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预习】 09 欧姆定律运用
、选择题
如图所示,R1=5Ω,R2=10Ω,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为0.2A,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R1两端电压为2V B.R2两端电压为1V
C.电源电压为3V D.电路总电阻为20Ω
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如果被测电阻大约为80 Ω,选用的电源电压为1.5 V,选用的电流表量程为0~0.6 A,对于电流表和电源电压的选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源选择错误,会烧坏电源
B.电流表量程不合适,电流表无示数
C.电源电压选择不当,电路中电流过小,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太小,读数误差较大
D.电流表量程选择错误,读数误差较大
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发光,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的指针几乎不动。则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 )
A.小灯泡短路 B.电流表断路 C.小灯泡断路 D.电压表短路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电流表A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差不变
B.电流表A1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和变大
C.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变小
D.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乘积变大
如图,定值电阻的阻值是4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10Ω.滑片P置于滑动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示数为8V;当滑片从中点向b端移动距离s后,电压表示数变为6V;当滑片从中点向a端移动距离s后,电压表示数为( )
A.4V B.6V C.10V D.12V
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后,电路出现故障,以下是小明对电路故障的一些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
①若 L1 短路,则 L1 不亮,L2 亮,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
②若 L2 短路,则 L1 亮,L2 不亮,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
③若 L1 断路,则两灯均不亮,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无示数
④若 L2 断路,则两灯均不亮,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无示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恒为 3V,更换 5 个定值电阻 Rx, 得 到如图乙所示的图像。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同学研究的是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B.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保持 0.5V 不变
C.实验时,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时,电压表示数将变大
D.按图乙 5 个定值电阻对应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 1~5Ω
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从最大变到最小时,两个电阻的“U-I”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3V
B.R1的阻值为5Ω
C.R2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10Ω
D.变阻器滑片在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4A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1、2、3、4、5、6为连接点的标号,电源电压为3 V,在开关闭合后,发现小灯泡不亮。现用电压表检查电路故障,需要检测的有:电源、开关、小灯泡、导线以及电路中的各连接点,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电路故障可能为( )
电压表两端接点 1与2 1与3 1与4 1与5 1与6
电压表读数/V 3 3 0 0 0
A.开关断路 B.小灯泡断路 C.小灯泡短路 D.电源短路
小金设计了一种输液提示器,能在护士站观察到药液量的变化,当袋中药液量减少时,为使电压表示数也随之减小,下列符合要求的电路图是( )
A. B. C. D.
、填空题
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安,定值电阻R2的阻值为20欧,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安。实验时将它们串联起来,则通过R1和R2的电流之比为 ,R1和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和允许加在它们两端的最大电压分别是 、 。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10 Ω。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从最右端滑到最左端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变化关系如图乙中ab线段所示,由此可知,电源电压为 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 Ω。
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缺少电压表的情况下,扬扬利用两个电流表和一个已知阻值为5欧的电阻R0,同样测出了小灯泡的电阻,原理如图甲所示。扬扬读出电流表 (填“A1”或“A2”)的示数为0.5安,而电流表 (填“A1”或“A2”)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L两端的电压为 ,小灯泡L的电阻为 欧。
在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A和B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元件A的电阻为 ;将A和B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0V的电源两端,则通过A和B的总电流是 。
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10欧。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a端滑到中点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1)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 欧。
(2)电源电压为 伏。
、实验探究题
某实验小组做“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所用的器材有: (第 19题)电压为3伏的电源,待测电阻Rx以及符合实验要求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和开关。如图甲是没有连接完整的实物电路。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 (选填“最左”或“最右”)端。
(3)实验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为了检查电路故障,他们借助一根检测导线进行检测,当该导线两端分别接不同点时,对应的现象如下表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电路发生的故障是 。
检测导线接点 现象
a、b 电压表、电流表均无示数
a、c 电压表、电流表均无示数
a、d 电压表、电流表均有示数
c、d 电压表、电流表均有示数
(4)排除故障后进行实验,当电压表示数为2.4伏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这时电流为 安,他们利用此组数据即得出该待测电阻Rx的阻值,结束了实验。你认为他们这种做法有何不要? 。
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取两根材料不同、横截面积相同的金属丝a、b,连接成如图甲的实验电路,O、M分别为金属丝a、b的端点,P是金属丝上可移动的接触点。在实验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始终为I=1.25A.电压表示数U 随OP间距离x的变化如下表:
x/mm 600 700 800 9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U/V 4.50 5.00 5.50 6.00 6.75 7.00 7.25 7.50 7.75
(1)当OP=1000mm 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请在表格空格处填上此时的U值 。
(2)请在图丙的坐标中绘出电压表示数U 随x 变化的图线。
(3)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①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有关;② 。
、解答题
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0Ω,电阻R2的阻值为50Ω。闭合开关S,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10V。求:
(1)通过电阻R2电流。
(2)电阻R1两端的电压。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进入各种公共场所必须测量体温,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的使用极大方便了体温检测,如图甲所示。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的电路原理图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为9伏,R0是阻值为10欧的定值电阻,Rt是热敏电阻,其阻值会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当人体体温高于37.3℃时,红灯亮发出报警。Rt随人体温度辐射的红外线变化的关系如表所示。
温度t(℃) 35 36.5 37 37.5 38 39 40
电阻Rt(欧) 20 17 16 15 14 12 10
(1)图乙中的显示仪是用 选填 “电压表”或“电流表”)改装的。
(2)图乙中R0的作用是 。
(3)当体温是35℃时,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伏?
(4)小白同学经过测温仪时,电压表示数显示3.6伏,计算说明测温仪是否会报警。
如图所示电路,开关闭合后,电流表 A1 示数为1.2A,电流表 A2 示数为0.8A,电压表 V示数为6V,请回答:
(1)灯泡L1和L2的连接方式为 。
(2)电源电压是 V。
(3)求灯L1的阻值。
【暑期预习】 09 欧姆定律运用答案解析
、选择题
C
【解析】(1)根据公式U1=I1R1计算即可;
(2)根据公式U2=I2R2计算即可;
(3)根据U总=U1+U2计算总电压;
(4)根据R总=R1+R2计算总电阻。
A.R1两端电压为:U1=I1R1=0.2A×5Ω=1V,故A错误;
B.R2两端电压为U2=I2R2=0.2A×10Ω=2V,故B错误;
C.电源电压为:U总=U1+U2=1V+2V=3V,故C正确;
D.电路总电阻为:R总=R1+R2=5Ω+10Ω=15Ω,故D错误。
故选C。
C
【解析】根据计算出通过电路的电流,然后与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进行比较,从而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此时通过电路的电流为:,而电流表选择量程0~0.6A时,分度值为0.02A.由于电流值小于电流表的分度值,因此测量误差会很大,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C
【解析】电流表的指针几乎不动说明故障是开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开路在电压表的两接线柱之间。
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的指针几乎不动,说明电路是开路;电压表的指针有明显的偏转,说明电压表通过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与电源两极相连,因此小灯泡处出现断路。
A
【解析】根据电路图可知,电阻R1与R2并联,电压表测R1的电压,即电源电压,电流表A1测通过R1的电流,A2测通过R2的电流,A测干路电流。
(1)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之和;
(2)首先根据滑片移动方向判断A2的示数变化,然后再根据A=A1+A2分析即可;
(3)电阻在数值上等于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流的比值;
(4)首先分析电流表A2的示数变化,再分析它和电压表V的示数乘积的大小变化。
电阻R1与R2并联,电压表测R1的电压,即电源电压,电流表A1测通过R1的电流,A2测通过R2的电流,A测干路电流。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阻R2的阻值变大。
A.电流表A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差就是通过R1的电流;因为R1的电压和电阻都保持不变,所以通过它的电流保持不变,故A正确;
B.R2的阻值变大,它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公式可知,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因为A1的示数不变,根据公式A=A1+A2可知,它们的和示数变小,故B错误;
C.电压表测总电压,电流表A测总电流,那么二者的比值就是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总电压保持不变,总电流变小,那么总电阻变大,故C错误;
D.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因此二者乘积变小,故D错误。
故选A.
D
【解析】①在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据此计算出滑片P在中点时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然后根据U总=U1+U2计算出电源电压。
②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再次计算出电压表的示数为6V时变阻器的电阻,然后与滑片在中点时的电阻比较,计算出移动s后电阻的变化值△R2。由于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所以滑片从中点向a端移动时,变阻器电阻的减少值也应该是△R2,最后再次利用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计算电压表的示数即可。
①滑片P置于滑动变阻器的中点时,变阻器的阻值为5Ω,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8V;
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得到:;
解得:U2=10V;
那么电源电压U总=U1+U2=8V+10V=18V;
②当滑片从中点向b端移动距离s后,电压表示数变为6V;
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得到:;
解得:R2'=8Ω;
那么变阻器的滑片移动s后电阻的增大值为:△R2=8Ω-5Ω=3Ω;
③当滑片从中点向a端移动距离s后,变阻器的阻值会减小3Ω,
那么此时变阻器的阻值为:R2''=5Ω-3Ω=2Ω;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得到:;
解得:U1=12V。
故选D。
C
【解析】根据对电路的理解,结合电表的使用方法,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①若 L1 短路,则 L1 不亮,L2 亮,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同时被短路没有示数,故①错误;
②若 L2 短路,则 L1 亮,L2 不亮,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故②正确;
③若 L1 断路,则两灯均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而电压表有示数,接近电源电压,故③错误;
④若 L2 断路,则两灯均不亮,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无示数,故④正确。
故选C。
D
【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判断;
(2)从图像乙中找到一组对应的电流和电阻值,然后根据U=IR计算出电压表的示数;
(3)根据欧姆定律判断电压表的示数变化;
(4)根据乙图确定通过变阻器的最大电流和最小电流,然后根据U变=U总-U计算出变阻器的电压,最后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即可。
A.探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时,应该控制电阻不变,而改变电压,题目中变化的是电阻,保持不变的是电压,故A错误;
B.根据乙图可知,当电阻为5Ω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5A,那么电压表的示数:U=IR=0.5A×5Ω=2.5V,故B错误;
C.根据甲图可知,定值电阻与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定值电阻的电压。当滑片右移时,变阻器的阻值变大,通过电路的电流变小,根据U=IR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变小,故C错误;
D.变阻器的电压为:U变=U总-U=3V-2.5V=0.5V;
当电流为0.5A时,变阻器的电阻为:;
当电流为0.1A时,变阻器的电阻为:.;
那么变阻器接入的阻值范围为1~5Ω。
D
【解析】(1)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从图乙中找到相同电流下两个电压表的示数,然后将它们相加即可;
(2)根据图甲确定两个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规律,然后与图乙对应,最后根据欧姆定律计算R1的阻值。
(3)根据图甲确定两个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规律,然后与图乙对应,最后根据欧姆定律计算R2的阻值。
(4)首先根据R总=R1+R2计算出总电阻,再根据计算出总电流。
根据图甲可知,电阻R1与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V1测R1的电压,V2测R2的电压。
根据图像可知,当电流为0.2A时,两个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2V和1V,则电源电压:U总=U1+U2=2V+1V=3V,故A正确不合题意;
根据图甲可知,当电流增大时,根据U=IR可知,电压表V1的示数增大。
根据U总=U1+U2可知,V2的示数减小,则图像甲为R2的,图像乙为R1的。
则R1的阻值:。
故B正确不合题意;
当电流最小为0.2A时,R2的最大电压为2V,
则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故C正确不合题意;
当变阻器在中点时,总电阻为:R总=R1+R2'=5Ω+10Ω×=10Ω;
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B
【解析】只有电压表中有电流经过,电压表才会有示数,因此电压表有示数,就说明与电压表和电源构成回路的部分没有问题;否则,就说明这部分有断路发生,据此判断即可。
根据表格可知,当电压表接在1和3之间时,电压表还有示数,说明从1到2到3这部分电路正常;当电压表接在1与4之间时没有示数,说明1到2到3到4之间有断路;二者比较可知,发生断路的位置就在3和4之间,即小灯泡断路,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C
【解析】根据图片,利用欧姆定律分析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规律即可。
A.变阻器与灯泡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的电压。当药液减少时,滑片向上移动,但是变阻器接入的阻值保持不变,因此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故A不合题意;
B.变阻器与灯泡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的电压。当药液减少时,滑片向上移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增大,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可知,电压表的示数逐渐增大,故B不合题意;
C.变阻器与灯泡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的电压。当药液减少时,滑片向上移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可知,电压表的示数逐渐减小,故C符合题意;
D.变阻器与灯泡并联,电压表测变阻器的电压。当药液减少时,滑片向上移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增大,但是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填空题
1∶1;1∶2;0.5安;15伏
【解析】(1)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2)已知电阻和电流根据公式U=IR计算对应电压的比值;
(3)当电阻串联时,为了保证每个电阻都能正常工作,因此最大电流应该等于其中最小的电流,然后根据U总=I总R总计算出电路两端的最大电压。
(1)电阻R1与R2串联,那么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即I1:I2=1:1;
(2)根据公式U=IR得到:
U1:U2=I1R1:I2R2=R1:R2=10Ω:20Ω=1:2;
(3)因为0.5A<1A,
所以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A;
允许加在它们两端的最大电压为:U总=I总R总=0.5A×(10Ω+20Ω)=15V。
6;20
【解析】根据图乙确定滑片在最左端和最右端时电压表的示数和电流表的示数,然后根据欧姆定律,结合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U总=U1+U2列出方程计算即可。
根据图片可知,当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右端时,R1与R2串联,此时电压表测R2的电压,此时总电阻最大而总电流最小;
根据图乙可知,此时电压表示数为4V,电流表示数为0.2A,
根据U总=U1+U2得到:U总=0.2A×R1+4V ①;
当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时,变阻器的阻值为零,此时只有R1,此时总电流最大;
根据图乙可知,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0,而电流表示数为0.6A;
根据U总=I总R总得到:U总=0.6A×10Ω ②;
①②联立解得:U总=6V,R2=20Ω。
A1;A2;1.5伏;7.5
【解析】(1)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之和,因此干路电流肯定大于支路电流;首先读出乙图中电流表的示数,然后与0.5A比较,大的是干路电流,小的是支路电流;
(2)首先根据I0=I总-I计算出通过R0的电流,然后根据公式UL=U0=I0R0计算出灯泡两端的电压,最后根据公式计算灯泡的电阻即可。
(1)根据乙图可知,电流表使用量程0~0.6A,分度值为0.02A,那么电流表的读数为0.2A;
根据甲图可知,电流表A1在干路上,A2与灯泡串联在支路上,
所以A1的示数肯定大于A2的示数;
因此A1的示数为0.5A,A2的示数为0.2A;
(2)那么电阻R0的电流为:I0=I总-I=0.5A-0.2A=0.3A;
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UL=U0=I0R0=0.3A×5Ω=1.5V;
小灯泡的电阻为:。
5Ω;0.6A
【解析】(1)从图像中找到元件A一组对应的的电压和电流,然后根据计算即可;
(2)从图像中找到电压为2V时通过元件A和元件B的电流,然后根据I总=IA+IB计算通过的总电流。
(1)根据图像可知,元件A的电压为1V时,通过的电流为0.2A,
那么它的电阻为:;
(2)当电压为2V时,通过元件A的电流为0.4A,通过元件B的电流为0.2A;
那么通过A和B的总电流为:I总=IA+IB=0.4A+0.2A=0.6A.
(1)20
(2)12
【解析】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R0与R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
当滑片位于a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根据串联分压特点可知电压表的示数最大,由图乙可知,UR=8V,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的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电源电压的表达式;
当滑片位于中点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总电阻的一半,由图乙可知,UR′=6V,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的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电源电压的表达式,联立两个表达式可得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和电源电压。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R0与R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
当滑片位于a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根据串联分压特点可知电压表的示数最大,由图乙可知,UR=8V,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的电流,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电源电压........①,
当滑片位于中点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总电阻的一半,由图乙可知,UR′=6V,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路中的电流,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电源电压........②,
联立①②可得:R=20Ω,U=12V。
、实验探究题
(1)
(2)最左
(3)c、d间导线断路
(4)0.3;没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解析】(1)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除了电压表与电阻Rx并联外,其它电器元件都是串联,要注意电表的量程和正负接线柱的选择,还要注意变阻器接线“一上一下”,据此分析解答;
(2)闭合开关前,为了防止电流过大烧毁用电器,变阻器的阻值必须调到最大;
(3)用导线并联法检测故障时,如果电流表有示数,那么说明并联部分出现断路;如果电流表没有示数,那么说明并联电路外出现断路,据此逐一排查,缩小范围即可;
(4)根据乙图确定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根据指针的位置读出示数。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以调节电压表的示数,获取多组对应的电流值,最后将计算出的电阻值求出平均值即可。
(1)电压表应该与Rx并联,因为电源电压为3V,所以选择0~3V的量程,即将“3”的接线柱与d接线柱连接;电流表与变阻器串联,变阻器已经连接了下面的接线柱,因此将电流表的“-”接线柱与变阻器左上角的接线柱相连即可,如下图所示:
(2)根据甲图可知,变阻器使用的滑片右边的部分,当滑片在最左端时阻值最大,因此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置于最左端。
(3)①导线接在ab之间,两个电表仍然没有示数,说明ab之间没有断路;
②导线接在ac之间,两个电表没有示数,说明ac之间没有断路;
③导线接在ad之间,两个电表有示数,说明ad之间有断路。
ac之间正常,ad之间有断路,那么断路肯定在cd之间。
(4)根据乙图可知,电流表选择量程0~0.6A,分度值为0.02A,那么示数为0.3A;我认为他们的做法有问题,理由是:没有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1)6.50
(2)
(3)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当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长度越长,导体的电阻越大。
【解析】(1)根据乙图确定电压表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根据指针的位置读出示数;
(2)方格纸上横轴表示长度,纵轴表示电压,根据表格数据在对应位置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用线连接起来即可;
(3)分析第一组到第五组数据,总结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是否有关。
(1)根据乙图可知,电压表选择量程0~15V,分度值为0.5V,那么电压表的示数为6.5V。
(2)方格纸上横轴表示长度,纵轴表示电压,根据表格数据在对应位置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用线连接起来即可,如下图所示:
(3)分析第一组到第五组数据可知,导体的长度越大,电阻越大,因此得到结论: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当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长度越长,导体的电阻越大)。
、解答题
(1)通过电阻R2电流 ;
(2)电阻R1与R2串联,
那么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I1=I2=0.2A;
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U1=I1R1=0.2A×10Ω=2V。
【解析】(1)已知电压和电阻根据公式计算通过电阻R2的电流;
(2)首先根据I1=I2计算出通过电阻R1的电流,然后根据公式U1=I1R1计算电阻R1两端的电压。
(1)电流表
(2)保护电路
(3)解:当体温是35℃时, 由表格可知:Rt=20Ω
R=Rt+R0= 20Ω+10Ω=30Ω
I0=I= =0.3A
U0=I0R0=0.3A×10Ω=3V
(4)解: I = I0= = 3.6V/10Ω= 0.36A
R= =25Ω
Rt=R-R0=25Ω-10Ω=15Ω
由表格可知:体温为37.5℃,大于37.3℃
测温仪会报警
【解析】(1)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判断;
(2)根据表格可知,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逐渐减小,此时通过电路的电流会增大。如果没有R0的分压作用,那么会导致电流过大而烧毁用电器。
(3)首先根据表格确定35℃时热敏电阻Rt的阻值,然后根据 R=Rt+R0 计算出总电阻,根据 计算出总电流,最后根据 U0=I0R0 计算电压表的示数。
(4)首先根据计算出总电流,再根据 计算出总电阻,接下来根据 Rt=R-R0 计算出热敏电阻的阻值,最后根据表格确定此时的温度,最后进行比较即可。
(1)根据图乙可知,显示仪与电阻串联,那么它应该为电流表。
(1)并联
(2)6
(3)解:I1=I总-I2=1.2A-0.8A=0.4A
R1= = =15Ω
【解析】(1)在电路中,如果只有一条通路,那么为串联;如果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通路,那么为并联;
(2)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计算;
(3)首先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I1=I总-I2 计算出通过L1的电流,再根据计算出 的阻值。
(1)根据图片可知,电流从正极出发后分为两支,一支经过灯泡L1,另一支经过灯泡L2,则存在两条通路,因此灯泡L1和L2为并联。
(2)根据图片可知,电压表测L1两端的电压。根据并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电压可知,此时的电源电压为6V。
(3)电流表A1测总电流,A2测通过灯泡L2的电流。
则通过灯泡L1的电流 I1=I总-I2=1.2A-0.8A=0.4A ;
灯泡L1的电阻: 。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