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
教学设计
本课立意
介绍近代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以及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对唯物史观有进一步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三个子目,采用总分结合的方式介绍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经过。第一子目“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追溯了文官制度出现前西方选官制度的变化和历史发展线索;第二字目“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介绍了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大致经过;第三字目“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分析归纳了西方文官制度的主要特点,说明了文官制度的实质,阐述了它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治理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在承认它的进步性的同时,也客观地指出了它的历史局限性。
学情分析
1.学生初中时对本课的知识知之甚少,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中对西方文官制度也没有过多介绍,对于一些专有名词如个人赡徇制、政党分肥制等不是很了解,因此学生对这一课的内容会比较陌生。
2.但是经过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的学习,学生对西方文官制度与科举制的渊源有一定了解,同时结合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公务员制度,会对本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并且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背景在前面的学习中基本上都有涉及,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比较简单。
3.所面对的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因此教学内容主要从基础知识出发,确保学生能先听得懂,因此教学环节必须紧扣课本内容,根据课本内容的顺序设计教学环节。
策略:因此我将重点解释专有名词来帮助学生理解大概念,同时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过程,通过设置问题探究,学生讨论来得出西方文官制度与我国科举制的异同与联系,同时也为下一课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探究西方文官制度的历史作用,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西方的文官制度》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西方的文官制度所处的特定时代环境,抓住其特定时代背景和阶段特征,从而分析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原因。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学习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探究工业革命与文官制度建立的关系及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梳理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过程,理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史料与课堂探究,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渊源关系,知道制度文明之间需要交流互鉴,从而增强我们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认识制度文明的世界性和时代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难点:近代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认识并理解近代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有助于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理解西方文官制度是近代西方历史发展的产物,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要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通过两张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右图体现的是中国现在的选官制度公务员考试制度。大家思考一下,这都是中国的选官制度,那西方是通过什么制度选取官员的呢?对!通过西方文官制度选取官员。那么,西方的文官制度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新课讲授】
首先展示本课时间轴:
概念解析
文官:文官又称公务员,其英语原文为CivilServant。西方公务员有两种含义,广义的公务员既包括选举产生与政府共进退的政府官员(政务官),也包括常任制的、非选举产生的政府公务人员(事务官)。狭义的公务员仅指事务官。
文官制度:文官制度又称公务员制度,就是由国家法律或法令规定的各级文官的分类、考试、录用、考核、奖惩、传递、培训、晋升、调动、解职、退休、保障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
展示材料:
它(科举)的突出特征令人钦佩,这一制度在成千年中缓慢演进 …… 当今在英国、法国和美国正在取得进展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从中国的经验中借鉴而来的。
——丁韪良《中国环行记》
思考:西方的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近现代的文官制度有何联系与区别?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展示材料:
在现代意义上的文官及文官制度形成之前,西方国家文职官员的演进大体上都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君主专制的恩赐制时期,早期西方资产阶级权贵的个人恩惠制时期,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政党分肥制时期。以后,随着社会环境功能发生的新变化,文职官员阶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世纪中期以后,在西方各国才陆续形成了现代意义的文官系统。
——孙刚《西方文官制度浅析》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概括西方国家文职官员所经历的阶段。
①5-13世纪——无专门政府官员:庄园是基本治理单位,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封建主直接统治人民。
②14-17世纪——恩赐官爵制:民族国家兴起,国王任命亲信担任政府官员,西方文官制度的萌芽。
③17-18世纪——个人赡徇制:重要官员由议会任免,一般官员由国王和贵族控制的枢密院任免
④19世纪后——政党分肥制:资产阶级政党制度日益成熟,执政党把政府职位分配给党内同僚
1.恩赐官爵制(14-17世纪)
(1)原因:国王权力扩大,需要处理的事务越来越多。
(2)选拔方式:国王挑选自己的亲信,并赐予他们官职,官员只为国王和权贵服务,类似于仆从。
2.个人赡徇制与政党分肥制(17-18世纪)
(1)个人赡徇制: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少数人或集团掌握官员的任免权,他们将官职作为礼品或商品,私相授受,导致营私舞弊、卖官鬻爵等政治乱象频发。
(2)政党分赃制: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后,出现“政党分肥制”。
展示材料:
材料一:海军部财务处长官和陆军部主计处长官每年分别花费500镑和1000镑雇人代职,官俸剩余部分留作己用。内务部首席书记员查理·布里耶兹克本有81磅13先令的职薪,可他一面雇人代行此职,一面为大法官厅高级文官威廉·弗雷泽代行职守,每年收取227磅3先令的薪给。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每个不同党派的总统上台后,对只要在竞选中为本党出过力出过钱的人,不问才能如何,都要安排一官半职。这些追求者,多数无一技之长,对政府赋予的职责不感兴趣,其中不乏既无才又缺德之辈。
——张兹暑《美国政党分肥制述略》
材料三:1841年,哈里森当选美国总统,一个月后便因忙于职位分配劳累而死;1861年,林肯当选总统,分官使他精疲力尽,他形容说“如果前院起火,我都无法去救”。1881年,因分官不均,导致加菲尔德总统被刺杀。
——《西方文官制度》
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政党分肥制。
①消极:造成腐败泛滥,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
②积极:客观上打破政府的贵族化传统,为更多平民进入政府任职创造条件。
3.工业革命后
①生产力水平提高: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②政府职能增加:政府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和税收等佑饻事务以外,还要管理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
③公民参政意愿强烈: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原望日益强烈。
因此向社会开放政府公职、改革官品录用制度以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呼声日益高涨。
展示材料: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发挥政权的杠杆作用。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要求上层建筑做出调整。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从政治上促进英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思考点:为什么说工业革命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建立?
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回答:
解题关键: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知道文官制度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答:1.工业革命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2.工业资产阶级需要更多的政治权力,需要能为他们利益服务的人才。
3.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事务日益繁杂,公共服务类的事务急剧增多,需要有学识、能力和经验的管理入才。同时,资产阶级的统治已经巩固,他们不再担心封建势力复辟,法治开始取代人治,对国家治理人才的要求已经逐渐摆脱党派利益之争。
4.工业革命后,平等参政的思想日益深人人心,资产阶级也需要扩大统治基础。于是,面向所有公民、通过竞争考试择优录用人才以建立高效廉洁政府的文官制度在工业革命后建立起来。
总结西方文官制度的背景:
历史渊源:传统选官制度存在弊端
经济因素: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外部因素: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
思想因素:教育发展和启蒙思想的影响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一)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1)18世纪初——初步形成
英国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议会开始限制国王任命官员权力。
(2)19世纪初——两官分途
为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开始设置常务次官的职位,从而形成政务官和事务官两类官员。
这样就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分,既维持了代议制下政党轮流执政的特点,又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官员类别 职责
政务官 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随内阁共进退
事务官 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 特点:①政治上保持中立,不受选举结果和党派转换影响。②公共管理职能增强
(3)1853年——形式探索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职员运用方面采用了书面考试录用的方法,不久,英国政府也采用书面考试的办法录用文官。
从而确立了公开竞争考试制度,择优录用文官,为英国文官制度形成奠定基础。
(4)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成为其导火线
由于政府机构混乱,官员昏庸无能,导致英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伤亡惨重。
(5)1855年——初步建立
英国政府接受《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的建议,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5月12日颁布《录用英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份改革文官的正式法令,是英国文官制度建立起点。
展示材料:
1855年5月12日,帕麦斯顿颁布了《录用英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份改革文官的正式法令。根据规定,通过考试和审查的方式甄选文官。但考试对象仅仅限于低级职务的年轻人,占比很小,也没有统一的考试标准,并未根本改变任人唯亲的现象。
(6)1870年——最终确立
英国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
展示材料:
1870年6月4日,格拉斯顿颁布了第二个关于文官体制改革的枢密院命令。它规定∶①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文官(少数最高级文官除外);②将文官分为高低两级,高级文官负责执行政策,低级文官负责办理日常事务;③考试合格者,一经培训后按成绩高低分配到相应的部门工作。
它是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最终确立的标志,使上层建筑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和工业化社会的需要。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文官制度最先在英国确立。
西方文官制度的拓展
①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由议员彭德尔顿提出的文官制度改革法案《美国文官法》(史称《彭德尔顿法》),建立了美国的文官制度。
②1946年,法国颁布统一公务员法,开始将文官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③1947年,日本通过《国家公务员法》,文官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取,实行功绩制等。
④1949年,联邦德国制定《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对帝国官制进行改革,1950年又颁布公务员法,形成比较完整的现代文官制度。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一)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展示材料:
(英国)确立了文官考选制度。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采取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方式选拔文官;……文官作为从事具体的行政管理及法令实施工作的人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并规定高级文官的考试科目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两种。
—摘编自范文超《英国文官制度变迁初探》
思考:结合材料归纳总结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①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②政治中立,服从领导
③职务常任,论功晋升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展示材料:
英国文官制度的绝对专业化素养,使得政府能够在最低的差错和最高的效率的情况下运转自如。这个制度足以让采用不同制度的其他国家羡慕不已。
——[英]玛格丽特 撒切尔著,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
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资产阶级立宪国家的历史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明,更换部长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 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同地主和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各方面都依附他们。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不能不是老样子的。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 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
——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归纳总结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课本P37)
(1)进步性:
①巩固和加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②规范了西方国家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使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影响。
③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④有利于提升官员素质。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保证了文官的质量。
⑤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文官制度民主化有利于吸收更多人才,激励官员进取。
(2)局限性
①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②官员人数急剧膨胀,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
③文官的层次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课堂小结
一、西方文官制度的背景:(1)历史渊源:传统选官制度存在弊端
(2)经济因素: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3)外部因素: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
(4)思想因素:教育发展和启蒙思想的影响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1)英国——最早
其他欧美国家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①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②政治中立,服从领导
③职务常任,论功晋升
(2)影响: ①进步性
②局限性
五、板书设计
一、西方文官制度的背景:(1)历史渊源
(2)经济因素
(3)外部因素
(4)思想因素: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英国——最早
(2)其他欧美国家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
(2)影响: ①进步性
②局限性
六、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堂教学情况,个人认为教学设计环节紧扣,逻辑清晰,线索明确,可以让学生对西方的文官制度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从西方文官制度为什么会产生,到产生的过程,最后是西方文官制度特点及其带来的影响。同时,从落实核心素养方面看,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方面,老师都可以较好地进行问题设计和相关史料的选择,可以说新教材的内容更加的贴近生活,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从而很好地彰显了历史学科的价值。但是针对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他们史料研读的能力可能也会稍微欠缺,而内容设计太多史料,学生的负担可能会过重。另外虽然教学内容非常明确,但是内容之间的连续性非常强,因此这就要求学生注意力必须要高度集中,不然就容易出现断层。还有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这个内容需要一节课学完,可能学生就会觉得老师讲的太快了,来不及记笔记,也来不及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