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5 00:2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高一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续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政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论语·述而》篇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其中,学界对“游于艺”的解读历
来争论最多,但整体而言均不离对“艺”之对象或具体内容的把握,知有以“六艺”之“礼、乐、
射、驭(御)、书、数”代指“艺”者;有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之“六经”代指“六
艺”者;更有甚者认为,《论语》本属于语录体,“游于艺”很可能是孔门弟子在记录时,由于“游
于义”的音同而字异所造成的错讹记录,以此,整句便成为“道、德、仁、义”的顺解,等等。这
尝解释当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若我们转变一下思路,把童点放在“游”所兹含的生活样
态方式上来品察,则会有更多鲜活有趣的价住发现。
其一,“游”具有审美教育的“特性”和态度。孔子学说之所以成为千年儒学且产生了不
可估量的世界性影响,最根本原因在于他的伟大救育思想而非政治主张学说。因此,乳子的
第一身份是教育理论家。作为“职业”教育者,必须明确救育的核心内容(教什么)、教育理念
(怎么赦)和最终目标(为什么要教),对此,有学者指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可
视为孔子教学总纲。这个解释比较中肯,但其重点仍在“艺”之内容层面的确定上,而对“游”
的教育“特性”语焉不详。
“游于艺”之“游”的审美教育“特性"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审美基于“具体的人”之完尊,
进而推送“整体的人”之和谐。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具体的人”既是基本出发点,也是检验
敬育目标是否实现的落脚点,因此,教育必须重视“具体的人”的人格健全和完善,只有从“具
体的人”出发,才能达到“整体的人”全面提升而最终实现社会和瑞,这是发挥教育同心回圆效
应的重要方式,也是孔子童视教育在政治教化中的根本原国所在。另一方面,审关效育应该
是“具体的人”之决乐谕悦的体认过程。在乳子看来,学艺并非如后来者所描述的那样,必须
经历“学海无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来”之“苦”,而更可能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
愉悦状态。以“游于艺”所形成的“游学”传统,也特别强调在学的过程中体会畅游的乐趣。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其所强调的具体艺术门类教育均可视为“游
于艺”的具体注脚。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