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前往北平时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据此,毛泽东当年交出的完美答卷应是( )
A.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基本统一 B.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被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D.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这段话旨在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实力 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洗刷了中国的百年耻辱 D.挫败了美国的干涉主义
3.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下则漫画表达了农民对党农村土地政策的拥护和赞美。下列所述中,对漫画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A.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B.地主阶级被消灭,神州大地实现了土地国有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成绩显著
D.土地改革使人民政权更巩固
4.下图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主要成就,这些成就( )
A.使中国由传统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B.说明经济建设呈现“左”倾冒进局面
C.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D.意味着我国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形成
5.1954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唯一的合法政府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了人民民主国家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6.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但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于( )
A.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B.土地改革的顺利推进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7.口号标语铭刻的是时代的烙印。如在某些旧墙上我们还能看到“以粮为纲”“以钢为纲”“以阶级斗争为纲”等口号标语。其中“以钢为纲”反映的是( )
A.一五计划 B.“大跃进”动动 C.三大改造 D.“文化大革命”
8.下列所述是我国某一时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这一时期是( )
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成功培育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A.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C.“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挫折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9.借助年代尺来复习历史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与1978年和1917年相对应的方框内应分别填写( )
A.伟大转折决胜小康 B.改革开放精准脱贫
C.大开国门解放思想 D.实事求是扩大开放
10.仔细观察下图,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原因是( )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农村改革的实施
C.资源配置的作用 D.世贸组织的加入
11.“它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体,由公有经济、家庭作坊、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组成……逐步放开价格控制,承认私有财产和私人企业,承认股票市场、外资与合资企业,并重建经济的公共部分”。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 B.国有企业改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家庭联产承包
12.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创业路上,有两座城市注定大名鼎鼎。一座作为“试验田”,在1980年率先拥抱了世界;另一座虽为“旧窗口”,却在1990年焕发了新活力。这两座城市是( )
A.珠海、汕头 B.大连、天津 C.广州、厦门 D.深圳、上海
13.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4.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这充分显示了( )
A.独立自主的强大力量 B.制度保障的强大力量
C.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 D.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
15.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19年我国各新闻媒体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属于2012—2019年的高频率词汇应是( )
A.独立自主、保家卫国、土地改革 B.实事求是、科技创新、改革开放
C.中国梦、四个全面、新发展理念 D.一国两制、市场经济、一带一路
16.据统计,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仅7600多人,到2006年底,西藏全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达62211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69.36%。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B.加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C.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共同繁荣 D.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17.一些国外学者认为,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这里的“中国经验”指的是( )
A.政教合一的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特别行政区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8.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样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下列所述,既符合材料主题,又体现了中国人政治智慧的是( )
A.发展是硬道理,四项基本原则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国两制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D.求同存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9.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重要共识。这一“共识”主要是指( )
A.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B.实现两岸直接“三通”
C.促进两岸文化合作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0.中国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了坚定步伐。以下国防建设成就是20世纪60年取得的是( )
A.组建华东军区海军 B.成立解放军五大战区
C.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D.仿制歼—5型歼击机
21.周恩来曾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这表明新中国( )
A.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B.反对西方殖民国家的孤立政策
C.坚决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D.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2.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发表谈话:中国人民是有才能的人民,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未来的岁月中只会越来越重要。下列能印证卡特预见的是( )
A.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中国多次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C.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中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3.下面的特派状影印件可以用来直接佐证影印件中的文字( )
特派状 特派董必武为中华民国出席联合国大会代表此状
A.中国参加了联合国成立大会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C.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
D.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24.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二、材料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改革目标。
材料二:“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特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起的作用。
材料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民众服饰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已摆在我们面前……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
——《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1949年9月)
(1)概括材料一中确定的主要任务,并归纳完成该任务的策略。
材料二: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1949年后的中国历史目录摘编
第三节中共政权的演变 一、中共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民国55—65年 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该教科书的目录提出一条增补建议,并简要说明增补理由。(要求:增补建议必须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理由充分,史论结合。)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6月,中央通过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的决议,实行土地改革是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出要促进农民联合起来,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认为人民公社目前是集体所有制,将进一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积极地做好准备。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述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历程。
材料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主要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在分配方面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
——摘自《复兴之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的原因。
材料三: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1978年 3588(亿元) 3010(亿元) 4237(亿元) 1397(亿元)
1990年 17400(亿元) 14300(亿元) 23851(亿元) 7662(亿元)
年增长率 8.7% 8.4% 12% 6.1%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
28.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是实现我国“国强民富”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主要国家研制核武器的有关资料比较
国家 首次试验年代 试验次数 备注
美国 1945 1032
苏(俄) 1949 715
英国 1952 45 不包括1962年以后与美国共同试验的次数
中国 1964 45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核试验所具有的特点。
材料二:1964年10月,党中央和国务院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向试验现场发贺电指出:“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进行核试验的主要目的。
材料三:原子能工业是在苏联单方面终止合同、撤走专家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展起来的。在核原料生产方面,中国科技人员和工人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先后建成了衡阳铀水冶炼厂和兰州气体扩散厂,解决了浓缩铀的核心制造工艺,确保了原子弹的试验成功。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我国从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中得到的经验。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
2.答案:B
解析:
3.答案:A
解析:
4.答案:C
解析:
5.答案:B
解析:
6.答案:D
解析:
7.答案:B
解析:
8.答案:C
解析:
9.答案:A
解析:
10.答案:B
解析:
11.答案:C
解析:
12.答案:D
解析:
13.答案:D
解析:
14.答案:D
解析:“坚持解放思想”“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体现了思想解放或观念创新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充分显示了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解放思想,与独立自主和制度保障无关,排除AB项;题干涉及的是观念创新而不是科技创新,排除C项。故选D项。
15.答案:C
解析:
16.答案:A
解析:
17.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根据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8.答案:C
解析:
19.答案:D
解析: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问题进行商谈,两会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表达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史称“九二共识”。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重要共识。这一“共识”主要是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0.答案:C
解析:
21.答案:D
解析:
22.答案:B
解析:
23.答案:A
解析:注意题干中限制词“直接佐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的“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即1945年。1945年,联合国成立。由图片中信息“特派董必武为中华民国出席联合国大会代表”可得出中国参加了联合国成立大会。故选A。
24.答案:C
解析:
25.答案:(1)特点:先试点后推广;城乡联动、全面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有利于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有利于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利于培养各类人才;有利于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3)由单一服饰到多元化服饰;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解析:
26.答案:(1)任务:经济建设;策略:艰苦奋斗;团结一致;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建议:增加“社会主义制度在大陆的建立”一目
理由: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解析:
27.答案:(1)土地改革将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农民土地所有制转变为集体土地所有制。
(2)有利于发挥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适应了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3)特点:经济发展迅速;原因:改革开放
解析:
28.答案:(1)起步时间晚;试验总次数少;独立自主地进行核试验。
(2)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证;维护世界和平。
(3)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视发展国防建设;走科技强国之路;发挥科技人员和工人的聪明才智;排除西方大国的干扰等。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