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课本去旅游——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壶口瀑布》作者梁衡,他在枯水期游览壶口瀑布,得以走到河心,从独特的角度表现黄河壶口瀑布的奇景,既有整体关照,也有细节刻画,描写景物,表达情感,写法典型,具备游记的典型特征。《壶口瀑布》以水之势喻人之情,从黄河的特点联想到人的个性品质,与古人“山水比德”的思想息息相通,透露出作者对所写景物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写作者马丽华在生命极限处游览“冰塔林”的经历,呈现独特的身体感觉和心理感受,带给读者一种难以言传的触动。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各拉丹东的雄奇和壮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敬仰,也展现人们对大自然孜孜不倦地探索。
《登勃朗峰》作者马克·吐温先用散文笔法描绘登山过程中所见的勃朗峰景色,后以小说笔法写匪夷所思的“登山”过程,相辅相成,独具异趣。从中透露出美国式的好奇心和幽默感,体现出一种虽有些粗却随性豪放的人生姿态。
《一滴水经过丽江》算是游记中的另类,不是写人的游览,而是以一滴水的前世今生作为线索,描写丽江的景物与人,写活了丽江的生命和生命的丽江。赞美了淳朴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
本单元的写作是学写游记。新颖别致的视角,细腻真切的描写,抒发性灵的思想情感,这些是写好游记的关键要素。写游记前,要做好写作素材的精心储备,学会仔细观察,用心体验,勤于思考,这样才会有独特的感悟,生发自己的情思。写游记要合理安排顺序,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条理更加清楚。初中生写作游记,往往以记叙游览参观见闻、描摹景物为主,同时穿插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因此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由景说理等手法,都是需要学生细心领会的技法。可以采用日记、书信等文体表达,也会有独特的优势。
课标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要求学生“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怡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学生能“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受到文章的浸润虽已不少,但是课本上真正算得上是游记的文章寥寥无几,且多为文言文。这就为学生的阅读写作造成了一定的局限。尤其对于乡镇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阅读视野比较狭窄,平日里外出游览的机会更是非常有限。所以这来自课本的古今中外既有柔情又有豪迈的景致和文字就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牢牢把握住教材,利用好这些范本,把学生带往更广阔的世界,使他们能有更辽远的眼光、宽广的胸怀。在教学时,教师还应该多多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群文阅读,多多鼓励学生进行游记的课外阅读。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
1.借助课下注释、课后读读写写和工具书,梳理、积累字音字形词语意思等基础知识。
2.利用导学案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
3.朗读、品读相结合,掌握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4.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二)阅读
1.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所至、所见、所感),熟悉游记多样化的风格。
2.学习写景的角度和方法,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中的情感和思考。
3.研读文本中的精彩句段,学会欣赏、品味和积累精彩的语句。
(三)写作
1.根据游踪和自身体验,合理安排游记写作的顺序,使文章有层次、有条理。
2.能够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3.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壶口瀑布》2课时
1.初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2.细读课文,赏析精妙语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美。
3.研读课文,感悟作者在此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1课时
1. 理清文章脉络,体会文章把景物描写与身体状况、内心体验、渺远思绪融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2. 细读文本,朗读语句,合作探究,概括各拉丹冬的景物特征,品味作者的语言特色。
3.感受各拉丹冬雄伟、圣洁、瑰奇的壮美景象,体悟作者敬畏自然、崇仰自然、热爱自然的真情实感。
《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
课时通读:
1、分析文中所写景物、人物的特点。
2、感受文章传递出的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课时写作:
1.根据游踪和自身体验,合理安排游记写作的顺序,使文章有层次、有条理。
2.能够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3.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