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测试(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测试(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4 20:3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一、选择题
1.15世纪,意大利的美第奇银行开始采用新的经营方式:它不是一家具有法人资格的银行,而是由几家合伙公司联合而成,公司间各自独立,有自己的资本、账本和管理;它是国际性的,在佛罗伦萨、威尼斯、罗马和伦敦等地都有分行。这种经营方式( )
A.加快了工业资本的积累
B.使意大利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C.推动了长途贸易的发展
D.造成社会贫富差距更加悬殊
2.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6世纪,葡萄牙占据了好望角、马六甲、澳门等地 葡萄牙垄断了整个欧亚大陆的贸易
B 1670年,荷兰商船总吨位达568万吨,超过了法、英、西、葡等国的总和 17世纪末,荷兰开始成为海上霸主
C 19世纪,德国开通了通往非洲和澳大利亚的航线,还与美国缔约通商 标志着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1947—1993年,关贸总协定召开8次关税会议,议定了各会员国彼此免税的项目 促进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3.1949年,“可口可乐”被视为“资本主义”撤离中国; 1978年12月13日,“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市场,但1982年1月30日,商业部通电全国,立即停止内销“可口可乐”;1983 年,卫生部门又提出:“‘可口可乐’含有咖啡因,不符合卫生要求”。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质疑
B.国家制定政策保护本国汽水产品
C.受国内外因素影响下的传统认知
D.中美关系恶化加深中美贸易矛盾
4.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俗称“人造太阳”,如果成功,人类将有望获得几乎用之不竭的能源。2020年8月31日,在法国南部卡达拉舍,由中核集团牵头的中法联合体圆满完成了ITER托卡马克装置杜瓦下部筒体吊装工作,拉开了“人造太阳”核心设备安装的序幕。这表明( )
A.新冷战格局下中西科技竞争激烈
B.世界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得到缓解
C.国际合作推进全球能源绿色转型
D.经济全球化开始进入高科技领域
5.明清时期,民间刻书以书商刻书为甚。“射利之徒,伪为小说杂书”,图书促销手段层出不穷,常见的有巧立书名、借用序跋、利用插画、化用评点、美化装帧等。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活字印刷技术日趋成熟
B.政府鼓励民间刻书业的发展
C.社会经济与城市的繁荣
D.文化消费成为市民生活习惯
6.《梦粱录》记载:清明之时,临安民众除了祭祖敬宗之外,“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乐喧天,红霞映水,月挂柳梢,此时尚犹未绝”。这反映出,南宋( )
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经济繁荣民众富足
C.节日文化的兴盛
D.传统社会结构受冲击
7.中国现存最早的契约是西周周恭王时期镌刻在青铜器皿上的四件土地契,将契约文字刻在器皿上,就是为了使契文中规定的内容得到多方的承认、信守。该材料表明西周( )
A.履践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B.深受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
C.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D.初具守信精神和证据意识
8.1987年美国贸易代表在关贸总协定的会议上指出,日本通过财政补贴和价格支持等一系列方式维持着国内大米高价,从而刺激本来不具竞争优势的大米产业。美国强烈要求日本实行粮食自由贸易,取消对外国农产品进口的限制。这反映了( )
A.美国和日本之间贸易竞争和摩擦较为激烈
B.美国对外推行霸权外交
C.美国为维护世界贸易公平自由而抨击日本
D.日本农业水平较为落后
9.下图是1870—1913年英、美、德、法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变化图。其变化反映出 (  )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发展缓慢
B.多中心世界贸易格局形成的趋势
C.英国依然保持全球贸易垄断地位
D.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组织出现
10.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国外市场也为欧洲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从材料中可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B.列强的资本输出已完全取代了商品输出
C.世界各地产品已打入欧洲市场
D.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1.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将1500年和1900年定为世界近现代史的分界点,这反映了 (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历程
B.欧洲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漫长过程
C.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的历程
D.近代史上野蛮和文明进程的交织
12.下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  )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二、非选择题
13.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一、选择题
1.15世纪,意大利的美第奇银行开始采用新的经营方式:它不是一家具有法人资格的银行,而是由几家合伙公司联合而成,公司间各自独立,有自己的资本、账本和管理;它是国际性的,在佛罗伦萨、威尼斯、罗马和伦敦等地都有分行。这种经营方式( )
A.加快了工业资本的积累
B.使意大利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C.推动了长途贸易的发展
D.造成社会贫富差距更加悬殊
[解析] 材料反映了美第奇银行采取联合经营、独立核算的新模式,成为一家国际性的银行企业。结合所学可知,美第奇银行的跨国经营方式,为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提供资金和信用,有利于促进欧洲的长途贸易发展,故选C项;工业革命加速工业资本的积累,而不是因为15世纪意大利银行业的发展,故排除A项;“美第奇银行的经营方式使意大利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材料无法说明美第奇银行的经营方式会造成贫富差距更加悬殊,故排除D项。
2.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6世纪,葡萄牙占据了好望角、马六甲、澳门等地 葡萄牙垄断了整个欧亚大陆的贸易
B 1670年,荷兰商船总吨位达568万吨,超过了法、英、西、葡等国的总和 17世纪末,荷兰开始成为海上霸主
C 19世纪,德国开通了通往非洲和澳大利亚的航线,还与美国缔约通商 标志着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1947—1993年,关贸总协定召开8次关税会议,议定了各会员国彼此免税的项目 促进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贸总协定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1947—1993年,关贸总协定召开8次关税会议,议定了各会员国彼此免税的项目,促进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葡萄牙没有垄断整个欧亚大陆的贸易,排除A项; 17世纪中叶,荷兰已达到了商业繁荣的顶点,成为17世纪海上殖民强国,B项时间错误,排除;以欧美工业国为中心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项。
3.1949年,“可口可乐”被视为“资本主义”撤离中国; 1978年12月13日,“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市场,但1982年1月30日,商业部通电全国,立即停止内销“可口可乐”;1983 年,卫生部门又提出:“‘可口可乐’含有咖啡因,不符合卫生要求”。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质疑
B.国家制定政策保护本国汽水产品
C.受国内外因素影响下的传统认知
D.中美关系恶化加深中美贸易矛盾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反对资本主义、改革开放初期反倾销和抵制咖啡因等,说明“可口可乐”数次被勒令退出中国市场的主要原因是受国内外因素影响下的传统认知所致,C项正确;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才正式启动,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国家制定政策保护本国汽水产品”,B项错误;“中美关系恶化加深中美贸易矛盾”是促进因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D项错误。
4.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俗称“人造太阳”,如果成功,人类将有望获得几乎用之不竭的能源。2020年8月31日,在法国南部卡达拉舍,由中核集团牵头的中法联合体圆满完成了ITER托卡马克装置杜瓦下部筒体吊装工作,拉开了“人造太阳”核心设备安装的序幕。这表明( )
A.新冷战格局下中西科技竞争激烈
B.世界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得到缓解
C.国际合作推进全球能源绿色转型
D.经济全球化开始进入高科技领域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人造太阳是核能源,属于绿色能源,该项目由中法等国家合作建设,体现了国际合作推进全球能源绿色转型,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合作而非竞争,排除A项;“人造太阳”计划尚未完成,不能得出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得到解决,排除B项;D项错在“开始”,排除。
5.明清时期,民间刻书以书商刻书为甚。“射利之徒,伪为小说杂书”,图书促销手段层出不穷,常见的有巧立书名、借用序跋、利用插画、化用评点、美化装帧等。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活字印刷技术日趋成熟
B.政府鼓励民间刻书业的发展
C.社会经济与城市的繁荣
D.文化消费成为市民生活习惯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明清时期,为了提高图书销售量,书商采取多种促销手段,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图书市场竞争激烈,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与城市繁荣的现状,C项正确;从材料内容无法得出当时活字印刷技术发展情况,排除A项;“政府态度”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只提及书商的促销手段,无法得出市民的生活习惯,排除D项。
6.《梦粱录》记载:清明之时,临安民众除了祭祖敬宗之外,“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乐喧天,红霞映水,月挂柳梢,此时尚犹未绝”。这反映出,南宋( )
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经济繁荣民众富足
C.节日文化的兴盛
D.传统社会结构受冲击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南宋都城临安民众在清明节时除了祭祖敬宗之外,还有其他娱乐活动,反映了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以及节日文化的兴盛,故选C项;宋代由于民族政权的并立,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统一,故A项错误;封建制度下农民的赋役负担非常沉重,故B项错误;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
7.中国现存最早的契约是西周周恭王时期镌刻在青铜器皿上的四件土地契,将契约文字刻在器皿上,就是为了使契文中规定的内容得到多方的承认、信守。该材料表明西周( )
A.履践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B.深受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
C.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D.初具守信精神和证据意识
[解析] 根据材料中西周时期的四件土地契及“契约文字刻在器皿上,就是为了使契文中规定的内容得到多方的承认、信守”等信息可知,西周时期已经初具守信精神和证据意识的契约精神,D项正确;重农抑商经济政策是在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排除A项;儒家学说是在春秋时期创立的,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西周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排除C项。
8.1987年美国贸易代表在关贸总协定的会议上指出,日本通过财政补贴和价格支持等一系列方式维持着国内大米高价,从而刺激本来不具竞争优势的大米产业。美国强烈要求日本实行粮食自由贸易,取消对外国农产品进口的限制。这反映了( )
A.美国和日本之间贸易竞争和摩擦较为激烈
B.美国对外推行霸权外交
C.美国为维护世界贸易公平自由而抨击日本
D.日本农业水平较为落后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87年美国贸易代表的言论说明当时日本经济的发展冲击了美国大米出口,因此要求日本实行粮食自由贸易,取消对外国农产品进口的限制,这反映了当时美日两国贸易竞争和摩擦较为激烈,A项正确;霸权外交在材料中并未体现,而且当时美国贸易代表的发言是在关贸总协定的会议上,意味着其希望通过关贸总协定来限制日本经济发展,排除B项;美国的言论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而非世界贸易公平自由,排除C项;日本政府扶持农业不等于其农业发展落后,排除D项。
9.下图是1870—1913年英、美、德、法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变化图。其变化反映出 (  )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发展缓慢
B.多中心世界贸易格局形成的趋势
C.英国依然保持全球贸易垄断地位
D.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组织出现
解析:不能从各国占世界贸易比重的变化判断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法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下降,美国及世界其他地区所占比重上升,体现多中心世界贸易格局形成的趋势,故B项正确;英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下降,不具备垄断地位,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组织出现在题干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
10.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国外市场也为欧洲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从材料中可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B.列强的资本输出已完全取代了商品输出
C.世界各地产品已打入欧洲市场
D.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解析:材料“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制成品提供了市场”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故A项符合题意;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列强对外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但依然存在商品输出,故B项不符合题意;“世界各地”表述太绝对,故C项不符合题意;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不符合题意。
11.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将1500年和1900年定为世界近现代史的分界点,这反映了 (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历程
B.欧洲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漫长过程
C.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的历程
D.近代史上野蛮和文明进程的交织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1500年和1900年分别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和最终形成,故A项正确。
12.下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  )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解析:图中的动物是长颈鹿,而明朝君臣则认为这是传说中的麒麟。麒麟在传统中国被视为祥瑞之物,这说明明朝君臣在用传统文化解读朝贡贸易的贡品,故B项正确;题中图片属于古代绘画中的动物画,属于传统的绘画类型,故A项错误;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倭患严重,政府下令实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观念仍然是传统观念,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1)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商帮(徽商、晋商)活跃。
(2)原因: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
(3)作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