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至情至性
月考作文高频考题导写
(5 道高频月考作文导写+例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新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已经大范围使用。在新的高中《语文》课本编写过程中,设定
哪些单元主题、选择哪些作品,才能使语文学习更符合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曾引起广泛讨
论。有网友列出以下主题,供大家探讨:
生命赞歌 家国情怀 审美鉴赏 科学之趣
文化传承 英雄情结 思辨创新 自然之美
请从中选择两个主题,并结合学过的语文课文,以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身份,给高中语文教
材主编写一封信,表达你对“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的认识与思考。署名为
“辛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材料要求考生围绕新版语文教材的编写要使语文学习更符合新时代立德树人这一要求,
从网友列出的八个单元主题中选取两个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在内容上贴近考生
实际,任务指向明确。但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在确定选取的单元主题时,要紧扣“立德树人”这
一要求,还要注意在写作过程中,要结合所选的主题联系自己已经学过的相关课文,如“生命赞
歌”可以联系《老人与海》,“家国情怀”可以联系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和杜甫的
《登高》,“英雄情结”可以联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自然之美”可以
联系《动物游戏之谜》和《宇宙的边疆》……如果能做到选取的课文与所选的主题巧妙契合,
将会为文章增色不少。
此外,考生也可将所选定的两个主题进行某种有机的关联。同时,考生要明确写作主体
是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辛昇”,写作所给对象是高中语文教材主编,写作形式是书信,写作主
题是“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的关系。
【参考例文】
借来英雄气,留得家国情
尊敬的高中语文教材某主编:
您好!欣闻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已在全国各地大范围使用,也在网上看到了网友们对单元主
题和作品选择的热议。如果您能看到我写的这封信,我强烈希望您考虑在教材中加入“家国情
怀”和“英雄情结”这两个单元主题,让学生们可以借得书中英雄之气,葆有家国情怀。
我们都知道,好的语文教材有助于高中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因为好的教材所选的作品都是
各方面的精品之作,其对语言文字的灵活运用、对各种手法的巧妙使用,甚至其文字中所蕴含
的情感,都能够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既学得知识,又感受到审美的愉悦,甚至得到精神上的洗
礼。而这其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书中“英雄”们的气概和他们对国家的热爱。
在过去三年的语文学习中,我曾无数次在课本中感受到那种强烈的精神上的撞击,无数次
幻想自己如那些英雄人物一般壮怀激烈,在沧海横流中孤身独立,心怀天下苍生。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英雄是辛弃疾。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让我从他曾描写的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安静祥和的气氛中跳出来,随着他一头扎进那个动荡不
安的时代,一同向往那“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寄奴,一同发出“凭谁问:廉颇
老矣,尚能饭否”的英雄慨叹!喜欢辛词,喜欢他因仰慕霍去病而改字“幼安”的伟大理想,喜
欢他人至暮年壮志犹存的不屈。一首词,让我明悟英雄的担当与不易,领会为国为民的侠义。
还有那虽“艰难苦恨繁霜鬓”却仍然在岳阳楼上为国家百姓“凭轩涕泗流”的诗中圣哲
杜子美,一介布衣,心怀天下,这情怀是何等悲悯!还有那“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的屈子,被小人嫉妒,不为君主所容,却仍然高唱“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心忧家
国的情操是何等高洁!还有那“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的白乐天,看到百姓受灾,
不禁发出“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的感慨,心系百姓的情思又是何等深切!
我们的考试体现出来的也许只有那几句诗,几分默写题,但考试之外,我们年轻的心灵应该
感受到的,却是英雄们对民生的关怀,对社会的包容,对国家的担当。这些收获难以用分数量
化,却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熏陶我们的心灵,让我们面对纷繁的社会时能心存一份坚持,做
一个大写的人时有一份底气!
语文教材的选编肯定是复杂而烦琐的,但从“立德”的角度看,又有什么比树立学生的爱
国情怀更重要呢 从“树人”的角度看,又有什么比鼓励学生争做甘为人民、为国家而奋斗的
英雄更能培养一个大写的人呢 能够让学生从书本中借来英雄气,留得家国情,如此教材,才更
精彩!
学生:辛昇
××年×月×日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
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
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
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字。
【写作指导】题目包括材料、写作任务和具体行文要求三部分。第一部分,需要关注两个关键
词语。一是“眼睛”。“眼睛”除了作为视觉器官去观察社会、人生外,还可以延伸到对自己的
观照、对自己的审视、对自己的反思,审视、反思的内容可以是自己的人生道路、人生追求、
对自己的管理等。二是“镜子”。“镜子”除了作为观人像、照人貌的实体外,还可以被理解为
标杆、榜样,我们可以从榜样身上学习到一些东西,并审视自己。第二部分,需要关注两个方
面。一方面是具体任务,即以毕业生的身份为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写作时要关注书
信的格式问题。另一方面是主题,这里要特别关注两点,其一是“如何”,即用什么样的方法解
决问题;其二是“为自己画好像”,即具体内容。结合这两个方面来看,第二部分说的是我们要
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学习榜样、反思自我、发展自我等。第三部分,需要关注具体的行文要
求,如“结合材料”“不少于 800字”等。
参考立意: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②生活莫用昏镜,人生岂能自欺;③以榜样为镜,书写美
丽人生;④以己为镜,展开自我批评;⑤发挥内省作用,客观看待自己;等等。
【参考例文】
发挥镜子作用,书写美好人生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你们好!
祝贺你们在求学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马上就要入学成为真正的高一新生了。在你们即将
进入高中时,我想和你们谈谈审视自我、反思自我的好处。
老子《道德经》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了解、认识别人的人
是有智慧的人,而能够了解、认识自己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诚然,当今社会,能够了解别人
的可能大有人在,但真正能够认识自我的人,恐怕不是比比皆是。
就像刘禹锡在《昏镜词》中所言:“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瑕疵自不见,妍态随意
生。”很多人喜爱不能够清晰照出自己容貌的镜子,因为这样的镜子照不出自己的瑕疵,自己可
以随意把自己想象得千娇百媚、尽态极妍。之于容貌,这样做似乎也不算过分,但如果之于自
己的人生,恐怕就错误百出了。没有一个整日抱着“昏镜”、不反思自我、不正视自我的人会
成为社会的栋梁。
春秋时期的赵鞅在为去世的周舍痛哭时说:“百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众人之唯唯,不如
周舍之谔谔。”赵鞅把随时指出自己错误的周舍当作一面镜子,以矫正自己的不当言行。对于
周舍的离世,他十分悲伤,认为不敢指出自己错误的众人不如一个直言不讳的周舍。赵鞅痛哭,
不仅是因为他失去了一位敢于说真话的臣子,更是因为他没有了可以随时矫正自己不当言行的
“镜子”。
“镜子”是真实的,其功能是如实反映事物的情况;“镜子”是客观的,其反映的事物不会
因为人的好恶、喜怒而有所改变。所以,我们要敢于使用“镜子”,要把“镜子”当作谔谔的
诤友,把“镜子”当作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工具。
我们只有发挥“镜子”的作用,为自己“画好像”,才能书写出最美好的人生。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曾子和
荀子都把自我反省当作个人进步的法宝、成为君子的阶梯。
古往今来,无论是社会精英还是普通民众,凡能够被历史记住的人,无不把人生的“镜子”
当作反省自我的标准,把别人对自己所犯错误的指正当作前进的方向,把自己对自己的反思当
作提高修为的标准。
学弟、学妹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你们能够发挥“镜子”的重要作用,书写你们最美好
的人生。
祝你们拥有美好的高中生活!
你们的学长:×××
××年×月×日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日常生活中,敲门是再寻常不过的动作。敲门是一种礼仪,敲门是一种试探,敲门是一种
诉求……总之,敲门中有故事,有人情,有学问,是人生必须面临的一大课题。
请根据以上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
材料的第一句点出了言说的对象——敲门,文章必须围绕敲门来展开。脱离实际的敲门,
空谈细节、礼仪、感情等属于偏离题意。作文不宜仅把敲门作为喻体,无限地虚化,或简单地
将敲门当作引子,把重点落在敲门的前因或后果上。材料的第二句解释了敲门“是”什么,是
从实的角度来提示文章的几种立意切入点,可以从礼仪的文化层面谈论,可以从试探的心理层
面诉说,也可以从诉求的人情层面落笔,省略号则包含了更多的角度,开放性很强。材料的第三
句进一步阐释敲门中“有”什么,是从虚的角度来提示可以升华的主题。可将敲门与人生联系
起来,可以说故事,写人情;也可以攻学问,发议论。无论如何,都要说真话,抒真情,与现实生活
紧密相连。最佳立意构思应从实际敲门这一动作着手,再化实为虚。
【参考范文】
敲 门
从小到大,听着别人家敲门的“咚咚”声和开门的“吱呀”声相继起落,我的心中总有一
个疑问:难道他们出门都不带钥匙
我曾在走廊上遇见一位老奶奶带着她的小孙子。小孙子冲在前面。老奶奶微笑着朝他喊
道:“到家敲门,让你爸来开!”我瞥了一眼她手包上挂的钥匙串,心想:有钥匙还敲门,怕麻烦
罢了。
一天晚上,我正埋头写作业,身后忽然响起一串有力的敲门声,那是两种金属撞击的声音,
清脆响亮,一听就是用钥匙在叩门。我没有回应。
“哒哒”的敲门声连续不断地响了很久。我只好走过去,不耐烦地把门往里一拉:“你又
不是没带钥匙,为什么敲门 ”母亲拎着几包菜站在门口,脸上的期待与喜悦逐渐退去。
我转身就走。母亲一句话也没有说,身后响起了她理菜的声音,塑料袋的“沙拉”响动中,
我的目光无力聚焦于作业本上的白纸黑字,不由自主地试图去分辨那单调的“沙拉”声中是否
隐藏着其它声音,是刚才的敲门声回环萦绕,还是一声叹息 我疑惑了。
后来,母亲不再敲门了,我也省去麻烦。然而听着她的钥匙触碰锁孔的一刹那,我的心被扰
动。“既然你怕麻烦,我就帮你开门吧。”怀着这样的想法,某日我一听见母亲的脚步声就等在
了门口。大概是感到门边有人,母亲用指关节扣门,“咚”,声音戛然而止,我屏息等待着敲门
声延续下去,听到的却只是指关节顶着门一路下滑的声音,刺耳又揪心。我扶在门把上的手在
惶恐中颤动着。门外响起了邻居祖孙俩回家的欢声笑语,走廊另一端响起敲门声,门开了。年
轻的父亲迎接着幼子老母,其乐融融。而我僵直地看母亲正从锁孔里拔出钥匙,后悔自己为何
还是没有开门。更让我无地自容的是,我接过母亲手中的菜的那一刻,她脸上疲惫的笑依旧温
暖和煦。
周末补课回家,站在家门外的我从沉重的书包里艰难地掏摸着钥匙,我是不能敲门的。然
而,门“吱呀”一声开了。我抬起头,正触上母亲温柔慈爱的双眸。还没从惊讶中回过神来,我
的书包已被母亲接过:“有人在家直接敲门就好了呀!今天吃红烧肉……”
抬手、叩击、放手,敲门的人等待的不是家人的开门,而是家人的迎接。一天的奔波劳顿,
一路的风尘仆仆,需要的正是家人的安慰。“哒哒”的敲门声是对家人的呼唤,是敲门者在撒
娇。
今晚的敲门声清脆响亮,是两种金属问好的声音。“有钥匙还敲,烦不烦啊!”我拿起母亲
的棉鞋,笑着走向门口。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当今生活在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中的一代人,常常被“精彩”惯坏了,他们
不习惯枯燥,有的喜欢刷抖音、打游戏、刷微博等,追求感官刺激;有的习惯将费力的文字
转化成轻松的视听语言,植入笑点,以使自己远离枯燥。
但也有人认为,枯燥并不可怕,在很大程度上,它会成为生命的滋养。
作为当代青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热闹”与“枯燥”?校报“青年论坛”栏目即将
举办一期研讨,征集大家的看法。请依据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列举了当今生活中的现象,受消费主义和娱乐化影响,人们习惯了享乐,习惯了段
子、金句、笑点等感官刺激,习惯将费力的文字转化成轻松的视听语言,为了远离“枯燥”,
为了生活的快乐,享受的快乐。第二段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枯燥是生命的滋养。可
见,材料的核心是“热闹”与“枯燥”。
首先需要理解“热闹”,热闹让人感受快乐,让人处在轻松舒适的氛围中,更多地享受生
活。但是,人一直处在热闹之中,就难以静下心来,沉潜其中,认真钻研。因此,人生需要
“枯燥”,枯燥不是孤独,不是寂寞,而是在枯燥无味中静心学习、工作、研究,从而学有所
获,工作有成,研究深入,得到成长。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命题人意在引导学生思考“枯
燥”的价值,探究享受“枯燥”的原因、意义等。
对此,试题给出任务指令,要求学生写一篇发言稿,谈论我们这些年轻人应该如何对待
“热闹”与“枯燥”。对此,考生写作时应抓住“热闹”和“枯燥”这一对矛盾展开思考:一
方面,可以追求热闹,享受生活的快乐;另一方面,不应完全由着性子来,沉浸于热闹中不
可自拔,不要一味拒绝枯燥的事情,面对枯燥要学会忍耐。可列举善于忍耐枯燥而成功的典
型事例,可阐述忍耐枯燥的原因及做法,可剖析时代特点和社会需要,还可探究枯燥如何转
化为快乐或者二者如何兼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思考,观点鲜明,理由充分,
论证有力。写作时注意发言稿的格式要求。
立意:
1.理性看待“热闹”,接纳享受“枯燥”。
2.热闹诚可贵,枯燥价更高。
3.热闹让人快乐,枯燥取得辉煌。
4.容得下热闹,扎根于枯燥。
5.在枯燥中发展自我,而非在热闹中迷失自我。
【参考例文】
在枯燥中沉默进步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大数据时代,短视频快应用逐角竞争,表情包俗段子充斥网络。它们正在逐渐侵入我们
的日常生活。对此,有人沉浸于碎片化信息的快感精彩,在狂欢中寻找“热闹”,也有人发现
“信息茧房”“奶头乐”的套路,清醒后重回生活的“枯燥”。
而我认为,作为网上消费娱乐的受众,尤其是年轻人,应当慎重对待“热闹”,沉心专注
“枯燥”。
首先,“热闹”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愉悦。网络环境中各种信息泥沙俱下,消费主义、泛娱
乐化等三观不正的意识极容易被误认为正确的娱乐方式。各种电商大搞“女王节”物化女
性,短视频搞笑博主无节操刷新道德底线,而我们却将其当做“热闹”,乐在其中。当互联网
没有成为便利生活的工具,反倒阻碍了文化发展与思想进步,“热闹”将一文不值。因此,我
们更应谨慎对待“热闹”,看清其本质。
其次,“枯燥”也并非难让人心情愉悦。于个体而言,现实中的枯燥是锤炼思想塑造人格
的工具。上世纪的鲁迅先生。闭关抄书写作好几年,忍耐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枯燥,但反复的
文字恰恰是铁屋子中清醒的呐喊,唤醒麻木不仁。如今,我们不断学习,写作,阅读,工
作,看似是机械枯燥,可这恰是提升眼界、挖掘思考、锻炼毅力的必经之路。因此,每一个
人都应意识到枯燥的价值,沉浸其中找到乐趣。
进一步说,于社会群体而言,枯燥是唤醒大众走向进步的良药。《乌合之众》中曾言:
“群体是最无能、最野蛮的狂热者。”当娱乐与消费大行其道时。现实中的枯燥也许能唤醒大
众的意识。平凡的工作生活也许让许多人感觉找不到方向,以致让“热闹”钻了空,但社会
的进度永远不是虚拟世界中少数精英所推动的,而是靠每个现实中勤奋刻苦的普通人。只有
每一个人都摆脱对网络世界的盲目崇拜,才能找到各自人生的意义,在枯燥中进步发展。
诚然,热闹的网络娱乐与枯燥的工作生活并不是互相对立的。在快节奏、高压力的如
今,短暂的热闹也许能帮助我们缓解紧张。但是,我们也不应舍弃枯燥的娱乐方式,阅读、
健身何尝不是一种更可行的方案呢?
如罗翔老师所言:“我们应该尽力去寻找高级的愉悦,脱离低级趣味。”希望我们的世
界,能不再止于“热闹”的一地鸡毛,也有“枯燥”的冷静思考。
谢谢大家!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常有花式繁多的赞美,你听了非常开心;也会听到各种批评,你很不喜欢。赞
美固然让人备受鼓舞,但无原则的赞美又会让人迷惑;批评固然让人倍感沮丧,但批评往往
针对个人的实际缺点,针砭现实,让人清醒。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书写工整;不少于 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的中心话题就是“赞美与批评”。第一句话讲我们听到赞美很开心,听到批评不高
兴。第二句话则从两个方面对赞美和批评进行评价。赞美让人受鼓舞,但不能受其迷惑;批
评虽能让人沮丧,但又能让人清醒。
首先,赞美可以给人带来鼓舞和动力。当我们取得成绩或者进步时,别人的赞美是对我
们付出的肯定,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更加自信,激发我们继续努力的动力。同
时,适当的赞美也能增进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相处。
然而,无原则的赞美容易让人迷失自我。过分的赞美可能让人无法正确评估自己的实
力,盲目自信,甚至骄傲自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具备辨别的能力,正确对待赞美,
避免陷入过度自信的陷阱。
与赞美相对,批评往往让人倍感沮丧。但批评也有其正面价值,它可以让我们更清醒地
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促使我们改正错误,不断进步。正如材料中所说,批评往往针
对个人的实际缺点,针砭现实。因此,面对批评,我们应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积极的
心态去接受和面对。
总的来说,赞美和批评在我们的生活中各有其作用。我们要学会正确对待赞美,避免盲
目自信;同时,也要敢于接受批评,从中汲取成长的动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赞美的鼓
舞和批评的鞭策下,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写作思路:首段可以先表明观点:赞美与批评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相互依存,共同促
进我们的成长。主体先肯定赞美的作用,再指出过度赞美的副作用;接下来分析,批评虽然
让人难以接受,但也有其正面的作用。最后,再把二者结合起来,点明观点。
立意:
1.批评能否成为良药,关键看你如何对待。
2.不妨为赞美加道防火墙。
3.悦纳批评,兼听则明。
例文:
赞美与批评,一株双生花
“这是一个缺少指引的时代,商业化和娱乐化正从我们的生活中淡化指引。”北岛如是
说。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在过度的娱乐化中日益迷惘。而适时的赞美与明晰的
批评就像是黑暗中的光亮,会给人指引方向,助力人的成长。
赞美给予人的鼓励是不容小觑的。驰骋文坛的大仲马,正是因为父亲的朋友对他一手好
字的赞美,才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成为享誉世界的大师;满腹经纶的顾炎武,正是因为母
亲对他刻苦努力的赞美,才能抱着孱弱的病体苦心钻研,写出《日知录》;“问题儿童”黑柳
彻子,正是因为校长小林宗作的一句“你真是个好孩子”,才能保持满腔热情,成为家喻户晓
的主持人。恰当的赞美能使被失意裹挟着的人们挣脱桎梏,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逆
旅,获得长足的进步。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赞美亦如是。十六岁写《邪童正史》的蒋方舟,成名后被捧上了
赞美的高墙。节目邀约、商业营销纷至沓来,商业价值猛涨了,可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却销
声匿迹。所以,过度的赞美不仅不会对人起正面作用,甚至还会将你的内驱力消磨殆尽。面
对此种境地,“蒋方舟们”只有以高素养的谦卑之姿去接受别人的批评,潜心于创作,才能在
信息高速流通的当下,避免“泯然众人矣”的悲剧。
当下,价值多元,个性得彰,每个独立的个体所创造的价值都值得真诚的赞美,但是面
对随之而来的社会乱象,中肯的批评是必不可缺的,也只有以批评之刃才能剜去那些有碍观
瞻的腐肉,助力社会道德风气向善发展。就拿那位逆行刮蹭宝马车的小女孩来说,正是因为
司机以及社会对她的批评,才能将她尚未完善的内心道德体系勾勒清晰。所以,善意的批评
大多时候未必会带来心理上的负面影响,而是会助力你的成长,避免更严重后果的发生。
“智者受到赞美时,字字反思;愚者受到批评时,句句反驳。”高尔基的劝告依旧在耳畔
回响。如今的我们无论是面对批评还是赞美,都应该怀着恭谦之心,以理性的心态去接受。
诚心的赞美就像是雪后的阳光,只需分毫,便足够温暖,而理性的批判就像是子夜后的一抹
微光,划破最黯淡的夜色。
最后,我们再读北岛的话。诚然,这是一个缺乏指引的时代,但只要我们把握住了每一
句真诚的引导,所有的善意就定不会被时代的洪流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