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一、选择题
1.(2023·山东期末)在古埃及,很多神是幻想出的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合体。两河流域的神多以纯粹的人类形象出现,但也没有完全与动物脱离,一些画像中神的身旁都会出现动物,动物也标志着神对应的特征和能力。由此可见( )
A.世界区域文明具有差异性
B.西亚文明借鉴了古埃及文明
C.神话传说的史料价值不高
D.认知动物水平体现文明程度
2.(2023·广东惠州)雅典人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样”;亚里士多德也声称,“我们不应假想任何公民可私有其本身,我们毋宁认为任何公民都应为城邦所公有。”这表明古代雅典( )
A.充分保护公民权益
B.强调公民公共意识
C.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D.维护城邦独立自治
3.亚历山大率领大军灭掉了波斯帝国,将马其顿的统治推向两河流域、埃及、伊朗高原,一路直逼印度河沿岸。亚历山大去世后,虽然出现了政治分裂,但希腊、埃及、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密切交往和相互交融,“希腊化”蔚然成风。这表明( )
A.战争客观上增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B.希腊化的出现得益于波斯帝国的灭亡
C.亚历山大东征开始打破东西方文明隔阂
D.亚历山大传承并发扬了东方先进文明
4.(2023·贵州期中)在人类社会的“轴心时代”,东半球的大部分地区已建立了宽阔的交流系带。远距离的商贸活动跨过欧亚大陆和北非的大部分地区,从中国可以到达地中海地区,也可以从海路辗转到达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这种情况表明( )
A.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时间较早
B.古代东西方的交往以商贸为主
C.东方文明发展快于西方文明
D.古代文明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
5.据考古发现,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
A.两河流域的人们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B.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
C.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D.古代巴比伦是当时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6.(2023·山东模拟)分析下表中人类早期区域文明的成就,可以得出( )
古代中国 古代埃及 古代西亚 古代印度 古代希腊
青铜器都江堰 太阳历金字塔 《吉尔伽美什》60进制 种姓制度创造从1到9的数字 城邦民主政治帕特农神庙
A.城邦国家形成,各国文字出现
B.早期各区域文明是同时产生的
C.各地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D.文化多样,折射人类社会生活
7.(2023·河南模拟)有学者认为,对早期文明来说,农业是一种扩张的力量,它需要越来越多的土地。而农耕文明较早地建立起了中央及地方官吏制度、颁布成文法典,因而更具有扩张优势。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早期农耕文明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
A.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
B.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C.复杂的组织和管理系统
D.较便捷的交通系统
8.(2023·河南期末)“赛里斯”(Seres),由希腊文“Sere”即“丝”一词演化而来,意为“产丝之国”。关于赛里斯人的描述最早出现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地理学家克泰夏斯的《史地书》中,后世文献中也屡有出现,如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田园诗》写道:“赛里斯人从他们那里的树叶上采集下了非常纤细的羊毛”。由此可知( )
A.中国古代丝绸制品享誉世界
B.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历史悠久
C.文明交流利于促进社会发展
D.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多元性
9.(2024·广东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高三联考)有学者认为:不同地区各自“发明”了农业;考古证据也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该学者意在说明( )
A.非洲湖区孕育了最初文明
B.世界文明呈多元一体的特征
C.人类早期文明具有独立性
D.早期技术传播存在地理障碍
10.(2024·茂名高三联考)有学者认为在古代农业文明中,两河流域的文明不像古埃及采用绝对的神权政治,不像古印度顽固地保留着种姓制度,也不像古中国宗法制长期流行。西亚的地理环境造就商业的流行,商业契约普遍,由此产生了君主制政体下的法制型政治方式。这说明( )
A.血缘等级制度是农业文明的共性
B.地理环境决定了西亚的政治体制
C.商业发展对西亚文明的影响突出
D.大河文明与商业文明有较大差异
11.(2024·广州模拟)古代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将法老奉为神,或称之为神的后裔,任何觐见者都必须匍匐于法老御座之前,并以胸贴地,吻法老脚边的尘土,只有经特别允许才能吻法老的脚,有此经历者均深感荣耀。这( )
A.有利于王权专制的形成
B.有助于实现民族思想的统一
C.激化了社会阶级的对立
D.为埃及文明奠定了政治基础
12.(2024·广州高三调研)在古代两河流域,新的一年一般以国王认定的上一年的重要成就命名。公元前2017年至公元前1763年,在能够确认名字的10位国王中,有6位国王曾以运河命名年份。这反映了,当时两河流域( )
A.文明交往频繁 B.城邦国家出现
C.王权较为强大 D.商品经济繁荣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这一组特征在确定世界上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文明的性质时,可以用作一般的指南。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初为据乱次小康,四土先达爰滥觞。支那印度邈以隔,埃及安息(侯官严氏考定小亚细亚即汉之安息,今从之)邻相望。[地球上古文明祖国有四:中国及印度、埃及、小亚西(细)亚是也]
——摘自梁启超《二十世纪太平洋歌》
根据材料一中关于文明的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 “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这一说法进行解释、修改或否定,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一、选择题
1.(2023·山东期末)在古埃及,很多神是幻想出的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合体。两河流域的神多以纯粹的人类形象出现,但也没有完全与动物脱离,一些画像中神的身旁都会出现动物,动物也标志着神对应的特征和能力。由此可见( )
A.世界区域文明具有差异性
B.西亚文明借鉴了古埃及文明
C.神话传说的史料价值不高
D.认知动物水平体现文明程度
[解析] 据题意可知,虽然两河流域的神也没有与动物脱离,但和古埃及的神的形象并不一样,由此可知,世界区域文明具有差异性,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西亚文明借鉴了古埃及文明,排除B项;材料主要是体现了世界区域文明存在差异性,C、D两项中的说法明显无法体现这一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2.(2023·广东惠州)雅典人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样”;亚里士多德也声称,“我们不应假想任何公民可私有其本身,我们毋宁认为任何公民都应为城邦所公有。”这表明古代雅典( )
A.充分保护公民权益
B.强调公民公共意识
C.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D.维护城邦独立自治
[解析] 根据材料“雅典人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和“任何公民都应为城邦所公有”可知,这体现了古希腊城邦至上的观念和公民的公共意识,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城邦意识和公共意识,公民应绝对服从城邦,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限制贵族滥用权力,排除C项;材料中未体现维护城邦独立自主,排除D项。故选B项。
3.亚历山大率领大军灭掉了波斯帝国,将马其顿的统治推向两河流域、埃及、伊朗高原,一路直逼印度河沿岸。亚历山大去世后,虽然出现了政治分裂,但希腊、埃及、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密切交往和相互交融,“希腊化”蔚然成风。这表明( )
A.战争客观上增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B.希腊化的出现得益于波斯帝国的灭亡
C.亚历山大东征开始打破东西方文明隔阂
D.亚历山大传承并发扬了东方先进文明
[解析] 根据材料“希腊、埃及、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密切交往和相互交融”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客观上促进了希腊与亚非诸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在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的征服使东西方文化产生冲撞和交融,“希腊化”蔚然成风,排除B项;C项中“开始”一说不恰当,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表明战争客观上增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没有体现“亚历山大传承并发扬了东方先进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3·贵州期中)在人类社会的“轴心时代”,东半球的大部分地区已建立了宽阔的交流系带。远距离的商贸活动跨过欧亚大陆和北非的大部分地区,从中国可以到达地中海地区,也可以从海路辗转到达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这种情况表明( )
A.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时间较早
B.古代东西方的交往以商贸为主
C.东方文明发展快于西方文明
D.古代文明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在“轴心时代”,即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之间,古代文明之间就已经建立了宽阔的交流系带,这说明古代文明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D项正确;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是在新航路开辟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信息,无法得出古代东西方的交往以商贸为主,排除B项;材料没有比较东西方文明的发展情况,无法得出东方文明发展快于西方文明,排除C项。故选D项。
5.据考古发现,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
A.两河流域的人们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B.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
C.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D.古代巴比伦是当时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解析] 依据材料“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可以看出两河流域的人们比较重视农业发展,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楔形文字相关知识,排除B项;“创始人”表述错误,排除C项;“最发达”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3·山东模拟)分析下表中人类早期区域文明的成就,可以得出( )
古代中国 古代埃及 古代西亚 古代印度 古代希腊
青铜器都江堰 太阳历金字塔 《吉尔伽美什》60进制 种姓制度创造从1到9的数字 城邦民主政治帕特农神庙
A.城邦国家形成,各国文字出现
B.早期各区域文明是同时产生的
C.各地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D.文化多样,折射人类社会生活
[解析] 题干表格中的信息显示古代中国、埃及、西亚、印度和希腊成就各异,说明古代人类早期区域文明的文化具有多样性特征,且折射了不同地区人类社会生活各具特色,D项正确;城邦国家是古代希腊的典型特点,但是不适用于其他地区,排除A项;早期各区域文明产生时间是不同的,且题干根本没有体现各地区文明的产生时间,排除B项;表格中显示古代希腊城邦是民主政治,不能说各地区都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7.(2023·河南模拟)有学者认为,对早期文明来说,农业是一种扩张的力量,它需要越来越多的土地。而农耕文明较早地建立起了中央及地方官吏制度、颁布成文法典,因而更具有扩张优势。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早期农耕文明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
A.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
B.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C.复杂的组织和管理系统
D.较便捷的交通系统
[解析] 根据“而农耕文明较早地建立起了中央及地方官吏制度、颁布成文法典,因而更具有扩张优势”可得出农耕文明的主要优势是有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C项正确;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也是其优势,但不是最主要的,排除A、B两项;交通系统并不是其优势,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3·河南期末)“赛里斯”(Seres),由希腊文“Sere”即“丝”一词演化而来,意为“产丝之国”。关于赛里斯人的描述最早出现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地理学家克泰夏斯的《史地书》中,后世文献中也屡有出现,如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田园诗》写道:“赛里斯人从他们那里的树叶上采集下了非常纤细的羊毛”。由此可知( )
A.中国古代丝绸制品享誉世界
B.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历史悠久
C.文明交流利于促进社会发展
D.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多元性
[解析] 根据材料“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地理学家克泰夏斯的《史地书》”“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田园诗》”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缫丝技术为中华文明所独创,“赛里斯”所指即东方的中国,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便已出现“赛里斯”,反映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历史悠久,B项正确;材料与丝绸制品及世界文明发展的多元性无关,排除A、D两项;材料没有涉及文明交流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排除C项。故选B项。
9.(2024·广东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高三联考)有学者认为:不同地区各自“发明”了农业;考古证据也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该学者意在说明( )
A.非洲湖区孕育了最初文明
B.世界文明呈多元一体的特征
C.人类早期文明具有独立性
D.早期技术传播存在地理障碍
解析:选C。由材料可知,不同地区各自“发明”了农业,西亚、东非独立发明了炼铁,说明人类早期文明具有独立性,故选C项。材料未体现非洲地区孕育了最初的文明,排除A项;材料所述史实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元性,但未表现出相互交流融为一个文明主体的趋向,排除B项;早期技术传播存在地理障碍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D项。
10.(2024·茂名高三联考)有学者认为在古代农业文明中,两河流域的文明不像古埃及采用绝对的神权政治,不像古印度顽固地保留着种姓制度,也不像古中国宗法制长期流行。西亚的地理环境造就商业的流行,商业契约普遍,由此产生了君主制政体下的法制型政治方式。这说明( )
A.血缘等级制度是农业文明的共性
B.地理环境决定了西亚的政治体制
C.商业发展对西亚文明的影响突出
D.大河文明与商业文明有较大差异
解析:选C。据材料信息可知,西亚商业发展影响了西亚地区的政治文明,说明商业发展对西亚文明的影响突出,故选C项。两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时期,西亚地区并未体现出血缘等级制度,排除A项;地理环境影响经济发展,进而影响西亚的政治制度,但“决定”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对大河文明与商业文明进行比较,排除D项。
11.(2024·广州模拟)古代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将法老奉为神,或称之为神的后裔,任何觐见者都必须匍匐于法老御座之前,并以胸贴地,吻法老脚边的尘土,只有经特别允许才能吻法老的脚,有此经历者均深感荣耀。这( )
A.有利于王权专制的形成
B.有助于实现民族思想的统一
C.激化了社会阶级的对立
D.为埃及文明奠定了政治基础
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古埃及视法老为神或神的后裔,意味着君权神授,有利于王权专制的形成,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思想上的统一,排除B项;材料与社会矛盾激化无关,排除C项;为埃及文明奠定政治基础的是埃及的统一,排除D项。
12.(2024·广州高三调研)在古代两河流域,新的一年一般以国王认定的上一年的重要成就命名。公元前2017年至公元前1763年,在能够确认名字的10位国王中,有6位国王曾以运河命名年份。这反映了,当时两河流域( )
A.文明交往频繁 B.城邦国家出现
C.王权较为强大 D.商品经济繁荣
解析:选C。据材料“一般以国王认定的上一年的重要成就命名”“有6位国王曾以运河命名年份”可知,大部分国王兴修或者治理运河,表明国王有比较强大的动员能力,反映了王权较为强大,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这一组特征在确定世界上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文明的性质时,可以用作一般的指南。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初为据乱次小康,四土先达爰滥觞。支那印度邈以隔,埃及安息(侯官严氏考定小亚细亚即汉之安息,今从之)邻相望。[地球上古文明祖国有四:中国及印度、埃及、小亚西(细)亚是也]
——摘自梁启超《二十世纪太平洋歌》
根据材料一中关于文明的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 “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这一说法进行解释、修改或否定,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答案:示例一
赞同“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
古代中国:夏商周时期都有政治中心,即都城形成王宫建筑群;形成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比较成熟的汉字:甲骨文。
古埃及:公元前3100年左右,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金字塔的建造;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
古印度:公元前6世纪,形成一系列国家;种姓制度;佛教,史诗,创造了1到9的数字,发明了“0”。
古巴比伦:约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原有城市成为向宫廷纳贡的地方行政单位;《汉谟拉比法典》。
以上史实可以证明,古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都形成了符合文明象征的相关内容,可以称之为四大文明古国。
示例二
“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是错误的。
虽然“四大文明古国”都符合“文明”的大部分特征,但它的产生并不是学术界认可的研究成果。
“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不断加深。戊戌维新失败后,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严峻挑战,民族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认为开启民智、维护传统文化以提振民族信心是当务之急。在其宣传下,“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广泛传播。
“四大文明古国”的称呼是不确切的。因为对于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巴比伦这四个国家的判断标准不确定,指代的地域不准确,与新的考古成就不切合。因此它并不是学术界认可的考古学或历史学研究成果。
所以,“四大文明古国”只是近代时期出现的带有特殊目的的说法,不具有史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