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件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件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23 09:24:41

文档简介

姓名
马强
单位
山东省淄博第十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教材分析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是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的延伸,是后继内容中国改革开放的知识基础,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课时主要探究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就与失误,总结经验教训。
重点:掌握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难点:正确认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
二、学生分析
通过初中学习,学生对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重要事件已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但缺乏的是深入探究事件的能力及将分散的事件进行整合的能力,同时对各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到位。
?? ?但高中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学习态度明确,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同时具备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经济建设的成就与失误。
2.理解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形成多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感受个案的“情境再现” ,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2.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和铭记经济建设的艰辛。领悟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是改革开放事业的基础。
2.感悟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正视自己的问题,有能力解决问题,并领导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
3.领悟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事实。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ppt课件:课前学生按照任务要求搜集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为课堂展示和教师设计相关学习问题做准备。希望可以通过课前相关工作让学生提前对课本知识有所了解。
2.视频:《钢铁年代》片尾曲mv。在导入新课环节使用,通过给学生播放视频,欣赏音乐,让学生对本课内容产生兴趣,从而顺利导入本课的学习。
3.ppt课件:在授课环节使用。通过使用ppt课件讲学生整理的资料和教师的问题设计整合到一起,完成本课的授课和学习,还有对本课知识的当堂练习和巩固。
4.电子邮箱:课后完成作业上交使用。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及时收缴作业和批阅,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在学习中的疑问困惑。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展示《钢铁年代》海报,播放片尾曲mv
观看课件和mv
ppt;视频
自主学习
提出思考问题
展示搜集材料,完成学习任务
ppt
研讨、探究
提出探究问题
展示搜集材料,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问题
ppt
讲授
对知识线索进行梳理和归纳
整理笔记,完成学案
ppt
总结
教师引导
学生归纳,互评
?
课堂训练
展示题目
完成题目
ppt
作业
教师针对本课重难点设计题目
发送作业到daomo_911@163.com
完成作业并把作业发送到教师邮箱
电子邮件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ppt课件前置导学,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分工合作,能够在课前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提前了解,进行预习。
2.小组合作学习,精细化管理,并展示,当堂小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在展示过程中的倾听思考、质疑、判断能力。
3.创设新情景,采取三幕剧的形式带领学生对本课展开学习,即能呼应导入新课的《钢铁年代》这部电视剧的片尾曲,使整个情景具有整体感,又能把本课所讲述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阶段梳理清楚
4.作业收缴采取电子邮件形式可以使的作业收缴及时有效,效率提高,而且便于整理保存,为以后的复习提供便利。
课件21张PPT。中国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II 概述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课标要求】第一幕新与旧——顺利过渡1949--1956☆材料一
建国初的鞍钢尚铁龙在鞍钢 ☆材料二 1950年从全国各地调来500多县地级以上干部支援鞍钢,从中南、华南招500多名文化素质高、有专业技术知识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
1952年3月19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党组就全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方针、速度与分布问题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集中全国力量,特别是技术人员,首先进行鞍钢的恢复与改建,争取迅速完工。 1952年残存在鞍钢的设备全部恢复生产。
1953年3月19日,完全依靠自己力量修复的鞍钢8号高炉开工。
----尚铁龙
思考:通过鞍钢的例子可以看出我国在建国初期如何解决经济落后的问题?开展了国民经济恢复的工作 “听父亲说后来村里办起了合作社,56年是解放以来到手钞票最多的一年,我们全家老少都添了新衣裳,还割了猪肉招待客人,真幸福啊!
----鞍钢工人尚铁龙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国家集中力量建设鞍钢。扩大
鞍钢生产规模,建设大型国有联合生产企业。到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鞍钢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大型钢铁基地,被誉为祖国的钢都。
☆自主学习一:两则材料体现了当时哪些重大历史事件?三大改造、一五计划☆材料二
争取缩短长春汽车厂建设时间,对我国国防、经济建设的重大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 自主学习二:一五计划的成果和意义?一五计划材料工业落后
国防的需要
借鉴苏联经验合作探究一:“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952年1956年底 1956年农民购买力比1950年增长了136%。棉布供应增加了2倍,胶鞋增加了1.9倍,糖增加了2.3倍,煤油增加了11倍。
——周恩来 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 合作探究二:三大改造后我国经济形态发生什么变化?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标志性意义?为什么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三大改造材料第二幕对与错——曲折探索1956--1976阅读八大相关内容,完成表格。 中共八大是一次成功的探索,随后我们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失误。自主学习三热闹的公社食堂 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者 合作探究三: 以上图片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这些历史
事件带来的危害有哪些?后来怎么解决的?△事件: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
△危害: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破坏环境、挫伤农民劳动积极性,
造成三年经济困难。
△解决: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提出。◇成功:中共八大、八字方针
◇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 前三十年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遇到了不少挫折。为实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目标,我们能从前三十年的建设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请看第三幕。第三幕成与败——经验教训合作探究四:
20世纪50到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可以为我们今天提供哪些经验教训?总结: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
经验教训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 于求成,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2.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 坚持改革开放;4.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
矛盾;5.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1、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实际上就是
A、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D、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D巩固提高:2、造成1959到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C、经济建设中的“左”的错误
D、三大改造的完成
c巩固提高: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把私人生产纳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轨道
C、在中国探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改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D巩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