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李德强
单位
德州市第二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太平天国运动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课程标准》要求“熟悉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教材地位:《太平天国运动》是新课程岳麓版教材必修Ⅰ第四专题第二课。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反帝反封、追求民族独立道路上的重要一步,是鸦片战争隆隆炮声的回响,又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开启了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因此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第四单元中,本课是对前一节《鸦片战争》内容的延续和后几节内容的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紧密联系必修2和必修3的相关内容,在中国近代史的知识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由于近代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因而时代也赋予了太平天国运动新的任务即在反封建的同时反对列强的侵略。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本课结构:本科第一目“金田起义”,介绍太平 天国运动的起因和发展。第二目“天国兴衰”,概述了太平天国的鼎盛、《天朝田亩制度》、天京变乱、《资政新篇》、太平天国的失败及其影响。串联本课教材知 识的主要线索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兴衰的过程、运动的失败及其意义。
?
二、学生分析
1、初高中《课程标准》都要求培养独立思考的能 力,要求“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的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初中教材比较多地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战斗过 程,这里不必过多讲解。但是初中教材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以及太平天国的意义讲的不细,应作为知识难点给学生讲清。
2、所授班级为高一年级普通班,女生居多,思维活 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好,课堂参与度高。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已经了解了太平天国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可以拓展了很多关于太平天国的知 识,对这一历史事件有了进一步深入的了解。但由于高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缺乏系统性,仅仅停留在几个关键的历史人物及事件上。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 的情况,通过有意义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精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历史判断能力。
3、通过动态的地图、丰富的图片、讲述故事、史料教学等符合学生认知的学习方式,呈现身边鲜活的历史,调动孩子学生的主动性,培养积极思维,从而让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形成深刻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历史现象的复杂性。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2、比较两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二)过程与方法
1、帮助学生学会根据图片、史料来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并能结合材料文字表述有关的信息,学会运用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学习小组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查找,培养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自学能力。
3、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不同,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学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通过搜索网络资源等学习活动,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和局限性;2、感受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意识和斗争精神;3、学会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角度分析近代历史;4、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R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微课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质疑并提交,为课堂小组交流做好准备,为教师二次备课提供素材,学生的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提高。
2、微课程《历史评价方法》,课堂指导学生当堂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帮助学生提高认知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引导学生小组运用概念图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
4、运用问卷星,调查学生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看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5、?运用视频和图片。通过林则徐的图片导入,既能前后衔接,又能有所创新。播放电视剧《太平天国》的主题歌《浩浩乾坤》,渲染气氛。展示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对于太平天国评价的文字和太平天国的图片,把抽象思维和形象展示结合起来。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部分:展示林则徐和洪秀全的图片,播放电视剧《太平天国》的主题歌《浩浩乾坤》。
教师讲述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情况,教师补充林则徐和太平天国运动擦肩而过的细节。1850年林则徐接到来自京城的加急诏书,命他赶往广西镇压“天地会”。林则徐星夜赶路。无奈宿疾缠身,外加旅途劳顿,仅仅17天后,林则徐便在广东病逝。39天后,金田起义爆发。提出问题:鉴于林则徐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英雄形象,有学者认为,若有他在世,洪秀全起跑不会太顺利,若林公未死,太平天国也就不会存在,中国近代历史会被改写”。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课前观看微课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思考并初步展示自己的观点。
林则徐的图片和《太平天国》的主题歌《浩浩乾坤》。
第一篇章:轰轰烈烈天国梦。小组合作展示:通过课件上的时间轴用叙述性的语言讲述太平天国的主要史实。
展示太平天国的时间轴,突出阶段特征。播放纪录片《中国历史》中天平天国的片段。
小组合作探究,起立讨论,形成文字。
纪录片《中国历史》,《太平天国》课件。
第二篇章:天国的样子。通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认识太平天国的政治构想。
展示《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原始资料,并简单进行引导。
让学生自主阅读《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原始资料,从中进行概括总结学案上的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后小组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原始资料。
第四篇章:天国梦碎
1、展示材料:材料一? 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不懂外交”、“不北伐”、“读书人不赞成”、“大家想做皇帝”,是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他们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则是失败的“最大的原因”。——《孙中山和毛泽东论太平天国》
材料二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2、提出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思考,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材料,图片。
第五篇章:是非成败后人评说。
1、? 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历史教科书,以及马克思,冯友兰,蒋廷黻等人对于太平天国的评价。
2、播放微课程《历史评价方法》,课堂指导学生当堂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帮助学生提高认知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运用问卷星,调查学生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看法,并布置完成小论文。
?
阅读材料,观看微课程,完成问卷,撰写小论文。
问卷星,微课程,文字材料。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大量运用史料,全面展示各种材料。
???? 本课运用了多个版本教科书的材料,多位政治家评价太平天国的材料,既有正面的评价,也有负面的评价。既有文字材料,也有视频,音频,图片。
2、运用了多种技术手段。
???? 除去传统的课件,还有微课程,视频,问卷星。
3、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本节课设计了两次大的小组讨论:自学——合学——展学——评学的方式,分别是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政权建设和评价太平天国运动中。
4、气氛渲染、情感态度价值的培养
5、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本节课几乎没有让学生完全从课本上找出的答案,都是通过阅读材料、或者小组讨论、或者视频等,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总结、概括信息的能力。
6、注重研究性学习。?思考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体会历史的复杂性。分析对于太平天国运动有着不同评价的历史原因,养成独立思考,自由探究的习惯,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研究方法。
?
课件17张PPT。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造成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史学家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诱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一、 太平天国运动因何而起?洪秀全与“拜上帝会”出身农家,苦读诗书。
四次科举,屡试不中。信奉基督,毁弃孔学。创立组织,传教反清。个人小档案洪秀全在宗教旗帜下提出平等、公有、互助等口号1、什么原因促使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目的是什么?3、平等、公有、互助等口号产生了什么作用? 指导思想不先进 二、“天国”代天朝,铸梦天堂 用叙述性的语言讲述太平天国的主要史实
金田永安天京长沙武昌南昌九江天津185118531856
1864
兴起
1851年
金田起义发展
1853年
定都天京全盛
1856年
北伐西征转折
1856年
天京事变失败
1864年
天京陷落问题探究1 ——解读《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将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好坏搭配,按每家人口平均分配······
材料二: “生产的农副产品,除足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圣库。凡麦、豆、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1、材料一中天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是什么?体现的土地分配原则和方法是什么?农民是否愿意接受? 为什么?
2、材料二体现的产品分配原则和方法是什么?农民是否愿意接受?为什么?
空想性
突出的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
思考:《资政新篇》发展经济的方式是什么?农民能接受吗?为什么?
材料一 主张效法西方,实行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兴办邮政;鼓励民间开矿;主张设立银行,发行纸币;保护私有财产。 ——摘自《资政新篇》
材料二 太平天国的人们对《资政新篇》中由“百万家财者”设立银行,“准富人请人雇工”等,不用说是极为刺眼的。
材料三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江浙尚未诞生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资产阶级,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依旧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问题探究2
——解读《资政新篇》方式:发展资本主义
没能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
民族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还没有产生
战乱,缺乏实施的条件和环境原因镜头一建都天京后,太平军上层领导集团拆毁大批民房,修建豪华宫殿;生活奢侈,妻妾成群。 生活奢侈腐化2、解读天京事变镜头三:
天平军流传的一首歌谣:
“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袱回家转,依旧做长工。”
军心涣散镜头二:
太平天国颁布了一套”贵贱亦分上下,制度比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等级森严。君臣上下有了天渊之别,甚至连称号、服饰、仪卫舆马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准逾越。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思考,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不懂外交”、“不北伐”、“读书人不赞成”、“大家想做皇帝”,是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他们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则是失败的“最大的原因”。 ——《孙中山和毛泽东论太平天国》
材料三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三、改朝却不换制,天国梦碎 太平天国失败原因主要是“内部政策的失误”,具体为:1、过分迷信神权;2、不顾治地安民;3、措施流于空想;4、排斥会社分子;5、破坏传统文化;6、不懂处理外交;7、领袖明争暗斗;8、天王用人不专。——《香港中学历史课本》 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八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说不定不久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
1853年马克思《国际述评》 太平天国运动,是福音,还是魔鬼? “显然,太平军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能有这类魔鬼。”
1862年马克思《中国记事》问题探究3 ------天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指导思想不先进 :宗教 2、革命纲领文件不科学:未真正实施
3、内部矛盾自相残杀,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过于强大
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成功根本荣辱兴衰 是非功过后人评
——解读影响
中国的近代化不同于欧美国家,要在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后,才能进行。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其任务是推翻封建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因此,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
太平天国革命,显示了广大农民的反封建积极性和巨大的创造力,极大地冲击了整个封建统治秩序;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在政治上严词拒绝外国侵略者的一切无理要求,在军事上勇敢回击他们的武装进攻,打的他们闻风丧胆。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洪秀全的人格及才能上的缺点很多而且很大。倘若他成功了,他也不能为民族造幸福。总而言之,太平天国的失败,证明我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摘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付停滞与腐朽,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马克思《中国纪事》(1862年) 太平天国运动原因
过程
意义:
评价
(鸦片战争的影响、清政府吏治腐败、天灾不断、拜上帝会的创立)军事:北伐和西征
政治: 颁布纲领文件《天朝田亩制度》(评价?)
天京事变军事上:提拔年轻将领
内政上:洪仁?贫ā蹲收?缕?罚ㄆ兰郏浚??1864年天京陷落。原因客观原因
主观(根本)原因1、爆发:1851年,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发展:建立政权:1853年定都天京。
3、全盛时期
1856
4、由盛转衰
5、重建领导
6、走向失败
原因影响台湾:愚妄残暴、措施荒谬,其政治制度极端专制,形成历史罕见的恐怕统治。 ——台湾现行历史教科书海外:太平军叛乱在许多方面是中国前近代史与近代史的转折期。 ——费正清1985年《剑桥中国晚清史》清末: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叙述,从宣扬“皇清武功”出发,一致将太平天国运动定性为“作乱”、“匪乱”等,叙述思路是清政府如何镇压及最终消灭太平天国运动。
——陈庆《中国历史教科书》1909年民国:“计太平天国与清朝抗争先后凡十五年,军队所过十六省,为有清中叶以来最大的变乱。”
——《开明中国历史讲义》1940年 海外:太平天国之后,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 ——徐中约2001年《中国近代史》50年代:毛竹笋,两头黄,农民领袖李忠王。地主见了他象见阎王,农民见了他赛过亲娘。农民领袖李秀成,是我伲农民大恩人,杀了土豪和恶霸,领导我伲把田分。
——1950年代课本中的太平天国民谣80、9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老人教版60、70年代:李秀成被毛泽东钦定成“晚节不忠”,是个“叛徒”,于是历史教科书出现了神化洪秀全、鬼化李秀成的内容。 ——秦晖《太平天国》2001年前后: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现行岳麓版 综合上述历史教科书,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应该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 教科书里识天国 教科书是一个时代学术发展的产物。从教科书的发展变化审视太平天国,我们很难强求有一个盖棺论定式的评价。由于评价者对历史本身了解的程度、所持的立场、依据的史观、观察问题的视角、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尽相同,对太平天国的评价也会存在多元化。
所以,在认识历史时,我们不应将历史的评价固定化、模式化,更不应将历史评价虚无化,认定历史是个可以随意打扮的小姑娘,或者矮化,或者拔高,而要依据客观史料,还原到历史现场,尊重当时的历史条件,多角度、宽视野地解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