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昆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7-04 21:2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7月4日16:00—17:30】
昆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地 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龙泉印泥是中国三大印泥瑰宝之一,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的藕丝印泥需经30多道工艺手工精细制作而成,制成后的藕丝印泥价比黄金。下图示意藕丝印泥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
1.龙泉藕丝印泥“价比黄金”的主要原因是( )
①原料种类多 ②市场需求大 ③品质精良 ④制作成本高
A.①② B.②⑧ C.③④ D.①④
2.为传承龙泉蕴丝印泥工艺,以下措施合理的是( )
A.寻找替代原料 B.推广机械加工 C精简制作工序 D.培育专业人才
负电价是指当电力市场在特定时段内供大于求时,发电企业为保证自己的发电量,出现电价低于零的现象。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人均屋顶太阳能用户较多的国家,集中分布在南部和东南部,2021年以来该国陆续阶段性出现负电价现象。据此完成3~5题。
3.澳大利亚南部、东南部屋顶安装太阳能多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A.气候较为干燥 B.人口密度较大 C.电力需求较小 D.煤炭资源较少
4.该国负电价主要出现在( )
A.冷锋过境时 B.反气旋控制时 C.暖锋过境时 D.气旋控制时
5.发电企业采用负电价的主要目的是( )
A.促使多余电量消纳 B.拓展电力消费市场
C.推动电动汽车普及 D.推广新能源的使用
2010~2020年是某市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用此期间该市老年人口与中青年人口的迁移情况作为基本指标,可将该市存在的人口老龄化空间模式划分为四种类型(如图),这四种类型的空间分布有差异。据此完成6~7题。
6.该市外围乡村分布的人口老龄化空间模式主要为( )
A.集聚老化型 B.自然老化型 C.集聚稳定型 D.存留老化型
7.该市中心城区部分街道出现集聚老化型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商业规模较大 B.就业机会多 C.公共服务完善 D.教育水平高
荷兰境内地势低洼,水网密布,易受洪涝侵扰。下图为荷兰某城市的一社区新型排水模式(a)和常规排水模式(b)对比图,新型排水模式中的洼地沿社区道路布局。据此完成8~9题。
(a) (b)
8.与常规排水模式相比,新型排水模式的优点为( )
①错峰排水 ②减少蒸发 ③水资源循环利用 ④增加水循环量
A.①③ B.②③C.①④D.②④
9.除缓解城市内涝外,洼地沿社区道路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集约利用土地 B.降低暴雨频率 C.方便居民取水 D.美化道路景观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主要来源于植物凋落物,是土壤微生物分解的产物,土壤黏粒(土壤颗粒中最细小的部分)能吸附可溶性有机碳。科研人员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选取了受潮汐影响的盐地碱蓬湿地、受潮汐影响的咸水芦苇湿地、淡水芦苇湿地和非淹水芦苇湿地为研究样地,于不同年份的不同季节分别在四地采集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其DOC含量(如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关于图中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土壤DOC含量最高 B.丁地土壤DOC随时间变化差异最大
C.四地土壤DOC含量在时间2最低 D.四地土壤DOC含量在时间1差异最小
11.影响四地土壤DOC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大气降水 ②水体运动 ③土壤盐度 ④成土母质
A.③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乙对应的研究样地是( )
A.潮汐影响的盐地碱蓬湿地 B.淡水芦苇湿地
C.潮汐影响的咸水芦苇湿地 D.非淹水芦苇湿地
城区二氧化氮主要由交通尾气排放产生,高空二氧化氮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下图为某地夏季一日内近地面二氧化氮与高空臭氧平均浓度变化。据此完成13~14题。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臭氧浓度日变化幅度小于二氧化氮 B.臭氧浓度的高峰值与太阳光照有关
C.二氧化氮浓度最高值出现在18点 D.二氧化氮和臭氧浓度昼夜变化相同
14.一氧化氢浓度白天低于夜晚的主要原因是( )
A.白天二氧化氮的排放量小于夜晚 B.白天植被吸收二氧化氮多于夜晚
C.白天近地面垂直气流扩散强于夜晚 D.白天二氧化氮受降水影响沉降量大
石棚是建造于新石器晚期至青铜时代的天文观测台。我国北方的析木石棚(如图)是石棚中的典型代表,由巨大的花岗岩石板搭建而成,其入口正好面对冬至日的日出方向入口外侧设置石板条①②。在冬、夏至日,上方盖石的投影正好落在石板条①②上缘,先民通过观测盖石日影来辨别节气变化,以安排相应的农事活动。据此完成15~16题。
15.析木石棚入口朝向(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16.析木石棚所在地区的纬度最接近( )
A.40°N B.45°N C.50°N D.55°N
二、非选择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2024年8月,由中国企业承建的柬埔寨德崇富南运河(如图)将开工建设。该运河连接了金边港和白马港,全长180千米,可通航3000吨级货船(相当于我国长江武汉下游的航道等级),并配建11座跨河桥梁,整体工程将贯彻生态施工理念,预计历时4年。该运河建成后,将改变柬埔寨长期以来货物从越南海港进出口的现状,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利益。
(1)简述金边港成为德崇富南运河起止点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6分)
(2)评价德崇富南运河的施工条件。(8分)
(3)针对该运河开凿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提出合理利用的措施。(4分)
(4)说明该运河的建设对于柬埔寨自然资源安全的意义。(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约2.8亿年前,青藏高原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6500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之后持续隆升。青藏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较为普遍,高海拔区(3500~5000m)喀斯特地貌相较于中海拔区(1000~3500m藏东南)在地貌类型、发育程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下图示意青藏高原高海拔区和中海拔区地表典型喀斯特地貌形态。
(1)说明青藏高原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
(2)与中海拔区相比,指出高海拔区地表喀斯特地貌的特征及原因。(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下图为我国局部近岸海域某月相关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示意图。多年观测显示,图中甲海域在海水运动和海底地形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上升流,对该海域的水文特征和生物资源会产生显著影响。
(1)描述左图所示海域在海面以下10米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点。(6分)
(2)根据材料,简析甲海域上升流的形成机制。(6分)
(3)分析上升流对浙江近岸海域鱼类资源的影响。(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