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专题13:环境描写及其作用-2024年四升五暑期阅读精准突破(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专题13:环境描写及其作用-2024年四升五暑期阅读精准突破(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6 10:4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暑期突破 专题 13 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一、提问方式
①下面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②××处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二、答题思路
★含义: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一)社会环境描写。
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
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2)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
(3)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
(4)为下文中人物性格的描写做铺垫。
【典例】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
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
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
感到犹如身在蒸笼。(《慈母情深》)
作用:划线部分为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母亲工作的环境十分恶劣;渲染了压抑、沉闷的气氛;烘托
出作者压抑、烦躁的心理;衬托出母亲吃苦耐劳、勤劳的形象。
(二)自然环境描写
指自然界的景物,如日月星辰、山川湖泊、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即自然环
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2)渲染了××气氛;
(3)烘托人物××心情、心理、情感等;
(4)衬托人物××精神、性格、品质等;
(5)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6)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7)揭示或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典例】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草船借箭》)
作用: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当时江上大雾漫天,能见度低的环境,为后文曹操疑心有诈,不敢出
兵,只让弓弩手射箭,最后诸葛亮成功“借”箭作铺垫。
答题格式:
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这句话写了××内容,点出了××的时间、地点(背景);营造(渲
染)了××氛围(气氛);烘托了××情感;衬托了人物的××性格/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后
文××情节做铺垫……
注意: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并不是所有点都要写,一般会涉及到其中的 3 点左右。
★★备注:标红的题目为该考点对应练习★★
一、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片段一】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有他的模样。”却是
一堆粉骷髅在那里。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
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片字,叫做‘白骨夫人’。”
【片段二】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bō)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
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
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
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
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稍只一拳,打得眼睃缝裂,
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滚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片段三】操教酾(shī)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zhēn)下,某去便
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越山崩,众皆失惊。正
欲探听,鸾(luán)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1.【片段一】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片段二】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片段
三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
2.请仿照例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片段二、三各写了一件什么事?
【片段一】: 孙悟空智揭白骨精真面目
【片段二】:
【片段三】:
3.【片段二】中的加点词“眼睃缝裂”比较难理解,不用反复琢磨,联系上下文,我们只要知道这个词写
出郑屠户被鲁达 就行了。
4.【片段三】中有两处关于酒的描写,请用“ ”画出来,这是属于 描写,衬托出了关云
长 。
5.下面句子各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动作描写 B.环境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E.语言描写
(1)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 )
(2)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
的,一发都滚出来( )
(3)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 )
【答案】
1.西游记 水浒传 三国演义
2.鲁达拳打镇关西 关公(关云长)温酒斩扣华雄
3.打得很惨
4.第一处:操教酾(shī)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zhēn)下,某去便来。”
第二处:其酒尚温。侧面 武艺高超,取胜神速
5.E A B
【解析】
1.本题考查作品出处。
结合片段一关键词“唐僧”“行者”可知是《西游记》;
结合片段二关键词“鲁达”“镇关西”可知出自《水浒传》;
结合片段三关键词“关公”“云长提华雄之头”可知出自《三国演义》。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结合片段二关键句“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bō)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狗一般的
人,也叫做‘镇关西’”“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可知写的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结合片段二关键句“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可知写
的是关羽温酒斩华雄。
3.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
结合文章上文句子“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稍只一拳”“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
的,都滚将出来。”可知郑屠户被鲁达打得非常惨。
4.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结合片段三可知句子“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和句子“云
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可知是描写酒的,片段描写的是关羽温酒斩华雄,描写酒属于侧面
描写,写出了关羽的武艺高强,翘勇善战,作战神速。
5.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1)结合句子中的关键词“叫道”可知句子是行者说的话,属于语言描写,故选 E;
(2)结合句子中的关键词“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可知描写了鲁提辖的动作,属于动作描写,故选
A;
(3)结合句子中的关键词“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可知描写的是周围的环境,因此属于环境描写,
故选 B。
二、课外阅读。
父亲第一次说害怕
我一直都觉得父亲是这个世上最胆大的人。
我刚上小学时,父亲在一所学校的食堂里做饭。给学生们一做好晚饭,父亲便急匆匆地往回赶。山路
两旁是遮天蔽日的松树林。我曾问过父亲:摸黑走山路害怕吗?父亲【神气十足 底气十足】地回答说:
“不害怕,我胆大!”
从我 10岁起,每年的暑假,我都要陪父亲去 30多里外的集市上卖熟山芋。那时,乡下夜晚的路上是
见不到一丝灯光的,且两旁有很多坟墓。这一座那一座,胡乱堆着。特别是一些新坟,坟头上的白情,总
会在夜风中发出哗哗的声响,让人【心惊胆战 心惊肉跳】。但父亲还是不怕,他让我走在他的身后,自
己打头阵,“我胆大!”他总是这样告诉我。
后来,父亲怕影响我学习,便不让我陪他去卖熟山芋了。母亲不放心,每次都要和我出去送送他。黑
夜中,我和母亲站在村口的高地处,父亲则独自打着手电筒上路,每隔几分钟,我就大声地喊父亲,父亲
听到就会【回答 回应】一下。没走多远,他便会隔着寂静的夜空,对我和母亲大声喊道:“你们回去睡
觉吧!我不害怕。”
我成家后,母亲便搬来和我们一起住,照顾孩子。可是父亲一直在外打工,我非常不解。直到母亲告
诉我,父亲本是打算留在老家,养点土鸡,带来给我们补补身体。可当他回到多年不曾回的老家时,却发
现老屋边上【固然 居然】新添了一个坟。父亲对母亲说,自己胆小,母亲不在,晚上一个人不敢睡在空
荡荡的老屋里。于是才决定继续外出打工。
那是我三十多年来第一次听父亲说怕,我鼻子一酸,也一下【苏醒 清醒】了过来——当年父亲走山
路,走过坟墓,一定也是怕的,只是他将这种怕深深地隐藏在心底。因为他深知,肩头上的家庭重担不允
许他胆小,于是便用“我胆大”将一切恐惧轻描淡写,完成一个父亲和丈夫的责任!
现在父亲老了,他放下挑了几十年的重担,这才承认自己也是胆小的。
6.请圈出【 】里使用恰当的词语。
7.把文中划线句子改成第一人称,意思不变。
8.文中一共写了四个场景。第一个场是 ,第二个场景是 ,第三个场景是黑夜
中,父亲独自上路,第四个场景是 。其中第 个场景反映了父亲是个胆大的人,第
个场景反映了父亲是个胆小的人。
9.请用波浪线在第三自然段划出环境描写的句子。想想:这样写的作用是( )
A.写出了当时环境的恐怖,衬托出了“我”内心的害怕。
B.写出了当时环境的恐怖,衬托出了父亲是个胆大的人。
C.写出了当时环境的恐怖,衬托出了一个胆小却有责任心的父亲的形象。
D.写出了当时环境的恐怖,衬托出了一个胆大且有责任心的父亲的形象。
10.父亲到底是个胆大的人,还是胆小的人?联系文章内容写写文中父亲在你心中的形象。
【答案】
6.底气十足 心惊胆战 回应 居然 清醒
7.父亲对母亲说:“我胆小,你不在,晚上一个人不敢睡在空荡荡的老屋里。”
8.父亲不怕走夜路 父亲夜晚带“我”从一座座坟墓旁走过不害怕 父亲一直在外打工,不回
老家,因为老屋边上有一个坟,他害怕 一、二、三 四
9.那时,乡下夜晚的路上是见不到一丝灯光的,且两旁有很多坟墓。这一座那一座,胡乱堆着。特别是一
些新坟,坟头上的白幡,总会在夜风中发出哗哗的声响,让人心惊胆战。 A
10.父亲本是一个胆小的人,为了挑起家庭的重担,他经常要走夜路,还用“我胆大”来安慰家人,表现
出父亲是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爱家人的人。
【解析】
6.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神气十足:自以为得意傲慢的神情。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底气十足:说话或者
做事情的时候非常有把握。此处是形容父亲对走夜路不害怕这件事很有把握,不是形容父亲的自傲,因此
第一空填“底气十足”。
心惊胆战:形容非常害怕。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此处是形容夜晚众多的坟墓让
人感到非常害怕,因此第二空填“心惊胆战”。
回答:对问题给予解释;对要求表示意见。回应:回答;答应。结合语境可知,此处是说父亲对“我”的
喊叫有所回应,因此第三空填“回应”。
固然:本来就如此。居然:竟然,表示出乎预料。此处语境是老屋边上新添了一个坟,不是原本就有的,
因此第四空填“居然”。
苏醒:从长时间的沉睡中醒过来。清醒:清楚;明白。此处语境是“我”明白了父亲父亲走山路,走过坟
墓,一定也是怕的,因此第四空填“清醒”。
7.本题考查转换句子。
题干要求把句子“父亲对母亲说,自己胆小,母亲不在,晚上一个人不敢睡在空荡荡的老屋里。”改为第一
人称,即要把转述句改为直述句,把“自己”改为“我”,把“母亲”改为“你”。因此正确答案为:父亲
对母亲说:“我胆小,你不在,晚上一个人不敢睡在空荡荡的老屋里。”
8.本题考查概括文章情节。
第二到五段分别讲述了关于父亲的四个场景,仔细阅读每个段落,用简练的文字概括每个场景的内容即
可。第二段是第一个场景“父亲不怕走夜路 ”;第三段是第二个场景“父亲夜晚带‘我’从一座座坟墓
旁走过不害怕”;第四段是第三个场景“黑夜中,父亲独自上路”;第 5段是第四个场景“父亲一直在外打
工,不回老家,因为老屋边上有一个坟,他害怕”。读这四个段落可以发现,只有第五段父亲才说出了自己
胆小的事实,因此,一、二、三个场景都是写父亲胆大,第四个场景写父亲胆小。
9.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此处的环境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题干要求画出第三段中环境描写的句子,读第三段,可以发现描
写环境的句子是“那时,乡下夜晚的路上是见不到一丝灯光的,且两旁有很多坟墓。这一座那一座,胡乱
堆着。特别是一些新坟,坟头上的白幡,总会在夜风中发出哗哗的声响,让人心惊胆战。”此处的环境描写
属于第三个场景,写的是父亲“胆大”,这里的环境描写交待了地点和人物活动的典型场所,渲染了山路的
阴森恐怖,烘托出“我”的害怕,为下文写“我”和父亲走山路的恐惧作铺垫,突出父亲的勇敢。因此,
此处应主要从“我”的角度去思考。故选:A。
10.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文章第六段“当年父亲走山路,走过坟墓,一定也是怕的,只是他将这种怕深深地隐藏在心底。因为
他深知,肩头上的家庭重担不允许他胆小,于是便用‘我胆大’将一切恐惧轻描淡写,完成一个父亲和丈
夫的责任!”可知,父亲确实是一个胆小的人,但他为了家人,说自己“胆大”,把责任扛在肩头。由此可
知,父亲是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爱家人的人。答案不唯一,意思相近即可。
三、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丰碑
①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群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
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②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
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
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③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④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⑤“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⑥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⑦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
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
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⑧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
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⑨“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⑩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
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 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
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本文作者李本深,选用时有改动)
11.要想讲好《丰碑》的故事,首先要把握好故事的主要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2.把握好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线索,往往能把故事情节讲述得更加生动。请提取文中的关键信息,梳
理将军的情感变化。
对将军的描写 主要描写方法 情感变化
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将军思索着。 心理描写 担心
诧 异
将军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 神态描写
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
衣?”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 语言描写
动 作 描 写 崇 敬
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
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
13.故事中有很多处环境描写,张晓伟同学觉得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可以去掉这些语言,因为这些语言与故
事情节并没有多大关联,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你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看法。
14.“丰碑”在字典中的意思是“纪功颂德的高大石碑”,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文章第 12段画线部分的
句子的理解。
15.你们班要进行“讲好长征故事传承长征精神”主题宜讲活动,请你从选文二中提取关键信息,为自己
的宣讲内容“长征故事——《丰碑》”设计一段开场白。
【答案】
11.《丰碑》讲述的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的一个感人故事:一个寒冷的冬天,队伍在冰天雪地中行进,军需处
长把棉衣全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只穿着单蒲破旧的衣服在云中山冻死了。
12.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神态描写 愤怒 语言描写 神态描
写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
个军礼。 动作描写 坚定
13.不同意。“严寒把群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突出天气寒冷,表明红军行军非常艰难,为下文军需处长让棉衣而被冻死作铺垫。
14.这里不仅指军需处长成了一座丰碑,还指作为一名红军战士,他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是不朽的丰碑。
15.长征途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人,其中有这么一个克己奉公的人,有这么一个能让将军首先是愤
怒无比,继而又满怀崇敬之情的人,这个人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军需处长,而这个故事的名字就是
《丰碑》。
【解析】
11.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从第①自然段“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群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
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和第⑦自然段“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
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
详。”可知,本文的主人公是军需处长;时间是冬天;地点是雪地;因此,《丰碑》讲述的是红军在长征途
中的一个感人故事:一个寒冷的冬天,队伍在冰天雪地中行进,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
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从第⑥自然段“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可知,句中的“愣”意思是失神;呆。因
此,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了将军为前面有人冻死了的事情很诧异。从第⑧自然段“他转过
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
子,样子十分可怕。”可知,句子分别运用了语言和神态描写,突出了将军对冻死人这件事的愤怒。从第
自然段“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
了一个军礼。”可知,由句中的“吸、举、敬”等动词可知,这句话是运用了动作描写,表现出将军对军需
处长克己奉公,舍己为人的精神的崇敬之情。从第 自然段“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
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由句中的“走进、听见”可知,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表现了将
军对红军战士会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念。
1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
表明观点,再阐述理由。如:不同意。从第①自然段“严寒把群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
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可知,这句话是环境描写,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是在冬天,“狂风
呼啸,大雪纷飞”说明当时的天气十分冷,这给红军行军增加了难度,为下文军需处长给战友让衣服而牺
牲做铺垫。
14.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从第 自然段“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可知,句中的“丰碑”意
思是纪功颂德的高大石碑,文中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就像一座晶莹的碑,他舍己为人的精神是不朽
的,成了大家心中的丰碑。
15.本题考查口语表达能力。
以“讲好长征故事传承长征精神”为主题,可从选文二中提取关键信息,为自己的宣讲内容“长征故事—
—《丰碑》”设计一段开场白。示例:他,是矗立在长征路上云中山之巅的一尊永恒雕像,悲壮而感人;
他,是一座雄伟的高山,铭刻着先辈的奉献;他,是长征历史上一座晶莹的丰碑,激励着后人!今天,让
我们走进“长征故事——《丰碑》”。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激流中
①贝江从迷蒙的深山中流出来。湍急的江水,在曲折的河道中卷着浪花,打着旋涡,一路翻腾着奔向
远方。
②轮船顺流而下,江水拍击船舷,溅起排排水花。我站在船头,悠闲地欣赏周围的风景。江两岸是绿
荫蓊郁的青山,山坡上覆盖着翠竹和杉树,还有杜鹃。我想,若是在春天,漫山遍野的杜鹃盛开时,一定
会很美。
③我向前方望去,只觉得眼前一亮——急流汹涌的江面上,远远地出现了一只小筏子,就像一只小小
的蜻蜓,落在水里拼命挣扎着逆流而上。划竹筏的好像是一个女人,因为远,看不清她的面容,只见她双
手不停地划桨,驾驭着筏子,灵巧地避开险滩和礁石,在湍急多变的江水中曲折前行。她背着一个红色的
包裹,远远看去,像一朵随波漂流的红杜鹃。
④很快,小筏子就到了大船的跟前。划竹筏的,竟是一个年轻的母亲,她神色镇定,平静的目光注视
着前方。她身后的红包裹,原来是一个襁褓,她是背着自己的孩子在江上赶路。我向她挥手,她朝我微笑
了一下,脸上泛起一片红军:马上又将目光投向江面,双手奋力划桨,继续在激流中探索安全的通道。我
发现,襁褓中的孩子将脑袋靠在母亲的肩膀上,正在酣睡,筏子上的颠簸和江上的惊险,他居然一无所
知。
⑤小筏子和大船擦肩而过,我们的相逢只在一瞬间。
⑥回头看,那小筏子很快便消逝在远方,只有那耀眼的红色,在水烟迷蒙的江面上一闪一闪,像一簇
不息的火苗……
⑦在贝江上见到的这一幕,我很难忘记。激流中那位驾筏的年轻母亲镇定的神态,坚定的眼神,奋力
划桨的动作,还有她那在襁褓中安睡的孩子,这一切,组合成一幅感人的图画,留存在我的记忆中,再也
不会消失。在喧嚣的人世里,有几个人能像她那样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激流呢?
16.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灵巧——( ) 颠簸——( ) 镇定——( )
17.文章的主要内容可概括如下:
18.“只见她双手不停地划桨,驾驭着筏子,灵巧地避开险滩和礁石,在湍急多变的江水中曲折前行。”从
中能感受到年轻的母亲 的形象。
19.第④段抓住人物的 细致描写,刻画出年轻母亲 的形象。作者描写
“酣睡”的孩子,是为了
20.文章的最后写道“在喧嚣的人世里,有几个人能像她那样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激流呢?”“生活的激
流”是指 ,这句话的含义是
21.文章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答案】
16.笨拙 平稳 慌张
17.作者看见一位年轻的母亲背着孩子驾着竹筏在贝江的激流中前行,赞美了她面对生活中的激流那种勇
敢沉着的态度和乐观坚强的精神。
18.勇敢、镇定、沉着
19.神态、动作 美丽、坚强、沉着 衬托年轻的母亲面对激流勇敢沉着的形象。
20.生活中遇到的曲折、坎坷、挫折、困难等 生活中,没有几个人能像这位母亲这样面对生活中遇到
的坎坷或困难等。
21.为下文作铺垫,突出环境的恶劣,凸显人物品质。
【解析】
16.此题考查了写反义词。
灵巧:灵活而又巧妙。反义词有:笨拙、呆笨、呆板等。
颠簸:一上一下剧烈地震荡。反义词有:稳定、平稳、平缓等。
镇定:不慌乱,沉着的意思。反义词有:慌张、激动、惊慌等。
17.本题考查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结合文章“我向前方望去,只觉得眼前一亮——急流汹涌的江面上,远远地出现了一只小筏子,就像一只
小小的蜻蜓,落在水里拼命挣扎着逆流而上。”“划竹筏的好像是一个女人,因为远,看不清她的面容,只
见她双手不停地划桨,驾驭着筏子,灵巧地避开险滩和礁石,在湍急多变的江水中曲折前行。”“我发现,
襁褓中的孩子将脑袋靠在母亲的肩膀上,正在酣睡,筏子上的颠簸和江上的惊险,他居然一无所知。”等可
知,本文主要描写的是作者坐轮船从贝江顺流而下时,看见一位年轻的母亲背着孩子驾着竹筏在贝江的激
流中前行。年轻母亲镇定的神态,坚定的眼神,奋力划桨的动作,还有她那在襁褓中安睡的孩子所组合成
的画面,留存在作者的记忆中,赞美了年轻母亲面对生活中的激流时那种勇敢沉着的态度和乐观坚强的精
神。
18.本题考查了对词句的理解。
“只见她双手不停地划桨,驾驭着筏子,灵巧地避开险滩和礁石,在湍急多变的江水中曲折前行。”这句话
是对年轻母亲在激流中划船时动作的描写,从中能感受到年轻母亲的勇敢、镇定、沉着的形象。
19.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结合④“她神色镇定,平静的目光注视着前方。”可知,运动了神态描写;从“背”、“划桨”等词可知,运
用了动作描写。作者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的细致描写,刻画出年轻母亲美丽、坚强、沉着的形象。作
者对年轻母亲背上“酣睡”孩子的描写,是为了凸显年轻的母亲面对激流时的勇敢和沉着。
20.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
“在喧嚣的人世里,有几个人能像她那样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激流呢?”这是文章结尾的一句话。“激
流”指湍急的水流,比喻事物急速发展的过程。“生活的激流”是指生活中遇到的曲折、坎坷、挫折、困难
等。这句话的含义是:生活中,没有几个人能像这位母亲这样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坎坷或困难等。表现这位
母亲的坚强和沉着。
21.本题考查了对文章描写手法的理解。
文章中的第①段是环境描写,通过“湍急”“曲折的河道”“卷着浪花”“打着旋涡”“翻腾”等词语,体现
了江水的湍急,环境的恶劣。这样的描写为下文作铺垫,更加凸显人物的坚强、沉着、勇敢的品质。
五、现代文阅读。
担子
①一场雨下来,灰尘被冲洗得无影无踪,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净
是些裸露的石子。雨后的山间空气格外清新,偶尔几声鸟儿鸣叫,
让人好不惬意。
②弯陡的羊肠道上,两双脚在丈量:草鞋在前,皮鞋在后。草
鞋被磨成薄片,后跟有些破损;皮鞋却锃亮,有点儿晃眼。
③六十多度的斜山道上,草鞋迈得和皮鞋一样艰难。两个大提
包和两个蛇皮袋所构成的“吱嘎”的担子,将背如蜗牛的草鞋人压
得腰弯气喘。
④“爸——我来挑吧!”后面的皮鞋人喘着粗气说道。
⑤“我顶得住。”草鞋人汗流满面地说。一张蜗牛背,驮着一副“吱嘎”作响的担子往上爬。
⑥“啪——”担子散落成四个包,顺道滚到皮鞋边。
⑦草鞋人跌进山间杂草中。
⑧“爸!怎么了?怎么了?”皮鞋人飞奔过来。草鞋人立在山道上,脚上露出一道血口,草鞋人似乎
很乐观,话中带笑。
⑨“爸,我来挑吧!”皮鞋人抢着担子说。
⑩“刚才是草鞋挂了树根跌的,没事,我还能走一程。”草鞋人执意不让。
在“吱嘎吱嘎”的重压声中,草鞋人问了许多城里的事,并在做人做官的问题上千叮咛万嘱咐,皮
鞋人回答得满头大汗。
“爸,我来挑吧,你已经挑了一个多钟头了。”皮鞋人双手抢担,乞求说。
“下了这道坡,再走几里路,就是马家溪了,那儿平整些,到那儿你再挑吧!”草鞋人移着带血的
草鞋,回答说。
到了马家溪的枫亭口,草鞋人将担子压在了皮鞋人的肩上,自己则在后面横着衣襟擦汗,然后作悠
然状。
皮鞋草鞋在马家溪的街道中间移动着。
马家溪的村民个个眼红,夸道:你真是好福气哟,养了个好儿,城里能做官,乡里能挑担……
草鞋人心里像灌了一坛蜜,从皮鞋人衣袋里掏出翻盖烟,隔了老远一根一根地甩去。
走过马家溪,又是一段漫长的山路。
草鞋人急忙冲到皮鞋人身边,毫不含糊地从皮鞋人肩上夺过担子,然后驼背前行。
望着草鞋人负担的背影,皮鞋人刹那间泪如雨下……
22.文中的“草鞋人”是指 ,“皮鞋人”是指 。
23.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并照样子简练概括。
草鞋人挑担→草鞋人 →草鞋人
24.环境描写能推动情节的发展,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净是些裸露的石子”可以看出 ,为下文推动情节
发展、烘托人物形象做铺垫。
②“雨后的山间空气格外清新,偶尔几声鸟儿鸣叫,让人好不惬意”衬托出人物 的
心情。
25.仔细阅读文中画“____”的句子,品味细节,体会情感。
①从皮鞋人“双手抢担,乞求说”中,可以体会
到 。
②从“刹那间泪如雨下”中,可以体会
到 。
26.父亲为什么选择在马家溪枫亭口让儿子挑担子呢?联系上下文,写写你的看法。
27.文中的“担子”表面含义是指 ;
深层含义是指 和 。
【答案】
22.父亲 儿子
23.摔倒 夺担
24.山路不好走 轻松、愉悦
25.皮鞋人对父亲的心疼 皮鞋人被父亲如山的爱深深感动了
26.父亲想让马家溪的村民看到他有一个既能做官,又懂事、孝顺的好儿子。
27.由两只大提包和两个蛇皮袋所构成的的担子 父亲所承受的生活压力 父亲无怨无悔的担当
【解析】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文中第④自然“‘爸——我来挑吧!’后面的皮鞋人喘着粗气说道。”可知皮鞋人是儿子。
结合第⑤自然段“‘我顶得住。’草鞋人汗流满面地说。一张蜗牛背,驮着一副‘吱嘎’作响的担子往上
爬。”可知这是草鞋人回答皮鞋人的话,草鞋人是父亲。
23.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结合第⑤自然段“‘我顶得住。’草鞋人汗流满面地说。一张蜗牛背,驮着一副‘吱嘎’作响的担子往上
爬。”可知草鞋人挑担。
结合第⑥自然段““啪——”担子散落成四个包,顺道滚到皮鞋边。”和结合第⑦自然段“草鞋人跌进山间
杂草中。”可知草鞋人摔倒。
结合第 自然段“草鞋人急忙冲到皮鞋人身边,毫不含糊地从皮鞋人肩上夺过担子,然后驼背前行。”可
知草鞋人夺担。
24.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结合第①自然段句子“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净是些裸露的石子”可知山路不好走,为下文推动情节发展、烘
托人物形象做铺垫。
结合第①自然段句子“雨后的山间空气格外清新,偶尔几声鸟儿鸣叫,让人好不惬意”这句话是环境描
写,通过空气、鸟鸣等景物衬托出人物轻松、愉快的心情。
25.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结合第 自然段“‘爸,我来挑吧,你已经挑了一个多钟头了。’皮鞋人双手抢担,乞求说。”从皮鞋人的
话语中可以读出皮鞋人对父亲的担心,“乞求”和一个“抢”字可以读出皮鞋人对父亲的心疼。
结合第 自然段“望着草鞋人负担的背影,皮鞋人刹那间泪如雨下……”可知皮鞋人看见草鞋人背着担
子,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泪如雨下写出了皮鞋人被父亲如山的爱深深感动了。
26.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 自然段“到了马家溪的枫亭口,草鞋人将担子压在了皮鞋人的肩上,自己则在后面横着衣襟擦
汗,然后作悠然状。”和根据第 自然段“马家溪的村民个个眼红,夸道:你真是好福气哟,养了个好
儿,城里能做官,乡里能挑担……”可知父亲在到了马家溪的枫亭口,草鞋人将担子压在了皮鞋人的肩
上,自己则在后面是为了让马家溪的村民看到他的儿子多么孝顺,当马家溪的村民看到皮鞋人背着担子的
时候,都夸赞他有一个城里能做官,乡里能挑担,懂事并且孝顺的好儿子。
27.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结合第③自然段“两个大提包和两个蛇皮袋所构成的‘吱嘎’的担子,将背如蜗牛的草鞋人压得腰弯气
喘。”可知“担子”表面含义是由两只大提包和两个蛇皮袋所构成的的担子。
结合第 自然段“草鞋人急忙冲到皮鞋人身边,毫不含糊地从皮鞋人肩上夺过担子,然后驼背前行。”中
的“毫不含糊”写出了父亲出于对儿子的爱毫不犹豫地去承担的生活压力,“冲”“夺”“背”一系列的动词
写出了父亲无怨无悔的承担责任。
六、阅读益智园。
无声的尊重
冬日的傍晚,我如往常一样加入候车队伍,等待公交车。候车者五六人,有序而安静。此时,一人牵
着一狗,从远处走来。暮色下,那身影被路边的灯光镶上一层金边,尤为醒目。
渐行渐远,只见年轻男子高大魁梧,腰板挺直。紧贴着他的德国牧羊犬配有专业的拉杆——这是导盲
犬的标准装备。哦,是一位盲人。男子徐徐走向车站,在候车队伍的不远处停了下来。
没有人招呼那盲人男子,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瞬间收起手中正在阅读的书籍,已然大步走到
盲人男子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我身旁一个火红短发的女孩,瞥了一眼导盲
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便掐灭了刚刚点燃的烟,跟了过去。
一个新的候车队伍,在一人一狗的身后排开。陌生的人们在无声之中达成的默契,令我惊异。
沉默依旧,直到公交车到来。“您稍等一下,我这就……”司机刚要离开驾驶座准备扶盲人男子上车,
被男子礼貌地回绝:“谢谢,不用。”盲人男子执意在导盲犬的引领下,自行上车。此时是下班高峰,车上
已满是乘客。然而男子上车后,人们迅速向后集中,在原本狭窄的车厢里为他腾出一小块空间。
司机身后,坐着一位六七岁的小男孩,站在旁边的妈妈猛地拉起他,让出座位。虽然妈妈举动突然,
但男孩没有流露出一丝不悦。导盲犬抬头看了一眼,便将主人引领到空座上,然后静静地趴在一旁。这个
过程,盲人男子浑然不知。
“您好,您要去哪里?”“您好!我要去莫尔大街。”“好的,陛下!”司机诙谐的回答惹得车内一阵欢
笑,汽车载着欢乐的人们继续前行……
车上,人们都在默默地打量着憨态可掬的导盲犬;即使在急转弯的时候,它也摇头晃脑地努力保持直
视前方的姿态,神情专注。乘客中没有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它,或用手机拍照。我旁边那位原先让座的小男
孩,慢慢举起手中啃了一半的面包,想上去喂它,被妈妈及时制止并悄声耳语:“它在工作,有自己的职
责,不要打扰它。”听到“工作”一词,小朋友立刻缩手退了回来。
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与司机简短道别后与导盲犬下了车。公交车内沉默依旧,而此时的我,
在沉默中体会到了无声的关爱,深沉的尊重。
窗外,寒风习习。心里,暖意融融……
28.读第 3自然段画线句,你从“瞥”“掐灭”“跟”几个词语中休会到了什么?
29.第 3自然段第 1句话“瞬间”“已然大步”体现了中年男子 的思想品格。
30.“陌生的人们在无声之中达成的默契,令我惊异。”人们达成了什么默契?为什么令“我”惊异?
31.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2.谈谈你对司机言行的评价。
33.读完全文,你得到了什么启迪?
【答案】
28.短发女孩对盲人男子无声的关爱。
29.关爱他人的高尚
30.一个新的候车队伍,在一人一狗的身后排开。因为大家动作迅速,毫不迟疑而惊异。
31.用环境的寒冷衬托(反衬)“我”在看到乘客无声地尊重盲人男子时的感动与温暖。
32.司机不仅对残疾人礼貌、关心,而且语言诙谐幽默,给人们带来快乐,是一位好司机。
33.关心帮助他人时,不仅要有爱心,更要懂得尊重,用恰当的方式表达。
【分析】
28.本题考查动作描写的运用。
第三自然段中“瞥”“掐灭”“跟”,运用了动作描写,使用一系列动词体现了动作的无声和自然,表现了短
发女孩对盲人男子的无声尊重。
2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瞬间”“已然大步”是表示中年男子迅速、毫不迟疑的动作,体现他对盲人男子的关心和帮助,体现了他
高尚的人格。
30.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由文章内容“一个新的候车队伍,在一人一狗的身后排开”可知人们达成的默契是什么。
文中写了盲人男子在乘车的过程中,人们对他无声的关心,人们为盲人男子达成“一个新的候车队伍,在
一人一狗的身后排开”的默契。中年男子迅速的的走到盲人男子的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
有一丝骚动,短发女孩怕烟味影响到导盲犬的嗅觉,将烟灭掉。人们的动作是自然而又迅速,毫不迟疑,
所以“我”感到非常惊异。
31.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有:①点明故事发生的
时间、节令和地点;②交代人物活动背景,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刻画人物作
铺垫;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⑤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衬托主题。
本文中最后一段运用环境描写,把车外天气的“寒”与人们内心的“暖”作对比,用车外天气的“寒”衬
托出人心温暖。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关爱,能战胜寒冷的天气和生理的缺陷,给所有人带来尊严、
温暖和快乐。
32.本题考查人物言行的分析。
文中司机看见盲人上车时,首先想要搀扶盲人男子上牟,准备离开驾驶座。后来为了解盲人男子的目的
地,谈谐地跟他交流。体现出司机对盲人礼貌、关心,而且语言诙谐幽默,给人们带来快乐,是一位好司
机。
33.本题考查从课文中得到的启迪,要结合文章主题来谈,语言表达流畅,言之成理即可。
课文讲述了一位盲人男子在候车和乘车过程中,得到众多乘客和司机无声的关爱和深沉的尊重。表现了普
通人的美好心灵,体现出社会的和谐,可以体会到无声的尊重和流淌在人们心灵深处的爱。告诉我们关心
帮助他人时,不仅要有爱心,更要懂得尊重,用恰当的方式表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