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单元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单元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5 19:2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选择题
1.(2023·海安市南莫中学高一期中)下图是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1870年和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示意图,据此可知
A.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在美国、德国开展 B.英国、法国工业生产呈下降趋势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D.20世纪初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2.(2023·重庆一中高一期中)19世纪30-40年代,欧洲相继发生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三大工人运动的先后兴起表明当时
A.工人阶级拥有完善的组织机构 B.资本主义制度失去多数人支持
C.工人阶级拥有成熟的指导思想 D.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重大缺陷
3.(2023·齐河县第一中学高一期中)1871年,马克思撰文指出:“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由此可见,马克思
A.旨在创建科学的革命理论B.主张发挥工人阶级主体地位
C.强调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已成熟D.要求组建强有力的新型政党
4.(2023·福建宁德市·高三三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贷款、补贴、采购和投资等办法来资助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实现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的结合。这说明
A.资本是政府推动垄断组织形成的手段B.政府资助在工业化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C.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有赖于国家支持D.生产组织形式变革推动经济结构变化
5.(2023·四川遂宁市·高三三模)“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他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他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共产党宣言》中这段话主要揭示了
A.资本对人性的异化 B.殖民扩张与掠夺加剧
C.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D.共产党人的斗争策略
6.(2023·辽宁葫芦岛市·高三二模)下表是欧美四国生铁、钢、煤的产量的统计数据。其中,丙国和丁国是
生铁产量 (单位:千吨) 钢产量 (单位:千吨) 煤产量 (单位:百万吨)
1871年 1891年 1871年 1891年 1871年 1891年
甲 860 1897 80 740 13.259 26.025
乙 1665 9203 69 4277 29.5 14.09
丙 1564 4641 521 2352 37.0 94.2
丁 6600 7499 600 3200 127 186
A.德国、英国 B.德国、美国
C.法国、英国 D.美国、英国
7.(2023·安徽省肥东县第二中学高二期中)下图是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包括殖民地时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根据图表及所学知识,可推知A、B、C、D四条曲线分别代表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单位:1990年国际元)
A.英国、荷兰、美国、西班牙B.美国、英国、荷兰、西班牙
C.英国、美国、西班牙、荷兰D.美国、西班牙、英国、荷兰
8.(2023·全国高三二模)《共产党宣言》指出:生产力发展和物质条件的丰富对发展无产阶级民主及其实现程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主要反映了
A.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的重要使命 B.政治统治是阶级斗争的根本目的
C.上层建筑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理
9.(2023·安徽亳州市·亳州二中高一期中)1904年,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约有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产值占总产值的38%。这反映了此时美国
A.生产关系经历变革 B.经济指导思想发生变化
C.开启了近代化历程 D.近代工厂制度应运而生
10.(2023·黑龙江哈尔滨市·哈九中高三其他模拟)恩格斯在著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删除了一切不必要的外来语,“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该书从1880年以来出版了10多种外文译本,并且在工人运动中得以广泛传播。这一历史现象
A.说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B.根源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可能性 D.表明社会主义革命条件普遍具备
11.(2023·广东汕头市·高三三模)18世纪初,英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主要产业有毛纺织业、棉纺织业、建筑业、煤炭业及金属制造业等。1750年,毛纺织品占英国总出口额的61.9%,金属制造业出口占比上升至9.2%,成为第二大出口产业。据此可知
A.广阔的殖民地促使英国贸易繁荣B.英国已建立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C.英国经济转型的条件更加成熟D.自由贸易推动英国工业快速发展
12.(2023·河南驻马店市·高一期中)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19世纪晚期表现为
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自由竞争和贸易 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
C.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实施社会保障 D.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巴黎公社)实行公职人员的民主选举,选举不受任何限制,是名副其实的普选制。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几乎都参加了投票。……公社委员及其他公职人员除了接受群众监督之外,还可以根据人民的意见,随时撤换。……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
——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通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真正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根本措施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公社采取的措施体现了什么思想精神,其作用如何。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选择题
1.(2023·海安市南莫中学高一期中)下图是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1870年和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示意图,据此可知
A.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在美国、德国开展 B.英国、法国工业生产呈下降趋势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D.20世纪初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详解】从数据可以看出,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1870年和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所占据的比重各不相同,存在较大差距,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C正确;从材料看不出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在美国、德国开展,排除A;材料只反映比重,不能得出英国、法国工业生产呈下降趋势,排除B;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
2.(2023·重庆一中高一期中)19世纪30-40年代,欧洲相继发生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三大工人运动的先后兴起表明当时
A.工人阶级拥有完善的组织机构 B.资本主义制度失去多数人支持
C.工人阶级拥有成熟的指导思想 D.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重大缺陷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D项正确;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多是自发组织而起,因此排除A项;当时资本主义正处于发展上升阶段,不可能失去多数人的支持,因此排除B项;当时马克思主义尚未诞生,因此工人阶级并没有成熟的指导思想,因此排除C项。
3.(2023·齐河县第一中学高一期中)1871年,马克思撰文指出:“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由此可见,马克思
A.旨在创建科学的革命理论B.主张发挥工人阶级主体地位
C.强调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已成熟D.要求组建强有力的新型政党
【详解】根据“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可知,马克思强调建立无产阶级的新型政党,故选D;19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的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诞生,排除A;材料强调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排除B;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4.(2023·福建宁德市·高三三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贷款、补贴、采购和投资等办法来资助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实现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的结合。这说明
A.资本是政府推动垄断组织形成的手段B.政府资助在工业化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C.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有赖于国家支持D.生产组织形式变革推动经济结构变化
【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国家资助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手段是资本(贷款、补贴、采购和投资),A正确;B表述绝对,排除;C与题无关,排除;材料中未提及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D。
5.(2023·四川遂宁市·高三三模)“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他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他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共产党宣言》中这段话主要揭示了
A.资本对人性的异化 B.殖民扩张与掠夺加剧
C.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D.共产党人的斗争策略
【详解】材料“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他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他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反映的是在资本的控制之下,人性发生了变化,各职业都成了在资本控制之下的雇佣劳动,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殖民扩张和阶级矛盾,排除BC;材料没有提出策略是什么,排除D。
6.(2023·辽宁葫芦岛市·高三二模)下表是欧美四国生铁、钢、煤的产量的统计数据。其中,丙国和丁国是
生铁产量 (单位:千吨) 钢产量 (单位:千吨) 煤产量 (单位:百万吨)
1871年 1891年 1871年 1891年 1871年 1891年
甲 860 1897 80 740 13.259 26.025
乙 1665 9203 69 4277 29.5 14.09
丙 1564 4641 521 2352 37.0 94.2
丁 6600 7499 600 3200 127 186
A.德国、英国 B.德国、美国
C.法国、英国 D.美国、英国
【详解】题干中所涉及的时间点都是“1871年”和“1891年”,即题干表格中所出现的现象都是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和德国的发展速度最快,而传统的英国和法国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即甲乙应该是美国和德国,就英、法两国而言,英国的发展速度要比法国要快一些,然后结合题干表格中的比较,可知丁是英国;就丙、丁两国而言,通过题干中的表格数据比较可知,丙国的发展速度要比丁国慢,我们就此可以判断丙是法国;就甲、乙两国而言,通过题干中的表格数据比较可知,乙的发展速度较快,而甲发展较慢,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1871年,德国刚刚完成统一,其发展速度要比美国慢一些,据此可以判断甲是德国;就美国和德国而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的发展速度要比德国要更快一些,美国的能源产业发生变革,石油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所以表格中煤的产量下降,再结合题干中的表格其他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判断乙是美国。故选C,排除ABD。
7.(2023·安徽省肥东县第二中学高二期中)下图是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包括殖民地时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根据图表及所学知识,可推知A、B、C、D四条曲线分别代表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单位:1990年国际元)
A.英国、荷兰、美国、西班牙B.美国、英国、荷兰、西班牙
C.英国、美国、西班牙、荷兰D.美国、西班牙、英国、荷兰
【详解】根据所学,1600左右年西班牙是西欧的强国,其有广阔的殖民地,但之后衰落,故线条D是西班牙。而荷兰在17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之后被英国打败,因此C线是荷兰。英国在18世纪中期成为海上霸主,同时在18世纪中期开展工业革命,此时他的实力最强,故但后面被美国超越,故线B是英国。美国成立之前是英属殖民地,经济实力较弱,但之后成为了霸主,故A线是美国。综合以上分析可得出B项正确,排除ACD。
8.(2023·全国高三二模)《共产党宣言》指出:生产力发展和物质条件的丰富对发展无产阶级民主及其实现程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主要反映了
A.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的重要使命 B.政治统治是阶级斗争的根本目的
C.上层建筑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理
【详解】从材料“生产力发展和物质条件的丰富对发展无产阶级民主及其实现程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可知无产阶级为实现政治民主需要发展生产力,故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的重要历史使命,故A正确;材料体现了生产力对无产阶级民主和实践程度的作用,以及无产阶级需尽可能增加生产力,反映的是无产阶级与生产力的关系,并没有涉及阶级斗争等政治方面的内容,故B错误;材料中生产力发展和物质条件可以看成经济基础,无产阶级民主及其实现程度和政治统治,可以看成上层建筑,C、D虽表述无误,但与材料关联契合度不大,故排除C、D。
9.(2023·安徽亳州市·亳州二中高一期中)1904年,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约有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产值占总产值的38%。这反映了此时美国
A.生产关系经历变革 B.经济指导思想发生变化
C.开启了近代化历程 D.近代工厂制度应运而生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美国1904年大企业数量较少,但是拥有工人的数量和创造产值的数量均较高,这明显是垄断组织的特征,反映了20世纪初生产关系经历变革,所以A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经济指导思想发生变化,由重商主义向自由主义转变,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早在16世纪世界近代化历程已经开始,排除C;第一次工业革命,近代工厂制度应运而生,排除D。
10.(2023·黑龙江哈尔滨市·哈九中高三其他模拟)恩格斯在著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删除了一切不必要的外来语,“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该书从1880年以来出版了10多种外文译本,并且在工人运动中得以广泛传播。这一历史现象
A.说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B.根源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可能性 D.表明社会主义革命条件普遍具备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得以广泛传播,说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历史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根源是工业革命把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出来,排除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出版于1880年,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于1848年,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信息,排除D。
11.(2023·广东汕头市·高三三模)18世纪初,英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主要产业有毛纺织业、棉纺织业、建筑业、煤炭业及金属制造业等。1750年,毛纺织品占英国总出口额的61.9%,金属制造业出口占比上升至9.2%,成为第二大出口产业。据此可知
A.广阔的殖民地促使英国贸易繁荣B.英国已建立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C.英国经济转型的条件更加成熟D.自由贸易推动英国工业快速发展
【详解】材料“英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毛纺织品占英国总出口额的61.9%,金属制造业出口占比上升至9.2%”体现的是英国的制造业体系较为健全,对外贸易发展较快,说明这一时期的经济转型条件更为成熟,C正确;材料未涉及殖民地对英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A排除;B属于表象,材料强调的是经济转型条件,排除;自由贸易是工业革命发展的结果,此时处于工业革命前夕,D排除。故选C。
12.(2023·河南驻马店市·高一期中)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19世纪晚期表现为
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自由竞争和贸易 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
C.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实施社会保障 D.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详解】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导致了垄断组织的出现,冲击了“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化”思想,B正确;据所学可知垄断组织的出现,完全的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受到了破坏,排除A;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实施社会保障,是二战以后,排除C;罗斯福新政国家大力干预经济,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排除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巴黎公社)实行公职人员的民主选举,选举不受任何限制,是名副其实的普选制。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几乎都参加了投票。……公社委员及其他公职人员除了接受群众监督之外,还可以根据人民的意见,随时撤换。……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
——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通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真正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根本措施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公社采取的措施体现了什么思想精神,其作用如何。
【答案】(1)根本措施: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2)思想精神:民主、平等。
作用:保障人民行使民主权利,防止国家公职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剥削阶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