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教学质量调研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2024.06
一、
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宋代赋税制度,大体也是由唐代两税制沿下,我们不再祥讲。只讲一点较重要的。本来
两税制度,把一切赋税项目,都归并了,成为单一的两税。租唐调是三个项目分列的,对田
地有租,对丁役有庸,对户籍有调。让我们眼前浅显举例,譬如台湾征入农田米谷这是租。
要台湾民众义务服役,修机场道路水利工程之类这是庸。糖是台湾土产,政府要台湾一地贡
献多少糖,由民间摊派,按家分出,这是调。两税法则花这三项全并入了田粗,因此田租颜
增高了。政府收取田租之后,如要修机场筑道路,应由政府出钱自庭工役。如政府需要糖或
其他物品,也应由政府出钱自买。政府向民间收税,则全归入一个项目下。这样过了多少年
以后,这办法便出了毛病。晚唐时代军事时起,军队到了一地方,抑就要民众帮忙如修路之
类,又要征发地方特产,如台湾出糖,别处军队到台湾来,便不想自己买糖,却向民间要。
他们认为这些是向来如此,他们却忘了原来这些庸与调早已包括到并在两税里,把民问田租
加重了,现在又要地方出劳役,出土贡,那岂不是民众又增加了负担吗?这一种可有的流弊,
在唐代改行两税制时,早有人说到,因当时单图税收使利,信不及,到后来却逐步实现了。
更重要的还有一点。在汉代,中国本有地方自治组织,其首领称三老,三老之下有音夫游做。
三老是掌教化的,啬夫主收田租,游辙管学察盗贼。他们都代表地方,协助政府。这一制度,
到隋唐便没有了,变成有名无实。到了五代时候,军队每到一地方,要地方出力役,出贡调,
那些本来早不在国家规定的制度里,于是临时就得找地方领袖,向他们要房子,要稻草,要
马料,要用具,要壮丁,要给养。这明知道不好办,但也得勉强办。军队常川来往,这些地
方领袖,就变成专是对上办差。地方行政官却感到有此一种人,又省事、又易督责,于是即
使地方上没有这样人,也硬要举出一个两个来。军队像水一样地流,到了某地就要派差,所
以办差的办上三五年,家私就垮了。一个垮了,再找另一个。以后即使没有军队需索,地方
长官也依然沿着旧习,仍要地方眼常办差,这样就变成地方又多了一笔负担。而更坏的是使
地方上没有一个能兴旺的家,兴旺了,派差便轮到他。这是宋代之所谓差役法。宋代之差役,
也如桑代之戍边,都是由前面历史沿袭下来,政府没有仔细注意,而逆为社会之大害。王刑
公变法,始订出免役钱的办法来。由政府规定,叫地方出钱,每京摊浪,如此可免地方上私
家为政府办公差攻产之苦。但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因为要民众坤出免役钱,岂不又要
增重民众的负担?但王荆公的主张,认为政府既不免要向地方需术,与其择肥而然,是一家
一家排着次第攻产,不如平均摊派,为吉转轻。以后司马温公做率相,他对荆公新法,一切
反对,因要恢复差役,其时荆公已退休在南京,听得此训息,他说:“这件事还能反对吗?”
可见荆公对此制度之改革是确有自信的。苏东坡原来也反对免役法,但后来对司马温公主张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