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 配套教学设计(7)

文档属性

名称 使至塞上 配套教学设计(7)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3 09:41:43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新词;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描述的边塞风光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精妙,受到美的熏陶;进一步领悟古诗的学习方法。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引起共鸣。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使至塞上
(一)诗词填空,创设情境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因此本课的情境创设采用了诗词填空的形式。
(烽火)连三月 (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一日难(再)晨
煮豆(燃)豆萁 (万)里悲秋常作客 浊酒一杯(家)万里
千里(共)婵娟 花(团)锦簇邀知己 长河落日(圆)
由填空字词引出:烽火不再燃,万家共团圆。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诗;一生试读;一生点评;学生再读;教师点评。
2.教师初步讲解古诗的学习方法。
(课件)边塞诗歌知识小卡片(一)
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飞雁等;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轮台、夜郎、青海、居延、甘州、凉州、楼兰、安西等。
3.根据卡片一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慢读诗中所呈现的边塞景物或地名。
(三)教师导读,理解诗意
1.赏析《使至塞上》。
①(课件)边塞诗歌知识小卡片(二)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有的描写诗人所见到的奇丽的边塞风光,有的描写将士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有的抒发家乡亲人对将士们的思念之情;有的体现朝廷对戍边将士们的慰问和犒赏。
②介绍作者,解释诗题。(至,到)
③体会王维出使边塞的心情。
单车、征蓬、归雁——孤独、凄凉
由女生缓读本诗的前两联。
④看文字,想画面,品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由一生指读、全班齐读,让学生自由谈谈这句诗的精妙之处。教师总结之后,全班再次有感情的齐读。
⑤由尾联“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引入《从军行》的学习。
2.赏析《从军行》。
①通过“暗”、“望”、“穿”、“破”等字来体会古战场的苍凉、悲壮。引导赏析:如一个“暗”字,以自然景物极力衬托战争的悲壮;一个“穿”字,写出将士们身经百战,黄沙把金甲都磨破了,可见战斗是多么艰苦激烈。
②为进一步体味诗中所流露出的苍凉悲壮之情,齐读全诗,重音读出诗中动词。
③(课件)边塞诗歌知识小卡片(三)
边塞诗歌的特点:豪迈、雄浑、磅礴、浪漫、悲壮、瑰丽等,总体上讲它体现出了一种阳刚之美。
明确这两首诗的特点是:豪迈、悲壮。
(四)男女比读,体味诗情
由于本课所选取的两首诗均为风格豪迈、苍凉悲壮的边塞诗,所以诵读时应该嗓音浑厚、声音洪亮。根据男女生嗓音特点,分角色朗读诗歌,进一步提升对诗情的感悟。
分工如下:全体女生诵读《使至塞上》的首联、颔联和尾联,全体男生诵读颈联;全体男生诵读《从军行》。
(五)师生串读,升华诗情
依据新课标对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性学习能力的相关要求,我将其中的“运用语调、韵律、节奏等诵读优秀诗文,注意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与“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相结合,特将本环节设计为“班级经典诗文诵读语文活动”。
延伸展读,感悟风格
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苏轼誉其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王昌龄则是唐代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诗风苍凉浑厚,被誉为“七绝圣手”。设计该环节,旨在让学生对两人诗歌创作的不同风格有所感悟。
1.教师范读《鸟鸣涧》,学生体味王维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男生齐读王昌龄《出塞》(其二),学生进一步体味边塞诗歌的风格。
(七)名句扩写,练笔提升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因此,我根据诗歌主要的学习内容设计了“名句扩写”写作练习,旨在通过该环节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
山这边是大漠, (教师示范)
山那边是孤城, (学生仿写)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