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预习】 03 溶液相关
、选择题
下列 4 种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蒙牛”纯牛奶 B.“娃哈哈”矿泉水
C.“祖名”豆浆 D.“妙恋”果粒多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溶剂一定是水
C.溶质一定是固体 D.溶液一定是无色
某同学做“比较蔗糖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实验,他对实验提出的下列要求中,多余的是( )
A.取质量相同的蔗糖和食盐
B.取质量相同的两杯水
C.蔗糖和食盐放入水中后都不能进行搅拌
D.两杯水的温度应当相同
粗盐提纯的正确顺序是( )
A.过滤 蒸发 结晶 溶解 B.溶解 蒸发 过滤 结晶
C.溶解 过滤 蒸发 结晶 D.溶解 蒸发 结晶 过滤
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A.2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1.6%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
C.30℃时,145.8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45.8g溶质
D.将4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B.饱和溶液一定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
C.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不一定会析出晶体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改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降温时一定会析出晶体
B.没有晶体析出的溶液一定不饱和
C.加少量溶质,溶质不再溶解的溶液一定饱和
D.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不会析出晶体
如图所示,用恒温蒸发氯化钠溶液来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已知图②中的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图①到图②,溶液的质量减少
B.由图②到图③,溶质的质量不变
C.由图③到图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由图①到图④,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
如图是利用注射器进行电解水的创新实验,其中电极插入注射器筒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B.反应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小
C.实验成功时,左边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约是右边的2倍
D.与电源负极相连端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通过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获取纯净水) B.(配制10%的食盐水)
C.(配制蔗糖溶液) D. (获取氯化钠晶体)
、填空题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下列几种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属于悬浊液的是 (填序号)。
①泥水 ②农夫山泉 ③纯牛奶
20摄氏度时将80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30克该物质(不含结晶水),则20摄氏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是 ,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氯化钠和纯碱。已知氯化钠、纯碱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试用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40℃ 60℃ 80℃ 100℃
氯化钠(g) 35.7 35.8 36.0 36.6 37.3 38.4 39.8
纯碱(g) 7.1 12.5 21.5 38.8 …… 43.9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
(2)冬天常有大量某种晶体在湖底析出,夏天则几乎没有该晶体出现,试判断这种晶体为 ,其理由是 。
下图是配置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有关操作示意图:
(1)计算需要氯化钠 g。称量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左,应进行的操作是 ;
(2)配置氯化钠溶液的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
(3)配制溶液时,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氯化钠晶体不纯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如图是某同学用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时所采用的过滤装置图。试回答: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 ,D .
(2)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其作用是 ,装置安装存在一处的错误是 ,这样安装会出现的后果是 .
(3)在过滤时,若经过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 (要求写出两条).
(4)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将下列物质分离的是___
A.铜粉和铁粉 B.食盐和泥沙 C.水和酒精 D.水和牛奶
、实验探究题
我国产盐历史悠久,盐产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用途。
(1)甲图操作①为乙图中的 (填字母);
(2)图乙B中加热到 时,停止加热;
(3)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制得率=精盐质量/粗盐质量),可能出现偏大的原因是 。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就蒸发结晶
D.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E.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4)现在要配制8%NaCl溶液60.0g,下列操作中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配制溶液时,烧杯先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氯化钠晶体不纯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I) 称取一定质量的冰糖,研磨成粉末,每10g 为一份,分成若干份备用。
(II) 按照下表进行实验(实验所需仪器略)。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价:
组别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实验温度 20℃ 20℃ 20℃ 20℃ 20℃ 20℃ 20℃
固体种类 冰糖 冰糖 冰糖 冰糖(块状) 冰糖 食盐 冰糖
固体质量 10克 10克 10克 10克 10克 10克 10克
溶剂种类 水 植物油 水 水 水 水 水
溶剂质量 50克 50克 20克 10克 10克 10克 10克
(1)根据上述的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有 ,其中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
A.温度 B.固体种类 C.固体质量 D.溶剂种类 E.溶剂质量 F.固体颗粒大小 G是否搅拌
(2)在实验①②③⑤⑦中,使用研磨好的粉末状的冰糖(除④外),而不使用块状冰糖的优点在于
(3)比较⑦和 ,可知该实验组是探究 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解答题
为了更好的预防新冠肺炎的传播,学校每天对教室和公共场所进行消毒。二氧化氯消毒液能够迅速,彻底杀灭各种细菌和病毒。校医观察到瓶上的标签如下表所示。求:
二氧化氯消毒液:1000毫升
溶质的质量分数 80%
密度 1.2克/厘米3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1)这1000毫升二氧化氯消毒液中含溶质二氧化氯 克。
(2)我校欲配制30千克质量分数为2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来消毒,需要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多少千克?需要加水多少千克?
在每年的杨梅季结束后,果农为了给杨梅果园杀菌灭虫需要喷洒农药,小明爸爸觉得农药A低毒高效。该农药的产品信息标签如图:
农药A
规格: 100mL
质量分数: 20%
密度: 1.1g/cm3
求:
(1)这100毫升农药A的质量是 g,其中溶质是 g。
(2)小明爸爸欲配制20kg质量分数为4%的该农药来给杨梅果园杀菌灭虫,需要多少千克农药A和多少千克水?
实验室保存一瓶浓盐酸,瓶上的标签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请根据标签上的信息回答下列各问:
(1)这一瓶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克?(结果精确到0.1)
(2)取200克此瓶内的浓盐酸可以稀释成1.85%的稀盐酸多少克?同时加水多少克?
【暑期预习】 03 溶液相关答案解析
、选择题
B
【解析】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
A.“蒙牛”纯牛奶属于乳浊液,故A错误;
B、“娃哈哈”矿泉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正确;
C、“祖名”豆浆属于乳浊液,故B错误;
D、“妙恋”果料多属于悬浊液,故D错误;
故选B。
A
【解析】根据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水是常用溶剂,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液不一定无色分析。
A. 溶液中一定由多种物质组成,一定是混合物 ,符合题意;
B、 溶剂不一定是水,如碘酒中溶剂为酒精 ,不符合题意;
C、 溶质可以固体、液体或气体 ,不符合题意;
D、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 ,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C
【解析】(1)比较蔗糖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控制变量,溶剂质量相同,水的温度相同,蔗糖和食盐的质量相同,溶质为蔗糖和食盐不同。(2)通过蔗糖和食盐溶解的多少确定两者溶解能力的强弱。
A.取质量相同的蔗糖和食盐,研究蔗糖和食盐的溶解能力两者质量需要相同,A错误;
B.取质量相同的两杯水,研究蔗糖和食盐的溶解能力需要使溶剂质量相同,B错误;
C.蔗糖和食盐放入水中后都不能进行搅拌,搅拌只影响溶解的速度,不影响溶解能力,C选项多余,C正确;
D.两杯水的温度应当相同 ,温度会影响物质的溶解能力,研究蔗糖和食盐的溶解能力时,为消除温度的影响需保证温度相同,D错误。
故答案为:C
C
【解析】粗食盐中含有不溶性(如泥沙)和可溶性的杂质(如K+、Mg2+、SO42+、Ca2+离子等)。不溶性的杂质可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可溶性的杂质则是向粗食盐的溶液中加入能与杂质离子作用的盐类,使之生成沉淀后过滤除去。对K+,利用KCl溶解度大于NaCl,且含量少,蒸发浓缩后,NaCl呈晶体析出,分离可得NaCl晶体。
A B D对于粗盐应先溶解,不溶性杂质通过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先使之沉淀然后过滤除去,对于KCl与NaCl的水溶液,利用他们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少量的KCl;故A B 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A
【解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进行判断;(2)观察表中的数据可找出其中的规律,即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根据表中的溶解度可分析145.8g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的成分;(4)根据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条件,可判断降低温度是否有晶体析出
A.观察表格,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此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0%≈24%,说法错误,A正确;
B.观察表格,可以找出其中的规律是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法正确,B错误;
C.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可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5.8g,所以此时145.8g溶液中,含有溶质为45.8g,说法正确,C错误;
D.将4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晶体析出的过程是溶液先到饱和,再降温析出晶体。由于硝酸钾溶液没有说是饱和的,所以温度降低溶解度虽然减小但并不一定有晶体析出,说法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A
B
【解析】根据饱和溶液和溶液浓稀之间的关系分析;
(2)饱和溶液是相对与某种溶质而言,肯定能够继续溶解其它溶质;
(3)能够析出晶体取决于溶液的溶解度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
(4)同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有关。
A.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非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饱和溶液能够再溶解其它溶质,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如果溶解度减少,那么一定会析出晶体;如果溶解度增大,那么不会析出晶体,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如果它的温度发生改变,即溶解度发生改变,那么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改变,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C
【解析】(1)(4)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判断;
(2)如果溶液中有晶体析出,那么肯定饱和;如果没有晶体析出,那么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3)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分析。
如果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那么它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没有晶体析出,故A错误;
没有晶体析出的溶液可能饱和,故B错误;
加少量溶质,溶质不再溶解的溶液一定饱和,故C正确;
如果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那么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时会析出晶体,故D错误。
故选C。
B
【解析】(1)分析①到②中溶剂水的质量变化即可;
(2)如果溶液中有晶体析出,那么溶质的质量减小;
(3)物质的溶解度不变,那么它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4)当温度相同时,同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A. 由图①到图②,由于蒸发,水的质量减小,因此溶液的质量减少,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图2中没有晶体析出,图3中有晶体析出,因此由图②到图③,溶质的质量减小,故B错误符合题意;
C. 图3和图4中都有晶体析出,说明它们都是饱和溶液;因为温度不变,所以氯化钠的溶解度相同,那么由图③到图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C正确不合题意;
D. 由图①到图④,温度不变,所以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不合题意。
B
【解析】A.纯水不导电,而普通的水导电是因为存在可以移动的正负离子;
B.溶质质量分数=;
C.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D.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反应一段时间后,溶质的质量不变,但是水分解后质量变小,则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实验成功时,左边注射器与电源负极相连,生成氢气,右边注射器生成氧气,则左边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约是右边的2倍,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与电源负极相连端产生的氢气具有可燃性,故D正确不合题意。
A
【解析】根据化学食盐操作的基本规范分析判断。
A.通过过滤的方法,只能除去黄泥水中大颗粒的泥浆,而无法去除色素、异味、细菌等微生物,无法得到纯净水,故A符合题意;
B.50g20%的盐水中含有食盐:50g×20%=10g,配制成10%的食盐水的质量为:10g÷10%=100g,那么需要加水:100g-50g=50g,即加水的体积为50mL,故B不合题意;
C.将蔗糖加水溶解得到蔗糖溶液,故C不合题意;
D.将食盐水加热蒸发,可以得到氯化钠晶体,故D不合题意。
、填空题
②;①
【解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小液滴,据此分析解答。
①泥沙是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形成悬浊液;
②农夫山泉中存在很多可溶性的矿物质,形成溶液;
③牛奶为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
属于溶液的是②,属于悬浊液的是①。
60g;37.5%
【解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2)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以此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计算该物质的溶解度。
(1)80g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设该物质的溶解度为x,
;
解得:x=60g。
(1)36克
(2)纯碱;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温度下降溶解度减小
【解析】碳酸钠(Na2CO3),化学品的纯度多在99.5%以上(质量分数),又叫纯碱,但分类属于盐,不属于碱。
(1)由图表中可以发现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
(2)由于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且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所以冬天由于温度较低会析出纯碱晶体。
故答案为:(1)36克(2)纯碱;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温度下降溶解度减小
(1)3;取出适量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2)③①④②⑤
(3)D
【解析】(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左盘下沉,说明称量物质的质量偏大;左盘上翘,说明称量物质的质量偏小;
(2)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解答;
(3)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即可。(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6%=3g;称量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左,那么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大,因此应该取出适量的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2)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放到烧杯内进行溶解,故正确顺序是③①④②⑤;
(3)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不合题意;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B不合题意
C.氯化钠晶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C不合题意;
D.溶液具有均一性,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铁架台;漏斗
(2)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液体外溅
(3)滤纸破损;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4)B
【解析】(1)根据所指仪器的名称解答;
(2)进行过滤操作时,液体不能直接倒进漏斗中,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漏斗的下口要紧贴在烧杯内壁上,而不能悬在空中,可能会引起液体飞溅;
(3)滤纸破损,或液体的高度高于滤纸边缘,都可能导致过滤的不彻底;
(4)溶解、蒸发和过滤操作可用于分离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据此选择。
(1)仪器的名称为:A.铁架台;D.漏斗;
(2)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装置安装存在一处的错误是: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这样安装会出现的后果是液体飞溅;
(3)过滤时,若经过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①滤纸破损;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4)溶解、蒸发和过滤操作可用于分离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
A.铜粉和铁粉都不能溶于水,故A不合题意;
B.食盐溶于水,而泥沙不溶于水,故B符合题意;
C.水和酒精都是液体,故C不合题意;
D.水和牛奶都是液体,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实验探究题
(1)C
(2)有大量晶体析出时
(3)A;C;D
(4)D
【解析】(1)根据甲图确定操作①的名称即可;
(2)根据结晶操作的规范解答;
(3)如果精盐的制得率偏差较大,那么肯定是精盐质量的测量出现较大偏差,据此分析判断;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1)在甲中,将粗盐配制成悬浊液的过程为溶解,应该为乙图中的③。
(2)图乙B为蒸发结晶,则:加热到有大量晶体析出时时,停止加热;
(3)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那么杂质不能被充分过滤,即会使测出的精盐质量偏大,故A符合题意;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会使测出的精盐质量偏小,故B不合题意;
C.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就蒸发结晶,则精盐中会存在杂质,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大,故C符合题意;
D.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会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大,故D符合题意;
E.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会导致部分食盐不能溶解,即精盐的质量偏小,故E不合题意。
故选ACD。
(4)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大,故A不合题意;
B.配制溶液时,烧杯先用少量蒸馏水润洗,会导致溶剂水的质量偏大,故B不合题意;
C.氯化钠晶体不纯,则溶质的质量偏小,故C不合题意;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不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D符合题意。
(1)ABDEF;EF
(2)控制变量
(3)⑤;温度
【解析】研究不同因素对实验的影响,采用控制变量法。
(1)1和2溶剂种类不同,1和3溶剂质量不同,3和4固体颗粒大小不同,5和6固体种类不同,5和7温度不同,该物理量不同则可以研究这个物理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是温度,溶剂种类和溶质种类,不包括溶剂质量,所有溶剂肯定都是其他条件相同,质量越大溶解溶质越多,所以这个不能算影响溶解性强弱的因素。
(2) 使用研磨好的粉末状的冰糖,防止固体颗粒大小不同影响使用结果,控制变量;
(3)7和5只有温度不同,所以该实验组是研究温度对溶解性的影响。
、解答题
(1)960
(2)解:设需要二氧化氯消毒液质量为x克
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则30kg×20%=xx80%
解得x =7.5kg
需要加水的质量为30kg - 7.5kg = 22.5kg
答:需要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7.5kg,需要加水22.5kg。
【解析】(1)首先根据m=ρV计算消毒液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据此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式计算需要80%消毒液的质量,而前后两个溶液的质量之差等于加水的质量。
(1)1000毫升的消毒液质量:m=ρV=1.2g/cm3×1000cm3=1200g;
其中溶质质量:1000g×80%=960g。
(1)110;22
(2)解:设:需要农药A的质量为m浓
20千克×4% =20%m浓
m浓=4千克
需要加水的质量为:m水=20千克-4千克=16千克。
【解析】(1)根据m=ρV计算农药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据此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出需要这种农药的质量,而前后溶液的质量之差就是加水的质量。
(1)这100毫升农药A的质量是:m=ρV=1.1g/cm3×100cm3=110g;
其中溶质的质量:110g×20%=22g。
(1)解:500mL=500cm3,这一瓶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是1.19g/cm3×500cm3×37%≈220.2g
(2)设可以稀释成1.85%的稀盐酸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200g×37%=x×1.85%
x=4000g。
【解析】(1)根据公式m=ρV计算浓盐酸的质量;
(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以此为等量关系,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最后计算即可。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