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5 10:2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贵港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1、2、3。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对资阳濛溪河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4万多年前的人类活动遗迹。该遗址出土了典型的刮削器、尖状器等石制品,牛、犀牛、大象、鹿等动物化石,还有骨器、疑似木器和大量植物遗存。据此可知,该遗址可用于研究
A.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 B.远古人类与环境的互动
C.早期先民的艺术审美 D.磨制石器的使用情况
2.刘邦在位时期,皇帝与功臣列侯共治汉国,功臣集团有的在中央位居丞相、诸卿,掌控朝廷。汉文帝时期推行侯国制度,名义上提升列侯身份地位,并让列侯前往侯国就封。这一转变
A.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 B.反映了治国方针的创新
C.加强了对朝政的控制 D.为七国之乱埋下了隐患
3.743年,唐玄宗颁布敕令,规定了对西北边境诸关塞严加检查的“诸禁物”(见表1)。这说明当时
表1
兵器类 铠甲、弩弓等 牲畜类 马、余畜(牛、驴、骡、驼)
绢布类 锦、陵、罗、毂、绵、绢、丝、布等 珍宝类 犀牛尾、真珠等
金属类 金、银、铁等 — —
A.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B.藩镇割据局面加剧
C.经济交流受到政治影响 D.民族歧视政策影响深刻
4.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位期间,法制“一依本朝旧制”。金熙宗完颜亶即位后,“所用刑法皆从律文”,同时,“以本朝旧制,兼采隋,唐之制,参辽、宋之法,类以成书”制定新律《皇统制》,颁行中外。以上变化说明金朝
A.全面摒弃传统的政治体制 B.逐步认同中原治理模式
C.社会发展与宋朝渐趋一致 D.法治建设达到先进水平
5.王阳明曾说:“孟子之是非之心,知也。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即所谓良知也。”他在咏良知诗中亦云“个个心中有仲尼”。据此可知,阳明心学
A.与正统儒学观相悖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C.认为判断是非没有标准 D.强调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6.《北京条约》因准许华人出洋务工,致有中外奸商勾结,拐卖华民之弊。为加强管理,1864年总理衙门与刑部议立制裁拐匪的国内律例,又于1866年与英法等国商定《招工章程》22.款,以保护在外华工的权益,避免洋人袒护奸民。这表明
A.清廷近代主权观念逐渐增强 B.统治阶级开始向西方学习
C.中英已经构建平等外交关系 D.侵略势力已得到有效遏制
7.图1所示为1912—1927年中国陶瓷进出口变化趋势。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对外贸易深受国内政局影响 B.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
C.陶瓷业的生产规模趋向扩大 D.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
8.表2所示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部分刊物的创立情况。创(改)立这些刊物旨在
表2
时间 刊物 时间 刊物
1921年8月 《新青年》改为中共理论刊物 1924年4月 《政治生活》创刊
1921年8月 《共产党》改为中共党刊 1925年6月 《热血日报》创办
1922年9月 党的机关刊物《向导》创刊 1925年12月 《政治周报》出版
1923年11月 《中国共产党党报》创刊 1926年2月 《人民周刊》创刊
A.深入理论研究和学习 B.助力于提升政治地位
C.加强方针和主张宣传 D.践行一大的中心任务
9.1937年至1945年,日本在中国共发行了五套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票,并强制在各沦陷区流通。日本还通过控制商品流通﹑税收以及日本银行拨款来维持军票价格。日本这些举措
A.利于转嫁战争负担 B.扰乱了国统区的经济秩序
C.改变了战争的进程 D.为全面侵华战争作了准备
10.1979—1984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产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6年间年均增长4.9%,过去在农业基础设施、科技,投入等方面积累的能量得以集中释放,扭转了中国粮食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A.生产关系调整保障粮食安全
B.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C.保障粮食安全成本较高
D.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
11.公元前1750年左右,一部分雅利安人从兴都库什山脉进入印度后,与当地原住民共同生活,并与哈拉帕人的生活方式相融合。伴随着印度北方的开发,雅利安文化对印度历史,宗教、社会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材料可用于说明
A.古代印度宗教环境的复杂特征 B.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冲击
C.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D.古代波斯与印度的文化交流
12.据考古发现,玛雅人在公元前后创制了古代美洲最早的文字——玛雅象形文字。但这些文字被看成是神的创造物,由僧侣阶层所垄断。该现象
A.普遍存在于古代美洲文明中 B.是美洲实行政教合一的体现
C.不利于古老文明的传承发扬 D.反映出君权神授的治国理念
13.某学者描述某一阶段世界贸易的景象:“从欧洲出发时运载的是纺织品、葡萄酒、油料、纸张、水银和奴隶,而从美洲返航时运载的是白银、黄金、宝石、可可、糖、皮革等。在菲律宾的马尼拉,来自墨西哥的白银以廉价卖给中间商,换来丝绸、香水、宝石、象牙、瓷器及香料等商品。”符合该特征的阶段可能是
A.14、15世纪 B.1500年前后
C.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14.18世纪末期的法国,报纸、研究院、沙龙、咖啡店走向兴盛,书刊大量发行,“公共领域”的观念开始出现。这些现象说明当时的法国
A.政府的言论控制走向了解体 B.新思想有较通畅的传播渠道
C.工业化的人才优势日益凸显 D.全民学习已成为全社会共识
15.1918年,欧洲停战协定一签字,扎格鲁尔即率领代表团前往英国总督官邸,他“代表埃及人民”向英国高级专员正式要求废除保护国条约,承认埃及的完全独立。这
A.迫使英国承认埃及的完全独立
B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反映了埃及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D.是对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回应
16.1965年,苏联通过《集体农庄庄员养老金和补助费法》,将享受退休金的范围扩大到集体农庄庄员;1977年,苏联实行全民社会保险制度,个人社保与其贡献和地位相关联,据此可知,当时苏联的社保制度
A.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B.抵制了西方的文化渗透
C.促进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D.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根据其地理景观及走向不同又分为西北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以泉州、广州、扬州等为起点,至朝鲜、日本、东南亚诸国,南亚诸国、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的海上商路,始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于明初达到顶峰。由于海上贸易的货物以陶瓷和香料最为著名,海上丝绸之路又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
——摘编自曹小曙等《全球空间与“一带一路”》
材料二
连接亚非欧的古丝绸之路逐渐全线贯通,就像地球上川流不息的大动脉,把古代的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连接起来,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桥梁。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大都是从经贸交流开始的,并以此为主线,再推动文化、宗教交流,又推动政治、军事、外交等交流。
——摘编自西安市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等《跨文化语境下的中外文化交流研究》
材料三
从15世纪末开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此前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向全球海洋拓展。进入16世纪后,葡萄牙,西班牙成为欧亚海洋贸易圈最为繁忙的国家、紧随其后的是荷兰,英国和法国。
—-—摘编自王力军《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年鉴2019》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世界意义。(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丝绸之路与15世纪末开辟的新航路的不同。(6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发展传承不曾中断的文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在其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三千多年前的殷墟发掘出了利于疫病防治的完整下水道。周朝有瘟疫发生后及时掩埋尸骨的措施,防止疫病再度传播。汉代利用临时的时疫医院收治病人且免除租赋来助力防疫。唐代采取设坊隔离并施医赠药的方式进行疫病救治。宋代设有专门的福利机构用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居养院”用于安置孤寡且不能自理的老人。“安济房”为专门医疗慈善机构,“漏泽园”用于掩埋无人安葬的尸体。
——摘编自李雪菲、霍江涛《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历史演化对疫情防控的启示》
材料二
民国初年,东北灾荒多次出现,透视出当时社会的衰败景象。在外国列强入侵,国内政局巨变的时期,政府官员急功近利着眼于政治争斗、地盘纷争,无视人们疾苦。灾害使衰败的社会更加满目疮痍,人们生活雪上加霜,过着朝不保夕的悲惨生活。国民身体素质急剧下降,弱化了社会生产力。同时,灾害无法防范和灾后救灾体系的乏力,带来了社会混乱。政府赈济有限,甚至有些地区还横征暴敛,导致社会动乱不堪。
——摘编自王虹波《民国初年东北灾荒的社会危害》
材料三
民国初年,公共卫生事业在各地普遍开展。1916年京师警察厅发出告示要求京城公共卫生要“保持道路清洁”“如果不讲公益,仍旧秽物随便倾倒”,就要“按照违警罚法,从重惩罚”。1923年奉天市政公所成立后,城区公共厕所和民用厕所都纳入政府的统一管理。随地便溺的行为随之减少。1925年北京自来水公司为了提高北京人民的饮水安全,主张引进最先进的细菌检查设备,此后吉林等省也积极筹办自来水工程建设。1927年浙江省政府要求取缔不洁饮料食物,福建省抽调警察执行各种卫生事务,取缔不合卫生的饮食。此外,1922年东北开展了街道卫生宣传教育,1929年吉林宣传卫生大扫除,规定每年五月至十二月须举行大扫除运动会一次。
——摘编自焦婕、焦润明《论民国初年公共卫生建设思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东北灾荒使“社会更加满目疮痍”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民国初年各地建设公共卫生事业的主要措施。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启示。(6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英国所需的大部分石油能源与工业原料主要通过该运河来运输,苏伊士运河成为英国的“帝国生命线”。1874年,英国利用埃及政府发生的严重财政危机,得到了苏伊士运河公司44%的股票,苏伊士运河为英法两国共同控制。1881—1882年,埃及爆发阿拉比起义,英国以维护埃及“稳定”为借口,于1882年占领埃及,至此完全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并建立起当时英国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
——摘编自丁泓宇《英国与苏伊士运河战争研究》
材料二
1956年7月26日,纳赛尔总统在亚历山大宣布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不愿放弃苏伊士运河区的英国政府,伙同法国和以色列悍然发动对埃及的侵略战争,企图以武力迫使埃及屈服。埃及人民奋起反抗,掀起了保卫苏伊士运河的正义斗争,赢得了的广泛支持,谴责英法侵略者的呼声响彻全球。1956年12月22日,英法侵略者最后一批残兵败将撤离塞得港,转年以色列也从西奈半岛撤兵,苏伊士运河从此飘扬着埃及国旗,回到埃及人民手里。
——摘编自金涛《近代科学文明缔造的世界奇迹——苏伊士运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完全控制苏伊士运河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埃及成功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的原因及其影响。(8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提取材料信息,以“《无私的援助,真诚的友谊》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贵港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B 2.C 3.C 4.B 5.D 6.A 7.D 8.C 9.A 10.A 11.B 12.C 13.C 14.B 15.C 16.D
17.(1)主要特点:历史悠久;分陆海两部分;地理范围广泛;贸易内容丰富;具有延续性,持续发展。(4分,答出两点即可)
世界意义:加强了中国与欧、亚,非各地的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打破了古代世界各文明相对分散封闭的局面;扩大了人类交往的范围,促进了全球文明的发展。(4分,答出两点即可)
(2)不同:前者基于自然经济的发展,后者基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前者通道为海陆兼有,后者为海路;
前者范围涵盖欧亚非三大洲及太平洋和印度洋,后者还涉及美洲和大西洋;
前者交往方式主要为和平友好往来,后者充斥着血腥暴力侵略掠夺;
前者交流内容主要为土特产品,科技发明,后者主要为金银、劳动力、廉价商品原料等;
前者结果是双方受益,后者对西欧来说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对亚非拉来说意味着贫穷与灾难。(6分,答出三点即可)
18.(1)意义: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推动了社会进步;有利于人口增长和文明的延续;为后世提供了借鉴。(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原因:外国列强入侵;政局动荡,军阀割据,战乱频发;灾害防范和救灾体系乏力;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4分,答出两点即可)
(3)主要措施: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公共卫生宣传与教育;开展了公共卫生运动。(4分,答出两点即可)
历史启示:国家统一,安定有利于减少灾荒带来的消极影响;以人民为中心,积极防灾、备灾、赈灾利于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9.(1)背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居于世界殖民霸主地位;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的原材料和更广阔的市场;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殖民竞争的加剧;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原因:收回运河斗争的正义性;埃及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埃及人民渴望领土的彻底解放。(4分,答出两点即可)
影响:沉重打击了英、法殖民势力,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维护了埃及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4分,答出两点即可)
20.示例
《无私的援助,真诚的友谊》赏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较为落后,同时美国对我国实行孤立封锁政策。在美苏争霸的冷战氛围下,苏联需要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与美国竞争。作为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苏联还对我国实行经济援助。1953年,我国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画中苏联技术人员位于中央,正在为中国工人们讲解工业技术,中国工人一字排开,虚心听取讲解,整幅画作再现了当时苏联援助我国工业建设的场景,体现出中苏两国人民深厚的友谊;画中有的工人赤膊参会,他们大都面向苏联技术人员,远处还有各种工人在操作工业机械设备,显示了工人内心对学习更多的工业知识的渴望,体现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和整个社会积极向上的氛围。
总之,这幅画作以其写实的画风与饱满的家国情怀,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场面。(1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唯一标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