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4 22:3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英国人马丁在其《中国:政治、商业与社会》开篇致英女王献辞中写道:“几乎奇迹般地维持2000多年的庞大帝国,现与陛下政府以及欧洲两个最强大的君主(法、俄君主)结成了友好联盟——长时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中国现被纳入西半球的社会契约之中。”马丁所述“社会契约”的签订( )
A.适应了列强大规模资本输出的需求 B.使中国开始滑向半殖民地深渊
C.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确立了列强与中国的平等地位
2.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中提到,鸦片战争后美国官员表示愿意提供制作枪炮蓝图,“被婉言谢绝”;《南京条约》的苛刻待遇“满汉官僚都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双方文书要用平等语气往来……反而使他们不安”。该材料( )
A.说明清王朝被迫从闭关走向开放 B.说明统治者固守传统政治理念
C.反映了清政府开始开展近代外交 D.强调了国家主权意识的重要性
3.自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农产品大量向市场销售,华北地区农村集市数量日益增多。除棉花、烟草外, 集市的小麦出售量增速明显,其出售率在部分地区超过50%。高粱等杂粮的出售率则远低于小麦,甚至每年需外运大量高粱投放集市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一现象( )
A.表明农民存在巨大生存压力 B.得益于农村生产关系深刻变革
C.反映了农业区域分工的发展 D.折射出农村经济结构出现质变
4.丁韪翻译的《万国公法》是美国法学家亨利·惠顿写的一部国际法著作,直译为《国际法原理》,于1864年由京师同文馆刊行,此事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总理衙门认为了解国际法是中国对外交往实践的客观需要。这反映出( )
A.晚清民众法律意识提高 B.近代翻译事业发展迅速
C.清廷关注国际交往规范 D.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确立
5.魏源在编撰《海国图志》过程中详细介绍了英吉利、法兰西、美利坚、西班牙、挪威、俄罗斯等西方国家的情形,但对东亚、东南亚、南亚的介绍则不如西方国家详细。这主要是基于( )
A.中华文化西传的影响 B.应对时局的新变化
C.丝绸之路的长期往来 D.传教士来华的影响
6.据记载,魏源搜罗许多世界地理等方面的资料,著成《海国图志》。其后梁廷相、徐继畲、姚莹相继撰写了一批研究、介绍边疆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书籍。这一记载说明( )
A.有识之人开眼看世界 B.太平天国向西方学习
C.清王朝掀起自救运动 D.维新派进行变法宣传
7.鸦片战争后,魏源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他认为“无为”乃是“非治之而不治,乃不治以治之也”,体悟老子的“无为”思想如同《易》《诗》一样可知“诗人之所发愤”、“作者之所忧患”,并主张将此体悟与“革虚而之实”相结合,做到“去伪、去饰、去畏难”。这反映出魏源( )
A.肯定体用之道中“中学”的价值 B.肯定了人与自然争胜的必然性
C.唤醒国人革新政治的忧患意识 D.根植传统探求救亡的经世之道
8.左宗棠在家书中感慨:“英人犯浙,又掠吴淞,直抵江宁,而五口通商之和议成矣。时局如斯,彼谋国者之肉宁足食乎!梦想所不到,古今所未有。”与其感慨相关的是(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第二次鸦片战争
9.如图为1845年—1848年英国货物输华总值(单位:英镑)。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C.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0.下表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外交人员基本情况统计表。据此可推知,清朝外交( )
基本分类 身份 来源及对外交涉效果
第一类 总理衙.门章京与大臣 前者从大学士、军机大臣、各部院尚书等高层中选任,后者从内阁中书、各部院郎中等选任,均大致源出科举正途,熟读儒家经典,深受儒家义理熏陶及朝中清流制约
第二类 驻外公使及其下属 对外部有所留心,或在洋务上有一技之长的督抚幕僚、部属、同乡,受朝中束缚较少,但其在外交涉效果因人而异
A.处于传统到近代嬗变中 B.修补了传统外交体制
C.完成了外交近代化改革 D.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
11.1842年后,英国一所杜莎夫人蜡像馆里陈列了一尊林则徐坐像,宣传单上印着“对华战争的始作俑者”,“二百五十万英镑英国财产的销毁者 ”。由此可知( )
A.虎门销烟是战争的根本原因 B.英意图掩盖侵略战争本质
C.鸦片战争的爆发具有偶然性 D.清政府积极推行禁烟运动
12.魏源《海国图志》中《筹海篇》提出与西方和平共处的两点策略:“听互市各国以款夷;持鸦片初约以通市。”即利用别国与英国矛盾牵制英国,以武力为后盾与西方国家平等贸易往来。这种观点( )
A.有反侵略性质但未认清列强本质 B.代表中国人民族主义思想的觉醒
C.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具体体现 D.与西方和平共处有苟且偷安色彩
13.下列关于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这意在强调( )
A.自由贸易的重要性 B.战争起因的复杂性
C.鸦片输入的危害性 D.战争发生的必然性
15.19世纪中期,沙俄政府相继成立了帝国地理学会与考古协会,负责新疆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研究。1858年,军人出身的瓦利哈诺夫所率领的考察队便详细记录了喀什地区的地理地貌,包括矿藏分布、河流走向、历史遗迹和交通路线等。这些举措旨在( )
A.促进区域文明的交流 B.为殖民扩张提供便利
C.完善殖民统治的体系 D.拓宽认识世界的视野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西式建筑在中国出现,多集中于澳门,主要由传教士和殖民商人修建。18世纪,由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设计,中国工匠精心修建的圆明园分园——长春园的欧式宫殿,是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光辉典范。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作为工业文明的体现,开始大量传入中国,给国人巨大的思想冲击,如康有为见识了香港西式建筑林立、街路整齐后,认为西人治国有方,进而摒弃了“西人为古之夷狄”的看法。20世纪上半叶、西式建筑规模进一步扩大,如上海国际饭店高达24层。另外,资政院、教堂、医院等建筑也一改中国传统建筑“城高池深”的特点,体现了某些近代社会的气息。
——摘编自田毅鹏《西式建筑进入中国的沧桑往事》
材料二 早在秦汉时期,西方就通过陆路交通,从中国瓷器、漆器等商品上的建筑、风景图案信息来猜想推测中国园林。16世纪末开始,来华传教士的著作中对中国园林的记录让西方全新认知了中国园林,如《张诚日记》认为中国屋宇、花园的美在于布置得宜和对自然的模仿。18世纪,传教士马国贤、王致诚分别将《避暑山庄图咏》《圆明园图咏》传到西方,让西方对中国园林的了解进入到图像时代。受中国园林艺术影响,英国率先在西方兴建了以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为特征的自然风景园。
——摘编自李晓丹《17—18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大量传入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式建筑风格东渐和中国园林艺术西传的不同。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入关前后,在满族的老家吉林、黑龙江等地建立了十多个用以练兵狩猎 的围场。1681年,康熙建立了“木兰围场”。“木兰围场”位于漠南蒙古中心地带,北控蒙 古,南拱京师,是清代前期北京通往喀尔喀蒙古、东北黑龙江以及尼布楚城的重要通道。 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之乱”过程中发现八旗将士承平日久、耽于游乐、武力衰微,设立木 兰围场后,驻防八旗官兵进驻,康熙皇帝几乎每年都在此地举行“秋狝”(秋季的围猎盛事),还利用“秋狝”中蒙古王公贵族扈从围猎之际,接见蒙古各部上层人物。
材料二 起初,清政府规定“蒙古民人毋得阑入”木兰围场。乾隆年间之后,木兰围场 周边从事农业、商业的人员越来越多。随着秋狝礼废,自下而上的民间力量成为开围放垦的一股重要力量。1863年,热河都统瑞麟上奏“请开垦围场闲地,以济兵食”,清廷允准。 到1880年,木兰围场“有原佃分佃七百一十余户”,“为内地乏食游民远来佣趁”。在清政府的政策松动下,20世纪初,木兰围场全部开围放垦,汉人大批进入。与此同时,围场周边的满族、蒙古族,直隶、赤峰等地的回族和东北地区的朝鲜族也开始涌入木兰围场。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雪峰《康熙皇帝与木兰秋狝》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木兰围场”设立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木兰围场”开围放垦的影响。
参考答案:
1.B
2.B
3.A
4.C
5.B
6.A
7.D
8.A
9.C
10.A
11.B
12.A
13.D
14.D
15.B
16.(1)原因:西方殖民者不断扩张;中西交往增多;工业革命的影响;士人阶层的推动;国人观念的改变;中国传统建筑相对封闭。
(2)不同点:开始时间:东渐主要伴随新航路开辟而兴起,西传早在秦汉时期已开始。主体:东渐为殖民商人,西传是文化人士。实质:东渐带有殖民色彩,西传为纯粹的文化交流。方式:东渐以公共建筑等为媒介,西传以著作、图像等为媒介。观念:东渐带有西方新思潮观念,西传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影响:东渐推动中国建筑近代化;西传丰富西方建筑理念。
17.(1)保持满族骑射传统;控制战略要地;提高八旗将士的战斗力;加强与蒙古联系;巩固边防。
(2)有利于缓解清政府财政紧张;有利于缓解人口压力;促进围场及周边开发;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促进这一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