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2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5 13: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 题 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课文歌曲、与课文内容一致的雪景动画、课文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材内容 分 析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阅读提出的要求是: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又融汇了科普知识的儿歌。因此本课的设计,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带着童趣读出趣味,运用范读、引读、带读、对读等多种方式进行读的练习,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和体会,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同时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了解小动物的特点,使学生积累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基于读的重要性,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力求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同时,让学生根据经验,把语文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拓展思路,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的产生。我能根据他们心理特点,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如:教学中,经常运用角色换位的方法指导朗读、想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来理课文。孩子们喜爱读童话,说童话,演童话,这为本课朗读与交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看,学生的学习渠道很多在生活中他们对益虫.益乌就有了一定的了解,搜集资料很感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11个生字,会写“竹”两个字。 2.过程和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学习认真观察。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 2.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学习认真观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1.激趣: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陈老师也喜欢画画,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画的?那就一起看看吧!出示现场印画,你们看,这是是什么?(脚印)老师握拳一按就成一幅画,厉不厉害?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也很厉害呢?他们就是---雪地里的小画家。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去看看吧!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雪地里的小画家》 2.(板书课文题目)指名读、齐读。师提问读:哪里的小画家?雪地里的什么?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畅聊自己喜欢的话题,与学生的生活产生联系的同时与学习的内容也产生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活跃课题氛围。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认识认识他们吧!(播放课文视频) 2.师: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想读一读?请你们轻轻打开书104页,左手压书,右手点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用铅笔圈出不认识的字。(自由读、指名读) 3.师:小朋友读得真认真,我们去认识一下我们的生字朋友吧!(开火车读、齐读) 生字朋友去掉帽子你们还认识他们吗?读对了,他们就会变成雪花飘下来。 4.学习课文 (一)第一句 1.师:小朋友这么棒,老师奖励你们欣赏一幅美景。漂亮吗?这是什么季节?下雪了,雪花纷纷扬扬地投入了大地妈妈的怀抱,整个世界变得一片雪白。下雪的时候,你最想干什么?说清楚,下雪的时候我想--(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 2师:下雪的时候可以做这么多有趣的事,你们开不开心,激不激动?谁来开心地读一读这一句“下雪啦,下雪啦!”(指名读、齐读)“啦”字要读得轻而短。 3.师:小朋友,下雪的时候不仅你们很开心,我们这篇课文的小作者也很开心,他把他的开心变成了标点符号送给了我们。这个符号就是感叹号,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它。 4.师出示视频(认识感叹号:大家好!我是感叹号,我表示强烈的感情,也表示一句话,小朋友要记住我哦,一竖一点感叹号。)小作者看到这么美的,特别特别开心,我们再来读一读吧!读出高兴、激动、开心。 5.师:小朋友,请你标一标,课文有几句话? 学习第二、三句 1.这么美的景色不仅吸引了我们,也吸引了雪地里的一群小画家,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呢?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思考。指名读第二、三句。 2.生反馈: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师带读) 3.师:我们能不能用这样的句子说一说呢?雪地里的小画家有 ---、---、----和----。 4.师:雪地里来了这么多小画家,我们就可以说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5.出示“群”,师带读。解释“群”,表示数量多的意思,一般用作量词。 举例:一群人 一群羊 一群鸟 总结:三个或三个以上聚集在一起就是群。教室里有一群小朋友,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6.师:这群小画家画了什么画?(分组读) 生反馈: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这些图案都是小画家们画的画。(分男女读) 7.师:小鸡画竹叶,“竹”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生字,古人在看到下垂的竹叶时,想把它画下来,你们瞧,一个字就是一幅画,这就是我们最早的文字了,它叫做象形字,经过时间慢慢的演变,变成了--变成了--变成了---。跟我读“竹。” 书写“竹”。小朋友,我们不仅要认,还要会写。一要仔细观察,左右相似,都是左右结构。不同之处在哪里?最后一片叶尖被风吹起一个小勾,笔画为“竖钩”。 师范写,第一笔撇左上格穿过横中线,第二横在横中线,第三笔竖要直。生练习,注意写字姿势,写字做到三个一。 师指导,评价。 7.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指名读、分男女读、师生互读) 8.师:小朋友,老师有个疑问?小动物们画了这么美的图画?为什么他们画的画不一样呢?谁来告诉我?(因为他们的脚印不一样,所以踩在雪地里的脚印也不一样) 9.师:你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吗? 因为小鸡的脚印像竹叶,所以小鸡画竹叶。 因为小狗的脚印像( ),所以小狗画( )。 因为小鸭的脚印像( ),所以小鸭画( )。 因为小马的脚印像( ),所以小马画( )。 师:今天老师把这些小画家请来了。小动物们,快上来吧!请4位学生上台扮演角色表演读 : 叽叽叽,我是( ), 我的脚印像( )。汪汪汪,我是( ), 我的脚印像( )。 嘎嘎嘎,我是( ), 我的脚印像( )。 驾驾驾,我是( ),我的脚印像 ( )。 师:小朋友们,大家起立,一起带动作读一读吧! 学习第四句 1.师:哇!这些小动物们实在是太厉害了,它们居然“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这些小动物真是太厉害了?这幅美丽的图画,就是小动物们走在雪地上,爪子或蹄子留在雪地上的脚印呀!你们谁来夸夸它们 (你们可真了不起,能用自己的小脚作画。)指名读,齐读。 (四)学习第五句 1.师:小动物们听到你们的夸奖心里肯定很开心。孩子们,雪地里这么热闹,但有一个小动物却没有参加,你们知道是谁吗?(青蛙) 2.解释“为什么”:小朋友,一个句子中有为什么,就是说明它在问?句子后面就有一个小问号。小朋友肯定很想知道。 4.它在洞里睡着了。“着”是一个多音字,着火,它还有一个读音,着,看着,听着。像这样,一个字有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叫做多音字。 5.读句子“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师提问:雪地里这么热闹,小青蛙为什么不和小动物一起玩呢?(冬眠) 师:出示冬眠视频,理解冬眠。 6.师:这个句子是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我来问,你们来回答。师生读。指导朗读(你们这么大声不是要把青蛙吵醒了,青蛙睡着了,我们读的时候轻轻的,不要把青蛙吵醒了。)
设计意图 在读文中识字,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掌握字音,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设疑追问、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行文本阅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用指读、齐读的方式把不同语气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出来,为以后背诵课文奠定基础。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三、升华内化,课外延伸 1.师:在生活中,除了小青蛙会冬眠,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冬眠?(指生答) 师:老师把冬眠的动物带来了。你们瞧! 2.师:这些小动物到了冬天都会冬眠。第二天,雪地里又来了一群小画家,这是?(出示小猫、小牛、小鸟、小鹅)小朋友,你们找一找,哪个脚印是他们的? 他们也来画画了,小猫画 ,小牛画 ,小鸟画 ,小鹅画 。
设计意图 通过拓展仿写儿歌,链接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说话写话能力,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环节 (四) 师生活动 四、总结全文,学唱歌曲 1.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小朋友认识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我们还知道他们画了美美的竹叶、梅花、枫叶、月牙。他们真是名副其实的“雪地里的小画家”。 2.师:雪地里的小画家带给我们的画真美啊!我们再来读读这首儿歌吧。 3.师:有首歌也非常好听,你们想听吗?播放歌曲《雪地里的小画家》。
设计意图 本环节对课文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并播放《雪地里的小画家》歌曲,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熟记课文内容。
教学环节 (五) 师生活动 五、实践活动 背一背:小朋友,请你把美美的诗歌背给你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 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巩固新知,和大人分享的同时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以韵文的形式出现的,不但形象的讲述了四种小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语言和兴趣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愉快地接受新知识,获得发展。基于上述认识,我在语文教改实践中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 一、课前印画铺垫,巧设伏笔。 上课前我用手指在纸上画出自己的手印,并引导观察这手印像什么。这一设计,一方面为理解“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提供思维借鉴。使这一教学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奠定了整堂课的感情基调。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整个课堂的教学受到良好的效果。在复习完本节课词语后,我就播放雪天的景象,把学生带入情境。孩子们,这么美的雪天,你最想做什么呢 ”这样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进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借学生兴奋之时,问孩子们:“谁想开心、激动的读一读“下雪啦,下雪啦!”导入新课。 三、品析课文,指导朗读 首先我利用孩子好奇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以找一找,圈一圈,的方式引出小画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引导学生理解“一群”的意思,随机理解 “人群、羊群、鸟群”。在这个环节中,我帮助孩子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找到四位小画家,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让他们明白了这样四位小画家还可以被称为一群小画家。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动物们的脚印,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能直观地发现四种动物脚的形状各不相同,随机让学生回答:小鸡的脚印像什么,学生会说像竹叶。并让学生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概括能力。从中理解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课中我还设立了小游戏,让学生扮演小动物上台表演读,感受“小画家”作画的快乐,全班学生积极的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四、注重课内外相结合 通过青蛙“他在洞里睡着啦。”让学生了解动物“冬眠”是怎么回事,说一说冬眠的动物,理解冬眠。生活处处皆语文,带领学生走进社生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这也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于是,在课外延伸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会在雪地里画画 他们的脚印又像什么呢 ”这些都是课内与课外学习的有机融合,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这篇课文精悍短小,为了适合低年级的认知特点,我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阅读为主线”的原则,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力求达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情感熏陶及能力训练的有机结合。 不足之处:课堂上预设和生成存在差距,缺乏一些教育机智,有些细节方面处理的不恰当。 为了这节课花了不少时间准备,这次活动让我看见了自身的不足。总之,感谢领导、老师给予我交流学习的机会,也衷心地感谢兄弟学校澄江中心校的领导和老师前来指导。教然后知困,学无止境,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我也会继续学习,充实自己,使自己的羽翼更为丰满!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