写列宁和小男孩的语句,引导体会列宁的着急,揣摩小男孩的内心想法。 (出示课件25) 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引导围绕“看见……就问……”体会列宁着急的心情。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指名学生读一读这句话,引导学生思考:“没”字后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 预设:说明小男孩很惊慌,说话时吞吞吐吐的。 (出示课件26)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1)指名学生读一读这句话,教师相机标注“它”说的是灰雀。 (2)提问:从这句话,你感受到列宁怎样的心情?为什么? 预设:列宁心里很担心。因为喜欢所以担心,急切地想找到灰雀。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指名学生读一读这句话,引发思考:为什么男孩想说又不敢说? 预设:被列宁对灰雀的担忧感染但又怕被责怪。 (出示课件27、28)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1)提问: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自己跟自己低声说话) (2)引导学生围绕“可惜”体会列宁言语中的惋惜。 (3)引发思考:联系上下文,想想列宁是说给自己听的吗。 预设1:列宁是说给小男孩听的,不是说给自己听的。 预设2:列宁猜到小男孩知道灰雀的下落,想让小男孩认识到错误,放回灰雀。 (4)(出示课件29)请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列宁心里担忧、关心灰雀,同样也尊重爱护小男孩,他想通过表达对灰雀的担忧,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感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5)过渡:在小男孩听了列宁的自言自语后,会说什么呢? (出示课件30)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1)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句子,交流自己的发现。 预设:“一定”出现了两次,男孩最后是“肯定”地说。 (2)提问:小男孩的两次回答说明了什么? 预设:男孩被列宁感化,鼓起勇气、下定决心要放回灰雀。 (3)指导学生读一读这两句话,读出越来越坚定的感觉。 (4)(出示课件31)读完小男孩的话,请学生揣摩一下,小男孩心里在想什么?有什么变化?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一开始小男孩抓了灰雀,面对列宁的询问,他撒了谎,怕被发现,心里很慌。后来被列宁对灰雀的关心所打动,意识到错误,怕被批评不敢说出来,但是心里已经下定决心要把灰雀放回来。 3.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互相评议。 (设计意图:人物细腻的内心活动,是通过细节表现出来的。教学时,让学生抓住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一个普普通通的词语,揣摩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学习第11~13自然段,进一步体会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和呵护 1.(出示课件32)教师引导:灰雀最终回去了吗?男孩和列宁又是怎样表现的?带着问题默读第11~13自然段。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描写男孩和列宁表现的句子。 (出示课件33)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1)引导:第二天,灰雀果然回来了。可见男孩遵守了承诺。 (2)提问:男孩为什么“低着头”,他心里在想什么? 预设:男孩还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懊悔、内疚。 (出示课件34)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引导学生关注列宁微笑着说的话,提问: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列宁不愿直接拆穿男孩,体现了他对孩子的尊重和呵护。 3.(出示课件35)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写一写小男孩放回灰雀后,会对灰雀说些什么。 预设:对不起,小灰雀,我不该把你抓走占为己有,请你原谅我。 1.学生默读思考,勾画,体会。同桌交流。 2.引导围绕“看见……就问……”体会列宁着急的心情。 3.体会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和呵护 预设: 不能体会列宁着急的心情。 补救: 依据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 体会心理变化 教师点拨
环节三 回顾全文,感受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1.(出示课件36)布置小组合作任务:带着课后第三题的问题“从哪里能看出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表现人物喜爱灰雀的语句,然后和同学交流。 2.小组交流反馈,教师梳理小结: (1)(出示课件37)第1自然段中描写列宁经常看灰雀、喂灰雀的语句,表现了他对灰雀的喜爱;第2自然段中描写列宁到处找灰雀的行为,表现了列宁对灰雀的关心;第3~10自然段中,列宁和男孩的对话,显示出列宁想要感化男孩找回灰雀的愿望。这些语句都表现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2)(出示课件38)男孩先把灰雀抓起来了,因为他喜爱所以想独占;当意识到自己行为错误时,又把灰雀放回来,因为喜爱灰雀,所以还它自由。男孩的语言和行为,都表现了对灰雀的喜爱。 小组合作: 从哪里能看出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 预设: 学生交流不完整 补救: 小组合作。 同桌互说。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环节四 总结拓展 1.主题概括。(出示课件39) 这篇课文写了列宁发现公园里灰雀的失踪与男孩有关,但他不直接批评,而是通过交谈,让男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放鸟归林,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2.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40)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有关“诚实”的名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高尔基 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孔子 (2)(出示课件41)播放小故事:诚实的列宁。学生认真倾听,学习列宁知错能改、诚实的美好品质。 学生积累有关“诚实”的名言。
作业 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抄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 巩固性作业 目标2 5分钟
阅读主题丛书 拓展性作业 目标4 5分钟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共38张PPT)
灰 雀
25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同学们,你们见过图中的小鸟吗?你看它有红红的胸脯,尖尖的小嘴,多么可爱啊!这就是——灰雀!关于灰雀,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第一课时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思考除了灰雀还写了谁,他们做了什么。
初读课文
面包渣
huò zhě
zhā
或 者
惹人喜爱

胸 脯
xiōnɡ pú
可惜

列宁
仰望
nínɡ
yǎnɡ
诚实
chénɡ
拼音开关
学认字
识字游戏
胸脯
小鸟展翅高飞
仰望
招惹
可惜
或者
初读课文后,说说除了灰雀外,课文中还写了谁,他们做了什么。
列宁
小男孩
灰雀
不见了

放回
初读课文
借助人物关系图,简单说说灰雀、列宁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灰雀当中的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
默读第1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的句子,体会灰雀的惹人喜爱之处。
自读提示
惹人喜爱的灰雀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颜色美丽
动作活泼
歌声动听
非常惹人喜爱
默读第1、2自然段,画出列宁对灰雀的做法,再猜猜列宁是怎么想的。
自读提示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喜爱灰雀
次数多
经常喂食
每次
都要
经常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一只灰雀不见了,列宁该多着急呀!
想象一下列宁都找了哪些地方?他是怎样找的?
关心失踪的灰雀
列宁走到白桦树下,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么样地找),可是没有找到。
又走到灌木丛中,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么样地找),可是没有找到。
又走到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么样地找),可是,还是没找到。
仰起头屏住呼吸,仔细在枝丫间寻找着
弯下腰学着鸟叫,一点一点在灌木丛中仔细搜索
盯着水面,仔细地搜索着
小河边
惹人喜爱的灰雀不见了,它去哪儿了?最后回来了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半包围结构

学写字
1.“胸脯”的“脯”读pú,不读pǔ。
(  )
2.“面包渣”的“渣”读chá,不读zhā。
(  )

×
一、判断对错。
课堂演练
抄写生字3遍。
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灰 雀
25
列宁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那只灰雀,这时他看见了一个小男孩。默读第3~10自然段,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
自读提示
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心情着急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惊慌,吞吞吐吐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灰雀
心里担心
因为喜爱所以担心,急切地想找到灰雀。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想说又不敢说
被列宁对灰雀的担忧感染但又怕被责怪。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自己跟自己低声说话
惋惜
联系上下文,想想列宁是说给自己听的吗?
可惜
列宁猜到小男孩知道灰雀的下落,想让小男孩认识到错误,放回灰雀。
列宁是说给小男孩听的,不是说给自己听的。
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课后第二题)
列宁心里担忧、关心灰雀,同样也尊重爱护小男孩,他想通过表达对灰雀的担忧,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感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男孩被列宁感化,鼓起勇气、下定决心要放回灰雀。
一定
一定
肯定
一开始小男孩抓了灰雀,面对列宁的询问,他撒了谎,怕被发现,心里很慌。后来被列宁对灰雀的关心所打动,意识到错误,怕被批评不敢说出来,但是心里已经下定决心要把灰雀放回来。
读完小男孩的话,揣摩一下,小男孩心里在想什么?有什么变化?(课后第二题)
灰雀最终回去了吗?男孩和列宁又是怎样表现的?带着问题默读第11~13自然段。
自读提示
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男孩心里在想什么?
男孩还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懊悔、内疚。
遵守承诺
果然
灰雀又回来了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
列宁不愿直接拆穿男孩,体现了他对孩子的尊重和呵护。
微笑
展开想象,写一写小男孩放回灰雀后,会对灰雀说些什么。
对不起,小灰雀,我不该把你抓走占为己有,请你原谅我。
从哪里能看出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然后和同学交流。(课后第三题)
小组合作
列宁喜爱灰雀
第3~10自然段:列宁和男孩的对话
第2自然段:列宁到处找灰雀
第1自然段:列宁经常看灰雀、喂灰雀
喜爱
关心
想感化男孩,找回灰雀
男孩喜爱灰雀
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把灰雀放回来了
男孩先把灰雀抓起来了
因为喜爱所以想独占
喜爱灰雀,还它自由
这篇课文写了列宁发现公园里灰雀的失踪与男孩有关,但他不直接批评,而是通过 ,让男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 ,体现了列宁的 、 ,以及男孩的 。
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
善解人意
交谈
放鸟归林
诚实和天真
主题概括
和诚实有关的名言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2.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 ——高尔基
3.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
4.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孔子
拓展延伸
一、选词填空。
A.果然 B.当然 C.突然
1.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   )又看到那
只灰雀。
2.一天,列宁来到公园,(   )发现有一只灰雀
不见了。
3.看到灰雀回来了,列宁(   )高兴了。
A
B
C
课堂演练
二、对于课文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列宁不问男孩,问不会说话的灰雀,看出列宁想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B.男孩主动放回了灰雀,因此列宁说孩子是诚实的
C.男孩在列宁的批评下,放回了灰雀
D.列宁很爱灰雀,他给予灰雀自由
C
1.搜集有关列宁的小故事。
2.完成《练习册》本课练习。
课后作业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5灰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定位
课标 分析 【第二学段目标】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 3.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5.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表达与交流】 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 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梳理与探究】 1.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 2.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 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激发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学段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主动识字;能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辨识、纠正常见的错别字。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使用硬笔规范、端正、 整洁地书写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能分类梳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词句,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参加集体展示活动。 【阅读与鉴赏】 喜爱阅读童话、寓言、神话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借助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预测情节发展;能结合关键词句解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从某个角度分析和评价人物;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能借助上下文语境,说出关键语句、 标点符号、图表在表达中的作用;能复述读过的故事,概括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并与他人交流;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有意识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表达与交流】 乐于在班级活动中交流展示,能根据需要用普通话交谈,认真倾听,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尝试根据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阅读常见的图文结合的材料,注意图文关联,初步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能用表现事物特征的词语描摹形象,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描述想象的事物或画面;乐于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受到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主动搜集信息,尝试用流程图和文字记录学习活动的主要过程,并向他人展示学习成果。 【梳理与探究】 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乐于观察、提问、交流,能参与简单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能根据不同学习活动主题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
教材 分析 【文本位置和结构】 课文讲述了一个温暖的故事,列宁发现公园里灰雀的失踪与男孩有关,但他不直接批评,而是通过交谈,让男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放鸟归园。本课重点是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学习内容分析】 关注对话:要以对话为重点,研读课文,通过阅读人物对话,揣摩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关注朗读:这篇课文的人物对话很有特色。两个人物的心理活动不同,对话中所要表达的内涵不同,语气也不同。教学时要采用多样化的形式来练习朗读。在体会了人物内心想法之后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以便让学生带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朗读,读出恰当的语气。总之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 关注积累运用:文章刻画人物形象主要利用人物的语言和神态。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从而感受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关系建构】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全套教材从二年级开始安排默读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尝试不出声、不指读。本单元对默读提出近一步的要求,即带着问题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灰雀》要求默读时揣摩人物的心理;《手术台就是阵地》要求默读时思考课题的含义。语文园地中的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默读的基本方法。
学情 分析 已知(知识、策略、生活经验) 1.三年级正处于从低年级过渡进入中年级阶段,学生已经打下了一定的语文学习的基础, 掌握了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课堂上重在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其听说读写的能力。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使学生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 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 2.灰雀这种鸟孩子们经常见到。 未知: 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学生对揣摩人物心理的方法没有建构。 三、困难与障碍 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四、突破措施 1.借助重点词语让学生感受人物的心理。 2.插图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32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31个字,会写29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司马光》。 3.能借助注释理解《司马光》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语言差异。 4. 能尝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5. 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6.能就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 7.不清楚的地方能及时追问。 8.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9.能和同学交流习作,修改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 10.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 11.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睁、旺” 等6个生宇,大致理解和 “目” 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12.能辨析“陆续、继续、连续” 3个副词的用法并选择一个写句子。 13.能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 14.朗读、背通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 蕴含的道理。
课时学习目标 1.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郊、养”等13个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找出关键句子,体会灰雀的可爱,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学习 重难点 1.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郊、养”等13个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 2.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课前 准备 图片、课件
评价任务设计
单元 总任务
课时 评价 任务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目标 学教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
环节一 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3)播放灰雀图片,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图中的小鸟吗?你看它有红红的胸脯,尖尖的小嘴,多么可爱啊!这就是——灰雀!关于灰雀,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2.教师板书课题,(板书:灰雀)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回答 预设: 学生没有见过 补救: 出示图片
环节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目标1.2) 1.(出示课件4)请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思考除了灰雀还写了谁,他们做了什么。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课件5)指名学生朗读词语,评价读得是否正确。 教师相机正音:“宁、仰、诚”都是后鼻音。 (2)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识记、理解生字。 比如,“渣”可以在“面包渣、豆腐渣”等词语中识记。 (3)进行识字游戏,检验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课件6) 3.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意。(出示课件7、8) (1)引导学生说说除了灰雀外,课文中还写了谁,他们做了什么。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梳理:除了灰雀外,故事的主要人物——列宁、男孩,他们做了的事情——灰雀不见了、列宁找灰雀、男孩放回灰雀。 形成如下人物关系图: (3)请学生借助人物关系图,简单说说灰雀、列宁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预设: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灰雀当中的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交流课文大意 3.梳理人物关系图 预设: 不能完整说出课文大意 补救: 根据人物关系图 镂空形式梳理
环节三 研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一)研读文句,感受灰雀的惹人喜爱 1.(出示课件9)请学生默读第1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的句子,体会灰雀的惹人喜爱之处。 2.(出示课件10)根据学生回答,画出描写灰雀的句子: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3.(出示课件11)引导理解,体会灰雀的惹人喜爱之处:围绕“粉红”“深红”感受灰雀的颜色美丽;围绕“来回跳动”感受灰雀的动作活泼;围绕“婉转地歌唱”感受灰雀的歌声动听。 4.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用活泼的语调、稍快的速度,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灰雀的可爱。 (二)研读文句,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 教师过渡:这样的灰雀,你喜欢吗?如果有一天你遇见了这三只灰雀,你会做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追问:列宁是怎么做的呢?你感受到了什么? 3.(出示课件12)请学生默读第1、2自然段,画出列宁对灰雀的做法,再猜猜列宁是怎么想的。 4.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出示课件13、14)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引导学生用“每次……都要……”说话。 (2)引导学生从“经常”了解列宁经常喂食灰雀。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1)教师引导:“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此时的列宁该多着急呀!他做了什么呢? (2)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围绕“找遍了”体会列宁对失踪灰雀的关心。 (3)请学生想象一下列宁都找了哪些地方?他是怎样找的?(出示课件15)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补充句子。 列宁走到白桦树下,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么样地找),可是没有找到。 又走到灌木丛中,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么样地找),可是没有找到。 又走到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么样地找),可是,还是没找到。 (4)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当时的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5)小结:惹人喜爱的灰雀不见了,它去哪儿了?最后回来了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灰雀的惹人喜爱,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为后面揣摩人物的心理作铺垫,降低理解难度。) 1.画出描写灰雀的句子,体会灰雀的惹人喜爱之处。 2. 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有感情朗读课文。 4.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预设: 学生补充句子练习时不到位 补救: 小组合作。 同桌互说。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环节四 书写指导,课堂小结(目标1) 1.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1)(出示课件16)指名认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 (2)(出示课件17、18)重点指导“养、或”,教师范写。 养:羊字头的三个横长短有变化,间距要匀。 或:第一笔横要短,稍向上斜,斜钩要舒展,撇要穿插到提的下面,最后一笔是右上角的点。 (3)学生书写,展示评价。 1.指名认读生字 2.观察并说出重点生字需要注意的笔画, 3.生生评价。 预设: 养、或书写不规范。 补救: 1.教师范写。 2.借助书法视频,直观感受。
作业 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抄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 巩固性作业 目标2 5分钟
阅读主题丛书 拓展性作业 目标4 5分钟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