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 配套教学设计(5)

文档属性

名称 使至塞上 配套教学设计(5)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3 09:39:00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 通过反复朗读诗歌,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的语言。
3. 体会诗歌意境,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是许昌市第六中学二2班,共有41名同学,女生18人,男生23人。语文程度中上等的偏多,有个别语文基础比较差的,听、说、读、写大部分同学都能完成。
3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理解诗句所蕴含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4教学过程
4.1 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文学的百花园中,盛开着朵朵奇葩,它们争奇斗艳,散发着古人智慧的光芒。其中更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绽放枝头,这些芬芳的朵朵奇葩在强烈地召引着我们。今天,老师就从这百花园中摘取了一朵,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嗅一嗅唐风、享一享唐韵。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是唐诗——《使至塞上》 (板书:使至塞上)
活动2【讲授】讲授
自学问题:
1.这首诗是 律诗,律诗的四联分别是 、 、
、 。
2.这首诗的题目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3.给下面的字注音。
塞( ) 单( ) 延( )蓬( )骑( ) 都( ) 燕( )
4.通过查阅资料相信你能按照这样的方式介绍作者:
名: ,字 ,号 ;
时: 朝诗人;
评: ;作: 。
《使至塞上》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学习目标(生齐读)解题边塞诗及作者简介背景资料读诗韵解诗意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理解诗意。找到重点词、句并理解。3——5分钟后展示。
品诗情
理解了诗歌的内容,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请用:
“从 句诗,我感受到了诗人 的感情。” 的句式谈谈你对诗人感情的理解。
赏名句
提示:赏析诗句的方法:
修辞的角度。2.炼字的角度。3.感情的角度。
小组合作,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可以用以下句式: “我选取 的角度赏析,这句诗 : ”
我选取 的角度赏析,这句诗 :
小结
1. 学习诗歌的方法: 、 、 、
2.主旨:这首诗通过叙述诗人 , 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十一、根据提示背诵
单 征 大 萧
十二、当堂检测:
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答:“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
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十三、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 课下搜集学过的边塞诗,体会诗人的感情。
学后反思:
活动3【活动】活动
一、学生自由读诗
二、自主学习:译诗
三、合作学习:赏析名句
四、当堂检测
活动4【练习】练习
试默写
使 至 塞 上
作者
单 ,属 。
征 ,归 。
大 ,长 。
萧 ,都 。
活动5【测试】当堂测试
当堂检测:
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答:“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
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活动6【作业】作业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 课下搜集学过的边塞诗,体会诗人的感情。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