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母鸡》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作家笔下的动物”;训练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本单元第一篇课文《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文章,本课也是老舍的作品。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既有相同又有不同,所以,对比阅读是提高学生领悟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母鸡》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描写了自己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态度变化,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全文共 10个自然段,结构清晰,语言严谨而又生活化,读起来令人倍感亲切。课文中有两句话直接描写了作者对母鸡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第一句在第 1自然段,开篇就说:“我一向讨厌母鸡。”另一句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课文第 4自然段“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起过渡作用,这件事也是“我”情感转变的转折点。借助过渡段,课文的脉络清晰可见。
全文用平实自然的话语,表现了母鸡的特点,塑造了母鸡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伟大形象。在语言表达方面很有特色:首先,老舍善于捕捉平凡生活中的小事,对一个个鲜活的生活场景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使母鸡的形象跃然纸上。文章前半部分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而后半部分,又具体描写了母鸡如何保护小鸡雏们的安全,为小鸡雏们找食,还耐心地教小鸡雏学习“啄食、掘地、洗澡”的生活本领,真实、生动的细节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同时,从文字中流露的作者情感由“讨厌”到“不敢讨厌”,先贬后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变化。其次,全文运用了口语化的表达,语言自然流畅,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如“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等语句,加之儿化音的使用,读起来通俗易懂、亲切舒服。文章虽没有华丽的词藻,语言却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细细读来,母鸡的形象深入人心,焕发出的母性光辉令人感动。
此外,本课编者第一次将“用词严谨”纳入课后题,这也是作者用词方面的独特之处。老舍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学生通过品味语言,真切地感悟到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这一特点,进而体会到“用词严谨”对感情表达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疙、啄、凄”等 9个生字,读准“欺侮、疙瘩”等词语,了解多音字“恶”。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出对母鸡的“讨厌”之情。
3.借助关键词句、结合具体事例,感受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体会作者用词严谨的表达特点和对母爱的敬畏之心。
4.通过对比阅读,感受同一作家写不同动物,在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
重点、难点:
1.明确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进而体会作者用词严谨的表达特点。
2. 体会“不敢再讨厌母鸡”的背后饱含的“敬畏”之心。
3.在对比阅读中,感受同一作家写不同动物,在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课本的第四单元是动物单元,我们认识了老舍先生笔下的大猫古怪,小猫淘气,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上节课老舍先生的《母鸡》,请大家齐读课题(揭题,齐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梳理了文章内容,了解老舍先生对母鸡前后不同的态度,一起分析老舍先生一向讨厌母鸡的原因,现在就一起复习回顾一下吧。
1.请浏览 1-3自然段,回答这个问题。老舍先生为何讨厌?
2.可是后来作者发生了改变?请默读 4-10自然段回答这个问题?
二、重点深究
(一)可是后来作者为何不讨厌母鸡的?
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深入课文,细细品味。“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母鸡有了鸡雏,成为了母亲,这一身份的变化,使老舍对它的态度也随之发生了转变。
(二)深悟母鸡形象,体会作者用词严谨
老舍先生用四个词来概括母鸡的特点
(放大齐读:“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母鸡真的就是这样吗?下面就让我们带着疑问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1.研读第 5自然段:重点体会母鸡“勇敢、负责、辛苦”
1)明确学习要求:
①请大家默读这段话,圈画出体现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关键词句,并从这四个词中选择合适的词进行批注。
②结合圈画和批注的内容,按照这样的句式进行汇报:
2)自主学习、交流汇报:
①借助关联词语,重点体会母鸡“辛苦”
(随机圈画“无论、还是、总是”你可真善于观察,注意到了这句话中的几个关键的词语。发现了吗,这是一组关联词语,透过关联词语,我们就仿佛看到了母鸡无处不在、时刻保护着她的孩子,多么辛苦和负责啊!)
②结合动词,重点体会母鸡“负责、勇敢”
(随机圈画“歪着头听、挺着身儿、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
(学生汇报,交流补充):这些动作说的都是母鸡在干什么?
(警戒)一个“警戒”,一连串动作,就把母鸡那负责、勇敢的形象展现出来了。谁能想象着这个画面,读读这句话,读出母鸡的负责、勇敢。(指名读)
小结:你看,母鸡心里只有它的小鸡雏,再苦、再累、再危险它都毫不畏惧。借助动词和关联词语,我们就感受到母鸡真的就是这样(课件出示)——负责、勇敢、辛苦,作者用词多么准确、恰当啊!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体现了学法的指导。抓关键词句,感受母鸡形象,进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严谨,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也有章可循,为下面的合作交流做铺垫。】
2.小组合作学习 6—8自然段: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第 5自然段,接下来,就请大家在小组里面继续合作学习:(指名读学习要求)
小组合作要求:
①各小组从 6--8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进行合作学习。
②交流讨论:老舍先生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母鸡真的是这样吗?找出相关词句,并做批注。
③继续用这样的句式来汇报:我从、、等词句中,感受到母鸡;理由是——。
3.学生汇报交流:
(1)第 6 自然段:借助对比体会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刚才这组同学汇报时关注到了这段话中的对比,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①对比一:(小鸡和母鸡的变化形成了对比。)在鸡妈妈的哺育下,小鸡变得——胖了、健壮了,而母鸡呢?消瘦、憔悴了。
②对比二:(母鸡对公鸡的态度形成了对比。)这段话中还藏着一处对比,需要联系前面的内容,你发现了吗?(前面说“从不反抗公鸡”这里又说“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是否矛盾?)
小结:为了孩子它可以忍饥挨饿,当了母亲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它变得更加勇敢了,这就是为母则刚。我们在反复对比中又一次感受到了母鸡的——(课件出示: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对比也是一种表达感情的好方法呀!
(2)第 7 自然段:结合具体事例,体会母鸡“负责、慈爱、辛苦”
①这段话描写的是具体的小事例,展现了母鸡日常的生活,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幕,共同来感受。
渲染(配图配乐):窗外是是凛冽的寒风和阴冷的细雨,鸡妈妈就这样半蹲着,10 分钟、20 分钟、一小时甚至两小时,它就这样半蹲着,张开双翅为孩子们遮风挡雨。此刻,如果你就是妈妈翅下的小鸡雏,你想对鸡妈妈说点什么?(学生想象说话)你能感受到妈妈对你的这份爱吗?
②朗读指导:(课件出示)这样“负责、慈爱、辛苦”的母鸡令人感动。谁能带着这份感动读给大家听。
(出示:第 7 自然段,指名读)
(3)第 8 自然段:品味叫声,体会母鸡“负责、勇敢、辛苦”
①白天,母鸡全身心地保护和养育孩子,到了晚上它又是怎样做的呢?(学生汇报,重点体会“顶尖锐”“顶凄惨”)
②母鸡放声啼叫,用尽了力气,甚至不眠不休,作为母亲这种(课件出示)“负责、勇敢、辛苦”可谓达到了极致。
4.总结升华同学们,在刚才的交流中,我们借助关键词,看到了这样的母鸡;
(出示第 5 自然段)在反复对比中,看到了这样的母鸡;
(出示第 6 自然段)通过具体事例,又看到了这样的母鸡;
(出示第 7 自然段)在放声啼叫的背后,我们又看到了这样的母鸡。
(出示第 8 自然段)
现在,大家一定对母鸡有了全新的认识。寻常的母鸡在老舍笔下焕发出母性的光辉,他为之动容,心生感慨,情不自禁地这样写道——
(出示第 9自然段,齐读)
5.总结“用词严谨”: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课件出现)你是否有了肯定的答案。(指名放声回答)老舍用这四个词评价母鸡,赋予它人类美好的品质,而母鸡真真切切就是这样,作者用词准确、恰当、细致,语言表达多么严谨啊!(板贴:用词严谨)
【设计意图: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学生对母鸡的形象有了更加全面立体的认识。每个自然段的汇报也是各有侧重:体会对比的好处、结合具体事例丰富体验和感受、品读用词的精妙,学生多角度细读文本,进而体会到作者正是用这严谨的用词来写母鸡,表达自己对母鸡深沉而细腻的情感。】
(三)体会“敬畏”之心
1.文章的最后,老舍明确表达了自己对母鸡态度的变化,他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出示句子对比,体会“不敢”的内涵“我不再讨厌母鸡了。”“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对比着读读,两句话表达的感情一样吗?从“不敢”你读出了怎样的感情?
(敬佩、尊敬、害怕、畏惧......) (板书:敬畏)
2.感情朗读让我们体会着这份神圣的敬畏一起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一个“不敢”饱含着多么丰富的内涵,多么深沉的情感,让我们放开声音一起读再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设计意图:体会“敬畏”之心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此还是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入手,抓住“不敢”品味体会其中饱含的丰富内涵。在对比词语的同时,学生潜移默化地品味语言、深悟情感。】
三、总结表达,对比阅读
同学们,阅读文章,有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叫对比阅读。(出示课后题)《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1.以《猫》为参照,从顺序、写法、语言三方面梳理《母鸡》一课的表达特点。重点交流:《猫》一课,语言表达上最突出的一点是明贬实褒,《母鸡》一课有没有“贬”和“褒”?(前面“一向讨厌”是贬,后面“不敢再讨厌”是褒,可以说是“先贬后褒”。板贴:先贬后褒)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表达上也是各具特色的。
2.现在,两篇课文的相同和不同就非常清晰了。
(学生汇报总结)
(1)相同点:多个小事例、口语化语言点拨提升,感悟口语化语言:老舍是北京人,这种口语化的京味语言,在他的作品中尤为明显。(出示:《猫》中句子和《母鸡》中的一组词,自读体会)一个是口语化的语气词;一个是口语化的儿化音,相同之中又有不同,这就是语言大师的独到之处啊!
(2)不同点:《猫》先写大猫古怪再写小猫淘气;《母鸡》先写“讨厌”再写“不敢再讨厌”;一个是明贬实褒,一个是先贬后褒。
【设计意图:对比阅读是是本课的课后题之一,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体现。学生在对课文深入学习和感悟之后,回归整体、梳理全文,从顺序、写法、语言三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有效训练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进一步深化了对作者表达特色的认识。】
3.拓展提升:除了我们找到的这些,你还发现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不同吗?
(同位讨论、汇报交流,肯定学生独特的发现和感悟)
【设计意图:课堂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两篇文章的不同,进一步深化学生的体会、感悟,体现课堂生成和学生的发展。】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
母鸡
一向讨厌
敬畏
先贬后褒
不敢再讨厌
《母鸡》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学第二课时,我以课后第一题作者对母鸡的前后态度变化为切入点,这样有助于梳理文章的感情脉络,也容易让学生如情入境,对文中的“鸡”母亲产生肃然起敬的感情。在教学中,我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情:讨厌到不敢讨厌,再切入课文抓住重点句学习,理解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的叫声难听、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后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的原因,让学生从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解决为什么用“不敢”,让学生体会到因为母鸡的辛苦、勇敢、慈爱、负责,所以作者敬佩母鸡。课文结尾作者说“我不敢讨厌母鸡了”。他对母鸡的感情上升到了尊敬,崇拜。要总结出这一点非常困难,需要孩子用心领会。许多孩子对课文理解得不深,所以读不出作者的这种感情。在教学中,我还极力抓住语言文字进行训练,体现语文味。比如,教学第五节时,重点抓住“警戒”一词,先理解什么叫“警戒”,为什么警戒?怎样警戒?结合理解整段内容。再如,教学为什么讨厌母鸡后,请学生说话训练: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母鸡?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就比较容易理解。
在学完本课的基础上,让学生比较老舍写的《猫》和《母鸡》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在比较欣赏后,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当然,在教学中还发现了很多不足,课堂容量过大,导致在比较《猫》和《母鸡》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上用时较少。有的内容应该略讲,自己没把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