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第七单元复习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亲爱的同学们,在第七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以及《语文园地》,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本单元的知识吧!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单元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生字。
易读错的字
奏
畅
chàng
呢
ní
瞬
shùn
zhā
喳
多音字
翘舌音
zòu
平舌音
提示:注意读准平翘舌音。
提示:读准多音字在本课中的读音。
旋
xuán
爽
shuǎng
寸
zùn
奏 琴 器 敲 鼻 翅 蚂 蚁
易写错的字
容易多写一笔
琴
容易少写一笔
器
鼻
感:①感动。 ②对别人的好意怀着谢意。 ③中医指感受风寒。 ④感觉;⑤情感;感想。 ⑥(摄影胶片、晒图纸等)接触光线而发生变化。
妙:①好;美妙。 ②神奇;巧妙;奥妙。 ③姓。
多义字
重:①重量;分量。 ②重量大;比重大(跟“轻”相对)。 ③程度深。 ④重要。 ⑤重视。 ⑥不轻率。
一、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
扎根(zā zhā) 呢喃(ne ní)
猎人(liè niè) 盘旋(xuán xuàn)
√
巩固练习
√
√
·
·
·
·
√
二、我会区分同音字。
zhòng 沉( ) ( )树
jī ( )动 飞( )
种
重
机
激
三、给红色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重:①重量;分量。 ②重量大;比重大(跟“轻”相对)。 ③程度深。 ④重要。 ⑤重视。 ⑥不轻率。
1.重男轻女是错误的。( )
2.体积相等时,铁比木头重。 ( )
3.这条鱼有几斤重 ( )
②
④
①
掌握了这一单元的生字后,我们再一起看一看本单元有哪些需要掌握的词语吧!
美妙 演奏 高远 感受 温柔 激动 音乐家
合奏 乐曲 充满 乐器 雨滴 滴答 所有
河流 轻快 父亲 轻声 童年 雾蒙蒙
生怕 惊动 气息 总是 抖动 露水 呼吸
时刻 猎人 翅膀
词语积累
解析:进行词语积累时要注意读准字音,熟记字形,理解词意。
《大自然的声音》
敲敲打打:比喻用言语刺激人。课文是指小雨滴下落的动作。
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
叽叽喳喳:形容杂乱细碎的声音,又作唧唧喳喳,比喻人多嘈杂使人厌恶的现象;给人一种厌烦的感觉。
《父亲、树林和鸟》
凝神静气:使精神凝聚,使心气平和。
AABB式
敲敲打打
叽叽喳喳
神态描写
凝神静气
浩浩荡荡
四字词语常以仿写词语、根据意思写词语等题型出现,这需要我们掌握词语特点并理解词语意思。
1.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 )
2.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容易被猎人打中。 ( )( )
雄壮
兴奋
快乐
刹那
一、读句子,给带点的词语找近义词
巩固练习
· ·
· ·
· ·
· ·
二、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
恍然( )( ) 凝神( )( ) ( )澜( )阔 一本( )( )
1.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 )
2.比喻声势雄伟或规模宏大。( )
大
气
静
悟
波
壮
正
经
一本正经
波澜壮阔
三、连一连。
雄伟的 音乐会
热闹的 气息
浓浓的 树林
幽深的 乐曲
本单元有很多描写充满画面感的句子,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吧!
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大自然的声音》)
1.风,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比喻句
本体
喻体
这三句话分别把风、水、动物比作大自然的音乐家,说明大自然的声音很美妙,而且无处不在。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2.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大自然的声音》)
本体
喻体
把树叶比作歌手,写出了风的作用。
3.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父亲、树林和鸟》)
喻体
“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父亲比作直立的树,形象表现出此时一动不动的父亲聚精会神的样子,与我的茫茫然形成对比,突出父亲对鸟的喜爱。
本体
1.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大自然的声音》)
拟人句
“音乐家”“演奏” “翻动”,作者把风当成人来写,写出了风在树林吹动树叶的样子、声音,给人以生动形象之感。
2.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 (《大自然的声音》)
“淙淙”“潺潺”“哗啦啦”三个拟声词对雨水由少到多逐渐汇聚,由缓到急的流动声音的描摹非常生动。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大自然的声音》)
对比句
“微风拂面”“狂风吹起”,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将不同大小的风的声音特点形象的描摹出来。“呢喃细语”和 “雄伟的乐曲”,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温柔”“拂面”的微风多像一首摇篮曲,“激动”“合奏”的狂风又像豪迈激昂的进行曲呀。
排比句
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青蛙的歌唱。
(《大自然的声音》)
这一句将树上、树下、水塘边常听到的声音进行描摹,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音乐无处不在,处处美妙。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父亲、树林和鸟》)
动作描写的句子
作者抓住父亲的动作描写,“上上下下” “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形象的表现出父亲观察得非常仔细,也说明父亲对树林和鸟十分熟悉,为下文做出铺垫。
一、句子练习。
1.我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和鸟儿动听的声音。(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听到鸟儿动听的声音。
巩固练习
2.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是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静地站立着。
弯弯的月亮
弯弯的月亮
弯弯的小河
弯弯的月亮
3.分析句子: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运用 的手法,把父亲比作 ,形象表现出此时一动不动的父亲聚精会神的样子,与我的茫茫然形成对比,突出 。
直立的树
比喻
父亲对鸟的喜爱
这一单元的课文中有哪些知识点呢?我们一起来复习吧!
本文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述大自然中“风”“水”“动物”这几位音乐家的演奏,让人不由自主地感慨:大自然的声音是多么美妙动听啊!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大自然的声音》一文的主题是什么?
本单元知识点
●《大自然的声音》一课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课文写了大自然中风吹动树叶的声音,微风和狂风的声音,下雨时的声音,小溪、河流、大海的声音,还有鸟叫、虫鸣、蝈蝈的歌声。
省略号表现出声音的连续不断,耐人品味。在句子中,两个省略号更像是乐谱中的符点。
● 《大自然的声音》中“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句中使用的省略号有什么好处?为什么?”
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大自然的美妙的声音。“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主要抓住不同“树叶翻动”有不一样的声音,“微风拂面”的轻轻柔柔和“狂风吹起”的气势雄伟;“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写到“雨滴滴落”“敲敲打打的热闹”和“雨水汇聚”由少到多的由低到高的声音的变化;“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鸟叫”“虫鸣”“蝈蝈唱”。这样写,形象生动表现大自然中“风”“水”“动物”这几位音乐家的演奏,让每一位读者不由自主地感慨“:大自然的声音是多么美妙动听啊!
● 《大自然的声音》中,作者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每个部分中都写到的怎样声音?为什么这样写?
本文叙述了父亲带“我”从滹沱河岸上的树林表走过,亲身感受到父亲喜欢树林和爱歌唱的鸟的事,表达了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父亲、树林和鸟》一文的主题是什么?
不好。这几处描写是表现我通过自己的观察来验证父亲说的话的反应,我的一无所获衬托出父亲对鸟的了解、熟悉,表明这是父亲经常的、仔细地观察鸟的经验积累,深切真实地体现出父亲对鸟的热爱。
●《父亲、树林和鸟》一文中关于“我”没有看到鸟飞、没有听到鸟叫、没有找到动着的叶子、更没有闻到鸟味的几处描写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不一样。前面一个是父亲听到鸟的歌唱时说的,表明父亲对鸟的了解和喜爱。后一个是我对父亲的赞扬,赞扬父亲深深地爱鸟情怀。
●重点句解析: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两句话中的“最”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1)父亲喜欢树林和鸟。
(2)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他知道树林里有很多鸟,知道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知道它们要歌唱了,知道鸟最快活的时刻也是危险的时刻。
(3)父亲很善于观察。他通过观察无风而动的树叶,通过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很多鸟。
(4)父亲热爱自然。父亲要经过不断的观察和丰富的自身体验,才能如此了解鸟的习性。这说明父亲喜欢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在他的眼里,树林和鸟的快活就是他的快活。
●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并说说你的理由。
一、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表达了“我”对鸟的喜爱和保护之情。父亲太了解鸟了,如果他是猎人,可能会伤害很多鸟。( )
2.“小溪淙淙,流向河流”中的“淙淙”是用来描写声音的,这类词叫拟声词。( )
√
√
巩固练习
1. 《父亲、树林和鸟》一文开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直接点题,概括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者的关系,文章最后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结尾,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父亲
树林
鸟
父亲对鸟的喜爱,照应了开头
三、读片段,回答问题。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1.根据下面的意思找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1)形容水面辽阔,也用来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 )
(2)形容水流湍急、波浪相撞的样子,常用来形容声势浩大。( )
2.选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波澜壮阔
汹涌澎湃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3.选文从两方面写水的声音,请根据文意概括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写词语。
(1)写出三种打击乐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
(2)请用两个词语来形容雨滴打在窗玻璃上的声音:_________ _________
雨滴玩打击乐器。
水流唱着歌。
锣 、鼓 、镲
清脆悦耳
滴答滴答
复习完课文的知识点后,我们一起来看看本单元有哪些需要背诵的语句吧!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课文片段
积累背诵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日积月累
一、按原文填空,再回答问题。
风,是 。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 ;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 。
大自然的音乐家
各种不同的歌曲
巩固练习
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
1.这段话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段主要是写风经过________时,吹动________发出的声音。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森林
树叶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基础知识复习教学设计(第1课时)
学习目标定位
课标 分析 【第二学段目标】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
3.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5.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表达与交流】 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
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梳理与探究】 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
2. 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运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激发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学段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主动识字;能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辨识、纠正常见的错别字。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使用硬笔规范、端正、 整洁地书写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能分类梳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词句,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参加集体展示活动。 【阅读与鉴赏】 喜爱阅读童话、寓言、神话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借助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预测情节发展;能结合关键词句解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从某个角度分析和评价人物;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能借助上下文语境,说出关键语句、 标点符号、图表在表达中的作用;能复述读过的故事,概括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并与他人交流;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有意识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表达与交流】 乐于在班级活动中交流展示,能根据需要用普通话交谈,认真倾听,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尝试根据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阅读常见的图文结合的材料,注意图文关联,初步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能用表现事物特征的词语描摹形象,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描述想象的事物或画面;乐于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受到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主动搜集信息,尝试用流程图和文字记录学习活动的主要过程,并向他人展示学习成果。 【梳理与探究】 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乐于观察、提问、交流,能参与简单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能根据不同学习活动主题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
教材 分析 【单元内容介绍】 本单元围绕“我与自然”这一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意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感受“我与自然”之间密切的联系。本单元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和“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教学这个单元应注意结合课后题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体会生动的语言,并主动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并能留心生活,记录生活和感受。 【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富饶的西沙群岛》在文中以泡泡的形式提示学生关注关键语句。《海滨小城》的课后题引导学生从段落中找出关键语句。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重点讨论、梳理关键语句在段落中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词句段运用”安排了围绕一个句子说一段话的练习。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这是“借助关健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方法在习作中的运用,形成了“由读到写”的学习路径。 【关系建构】 感受课文的生动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描写了大自然的美妙,语言生动、优美。《大自然的声音》写了风、水以及动物带给我们的美妙声音。《读不完的大书》介绍了大自然中的景物。《父亲、树林和鸟》描写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树林的美景。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生动,积累语言。 【资源拓展】 语文主题学习第3册主题阅读篇目。
学情 分析 一、已知(知识、策略、生活经验) 学生之前阅读过很多有关我与自然的文章,对于此类文章的学习并不陌生。 二、未知: “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学生初次接触,学起来可能比较困难。 三、困难与障碍 平时不善于观察,写出来的语句索然无味。 四、突破措施
单元学习目标
课时学习目标 会认25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积累1个多音字。 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3.把握课文内容,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 重难点 重点:会认2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积累1个多音字;把握课文内容,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课前 准备 课件制作
评价任务设计
单元 总任务 近期,学校要举行“我与自然交朋友”活动,每班优秀选手组建宣讲团,宣讲“大自然的声音”,向同学创意讲述大自然最美风景,用各种形式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优秀选手将有机会在学校公众号或红领巾广播站展播作品,还等什么,赶快来参加吧!
课时 评价 任务 本节课我们举行基础知识闯关赛,同学们快来参与吧,看谁学的又好又快。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目标 学教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
环节一 目标导入 (目标1) 1.基础知识是学习的重点,这节课我们进入第七单元的复习。 2.板书:第七单元基础知识复习。 3.教师质疑:有哪些基础知识需要我们复习扎实呢? 更够激发学习兴趣,并井下如进入复习状态。 问题预设:学生能明确本节课目标,但不理解具体实施过程。 补救措施:在学习中详细展开。
环节二 字词复习,词语搭配(目标1) 教师过渡:字词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基础,本节课复习需要我们会认25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积1个多音字。 1.巩固字词认读。 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些词语,不认识的同桌交流交流。 (1)自由读易错字、易写错字。 (2)学生交流识字。 (3)齐读/开火车/指生读 教师点评:同学们的认读掌握的很扎实,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本课的多音字。 2.给多义字选择正确解释。 3.词语积累。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偏旁的形近字的字意,题目练习巩固。 4.照样子写词语。 引导学生题目练习巩固。 核对答案,齐读巩固。 同学们能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正确认读二类字及组词。 同学们能够给多义字选择正确解释。 问题预设:弱生形近字组词和词语填空出现错误。 补救措施:学生分享答案,弱生重复巩固。
环节三语言表达,积累运用 (目标2 ) 教师过渡:每个单元都有很多好词佳句值得我们积累和学习,本节课我们一起巩固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1.比喻句。 2.拟人句。 3.对比句、排比句。 4.动作描写的句子。 能根据句式进行修辞手法的判断和仿写。 问题预设:个别学生错误多。 补救措施:二次过关。
环节四课文重温,复述故事 (目标3) 课文内容填空。 同桌互相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通过同桌交流,开放的空间给了学生自主全员参与的机会,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表达、倾听、判断与评价,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问题预设:学生说法五花八门。 补救措施:全班交流。
作业 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自主复习第七单元基础知识,巩固薄弱。 基础性作业 对应目标12 10分钟
主题丛书3拓展阅读。 基拓展作业 对应目标3 10分钟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