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3《不懂就问》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3《不懂就问》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4 17:02:1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第1课时)
学习目标定位
课标 分析 第二学段目标】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 3.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5.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表达与交流】 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 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梳理与探究】 1.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 2.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 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激发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学段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主动识字;能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辨识、纠正常见的错别字。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使用硬笔规范、端正、 整洁地书写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能分类梳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词句,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参加集体展示活动。 【阅读与鉴赏】 喜爱阅读童话、寓言、神话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借助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预测情节发展;能结合关键词句解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从某个角度分析和评价人物;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能借助上下文语境,说出关键语句、 标点符号、图表在表达中的作用;能复述读过的故事,概括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并与他人交流;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有意识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表达与交流】 乐于在班级活动中交流展示,能根据需要用普通话交谈,认真倾听,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尝试根据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阅读常见的图文结合的材料,注意图文关联,初步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能用表现事物特征的词语描摹形象,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描述想象的事物或画面;乐于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受到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句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主动搜集信息,尝试用流程图和文字记录学习活动的主要过程,并向他人展示学习成果。 【梳理与探究】 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乐于观察、提问、交流,能参与简单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能根据不同学习活动主题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
教材 分析 【文本位置和结构】 《不懂就要问》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学校生活”。本课是略读课文。它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课文意思的一件事;介绍了他勇于提出问题,主张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精神。它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目的是通过学生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精神。它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不离开记事,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运用人物的语言和当时的环境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是课文突出的特点。 【学习内容分析】 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了解略读可按照学习要求,根据学习提示,落实学习任务。 运用学到的方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结合语境,学习生字、词语。 【关系建构】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本文是引导运用学到的方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这是继前两课的方法学习之后的一次应用,《大青树下的小学》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花的学校》运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有新鲜感的词句。 【资源拓展】 语文主题丛书《童年,说不完的故事》
学情 分析 1.已有知识经验:三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和自主识字的方法。班内大部分同学可以通过学习共同体的方式进行生字词过关。 2.已有策略经验:能运用默读、浏览等圈画重点语段,能简单概况课文内容。 3.已有生活经验:孙中山这一人物虽然不是学生们所熟悉的,但《不懂就问》这篇课文的语言通俗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关注课文的主人公,并能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探讨“不懂就问”这一良好习惯的益处及在学习中的表现,进而产生共鸣。 4.学生未知经验: 对于文本中的“戒尺”“私塾”等词语,日常生活中听到这词语的少之又少,同时对于文中讲解的孙中山先生的品格,理解起来可能存在难度。学生概况课文内容不全面。 5.达成未知策略: 本课可能存在的障碍主要是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可以通过学习文中孙中山的行为,激发孩子们学会问问题的兴趣和激情,也可以讲讲班级内身边的榜样,用榜样的力量告诉孩子们不懂就问的重要性。另外让学生了解记叙文六要素,按照要素对课文内容进行概况。
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本单元课文中出现的24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晨、绒、球”等26个字.理解、会写文中出现的28个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能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与同学交流,积累并运用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借鉴课文的表达仿说或仿写。 4.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对文中出现的场景、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阅读,感受学校生活的多姿多彩。 5.在口语交际和习作活动过程中,学习有条理地表达,了解作文书写的格式,感受说与写的乐趣。
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结合语境学习生字、词语,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并能辨析使用多音字。 2.通过结合两幅插图,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在交流中明白文中蕴含的“不懂就要问”的道理 3.通过圈画、有感情地朗读、写法探究等方式品读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并能尝试自己写出有新鲜感地句子。
学习 重难点 1.通过结合两幅插图,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在交流中明白文中蕴含的“不懂就要问”的道理 2.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等方式读懂这些词句,再与同学交流,并自主积累。
课前 准备 课件制作
评价任务设计
单元 总任务 开学啦,校园里发生了新鲜的变化,“鲜多多”校园主题旅游特邀您带上好奇心一同去感 受校园的新鲜见闻,收获成长。在学习中我们一起寻找新鲜词语和句子,主动积累,期待在游 览校园话说新鲜的时候听到你的精彩发言。
课时 评价 任务 同学们,阅读可以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探寻世界之初的奥秘。我们的祖先生活在怎样的一个环境之中呢,让我们一起探寻吧! 驱动性任务: 游览校园话新鲜,一起去探寻不一样的新鲜见闻。 子任务1:探鲜词汇读一读 子任务2:探鲜课文理一理 子任务3:探鲜词句品一品 子任务4:探鲜道理讲一讲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目标 学教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
环节一: 探鲜词汇读一读 导语:同学们,请看课题,发现与以前的课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对了。从这一课开始,我们会读到一种新的类型的课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的要求与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有所不同。有什么不同呢?翻开课文P8,我们一起了解了解吧。 出示任务:读读第8页最下方的两个泡泡,想一想,它们告诉我们,学习略读课文有些什么基本要求? 小结:是的,学习略读课文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可以不像学习以前的课文那样,读得那么细,但要做到,如果是写人叙事的课文,要弄清楚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过程发展的怎样的,最后结果怎么样,即第一个泡泡说的:“了解课文大意”。一是就是又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也不要紧,只要不妨碍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也就可以了。 标题的颜色也不一样,标题后带了一个星号;没有课后题跟课后一类字。 任务一:探鲜词汇读一读 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文中带拼音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私塾 咿咿呀呀 背诵 照例 圈了一段 练习 糊里糊涂 吓呆 霎时 戒尺 厉声问道 挨打 清楚 多音字辨一辨 讲授多音字:背、糊、吓、挨,检查多音字掌握情况。 我背( )着书包走进教室,坐在座位上开始背( )课文。 我画了一个圆圈( )。 农夫家的羊圈( )破了一个洞。 他是个小糊( )涂虫。 他学习上经常糊( )弄,所以最后考试成绩不理想。 在地铁上他挨( )着一个女孩坐着。 他非常调皮,挨( )打对他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 总结多音字可以通过字义来区分读音。 背一声:动词,四声:名词 圈quan:圆,juan:饲养牲畜的地方 分析糊里糊涂的词语类型:糊里糊涂属于ABAC型词语,让学生举一反三,说出更多此类型的词语。 文中有哪些词你还不理解? 私塾? 在孙中山小的时候是没有学校的,想上学就要到私塾。私塾是那个时候由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没有教材,也没有学习的年限。 戒尺 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也叫做"尺",它是用两只木块制成的。两木一仰一俯。 总结:我们阅读时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说话表达时,也可以学着用上“有新鲜感的词语”,让别人获得生动鲜明具体形象的印象。 1.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交流成果。学生能说出学习略读课文地要求。 2.教师相机指导。 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并针对学生的发言,教师给予补充与鼓励。 评价标准: 点名学生进行回答,结合文本,回答正确完整。 1.学生自读、互教互读、开火车读词语。 2.点生给多音字辨音组词,在情境中正确使用多音字的读音。 3.点生说出自己积累的ABAC型词语。 4.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其它同学帮助解答 预设: 学生对略读课文学习要求不明确。 补救: 学习略读课文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了解课文大意就行了;一是有个别字不认识、个别词语不理解也没关系。 预设:学生圈画出的带拼音的词语部全面。 补救:对照课后生字表,圈出生字所在词语。 预设:学生无法区分多音字的不同读音。 补救:给学生提供更多情景,让学生理解不同读音的不同含义,引导他们联系生活中的词语来使用多音字的读音。
环节二:探鲜课文理一理 任务二:探鲜课文理一理 检查课文朗读,其它同学认真倾听,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1.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文中带拼音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多读几遍,生自由思考 2.学共体思考略读课文要求。 3.代表发言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预设:孙中山小时候,有一次遇到不会的问题于是他冒着挨打的风险站起来,大胆请教老师,最后把不懂的地方弄懂了。 孙中山是谁?(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被后人称为“国父”。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了解孙中山这个人后,你对文中讲的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 学生能结合孙中山的个人简介,对孙中山不懂就问这件事提出自己的看法。 1.概括课文内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全面。 2.学生能结合孙中山的个人简介,对孙中山不懂就问这件事简答提出自己的看法。 预设:学生概括课文内容不全面。 补救:让学生先寻找记叙文的六个要素,然后把每个要素组织起来成为一段话。 结合课本插图,概括课文内容。
环节三:探鲜词句品一品 任务三:词句品一品 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一)复习“有新鲜感的词句” 导语: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复习了什么叫“有新鲜感的词句”,现在谁还能说说什么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吗?(指名回答。预设: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语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语句”。)是的,有些词句写得特别生动具体形象,让人一读就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这篇课文也有这样的词句,然我们一起找一找,好吗? (二)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交流。 1.出示任务:朗读课文,然后找一找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用横线画出来。 2.反馈指导。 预设:句子1:那时候上课,先生念你,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句子2: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室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1.学生能结合语文园地以及前面的两篇课文,说出什么是有新鲜感的句子。 2.学生根据任务自主寻找自己认为的有新鲜感的词句。 个体练习,同桌交流。 3.学生能边读边圈出文中带拼音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1.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 2.学生能大意说出有新鲜感的句子是指读起来有趣、写法独特、有画面感、让人耳目一新的句子。 学生能说出找出的句子的新鲜感体现在什么地方。 预设:学生找不出有新鲜感的句子或说不出句子的新鲜感体现在什么地方。 补救: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句子,说说分别形成什么样的画面,点出句子中让你形成画面的词语。 句子1画面:先生和学生像唱歌那样读书。词语:“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句子2画面:同学们呆在那里,一下子课堂十分安静。词语:“霎时”“鸦雀无声”。 学生写不出来时,可以仿照课本上有新鲜感的句子进行仿写。
环节四:探鲜道理讲一讲 任务四:探鲜道理讲一讲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我们应该向孙中山学习,课堂上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大胆问老师。 我觉得我们不应该不懂装懂,要向孙中山一样遇到不懂的就提问,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学,直到弄明白为止。 学贵有疑。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一定会遇到很 多问题,只要我们勤思考、敢发问,就会有所收获。 能说出虚心求教是种美好品质,并要学习伟人身上这种品质 预设: 不能联系自身 补救: 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感受。
作业 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文中有很多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把它们摘抄下来。 巩固性作业 目标1 10分钟
阅读主题丛书 综合性作业 目标3 5分钟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课文《不懂就要问》借用孙中山小时候上私塾的故事,告诉我们“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当学生问孙中山,向先生提问,不怕挨打吗?孙中山说:“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因此,我们应鼓励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提问。只有敢于提出问题,才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中,首先介绍人物,引出课题。再引导学生发现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接着,我紧扣本文与精读课文的不同点,结合文中泡泡语、课题下方提示语等,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明确了此类文本的训练要素。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解决生字新词,梳理文章脉络,掌握文章行文顺序,把握文章结构,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和内容概括。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曾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种说法很有道理。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对所学课文大胆质疑,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经常性的质疑问难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主动圈画有新鲜感的词句并品析交流,激发学生钻研的乐趣,让学生为寻找问题而绞尽脑汁,由感悟词句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并从中感受学习的快乐,老师则从说教中解脱出来,从多层面、多角度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使之在教学进程中获得解决,这种教学的方式方法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共24张PPT)
不懂就要问
3
*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略读课文
学习要求
1.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就行。
2.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
学习提示
我们来到了一所特别的学校——
孙中山小时候所在的学校,
快跟随我的脚步,
一起去探寻不一样的新鲜见闻吧!
旅行第三站
游览校园话新鲜
照例
背诵
bèi sònɡ

糊涂
hú tu
吓呆
dāi
戒尺
jiè
厉声

挨打
ái
清楚
chǔ
圈出
quān
反义词
在词语里读轻声
探鲜 词汇读一读
1



bèi
bēi
背包
背负
背书
背影

quān
juàn
羊圈
猪圈
圆圈
圈点
探鲜 多音字辨一辩
2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探鲜 课文理一理
3
学习策略
借助插图
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









孙中山大胆提问
先生详细讲解
孙中山解惑
课文讲了孙中山在私塾读书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大胆问老师的事。
默读课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伴交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

探鲜 词句品一品
4
相当于现在的老师。
私塾是中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它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
先生
称呼新鲜
私塾
交流新鲜感
读书形式新鲜
这和我们现在一点都不一样,我们学习的时候是自主学习,可他们读书的时候是跟着老师一起读,还像唱歌一样。
我来补充,还有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学习的时候要理解课文,有问题的时候,老师都会给我们解答,他们却要背下来,先生还不给他们讲。

从这句话中,我可以看到孙中山很勇敢,他和别人不一样,他壮着胆子问了老师。说明孙中山想知道书中意思的愿望十分强烈。
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也要像孙中山学习,勤学好问,乐于思考,敢于质疑。
交流新鲜感

这里有两个成语:鸦雀无声和摇头晃脑,我们可以积累下来。鸦雀无声说明同学们都被孙中山突然的提问吓呆了,不敢出声。
开始学生们“咿咿呀呀”地念书,现在“鸦雀无声”,这里和前文进行了对比,凸现了同学们看到孙中山提问时的震惊。
交流新鲜感




我知道,戒尺就是古时候老师用的教鞭,你看课文的插图中就有,老师手里拿着的就是戒尺,谁不听话就要打他的手。
我感觉私塾的先生很严厉,孙中山和同学们有时还要挨打。
交流新鲜感


这一句话告诉了我们孙中山和别的同学不一样,他有问题敢于问老师,并且他特别爱学习。
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孙中山认为读书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大胆问老师。
交流新鲜感
孙中山
再次默读课文,思考:孙中山是个什么样的人?和小组成员交流。
探鲜 人物评一评
勤学好问
善于思考
敢于质疑
5
探鲜 道理讲一讲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我们应该向孙中山学习,课堂上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大胆问老师。
我觉得我们不应该不懂装懂,要向孙中山一样遇到不懂的就提问,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学,直到弄明白为止。
学贵有疑。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只要我们勤思考、敢发问,就会有所收获。
6
今天你提问了吗?
眼观世界
1666年的夏天,一个叫牛顿的人坐在一棵苹果树下,埋头读书。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了下来。在那一刻,牛顿头脑中浮现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苹果会坠落到地上呢?后来,他通过思考和研究找到了答案,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不过,你此时是不是也可以冒出一个问号?这个著名的“牛顿与苹果”的故事是真的吗?
事实上,在牛顿本人的所有自述中,都没有提到过这个故事。后来有人考证,这个故事是法国大作家伏尔泰在《牛顿哲学原理》中最先讲述,并使它广为流传的。而据伏尔泰说,这是从牛顿的外甥女康杜伊特太太那里听来的。
也许,我们无法确知,是否真的有一个苹果砸中牛顿的脑袋。但我们可以确信,只要善于提问,善于思考,脑海中的小问号就能变成开启科学发现的金钥匙。
练一练
《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讲了孙中山小时候在______读书时,因为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向老师__________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_____________的精神。
梳理小走廊
私塾
提问
勤学好问
文中有很多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我要把它们摘抄下来。
私塾
戒尺
挨打
咿咿呀呀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词语:
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