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青铜艺术》教学设计 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0.《青铜艺术》教学设计 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4-07-05 09:4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铜艺术》
一、教材分析
《青铜艺术》一课属于新课程标准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课程。始于夏、兴于商周的青铜文化,有着四千多年的历史。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充满神秘、充满新鲜与好奇。本课意在带领学生进入这个古老而蕴藏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度畅游一番,让学生初步学会欣赏青铜艺术(造型、纹样、铭文特征),帮助学生了解祖国优秀文化,弘扬我国民族艺术。
二、教学目标
艺术表现: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方法进行欣赏评述活动,从青铜器的造型、纹样以及文字等方面来了解青铜艺术的特点;
创意实践: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古代青铜艺术,陶冶艺术情操。
审美感知:在欣赏青铜艺术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增强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认识中国青铜艺术在人类文化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文化理解:通过欣赏评述的学习,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增加对祖国古代青铜艺术的了解与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欣赏祖国古代的青铜艺术,了解青铜艺术的起源、发展和艺术特点。
2. 教学难点:了解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等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播放视频
教师语言: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特别的视频,你知道视频中表现的是什么吗?
2.出示课题
教师语言:我国古代青铜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造型精美,堪称为国宝。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青铜艺术》。
板书课题:《青铜艺术》。
(二)讲授新课
1. 介绍青铜艺术的发展,青铜器是什么?
教师语言: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也有的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红铜加了锡、铅以后,使铜的熔点降低,硬度加强。因为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
我国青铜器的制造,远在四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经开始出现了,商代和西周时期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
“青铜时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由于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古代青铜器,多作为祭祀、随葬品和生活用品。
2. 青铜器用途介绍
青铜器的特点:种类丰富、用途广泛
3.思考:从哪些角度欣赏青铜器的美呢?
(欣赏《司母戊鼎》《铜奔马》《长信宫灯》)
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第一组青铜器图片,赏析司母戊鼎、长信宫灯和铜奔马
青铜器《司母戊鼎》,师介绍:这是件商后期青铜器,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鼎腹内壁铸有铭文“司母戊”。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宫灯不仅体现了高深的艺术造诣,更将实用功能、净化空气的科学原理和优美的造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反映了高超的合金冶炼技术,长信宫灯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整个造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堪称“中华第一灯”。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引导学生根据资料赏析铜奔马: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它昂头嘶鸣,三足腾空,右后蹄踏一飞鸟,艺术造型优美,合乎力学平衡原理,给人以“腾云凌雾,一跃千里”之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找一找:莲鹤方壶上有哪些动物造型?
师作介绍:这是件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出土于河南新郑,高122厘米,宽54厘米,这件巨大的青铜酒器,采用了圆雕、浮雕、焊接等多种技法铸造而成,壶身通体布满了盘曲的龙形装饰纹,两侧并铸有圆雕的龙形细长双耳,底部两只伏兽,负壶而走。在壶盖周围并列双层向外展开的莲花瓣中,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神秘的气氛中烘托出一丝清新的感觉。
小结:从造型角度观赏:
根据不同的用途,青铜器有各种不同的造型。
4.青铜器纹样
从纹样角度观赏:
青铜器上常饰有动物纹、几何纹、人事活动的图案,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
教师语言:四羊方尊、宴乐攻战纹壶等,让同学们欣赏青铜器上的饰纹以及人物活动等图案。通过观察得出:三件青铜器不仅造型美观,纹饰也非常漂亮,初步了解几种青铜器常见纹饰:饕餮纹、凤鸟纹、兽面纹、龙纹等。
四羊方尊:四羊方尊是我国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尊”是一种盛酒器。尊一般为圆形、鼓腹、大口,也有少数方尊。四羊方尊便是其中一例。它造型雄奇,寓动于静。喇叭状劲张的方形口部,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几乎接近器身的高度58.3厘米。尽管尊口很大,由于尊的四角有4只脚踏实地的山羊,所以没有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在尊的颈部饰有蕉叶、夔纹和兽面纹,肩部有4条龙相互蟠缠。最突出的、尊的腹部四角铸有4只大卷角羊,其形象在宁静中有威严感。羊背和胸部饰有鳞纹,前腿为长冠鸟,圈足上饰有夔纹。方尊的边角及每一面中心线的合范处都是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同时也增强了造型的气势。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图像和立体雕塑结合起来,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以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制成,真是匠心独运,恰到好处。
5. 青铜器铭文
教师语言:毛公鼎的铭文。上面记录了周武王灭商的历史事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从文字角度观赏:
中国古代青铜器有的还铸有文字,这些文字通常称为“铜器铭文”,它是研究汉字发展演变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6.小组讨论:
问题一:利簋的主人是利,作用是在祭祀中给神仙或祖先用的碗。
问题二:上圆下方的典型形制,体现了中国古人认为天圆地方的古老观念。
问题三:饕餮纹
问题四: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是中国夏商周年代准确断定的重要实物见证。
(三)艺术实践
手绘文物介绍卡。
教师语言:尝试:从造型、纹样、文字等方面来描述青铜器作品。
(四)评价总结
教师语言:请根据自己和同学们的表述,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五)知识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