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4 22:4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1949年10月1日,历经沧桑的中国人迎来了自己的节日。这一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2.下图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为新中国诞生面作。画面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生动地表达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 )
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
B.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D.中国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
3.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高高飘扬,这充分体现了新中
国外交的胜利。这一胜利的重要表现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美建交
C.中国首次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1966—1976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挫折和损失的这场运动是( )
A.四五运动 B.十年内战 C.“文化大革命” D.反右斗争扩大化
5.“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唱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
A.56个 B.55个 C.54个 D.50个
6.有资料表明,十年“文革”时期国民收入损失了5000亿元,这超过了建国后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各级政府机构瘫痪
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7.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叙述中属于观点表述的是(  )
A.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
B.1966年中国正式组建导弹部队
C.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
D.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浩劫
8.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推行公司制
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废除国有制
9.2012年3月14日,在全国人大会议的记者见面会上,温家宝总理指出:“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推动,…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文革悲剧警示我们必须要(  )
A.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B.坚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C.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D.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10.穿越时空,你于1954年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你可能亲历的活动是(  )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1.同学们在自主学习时搜集了一组我国领导人参与重大活动的照片。为这组照片确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A.人类命运国际和平 B.亚非崛起民族独立
C.制度演进中国作用 D.世界舞台中国角色
12.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改革幵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上海浦东开发区 B.海南经济特区
C.厦门经济特区 D.深圳经济特区
13.实践充分证明,对外开放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是一条成功的经验。其中反映“走出去”的典型事件是(  )
A.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开放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
D.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4.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5.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新中国诞生;三大改造的完成
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D.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
16、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发展迅速,首先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接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现在,小东请问大家,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高 B.许多亚非国家大力支持中国
C.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原子弹、氢弹试验相继取得成功
17、某同学在参观新中国科技成果展时看到,新中国从成立初期火柴、铁钉都要进口,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子弹爆炸、卫星上天,科技取得巨大成就。取得这一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
A.新中国十分重视发展高科技 B.科学家的辛勤努力
C.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8、下列高科技成就诞生的顺序(  )
①“东方红1号”卫星顺利升空②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③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④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③①
19、邓小平说:“在经济政策上......要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下列举措不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农村实行“包产到户” D.设立“经济特区”
20、1971年,杨振宁来到北京,见到孩童时的好友,杨振宁问道:“谁是中国的奥本·海默?谁是中国氢弹之父?”如果要求你来回答,你认为是下列图中哪位历史人物(  )
21.若为下列这组图片拟定一个主题,比较恰当的是(  )
A.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B.改革开放,建设新中国
C.新中国的“钢铁长城” D.中国现代社会生活
22.下列内容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干涉内政
C.平等互利
D.共同繁荣
23.“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这一决定出自于(  )
A.第24届联合国大会 B.第25届联合国大会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第27届联合国大会
24.如图所示人物被称为“当代神农氏”他的主要贡献是(  )
A.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提高小麦产量
C.解决了农作物的病虫害问题
D.实现了人类的丰衣足食的梦想
25.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发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B.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
C.人们努力生活的更好
D.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50分)
26.材料解析: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某军队歌
材料二:这次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请回答:
(1)该歌曲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军队的名称叫什么?(2分)当时率军参战的司令员是谁?(2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完成于哪一年?(2分)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法律依据是什么?(2分)
(制度确立)
材料三: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地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
(3)据材料三内容:它属于建国后国家开展的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材料四:男女争登点将台,万千炉子一齐开。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
﹣﹣1958年农民的诗
材料五:河南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了“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了一个月九十顿饭菜顿顿不重样。
﹣﹣1958年11月6日《人民日报》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运动?(2分)这一运动的核心运动是什么?(2分)
(5)材料五反映了哪一运动?(2分)
(6)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50年代的发展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
哪些启示?(2分)
27.(12分)中美关系一直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也是国际关系舞台的重中之重。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一直对中国采取敌对、遏制政策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之计,在基辛格的影响下,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其宗旨是在中国、苏联和美国之间建立平衡,……中国和苏联之间的紧张关系变得非常严重、尖锐,苏联领导层内的一些人主张对中国实施一场“先发制人”的打击;苏联在中苏边境上部署了45﹣49个师(一百万人)的军队,……毛泽东想要美国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除军事力量,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分的原则。
一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71年4月,中国乒乓球队奉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周恩来在接见美国乒乓球队全体队員时说,你们的来访“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关系的新的一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40年》
材料三: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够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及化学和工农业产品,这些是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西德于1972年10月、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分别于1972年12月和1973年1月,西班牙于1973年3月、马来西亚于1974年5月与中国建交。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促使中美关系恢复正常化的因素有哪些?
(2)据材料二,在哪一领域“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关系的新的一页”?
(3)材料三说明了中美和解对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28.(14分)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1955年)
(1)材料一体现了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材料二: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
﹣﹣吴建民《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3)请用两个事例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材料四: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
﹣﹣摘自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
(4)根据材料四并联系现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答案
1-5BCDCB 6-10BDCCD 11-15DDBAB 16-20ACCAB 21-25CDCAB
26.(1)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
(2)195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4)大跃进运动;大炼钢铁。
(5)人民公社化运动。
(6)不断坚持改革,充分调动生产积极性;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7、(1)美国外交政策的改变;中苏关系的恶化;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2)体育领域。
(3)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促进了中国与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8.(1)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2)原因:大批亚非国家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3)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972年,中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
(4)增加出国留学的机会(或提升合作办学水平);方便出国旅游;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方便对“一带一路”参与国的全面了解和学习;创新合作模式;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等。(答出两项即可,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