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xx学校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 第五单元 单元主题 留心观察
语文要素 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课标 分析 【第二学段目标】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 3.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5.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表达与交流】 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 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梳理与探究】 1.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 2.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 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激发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学段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主动识字;能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辨识、纠正常见的错别字。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使用硬笔规范、端正、 整洁地书写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注意积累和梳理语言材料,能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汉字进行分类,愿意与他人交流分类的理由,感受汉字和汉语的魅力;能分类梳理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词句,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参加集体展示活动。 【阅读与鉴赏】 喜爱阅读童话、寓言、神话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取主要信息,借助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预测情节发展;能结合关键词句解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从某个角度分析和评价人物;能发现作品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能借助上下文语境,说出关键语句、 标点符号、图表在表达中的作用;能复述读过的故事,概括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并与他人交流;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有意识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表达与交流】 乐于参与读书交流活动,能诵读学过的优秀诗文,尝试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主动阅读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革命英雄故事等叙事性作品,能向他人讲述主要内容;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录阅读感受与生活体验。参加文学体验活动,能记录活动过程,表达自己的感受;能按照童话、寓言等文体样式,运用联想、想象续讲或续写故事;能用日记等方式记录个人的见闻、感受和想法;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与他人交流。 【梳理与探究】 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乐于观察、提问、交流,能参与简单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能根据不同学习活动主题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
教材 分析 【单元内容介绍】 本单元是本套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这种单元自成体系:课文分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两类。精读课文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习作例文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仿写。其间,以“交流平台”的形式对本单元学习到的一些表达方法或要求进行杭理和提示;“初试身手〞 提供一些试写练习或实践活动,让学生试着用学到的方法练一练。最后,让学生在获得充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进行单元习作练习。 【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 “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围绕 “留心观察”这一主题,本单元编排了 《指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精读课文和 《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习作例文。四篇课文内容贴近儿童,以日常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表现周国世界的五彩缤纷。《搭船的鸟》记录了 “我”旅途中的观察所得,既观察了旅途中听到的雨声,也观察了翠鸟的外貌和捕鱼时的动作。《金色的草地》 主要呈现了 “我”长时间观察到的草地的变化情況及其变化的原因。两篇精读课文的课后题,重在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和好处,增强留心观察的意识。习作单元的 “交流平台”与普通单元不同,重在对本单元的习作方法、要求进行梳理和日纳。 【关系建构】 本单元围绕“学会观察”这一主题进行编排。学生学习留心观察,目的是积累生活素材,有内容可写,不断提高习作能力。教材力图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国的人、事、景、物,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在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学生已经初步习得学生寻找相关信息的能力,借助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从课文中提取相关的信息。 【资源拓展】 语文主题学习第3册主题阅读一“学会观察”。
学情 分析 一、已知(知识、策略、生活经验)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观察类的课文比较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喜欢观察,实际体验。 二、未知: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习作单元,习作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 三、困难与障碍 提前安排好观察活动,为习作积累素材。 四、突破措施 将单元各部分内容形成一个整体进行教学。
单元 学习 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5个字,会写25个词语。 2.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能和同学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动物、植物或场景及其变化情况。 3.能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杭理总结留心观家的好处。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能尝试写一写自己的观察所得。
学习 重难点 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5个字,会写25个词语。 2.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能和同学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动物、植物或场景及其变化情况。 难点: 3.能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杭理总结留心观家的好处。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能尝试写一写自己的观察所得。
单元 作业 设计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对应目标
巩固性作业 1.练习本单元生字词语,听写本巩固改错,积累词语。 目标1、2
拓展性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主题学习丛书第3册。 3.观察周围事物。 目标2、3
综合性作业 1.完成习作,并修改习作。 目标3
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 《搭船的鸟》 认识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来”等12个字。 读懂课文,结合具体语向,了解“我” 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我” 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4 《金色的草地》 认识“蒲、英” 等6个生宇,会写“蒲、英” 等13个宇,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4个词语。 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休会 “我”观察的细致。 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最的变化情況并和同学交流。
5-6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能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 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能尝试写一写自己的观察所得。
7-8 习作例文与习作 能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能继线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能展示观察所得,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