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选择题
1.中国美术馆藏版画:计桂森创作的《妇纺小组》(1944年),这幅作品反映的历史事件
A.废除了农民土地私有制度 B.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C.促进了党的工作中心转移 D.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
2.1944年8月27日,蒋介石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动员和鼓励高中、大学生从军。10月中旬,国民政府在重庆召开“发动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会议",并且成立了“全国知识青年志愿从军指导委员会,征集了十万人组建中国青年远征军。这一举措
A.优化了军队素养 B.缘于国民政府的兵源枯竭
C.密切了国共关系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根据下表信息(部分),中国近代大部分租界收回的主要原因是
1917年,收回天津、汉口德租界;天津奥租界 1943年收回上海美租界
1924年,收回天津俄租界;1925年,收回汉口俄租界 1943年收回上海、天津、广州英租界
1927年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1945年收回苏州、沙市、福州、汉口日租界
1929年收回镇江英租界;1930年收回厦门英租界 1945年收回鼓浪屿公共租界,杭州、厦门、天津日租界,天津意租界,北平东交民巷使馆区,上海公共租界
1931年收回天津比租界;1941年收回重庆日租界 1946年收回上海、天津、汉口、广州法租界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B.欧美列强自身实力不断下降
C.抗日战争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4.1943年重庆出版社署名蒋介石所著《中国之命运》一书,书中指出:三民主义是“国
民革命不变之最高原则”,“民族复兴唯一正确之路线”。其主要目的是
A.强调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地位
B.用三民主义思想指导国军战略反攻
C.表明国民政府追随孙中山的革命理想
D.弱化中共政治影响以维持独裁统治
5.1944年,中共机关报《新华日报》指出"我们全体同胞深切体认国父遗留给我们革命建国责任的重大,要我们同胞至诚接受国父精神制胜的遗教"。中国共产党旨在
A.回击国民党的反共摩擦 B.承认孙中山的领袖地位
C.缔造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下图是20世纪40年代初中国高校分布情况,对该图信息解读最合理的是( )
A.经济与文教发展步调一致 B.抗战胜利的精神基础得以奠定
C.人才培养适应工业化需求 D.教育发展取决于地区开放程度
7.1942年1月,美、英、苏、中领衔签署二十六国联合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中国《中央日报》社论称:“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该观点所要说明的是
A.中国已是反法西斯战争重要战场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各国联合是反法西斯斗争的关键
D.抗日战争极大提高了民族凝聚力
8.抗日老兵张业辉回忆:“当我们从印度受训结束开赴战场,已有成千上万名日军叫嚣两个月内打通防线,消灭联军。史迪威、潘裕坤、博得诺三位将军精诚合作……,最终成功保住了连接东南亚的交通线。”张业辉回忆的这场战役展现出
A.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日斗志 B.反法西斯联盟的联合抗日精神
C.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艰苦斗争 D.日本帝国主义军队的不堪一击
9.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创办“陕北公学”,学员选拔要求为“只要不是汉奸亲日派,经过正规的入学测验,没有严重的病,都能入校学习,因此也不分党派,更不分性别”。据此可知,“陕北公学”的创办
A.推动了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 B.有利于边区教育均衡发展
C.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 D.初步建立起边区教育体系
10.针对日军实行的“以战养战”,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领导沦陷区人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同时组织领导沦陷区的工人以怠工、罢工等斗争形式破坏日军掠夺资源的部署,还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这主要体现了( )
A.相持阶段对敌斗争的残酷复杂
B.党的群众路线与统一战线策略
C.沦陷区人民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D.日本侵华方针政策的阴险狠毒
11.(2019·北京·17)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它( )
A.是八路军正面战场的战区之一
B.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
C.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
D.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
12.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二、综合题
13.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全民族抗战的胜利”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材料
甲:摘编自“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发表的官方文件。亲爱的同胞们!……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侵略。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搏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1937年7月17日)
乙:摘编自1938年1月1日创刊的《抗战漫画》中的两组画面。
丙:下图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
结论:全民族抗战的实现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1)使用材料甲、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
(2)据材料甲、乙、丙并结合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对结论加以阐述。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选择题
1.中国美术馆藏版画:计桂森创作的《妇纺小组》(1944年),这幅作品反映的历史事件
A.废除了农民土地私有制度 B.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C.促进了党的工作中心转移 D.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
【答案】D
2.1944年8月27日,蒋介石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动员和鼓励高中、大学生从军。10月中旬,国民政府在重庆召开“发动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会议",并且成立了“全国知识青年志愿从军指导委员会,征集了十万人组建中国青年远征军。这一举措
A.优化了军队素养 B.缘于国民政府的兵源枯竭
C.密切了国共关系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B
3.根据下表信息(部分),中国近代大部分租界收回的主要原因是
1917年,收回天津、汉口德租界;天津奥租界 1943年收回上海美租界
1924年,收回天津俄租界;1925年,收回汉口俄租界 1943年收回上海、天津、广州英租界
1927年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1945年收回苏州、沙市、福州、汉口日租界
1929年收回镇江英租界;1930年收回厦门英租界 1945年收回鼓浪屿公共租界,杭州、厦门、天津日租界,天津意租界,北平东交民巷使馆区,上海公共租界
1931年收回天津比租界;1941年收回重庆日租界 1946年收回上海、天津、汉口、广州法租界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B.欧美列强自身实力不断下降
C.抗日战争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答案】C
4.1943年重庆出版社署名蒋介石所著《中国之命运》一书,书中指出:三民主义是“国
民革命不变之最高原则”,“民族复兴唯一正确之路线”。其主要目的是
A.强调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地位
B.用三民主义思想指导国军战略反攻
C.表明国民政府追随孙中山的革命理想
D.弱化中共政治影响以维持独裁统治
【答案】D
5.1944年,中共机关报《新华日报》指出"我们全体同胞深切体认国父遗留给我们革命建国责任的重大,要我们同胞至诚接受国父精神制胜的遗教"。中国共产党旨在
A.回击国民党的反共摩擦 B.承认孙中山的领袖地位
C.缔造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D
6.下图是20世纪40年代初中国高校分布情况,对该图信息解读最合理的是( )
A.经济与文教发展步调一致 B.抗战胜利的精神基础得以奠定
C.人才培养适应工业化需求 D.教育发展取决于地区开放程度
【答案】B
7.1942年1月,美、英、苏、中领衔签署二十六国联合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中国《中央日报》社论称:“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该观点所要说明的是
A.中国已是反法西斯战争重要战场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各国联合是反法西斯斗争的关键
D.抗日战争极大提高了民族凝聚力
【答案】B
8.抗日老兵张业辉回忆:“当我们从印度受训结束开赴战场,已有成千上万名日军叫嚣两个月内打通防线,消灭联军。史迪威、潘裕坤、博得诺三位将军精诚合作……,最终成功保住了连接东南亚的交通线。”张业辉回忆的这场战役展现出
A.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日斗志 B.反法西斯联盟的联合抗日精神
C.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艰苦斗争 D.日本帝国主义军队的不堪一击
【答案】B
9.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创办“陕北公学”,学员选拔要求为“只要不是汉奸亲日派,经过正规的入学测验,没有严重的病,都能入校学习,因此也不分党派,更不分性别”。据此可知,“陕北公学”的创办
A.推动了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 B.有利于边区教育均衡发展
C.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 D.初步建立起边区教育体系
【答案】C
10.针对日军实行的“以战养战”,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领导沦陷区人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同时组织领导沦陷区的工人以怠工、罢工等斗争形式破坏日军掠夺资源的部署,还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这主要体现了( )
A.相持阶段对敌斗争的残酷复杂
B.党的群众路线与统一战线策略
C.沦陷区人民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D.日本侵华方针政策的阴险狠毒
【答案】B
11.(2019·北京·17)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它( )
A.是八路军正面战场的战区之一
B.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
C.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
D.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
【答案】D
12.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答案】D
二、综合题
13.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全民族抗战的胜利”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材料
甲:摘编自“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发表的官方文件。亲爱的同胞们!……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侵略。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搏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1937年7月17日)
乙:摘编自1938年1月1日创刊的《抗战漫画》中的两组画面。
丙:下图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
结论:全民族抗战的实现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1)使用材料甲、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
(2)据材料甲、乙、丙并结合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对结论加以阐述。
【答案】
(1)材料甲。理由
材料甲是当时的官方报道,属第一手材料,相对较为真实,史料价值高;
材料乙是漫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但有艺术加工成分,使用时应与其他史料相印证。
(2)全面抗战爆发后,大后方努力开办工厂、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广大民众抗日救亡运动日趋高涨等是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缩影。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由于战局恶化,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我国的民族工业,带动了大后方工厂的创办和发展,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国共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国内民众积极支援抗战,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上述史实表明,20世纪30年代,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成为时代主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实现是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