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至情之性主题拓展作文-【同步作文课】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单元写作深度指导(统编版选必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4:至情之性主题拓展作文-【同步作文课】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单元写作深度指导(统编版选必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6 09:4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三单元 至情至性
主题作文拓展训练
(导写+例文+素材)
选择性必修下教材同步作文指导
1.爱亲·爱他人
2.自强与合作
3.擦亮星星,重启梦想
4.与你同行,勇敢超越
5.巧用“遮挡”,助力成功
写作主题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孝经》有言,“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当今时代,青年学子在爱亲与爱他人之间如何取得平衡,值得深思。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主题作文训练
【例文】
爱之深度:从亲至众的孝道智慧
在古老的《孝经》中,我们读到了这样的警句:“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这句话揭示了一种深刻的社会伦理和道德观念。在当今社会,青年学子在爱亲与爱他人之间如何取得平衡,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深思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孝道并非只是对父母的照顾和关爱,而是以仁爱之心推及万物,尊重每一个生命,理解每一个个体的价值和尊严。这是一种从亲至众的扩展,是一种深刻的道德感悟。
然而,如何在爱亲与爱他人之间取得平衡呢?我们不能忽视我们的亲人,他们养育我们成长,他们的付出和牺牲是我们前行的动力。然而,我们也不能忘记那些与我们共享这片土地和这个时代的他人。他们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邻居,我们的同事,我们的同胞。他们的幸福和福祉也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关键在于我们要有广阔的视野和深刻的道德感悟。我们要理解,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和爱护。我们不能因为亲情的羁绊而忽视了其他人,也不能因为泛泛的爱心而忽视了我们的亲人。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尽力去关心和照顾我们的亲人,珍视这份来自血脉的深厚情感。同时,我们也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的福祉,以行动展示我们的爱心。
其次,我们要培养一种全局观念,一种超越个人情感的大爱。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我们的亲人,而是要我们在爱亲人的同时,也能理解和尊重他人。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爱亲与爱他人的平衡。
再者,我们应该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我们可以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我们对社会的关爱。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照顾我们的亲人,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人。
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自我反思和修正。我们需要时刻警醒自己,不要在爱的追求中迷失了方向。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以一种全面而平衡的方式来理解和实践孝道。我们要珍视亲情,尊重他人,以爱心对待每一个生命。这样,我们才能在爱亲与爱他人之间找到平衡,实现内心的和谐与宁静。
最后,我想引用孟子的一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对我们在爱亲与爱他人之间如何取得平衡的一种深刻启示。让我们以此为指导,以爱心和责任感去面对生活,去面对我们的世界。”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走路,既可以相伴,又可以独行”。生活中亦是如此。当前,我们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新格局时代,作为年轻人,在追求人生理想的道路上,有的人选择相互依靠而行,有的人选择独立而行。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借助“走路”的一句话引出话题,然乎借此引出当代青年在人生道路上的前行方式。有的人选择相互依靠而行,就是说明在追求人生理想的过程中,积极利用他人的帮助,或者帮助他人,从而最大化的利用好团队的力量。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团结”“合作”等话题。而有的人选择独立而行,也就是突出一个人的行走,心无旁骛,由此可以联想到“独立生活”,以及在各行业有自己独到建树的人。其实,不管是依靠而行,还是独立而行,都是我们可以随机选择的前进方式。因为人生旅途中有时需要独行,学会独立而不过度依赖他人,有时需要结伴而行,最大化地利用好团队的力量。由此可知,材料的命题意图,是想要引发学生对于如何把握自我成长以及学会与他人团结协作的思辨性关系。
审题:
写作时,可以先强调独立自主的重要性,路最终要靠自己走,然后反转一下说明学会合作可以让我们的路走得更长远;或者通过正反对比,引出合作的重要性(当然,也可以首先强调合作的重要性,而把独立自主作为学会合作的前提)。而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记叙成长过程中通过合作解决困难的故事;可以谈论通过合作取得的成绩和获得的启示;可以分析独行的价值,合作的重要意义。对于合作,可以分析合作重要的原因,可以论述当今时代如何更好地合作。最后,则可以由个人到集体,到国家,到世界,联系当下国家倡导的“命运共同体”阐述合作和如何保持自我平衡,这样行文更有深度。
立意:
1.自立为基,学会合作,收获成功。
2.自立自强为火种,众人拾柴火焰高。
3.合作的真谛是自立与团结。
例文:
在自强中各美其美,在合作中美美与共
《荷马史诗》“即使是软弱的人们,团结也会给予力量”的警语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回响不绝。然而,想要破软弱为刚强,既需要我们自身的自立自强,各美其美;也需要人们在团结中学会相互欣赏,相互扶持,美美与共。
自立自强,才能展现自身之美,拥有对话与携手的底气。
曾经,一穷二白的新中国经济与科技都极度落后,备受西方列强封锁与打压。美国的国际空间站计划,中国申请加入被无情拒绝;西方主持的诸多国际航天交流会,中国学者、航天企业都被拒之门外。我们之所以会遭受如此多不公平待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源于我们还没有与人携手合作的能力。为此,中国航天人知耻而后勇,化羞辱为动力,发奋图强,艰苦开创,终于让“中国航天”闪耀于宇宙高空。面对困境、面对差距,只有弱者变强,才能赢得对方的尊重,抢得合作之先机。如今,北斗导航、量子通讯、歼20隐形战机、祝融号火星车、空间站等,正是我们自立自强的成果。“东方雄狮”醒来、站起来、奔跑起来,才有与人合作携手前行的底气。
和而不同,唯有团结协作,才能不断进步,美美与共。
日本心理学家小口忠彦曾说:“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的内心里,能够使‘协作’和‘竞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识取得一种巧妙的平衡,那么这个人无论何时都能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精神舒畅,精力充沛地生活下去。”因此,于个人成长而言,若我们能平衡好竞争与协作,就能为前进补充源源不断的动力。因为合作,布拉顿、巴丁、肖克莱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因发明晶体管获得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同样,对于民族而言,加强沟通、团结协作、美美与共,是各民族文明在文化交流中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内在要求。古有丝绸之路之交流协作创造了汉唐盛世,今有“一带一路”倡议为亚洲共同繁荣搭建了巨大平台。古往今来,人类命运从来都是休戚与共,祸福同享。当“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当共同体边界不断扩大甚至最终产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革命性变化时,我们唯有包容互惠、团结协作,才能克服生态、经济、种族的危机,为全人类发展找到一条行稳致远之路。
美美与共,当先自立自强,拥有各美其美之能力与底气。为此,我辈青年当承担起时代责任,打磨自身、提高素养,为国家民族之繁荣富强奉献一份力量。美美与共,必当汇集众智、携手同行。为此,我辈青年当与人为善、精诚团结,让我们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团结协作中获得无敌于天下、无畏于圣人的强大力量,共建美好未来。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它们看起来灰蒙蒙,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因为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
都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
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
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美】谢尔·希尔弗斯坦《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一首好诗,往往有着丰富的内涵。语文课开展课前演讲活动,请你联系社会生活与人生经历,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及这首诗对你的启示,写一篇作文。
要求:结合诗歌,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是一则小诗,该诗透露出三层意思,最核心的是反复出现的“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其次说到了星星“灰蒙蒙”及“八哥、海鸥和老鹰”一味抱怨的情况,需要围绕这三层意思去行文立意。
该诗具有象征性,因此联系社会人生对核心意象“星星”或“蒙尘的星星”进行概念阐释是必要的。“蒙尘的星星”既可以象征遗失的理想、黯淡的时光、被物欲流俗蒙蔽的心灵,也可以指向不公正、不光明的社会现象,内涵丰富。
“总得有人”中蕴含着不被“蒙尘”的表相所惑,看到本质的洞悉力,在昏暗中挺身而出的勇气,闪耀着正本清源的担当。若能对“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的原因做出探究,则更佳。
“八哥、海鸥和老鹰”与擦亮星星的人形成对比,提示我们可以据此做驳论,分析面对星星蒙尘的情况,一味抱怨而没有实际行动的危害。如这是对自己责任的推诿,没有意识到“星星”——人心的光明、社会风气的清正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若放任“星星”蒙尘,甚至可能颠倒黑白的界限,模糊善恶的标准等。
审题:
本题还需注意情境设置——课前演讲,因此应确定文体为演讲稿,演讲对象为同学们,对诗歌的理解与启示以及生发的呼吁需引导青少年积极向上,结构需要较为凝练,情感应饱满有感染力,力求符合演讲稿文体特点。
结构思路:文章开篇可以先表明观点:摒除抱怨,积极行动。主体可以采用分论点并列的形式:分论点一,摒除抱怨,积极行动,是大师们在困顿世事中体现的傲然风骨;分论点二,摒除抱怨积极行动,是胼手胝足为事业拼搏的普通人超越平凡的共同境界;分论点三,摒除抱怨积极行动,是胼手胝足为事业拼搏的普通人超越平凡的共同境界。最后,照应开篇,重申观点。
立意参考
1.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2.重启梦想,付诸行动。
3.迎难而上,不做逃兵。
4.勇于担当。
佳作赏析
擦亮星星,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擦亮星星,让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而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然而谢尔·希尔弗斯坦告诉我们,星星也会蒙尘,也会变得灰蒙蒙。这时候,你是做那个“擦亮星星”的人,还是做那些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的八哥、海鸥和老鹰?无疑,选择前者,才是最明智的做法,因为梦想可以在现实中起舞。
面对蒙尘的星星,阮籍借醉酒逃避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由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他们不肯拿起抹布和水桶去擦亮星星,就只能在失去星光的指引后沉沦于现实的泥潭。
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面对蒙尘的星星,与其抱怨、躲避,痛哭,不如思考一下,我们如何才能擦拭掉星星上的灰尘 让梦想继续照亮现实,让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先生目睹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写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他用自己的智慧擦掉了星星上的灰尘,让星光继续照亮现实中的黑暗。现实没有湮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于是,现实如何黑暗,也泯灭不掉他心头那明亮的星光。
张允和先生亦是一位智慧的老人,他一生经历了大富大贵,也经历了战火纷飞、十年浩劫,而他却永远保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他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使他能够擦掉星星上的灰尘,正视现实并战胜现实,而他那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则如同星光一样,使他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不放弃幻想的权利。
川端康成浅浅的一句“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瞬间感动了多少心灵。这是梦和现实完美的结合,让那些世俗之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让多少在现实中日渐麻木的心灵得到了温暖。是他的星星没有蒙尘吗?不,是他懂得擦掉星星上的灰尘,继续保有对现实的美好期待。
每个人都有一束属于自己的星光,但我们无法保证这束星光不会蒙尘。我们要做的就是,当发现星光不再明亮,不要抱怨和哭泣,用你的方法去擦掉星星上的灰尘,让星光继续照亮现实,让梦想在现实中跳一曲酣畅淋漓的舞蹈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说文》中说:“从,随行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字引申为“顺从、听从”之意,在此基础上,其含义又转化为“追赶”。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的人选择“随行”,有的人选择“顺从”,还有的人选择“追赶”。选择不同,原因各异。
上述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四句话构成:第一句话,引出“从”,并解释这个词的历史渊源及意义解释;第二句话引出“顺从、听从”“追赶”之义;第三句话引出“从”所涉及的不同人在人生道路上的不同选择——“随行”“顺从”“追赶”;第四句话点出原因不同。因此,本材料的中心是要求学生思考,在人生路上,应选择随行、顺从还是追赶。随行的意思是跟随他人前行,顺从的意思是依照他人的安排、旨意去做,追赶的意思是赶上他人,这实际上是不同的人生状态。
题干中强调的是“启示”“感悟”和“思考”,因此写作时不应局限于“从”字最初的含义,还应从几个不同的含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入手,结合生活、人生、社会、国家、民族,拓展写作范围,提高文章立意的高度。比如,对于“随行”可以理解为“处在初级阶段或落后阶段时的学习借鉴”,这一阶段的方法、态度均可成为写作的立意。比如,可借此思考,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在群体中,我们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力量,故有了“从”。于懵懂的孩子而言,初接触这个世界,的确应受导引而摸索道路。首先学会的,便是“从”,有了他人的力量,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基本的认知。对此可展开思考,当我们只能随行他人的时候,应该如何去做。“顺从、听从”可以理解为“随行”的结果,对此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一味地顺从、听从”,结果是丧失了自我,后果不堪设想,这是应该反对的;二是“有选择地顺从、听从”,对此可以指出当学会借鉴对方的长处,摒弃对方的短处时,就有利于提升自我。此后,对于“追赶”,可以指出这是“随行”之后质的变化,有了好的“随行”,才会有“追赶”的底气,写作时可以将“随行”和“追赶”结合起来进行论证。
立意:
1.见贤思齐,并驾齐驱。
2.辨明方向,坚持自我。
3.与你同行,勇敢超越。
例文:
真随行,自风流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绝大多数都是随行者,有人为随行而黯然神伤,因为自己“泯然众矣”;有人因随行而长吁短叹,因为自己不能“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但是亲爱的朋友啊,我想告诉你,这一切都是因为你没有甘愿做好一个随行者。君不见非洲动物大迁徙,蹈死不顾,奋勇前行,何其雄哉!君不见行军蚁觅食,浩浩荡荡,所向披靡、何其壮哉!请记住,随行创造历史,真随行,自风流。
随行需要选择,需要世事洞明的睿智。
随行的首要问题就是选择。选择正确,一生顺利乃至青史留名;选择错误、一生坎坷甚至身败名裂。红军反“围剿”中,众多将领就面临着选择随行的问题,这是两条路线的选择,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将领随毛泽东而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正确的随行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抗日战争中,文人们也面临着随行的选择,要么随大众而行抗日,要么随汉奸而行亲日。鲁迅的弟弟周作人选择了后者,结果可想而知。因此,随行选择事关重大,需要我们洞烛万物的观察,明辨是非的思考。
随行需要尽责,需要团队协作的精神。
选择随行,就意味着选择了一个团队,切莫因只是一个随行者就浑浑噩噩、敷衍塞责,更不要我行我素,破坏团队协作。唐僧西行,孙悟空、八戒、沙僧都是随行者,其中,谁是真随行,谁是假随行?沙僧是真随行,一来任劳任怨,恪尽职守;二来总是竭尽心力、修复师徒间的裂痕。而八戒就不是真随行。偷奸耍滑有之,叫他探路,却在路边呼呼大睡;挑拨离间有之,害得悟空几次挨罚甚至驱离。你随剧组而行,即便是跑龙套也要扮演好你的角色;你随球队而行,即使你只是队医,也要为队员的健康殚精竭虑、恪尽职守。
随行要有荣辱感,需要拼搏进取的思维和主人翁意识。
随团队而行,就要有以团队之荣为荣、以团队之耻为耻的主人翁意识。只有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随行者。切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毛遂只是随行当中的一员,却能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说服楚考烈王同意合纵抗秦。可以想象,如果不是众多随行者拼搏进取,哪有“两弹一星”,哪来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
时值民族复兴、共圆中国梦的伟大时代,我们广大群众都要随共产党而行,做好共产党的真正随行者,发自己的一点光、尽自己的一分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象棋博弈中,“炮”和“马”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意思的是“炮”要想轰击敌人,必须有“遮挡”的棋子做炮架,才能发挥威力;而“马”若有“遮挡”的棋子,则会绊住马腿,寸步难行。“遮挡”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作用。在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
象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穷的智慧,给人以启迪。材料中的“炮”,必须有棋子“遮挡”,才能炮击敌人,发挥作用。材料中的“马”,则不能被任何棋子“遮挡”,才可向前跨越,否则一步也难行。同样是“遮挡”的棋子,对“炮”和“马”来说,作用大不相同,大相径庭,一个要以依靠它发挥作用,一个却成为了它的绊脚石。在生活中也同样如此,“遮挡”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作用。
结合材料,“遮挡”既可以理解为“困难”“问题”“阻碍”,也可以当作“凭借”“依据”“依靠”。它可以阻挡我们的脚步,也可以助我们成功。它具有两面性,富有哲理,体现了优势与劣势的辩证关系。材料立意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无论国家、集体、个人,都会遇到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我们应该变被动为主动,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用坚定的追求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写作时可以从巧化问题、善用凭借的角度下笔。论证时可以从两个方面思考,更显辩证思维。可以先论证对于生活中出现了“遮挡”前进的问题,要善于解决,敢于战胜,在解决问题、战胜困难之后成就不一样的自我,感受到“陡觉天地宽”的境界。再论证对于生活中能够助我们前进的“依靠”,要善于利用,借力前行,学会利用外部条件,学会借助他人之力,搭起发挥自己才华的舞台,在更广阔的天地里鱼跃高飞。最后,将两者结合,升华议论,巧用“遮挡”,一飞冲天,实现人生跨越,成就国家发展。同时,两个论证角度使用论据的时候可以采用正反对比论证,会更有说服力。
立意:
1.变绊脚石为垫脚石。
2.巧用“遮挡”,助力成功。
3.变换一个角度,赢得不同人生。
4.化阻挡为阶梯,借他力成伟业。
例文:
巧用“遮挡”,助力成功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古老的象棋蕴藏诸多智慧,是“马”,便要学会跨越“遮挡”,战胜困难;是“炮”,便要学会借助“遮挡”,冲锋陷阵。
下棋如此,人生亦如此。于我们而言,既要勇于战胜困难,解决问题,让“遮挡”落花流水春去也;也要善于借力,懂得借他木之枝,让“遮挡”助我晴空一鹤排云上,才能在时代大潮中勇立浪尖,开出自我之花,收获意想不到之果。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基督山伯爵》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唯有经历过苦难和绝望的人才能体会到幸福的可贵。” 遭遇困难的日子是苦涩的,遇到阻挡的时刻是煎熬的。但若能跨越“遮挡”,战胜困难,岂不更显百折不挠之勇毅
江梦南面对失聪的困难,自立自强,不断克服自身障碍,于无声处突围,取得了远超常人的骄人成绩,呈现着属于自己云影天光。港珠澳大桥建设者面对复杂的海底地质条件、环境保护等问题,他们面对重重考验,运用多项尖端科技,攻坚克难推进工程建设,取得了500多项专利技术,让天堑变通途。就让我们在困境中,勇敢抖落身上的泥土,化困境为顺境,将绊脚石踩成垫脚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困境中获得新生。正视困境,方显勇毅;砥砺艰难,始得玉成!
战国末期文学家宋玉曾经说:“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遮挡”,就是要善借他人之力,完善自我,谱写人生诗篇;要善借众人之力,提高自我,不负流金青春。
潘建伟借助国外所学知识,借助国家科技攻关历史机遇,借助团队的通力合作,借助成百上千个单位的联合,将量子实验卫星“墨子号”送入太空。中国共产党在武器和力量都不足以与敌人匹敌的情况下,借助群众优势,发动人民战争,顺应民心所向,建立新中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吾辈青年生当如此盛世,当为大鹏,借风北海,让借力成为高飞之长风,抟扶摇而至九天,干青云而达苍穹。
在追求美好人生的道路上,战胜“遮挡”与善假“遮挡”就像是青年的人生双翼。只有保持平衡,才能飞得更高更远。这正如《论语·学而》中所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上如此,实际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秉持战胜“遮挡”与善假“遮挡”的精神,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内化本领,乘势而起,青春才能更精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