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三年级上册《第2课 草原:二胡》教案
课程基本信息
- 授课年级:小学三年级
- 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
-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二胡实物或模型、音响设备、相关音频视频资料、乐器体验包(含简单的打击乐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识别并了解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二胡的基本构造与演奏方法;能够哼唱本课涉及的草原风格二胡曲目旋律,如《赛马》片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观察、模仿、合作等方法,体验二胡独特的音色与表现力,增强音乐感知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尝试用简单打击乐器伴奏二胡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与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多元文化的感情;通过了解草原文化和二胡艺术,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对民族艺术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 认识二胡的构造特点及基本演奏姿势;
- 能够哼唱并辨认出二胡演奏的《赛马》经典旋律片段。
教学难点
- 感受并模仿二胡演奏的音色与情感表达;
- 尝试用简单的打击乐器创作性地为二胡曲目伴奏,体现音乐的节奏与和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设计:“草原的呼唤”——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草原风光视频,配以悠扬的二胡音乐《草原之夜》,引导学生闭眼聆听,想象自己置身于广袤的草原之中。视频结束后,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象的画面,教师顺势引出本课主题——草原上的传统乐器二胡。
二、新知探索
1. 二胡初相识
- 实物展示与介绍:教师展示二胡实物或模型,详细讲解二胡的组成部分:琴筒、琴杆、琴轴、琴弦(内外弦)、千斤、弓子等,同时解释它们各自的作用。
- 视频演示:播放专业二胡演奏家的演奏视频,让学生观察二胡的持琴姿势、运弓方法,感受二胡演奏的艺术魅力。
2. 二胡的音色与表现力
- 听辨活动:播放几段不同风格的二胡曲目(如《二泉映月》、《赛马》),引导学生讨论每段音乐传达的情感与场景,感受二胡音色的丰富变化。
三、实践体验
(一)跟唱《赛马》旋律
1 情境营造
- 在正式哼唱前,使用多媒体展示一幅草原赛马的壮阔画面,并简短讲述《赛马》曲目的背景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想象力,使他们仿佛置身于赛场边,感受到万马奔腾的震撼场景。
2 分步学习
- 节奏感培养:首先,不带旋律,仅以拍手或跺脚的方式引导学生打出《赛马》开头的节奏,感受乐曲的动感与激情。
- 旋律哼唱:接着,教师缓缓唱出旋律,学生先轻声跟哼,逐步提高至正常音量,注意模仿二胡特有的滑音、颤音效果。
- 分句练习:将曲目分成几个小节,每小节重复练习,直到学生能较为准确地哼唱整段旋律。
- 情感引导:在哼唱过程中,教师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引导学生表达曲中所蕴含的自由、奔放的情感,让学生尝试将自己的情绪融入旋律之中。
(二)打击乐器伴奏创作
1 乐器认知与分配
- 认识打击乐器:简要介绍每种打击乐器的名称、声音特点及其在乐队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对打击乐器的基本认知。
- 分组与选乐器:根据学生兴趣和乐器数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种或几种打击乐器,并简要指导正确的演奏方法。
2 创意伴奏设计
- 小组讨论:各小组围绕《赛马》的旋律,讨论如何运用手中的打击乐器创作出与二胡旋律相辅相成的伴奏。鼓励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节奏的变化来模拟马蹄声、风声或是观众的欢呼声。
- 初步尝试:在小组内进行初步尝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调整节奏和力度,确保伴奏既不掩盖主旋律又富有创意。
- 整合演练:选定几位哼唱旋律的同学站在教室中央,各小组围绕他们分布,进行全班范围内的合奏练习。教师可以播放《赛马》背景音乐,让学生在真实旋律中尝试伴奏,感受整体效果。
3 展示与反馈
- 展示表演:每个小组轮流上台展示他们的伴奏创意,其余学生作为观众认真聆听,并在表演结束后给予掌声和积极的口头反馈。
- 教师点评:教师综合点评各组表现,特别指出创意亮点、音色搭配得当之处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通过这样的细致规划,实践体验环节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了音乐创作的乐趣,也促进了团队合作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更深层次地感受到了二胡音乐与草原文化的魅力。
四、知识拓展与情感升华
草原文化与二胡艺术的融合
- 故事分享:简述二胡在草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如何成为连接人与自然、传递草原人民情感的重要媒介。
-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音乐(特别是传统乐器)在传承文化、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以及每个人如何通过音乐与世界建立联系。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强调二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价值,以及音乐在表达情感和促进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作业布置:
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通过网络或书籍,寻找一位著名的二胡演奏家及其代表作,下节课分享给同学。
2. 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尝试用身边的物品(如筷子敲碗、书本拍打等)模仿二胡的音色,录制一小段创意“二胡”演奏视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上述教学设计,本课旨在不仅让学生了解二胡这一传统乐器,更在于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其音乐审美与创造能力,从而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热爱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