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5 08:5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里耶秦简多是秦朝洞庭郡迁陵县的官府档案。下图是里耶秦简之户籍簿和司法文书(局部)。
秦朝户籍簿 秦司法文书
它说明
A.秦始皇最早在洞庭实行郡县制 B.秦代官方文书不一定尽用小篆体书写
C.商鞅变法后秦按户籍征发赋役 D.秦朝曾迁徙楚国贵族豪强到巴蜀等地
2.“庆历新政”时,朝廷将前代进士科注重诗赋改为策论,明经科中原来的背默经义变成阐述经书的意义和道理。王安石变法时更直接废除明经诸科,另置明法科主考法律和断案。据此可以推知,宋代科举制
A.更注重实用性 B.抬升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C.提高了国民素质 D.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形成
3.清代前期湖南新化县“茶桐杉竹诸凡有资民生日用之物,所产亦繁。民以此装运邻境,易谷米以食”。由此可知,当时湖南新化县
A.改土归流推动了茶桐杉竹的种植 B.玉米等外来物种得到推广
C.农业生产发展受商品经济的影响 D.自然经济的结构开始解体
4.辛亥革命爆发后,政府下令剪辫子,许多人出于各种原因不想剪。据说,黎元洪就曾因为拒绝剪辫子而被革命党人举枪在脑袋上警告,并最终被一个士兵抄起大剪"咔嚓"一声剪掉了。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百姓遭受军阀的迫害 B.社会生活习俗新旧并存
C.黎元洪反对武昌起义 D.民主革命任务依然艰巨
5.下图是2010-2018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统计图。
2010-2018年中国城镇人口数量统计图
对于材料中20102018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解读合理的是
A.城镇化发展的迅速 B.城乡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
C.城镇人口增长迟缓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酝酿
6.古代苏美尔一位贵族在写给国王的信中说:"在你自己看来,你是安努(天神)之子;你的命令,就像上帝的意志,不能违抗;你的口谕,像天上的滂沱大雨,无穷无尽。"作为一个案例,这突出反映了当时
A.《汉谟拉比法典》影响深远 B.苏美尔人认为王权源于神灵
C.西亚已经有辉煌的文化成就 D.神灵统治着苏美尔人的城邦
7.下图是公元前700年某帝国疆域图。
该帝国
A.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 B.推广了希腊文化 C.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D.兴起于西亚地区
8.《世界古代史》记载,“他们用刀耕火种的方法,种植玉米、甘薯、西红柿等,饲养火鸡等”,“城市建筑精美”,“采用20进位制”,但到15、16世纪,这种文明却走向了衰亡。该文明衰落的原因可能是
A.阿兹特克人的崛起 B.印加帝国对北方地区的征服
C.西班牙的殖民侵略 D.大西洋东岸贸易中心的转移
9.15世纪约翰内斯·古登堡进一步完善金属活字多次印刷技术,使得新的印刷方法扩展到整个欧洲,并对社会生活诸多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此推知,当时活字印刷术
A.引发了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使意大利成为欧洲文化的引领者
C.标志欧洲出现“科学革命” D.刺激了世俗读物的大量发行
10.《共产党宣言》指出,尽管在封建社会的废墟上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但“资产阶级并未取得最终胜利”,将再次面临一场新的、激烈的“阶级斗争”。在这次斗争中,资产阶级
A.需要面对的是无产阶级 B.必须开展工业革命
C.反对工人组建第一国际 D.共同镇压巴黎公社
11.美国总统门罗于1823年警告欧洲人,不要干预美洲国家事务,任何干涉都将被看作是“对合众国的不友好姿态”。美国这一主张
A.体现了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成效 B.反映了世界殖民体系的主要矛盾
C.释放了以拉美为势力范围的信号 D.见证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2.1903年,列宁提出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也可能在一个不很发达的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这一观点的提出
A.促进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建立 B.推动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
C.导致伊朗发生资产阶级立宪革命 D.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
13.一战后,扎格鲁尔发动民众进行游行、示威等斗争迫使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1923年酋长克里姆联合12个部落打败西班牙、法国侵略军,建立里夫共和国。作为案例,这些事件反映了当时
A.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B.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C.非洲殖民体系的解体 D.对苏伊士运河控制权的争斗
14.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展,各国储备黄金的数量已足以供应国际支付,还要储备一定数量、与黄金具有同等作用的外汇。经济大危机之前,世界储备货币主要是英镑,二战后多数国家改用美元。英镑、美元被其他国家作为储备资产积累起来,目的是
A.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调节国际收支的波动
C.巩固西欧资本主义制度 D.遏制多极力量的成长
15.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新兴国家在发展经济进程中被纳入发达国家的金融资本体系,但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被迫承受发达国家的成本转嫁,陷入困境。对此解读合理的是,新兴国家
A.已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B.借助经济全球化实现工业化
C.受金融危机影响重新调整经济结构 D.遭遇的挫折并非都源于自身
16.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测算,为实现巴黎气候协定目标,203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需超过5400GW,是2023年全球累计装机量的近4倍。这一现象表明当前
A.应对气候变暖是各国的共同责任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协作
C.光伏产业产能不能满足未来需求 D.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第17题18分,第18题18分,第19题16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庄园制的形成过程包括三个阶段:6世纪末日耳曼人在侵略罗马帝国时,将原来共有的耕地和草地转变为自主地,负担一定赋役,成为私人所有的自由财产;89世纪混战时期形成的终身采邑封臣(附庸)以服军役来回报封君为条件而终身享用的地产;9世纪末10世纪初终身采邑转变世袭领地采邑,进而实现了自由农民农奴化、社会经济庄园化。这种以封建生产关系表征呈现的中世纪庄园制,是大土地所有制与小土地所有制的结合土地所有者根据封地数量享有不同的特权。
——摘编自姜守明《中世纪西欧庄园制的形成、物化与表征》
材料二 庄园制曾极大推动了英国封建经济发展,但到14、15世纪却逐渐衰落。1348年黑死病传至不列颠之后,农奴数量急剧减少。与此同时,租佃制的繁盛以及养羊业的发展促使领主改行经营方式——他们雇佣劳工,从事农场种植,或者发展养羊业,从事羊毛加工。随着英王权势日盛和英国普通法的发展,国家法庭管辖范围越来越大,作为领主司法特权的庄园法庭作用愈来愈小,领主司法权利丧失殆尽。16世纪英国庄园经济最终瓦解。
——摘编自付龙海《英国庄园制衰落之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庄园制的形成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庄园制的衰落"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把生存斗争视作历史演进的主线。恩格斯对此并不认同。在恩格斯看来,生存斗争学说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战争论、竞争论和人口论。如果把历史的主线简单理解为周期性生存斗争,那么人与动物的根本界线就会消除,历史发展的认知必然降维。恩格斯认为: “把历史看作一系列的阶级斗争,比起把历史单纯归结为生存斗争的一些没有多大差异的阶段,内容丰富得多,而且深刻得多。”生存斗争只是生理层面的历史现象,阶级斗争才是内在的历史本质。
——摘编自刘顺《历史的主线是生存斗争还是阶级斗争以恩格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批判为视角》
材料二 1895年严复在天津《直报》《国闻报》上先后发表了《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等系列文章,称道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物竞者,物争自存也;天择者,存其宜种也”,“动植如此,民人亦然”。1897年他又翻译赫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在《国闻汇编》连续刊出,并取名为《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为当时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著作。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运用进化论原理,把人类历史分为“人同兽争”“人同天争”“人同人争”和“人同君主争”4个发展时期,还把人类社会发展史分为“太古吃果”“渔猎”“游牧”“农业”“工商”5个时代。
——摘编自王晓明《西方进化论与近代中国社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恩格斯否定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近代西方的社会进化主张与严复、孙中山宣传的进化论思想的共同之处。(6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进化论思想在近代中国流行的原因。(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1944年秋,美国、苏联、英国和中国在华盛顿拟定了联合国宪章的最初草案。在1945年旧金山会议结束时,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最后的宪章。到1990年时,接受联合国宪章约定的会员国数目已经是最初的三倍。宪章授权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履行“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的责任,但不“干预基本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范围内的事项”。汲取前此国联“全体一致”的教训,联合国之安理会由美、苏、英、法、中5个常任理事国和任期两年的6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拥有解决国际争端的广泛权力,可以采用诸如调解或仲裁之类的和平方式,也可以强行实施经济或政治制裁,还有权“通过海、陆、空部队来采取维护或恢复国际和平所必需的行动”。所有实质性问题的决议须经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宪章》出台的背景及其体现的国际关系发展趋势。(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安理会采用“大国一致”原则解决国际争端的积极影响。(6分)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题号 1 2 3 4 5 7 8 12 13 14 15
答案 B A C D A B D C D A C B A B D C
1.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图示材料,秦代官方文书的书体有小篆和隶书,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已经实行了郡县制,A项错误;材料内容不涉及商鞅变法,C项错误;D项虽符合史实,但与题目材料无关,应予排除。
2.A【解析】题目材料表明宋代减少或变革了唐代的科举科目,重视策论、明法等考试内容,体现了科举考试更注重其实用性,故选A项。材料不涉及科举考试的地位,B项错误;提高国民素质的说法夸大了宋代科举变革的作用,排除C项;官僚政治形成于秦汉时期,D项错误。
3.C【解析】清代前期湖南新化县民众多种植经济作物,然后"装运邻境,易谷米以食"。这说明当时经济作物种植广泛、产值可观农业生产发展深受商品经济影响,C项正确;改土归流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事件,并且与湖南经济作物种植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外来物种的推广情况,排除B项;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D项。
4.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期间,剪辫运动遭到部分民众反对,说明部分民众思想仍未解放,民主革命任务依然艰巨,D项正确;政府实行剪辫法令并不意味着百姓遭受专制军阀迫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新的社会生活习俗,只体现废除旧的习俗,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民主革命任务依然艰巨,与黎元洪反对武昌起义无关,排除C项。
5.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102018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并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由50%左右骤增到60%,这体现了城镇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发展迅速,故排除C项,选A项;材料不涉及城乡差异的变化,排除B项;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D项错误。
6.B【解析】题目材料中古代苏美尔人认为,国王是安努(天神)之子,国王的命令"像上帝的意志""像天上的滂沱大雨",表明国王的权力来源于神灵,国王的旨意是神灵意志的表现,故选B项。题目材料与《汉谟拉比法典》无关,排除A项;材料无法证明西亚受神灵统治、已经有了辉煌的文化成就,排除C、D两项。
7.D【解析根据材料"公元前700年"和地跨亚非两洲的图示可知,该帝国是崛起于西亚地区的亚述帝国,故D项正确。A项指4世纪之后的东罗马帝国,排除;B项指崛起于公元前4世纪的亚历山大帝国,排除;亚述帝国势力最大时曾占领两河流域、小亚细亚的一部分和埃及,排除C项。
8.C【解析】根据材料"用刀耕火种的方法,种植玉米、甘薯、西红柿""城市建筑精美""采用20进位制"可知,该内容描绘的是中美洲地区的玛雅文明。玛雅文明的衰落主要是15、16世纪西班牙殖民侵略的结果,故选C项。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并未灭亡玛雅文明,A、B两项错误;大西洋东岸指西欧所在地西欧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英、法、荷兰等地,并不是美洲土著灭绝、文明衰亡的原因,排除D项。
9.D【解析】15、16世纪,古登堡活字印刷术使印刷业成为欧洲最大的产业之一。它刺激了日益庞大的世俗读物的发行,对欧洲社会生活诸多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故D项正确。推动文艺复兴发生、意大利成为欧洲文化的引领者的根本原因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A、B两项错误;欧洲"科学革命"指16、17世纪欧洲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C项错误。
10.A【解析】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必将引起无产阶级的反抗斗争,故选A项。《共产党宣言》发表于工业革命在英国已经基本完成之际,B项错误;题目材料并未预测组建国际工人运动组织和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形式、地点,而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都是作为偶发事件而出现,故排除C、D两项。
11.C【解析】题目材料是"门罗主义"的内容。它意味着,"美洲是属于美国人的美洲"这些美国政策的指导原则释放出美国以拉美为势力范围的信号,故选C项。材料无法说明拉美独立运动的成效,A项错误;世界殖民体系的主要矛盾是西方宗主国与殖民地人民的矛盾,当时美国不是欧洲的殖民地,B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D项错误。
12.B【解析】题目材料表明,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国情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并进而指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故排除D项,选B项;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于1898年,A项错误;1905年伊朗立宪并未受到列宁主义的影响,C项错误。
13.A【解析】题目材料体现了一战后北非(典型是里夫共和国)和东非(典型是埃及)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故选A项;材料不涉及亚洲和拉美的民族运动,B项错误;非洲殖民体系解体于20世纪90年代,C项错误;材料不涉及苏伊士运河控制权,D项错误。
14.B【解析】英镑和美元作为其他国家的国际储备货币,与黄金具有同等作用,以应对国际贸易中的货币支付、解决黄金数量不足的问题调节其他国家在国际收支中的波动,稳定并发展社会经济,故选B项;国家储备货币本身就是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干预行为,A项错误;以英镑、美元作为储备资产的不仅仅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排除C项;多极世界力量的成长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事,并且德国、日本、中国等势力储备美元的目的是推进世界的多极化,D项错误。
15.D【解析】题目材料强调新加坡、韩国等亚洲新兴国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被迫承受发达国家的成本转嫁,陷入困境"。出现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这些国家"被纳入发达国家的金融资本体系"。这说明新兴国家的挫折并非都源于自身,故选D项。A、B、C三项虽然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应加以排除。
16.C【解析】材料表明当前新能源产品之光伏产业的全球产能还不能满足未来市场需求,故选C项。题目材料只说明全球为落实巴黎气候协定目标所需的努力,没有体现各国责任的情况,A项错误;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核查各地新能源的成就,只是为了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涉及是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项错误;D项符合史实,但并不符合材料的主旨,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7题18分,第18题18分,第19题16分,共52分)
17.(1)特点:土地所有制与封建等级制结合,逐步封建化;大土地所有制与小土地所有制的结合;领主土地所有制与封建特权的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是西欧中世纪的基本农业经济组织。(6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2)示例1
论题:14-16世纪英国庄园经济瓦解的原因
阐述:13世纪英国庄园制经济曾经臻于极盛,但到了14、15世纪之后便渐趋衰落。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黑死病的蔓延造成农奴的锐减,进而引发庄园劳动力资源的匮乏,导致庄园经营无以为继;二是租佃制的兴盛、城市的兴起以及养羊业的发展,引发了领主经营方式的转变;三是英国王权的强化、普通法的发展,使英国国家法庭管辖范围越来越大、庄园的政治作用愈来愈小,领主司法权利丧失殆尽。因此,中世纪后期的多种因素导致英国封建庄园逐渐衰落、瓦解。
示例2
论题:1416世纪庄园经济的衰落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
阐述:庄园制经济曾极大推动了英国封建经济发展,但到14、15世纪走向衰落。14世纪黑死病的蔓延导致农奴急剧锐减,部分领主被迫改变经营方式,从事早期的资本主义经营他们或从事农场种植,或者发展养羊业,或者从事羊毛加工。这极大地促进了英国早期资本主义的兴起。
随着都铎王朝建立,英国王权进一步加强,统一的民族国家逐步形成。这有利于英国形成统一的市场、开始殖民活动,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从而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较早开展奠定了基础。
因此,英国庄园经济的衰落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评分参考】
(1)论题:(2分)
①没有论题或论题偏离"庄园制的衰落"不得分。
②关联材料,设计的论题合适准确者得2分,余者酌情给分。(2)阐述:(10分)
①能准确全面阐述论题,史论结合,有两项或两项以上史例分析,并加以总结提升者,得8分,余者酌情给分。
②阐述问题时逻辑清楚、文字通顺,表述清晰,得2分,但全题不得超过12分。③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示例答案仅供评分及答题参考。
18.(1)观点:把社会进化解读为生存斗争的学说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战争论、竞争论和人口论;阶级斗争才是人类文明史演进的主线;生存斗争只是人类发展史上生理层面的历史现象。(每个要点2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共4分)
(2)共同:用生物进化的理念解读人类社会的发展;强调竞争的作用。(每个要点3分,共6分)
(3)原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或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西方文明的传入;严复、孙中山等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亡图存的努力;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或维新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每个要点2分,共8分)
19.(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极大破坏和伤害;美、苏等大国的合作;国联及其盟约不能解决国际安全问题。(6分,答出三点即可)趋势:美、苏等大国主导;以协商、制裁和维和行动处理共同关心的问题;推进世界和平与安全机制化、体系化。(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影响:汲取了国联"全体一致"处理争端的教训;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维护各国独立;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6分,答出三点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