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专题06: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024年四升五暑期阅读精准突破(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专题06: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024年四升五暑期阅读精准突破(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6 10:4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暑期突破 专题 06 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一、提问方式
①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②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答题方法
1.要素串联法
写人、写事的文章通常都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抓住这些要
素,就可以提取一些关键信息。因此,概括这些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只要把这几个要素弄清楚了,
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这就是“要素串联法”。有的文章会写不止一件事,但
它一定是围绕一个主线写的,那么我们把每件事分开,分别找要素,最后紧紧围绕主线串联即可。
★备注:如果时间、地点不重要可以省略,但是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必须要有。
2.段意串联法
首先分段,然后把每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概括段意的方法:
关键语句法:筛选语段中的关键句——总结句、中心句、过渡句。
结构层次法:任何语段都有一定的思路层次。
并列式语段,关键词常散布在各层次中。
递进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最后层次中。
转折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转折句中。
总分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总起句中。
核心话题法:即抓取语段中表现核心话题的词语。
以记叙为主的语段——叙述的对象(人、事)
以描写为主的语段——描写对象(景、物)
以抒情为主的语段——情感倾向的词
★注意:1.在各段段意之间,要适当加上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连贯。
2.要注意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详略得当。
3.文题扩展法
文章标题的扩展:对于包含主要事件的文章标题,可采取这种方法,如:武松打虎
4.摘句法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或过渡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
总起句 在一篇文章或在一段话中,可以概括这篇文章或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一
般出现在文章首段或一段话的首句。
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过渡句
过渡句
是一种常见的句式,一般在文章里出现,在两个内容的接驳处,起到承
上启下的作用。
总结句 在一篇文章或在一段话中,可以概括这篇文章或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一
般出现在文章尾段或一段话的末句。
★★备注:标红的题目为该考点对应练习★★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生一课
①大学二年级,一个周末下午,有堂选修辅导课。教师是从另一所大学请来的。当时开学不久,再加
上是周末,学校有好几个活动,班里的同学都很忙,谁也没心思去上什
么课了。我正准备参加年级足球赛,成天忙着在足球场上训练,当然也
不准备去听课,尤其是这种辅导课,我认为简直就是煎熬。
②跑到足球场,才发现没带足球鞋,只好又转身回教室。当我一头
冲进教室,脚步却不由自主地停住了:教室里空空荡荡,只有一位埋头
擦汗的白发老人坐在前排。我这才想起今天下午有课。不知为什么,心
里有些紧张便把脚步放轻放慢向座位走去。“来上课的?”一个沉着的
声音在教室前排响起。我感到有一种深邃的目光在望着自己,我没敢吭
声,坐在座位上套好足球鞋。就在我刚想站起来时,他突然转过身来,一字一句地对我说:“一个人我这
课也要上,不能辜负你。”
③这句话就如同一枚钉子,把我钉在凳子上。他走上讲台,背影有些苍老,但脚步却很坚定。我看见
他打开厚厚的一叠教案,然后转身,一丝不苟地写下一行板书,他的声音依然沉着,而且洪亮,空空荡荡
的教室里响起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回声。我悄悄地把那双足球鞋脱了,又悄悄地拿出课本,仔细地放好,用
一种近乎虔诚的心情去捕捉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
④后来有很多球场上的同学都回来了,和我一样,听这位白发的老人给我们上课。事后我才知道,他
们在操场上等我,老不见人,便来找我。一个小时的精彩讲课转眼就过去了,我真希望时间能过得慢点,
好让更多的同学来听他的课,好像只有这样才不辜负他的一片心。下课了,他拍拍身上的粉笔灰,向我点
了点头,夹起讲义走出教室。望着他的白发和微驼的背,我的眼睛有点湿。
⑤以后,我没有再遇到这位教师,可他说的那句话却深深地铭记在我的心里。真的,无论遇到什么困
难和挫折,我们都不应该辜负别人的信任和尊重,也许只有这样,真诚地对待生活,回首往事时,我们才
不会有什么愧疚和遗憾。
1.仔细读第一至第四自然段,完成思维导图,然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忙着训练 望着老人离去
无心上课 虔诚
主要内容:
2.文中反复提到“不能辜负”,它们都包含了“ ”的人生态度。(用文中语言)其中老师说的“不能
辜负你”与“我”口中的“不能辜负”的关系是( )
A.因果关系 B.转折关系 C.并列关系 D.递进关系
3.比较画“~~~”的句子与下面的句子,哪一句的表达效果更好?并说明理由。
比较句:听了这话,我再也无法离开所坐的凳子了。
4.读句子,完成练习。
把那双足球鞋脱了,又悄悄地拿出课本,仔细地放好,用一种近乎虔诚的心情去捕捉老师的每一句话,每
一个动作……
(1)子中两个“悄悄”和一个“仔细”,可见“我”当时 的心理;而“近乎虔诚”又表现“我”
的情感。
(2)仿照上面句子的写法,把后来的同学怎样进入教室、认真上课的情景,通过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写
具体。
5.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刻画这位老师,请用“___”划出一处,并结合句子,写一写从中你感受到了这位
老师怎样的形象。
【答案】
1.见老人坐在前排 认真听课 紧张 感动 大学二年级时,一位老教师在教室里只来了
“我”一个返回拿鞋的学生的情况下,他不愿辜负“我”,依然认真地为“我”一人上课,让我深受感动的
事。
2.真诚地对待生活 A
3.原句好。因为原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师的话对“我”的影响和震撼力巨大。
4.羞愧、悔过 对老人的敬仰 示例:同学们在操场上等我,老不见人,便来找我。却在窗外看到
教室里的情景,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从后门悄悄溜进了教室。蹑手蹑脚地来到前排,像我一样端
端正正地坐在位子上,认真地听起课来。
5.示例:我看见他打开厚厚的一叠教案,然后转身,一丝不苟地写下一行板书,他的声音依然沉着,而且
洪亮,空空荡荡的教室里响起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回声。
这句话通过对老人的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我感受到他是一位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好老师。
【解析】
1.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概括和理解。
结合第①自然段“我正准备参加年级足球赛,成天忙着在足球场上训练,当然也不准备去听课,尤其是这
种辅导课,我认为简直就是煎熬。”可知我当时忙着训练,无心上课。结合第②自然段“教室里空空荡荡,
只有一位埋头擦汗的白发老人坐在前排。”“不知为什么,心里有些紧张便把脚步放轻放慢向座位走去。”可
知我看见老人坐在教室等上课,当时的心情是紧张。结合第③自然段“我悄悄地把那双足球鞋脱了,又悄
悄地拿出课本,仔细地放好,用一种近乎虔诚的心情去捕捉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可知我认
真听课,当时的心情是:虔诚。结合第④自然段“下课了,他拍拍身上的粉笔灰,向我点了点头,夹起讲
义走出教室。望着他的白发和微驼的背,我的眼睛有点湿。”可知内容是望着老人离去,当时的心情是感
动。可梳理如下:具体的事例:忙着训练→见老人坐在教室前排→认真听课→望着老人离去。“我的心情”
无心上课→紧张→虔诚→感动。
主要内容:我忙着训练无心上课,回教室拿球发现老人在等待上课被感动后认真听课。
2.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文中“一个人我这课也要上,不能辜负你”和“我们都不应该辜负别人的信任和尊重”中的“辜负”意思
是对不住别人的好意、帮助、期望。在文中反复提到“辜负”,它们都包含了“信任和尊重”的生活态度。
正是因为这位老师的做法影响了“我”,所以老师说的“不能辜负你”与“我”口中的“不能辜负”的关系
是因果关系故选 A。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写出原句表达效果好的理由,也就是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就如同一枚钉子,把我钉在凳子上。”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这句话”比喻成“钉子”,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的话对“我”影响之大。“我”被“钉在凳子上”一是因为老师的这句话,二是因为
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震撼了“我”。
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理解和仿写句子。
(1)“我悄悄地把那双足球鞋脱了,又悄悄地拿出课本,仔细地放好,用一种近乎虔诚的心情去捕捉老师
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写出了“我”是怎样听老师讲课的。句子中两个“悄悄”和一个“仔
细”,可见“我”当时“近乎虔诚”又愧疚的心理,表现了“我”对老人尊重的情感。
(2)分析例句,通过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把后来的同学怎样进入教室、认真上课的情景写具体即可。
示例:后来有很多球场上的同学都回来了,他们悄悄地走进教室,轻轻拉开椅子坐下,不发出一点声响,
和我一样,聚精会神地听这位白发的老人给我们上课,还不时地认真做好笔记。
5.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画出一处对老人的细节描写,并结合内容分析老师的形象。
示例:“他走上讲台,背影有些苍老,但脚步却很坚定。”这是对老人动作和神态的描写。通过“走上讲
台”“脚步却很坚定”表现了老人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和即使只有一个学生也要把这节课上好的坚定信念,
充分展示了老人的不凡心胸和气度。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葛亮调虎离山败曹魏
①公元 234年,诸葛亮( )34万大军( )魏国,魏国则派司马懿为大都督领 40万军迎击。
两军在渭水之滨严阵以待。
②双方都知道对方是不容小觑的对手,因此都不敢掉以轻心。诸葛亮在祁山排兵布阵,司马懿则将大
军屯在了渭水之北。出征之前,魏明帝曾嘱咐司马懿到了渭水之畔后,最好坚守壁垒,不要轻易和蜀军交
战。
③司马懿听从了魏明帝的建议,和蜀军打了几场小仗后,就挖沟造垒,只守不攻了。诸葛亮见此情
况,非常焦急,蜀军远道而来,粮草有限,不能长时间地和魏军对峙下去。诸葛亮将计就计,他特意高调
地下达了分兵屯田的命令,要求士兵和当地百姓一起就地生产军粮。此举无异于向司马懿传递一个信息:
蜀军已经想到了解决粮草问题的办法,做好了和魏军打持久战的准备。
④司马懿知道后,不由担心起来,而诸葛亮则一不做二不休,他研制了方便长途运送军粮的木流牛
马,要士兵带着它往来穿梭,以便给敌人造成蜀军不愁没有粮草的假象。他还命令士兵在山上虚搭窝铺草
营,装成和百姓一起屯田的样子,引诱魏兵过来劫营。而司马懿果真动了劫营之心,很想一把火将蜀军的
粮草烧光,逼蜀军退兵。不过,由于担心诸葛亮设下埋伏,司马懿一改过去让主攻部队走在前面的做法,
让部将在前面冲锋,负责吸引蜀军主力出营,自己则领大军在后面支援,趁蜀军主力被吸引走的工夫,烧
掉蜀军的粮草。
⑤然而,诸葛亮早就揣测到司马懿的心思。当他看到魏军袭击蜀军大营时,立即意识到这是司马懿的
佯攻之计。他赶忙命令士兵虚张声势,奔走呐喊,就好像真的调动主力迎击魏军一样。与此同时,诸葛亮
却命一队精兵趁司马懿举大军来烧粮草的时候,偷袭司马鹤的“后院”。蜀军干净利落地夺了魏军的营地,
司马懿及其所领军队杀了好一阵才发现自己上了当,他们被蜀军引入山谷,中了埋伏,一时间利箭如雨点
般从山谷两边射了下来。魏军大乱,想要逃跑,不想其周围尽是蜀军搭建好的草房。蜀军将草房点燃,魏
军登时陷入一片火海。若不是突然下起了雨,司马懿自己也性命难保。
6.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A.讨伐 B.率
7.开始对阵,司马懿只守不攻,诸葛亮见此情况非常焦急,为什么?
8.“分兵屯田”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意思,用“ ”画出来。
9.第④段中,司马懿第一次担心的是
第二次担心的是
10.“双方都在驻扎地做好充分准备,等待来犯之敌。”这个意思可用①段中的一个成语来描述:
11.诸葛亮取胜所用的计策是“三十六计”中的“调虎离山”,该计策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待天以困之,
用人以诱之。结合短文,猜猜这句话的意思是( )
A.等待上天的惩罚,动用计策去引诱敌人。
B.等天气不好的时候再去围困他,动用他人的力量去诱导他。
C.等到自然条件对敌人不利时再去围困他,用人为的假象去引诱调动敌人。
1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答案】
6.BA
7.蜀军远道而来,粮草有限,不能长时间地和魏军对峙下去。
8.要求士兵和当地百姓一起就地生产军粮。
9.蜀军已经想到了解决粮草问题的办法,做好了和魏军打持久战的准备 诸葛亮设下埋伏
10.严阵以待 11.C
12.诸葛亮带领蜀军在渭水之滨打败了司马懿带领的曹魏大军。
【解析】
6.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讨伐:指征伐,出兵征伐。如:讨伐匪寇。
率,带领。句中指诸葛亮带 34万大军出兵征伐魏国。故第一空选:B,第二空选 A。
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第③段“诸葛亮见此情况,非常焦急,蜀军远道而来,粮草有限,不能长
时间地和魏军对峙下去”可知答案。
8.本题考查分析词语的含义。
结合第③段“他特意高调地下达了分兵屯田的命令,要求士兵和当地百姓一起就地生产军粮”可知答案。
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③段“蜀军已经想到了解决粮草问题的办法,做好了和魏军打持久战的准备”、第④段“不过,由于
担心诸葛亮设下埋伏,司马懿一改过去让主攻部队走在前面的做法”可知司马懿第一次担心的是蜀军已经
想到了解决粮草问题的办法,要和魏军打持久战;第二次担心的是诸葛亮设下埋伏。
10.本题考查成语。
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着要来犯的敌人,形容做好完全的准备工作。
“双方都在驻扎地做好充分准备,等待来犯之敌”可用严阵以待来描述。
11.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意思。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的意思是:利用自然条件对敌方不利造成困难的时候,采用人为的假象引诱
敌人就范。主动进攻有危险,诱惑敌人来攻则有利。故选 C。
1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标题的作用有:概括文章内容(中心);作者情感出发点;交代事情的时间、人物等写作对象;全文的线
索;新颖,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
文章写了诸葛亮和司马懿两方领军在渭水之滨严阵以待,魏军只守不攻,诸葛亮将计就计,分兵屯田制造
假象,引诱魏军来劫营,反夺了魏军的营地,魏军大败。
题目“诸葛亮调虎离山败曹魏”概括了文章内容,学生根据文章题目和内容作答即可。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别坐在角落里
那一年,我到省城建筑工地当小工。初来城市与繁华相对,在黄土满天的工地上,我的心卑微到了极
点,觉得自己就是这个城市中的一粒尘埃,被所有人看不上甚至鄙视。
一天中午干完活,师傅带着我去吃饭,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来饭店。
刚到饭店门口,师傅发现他手机忘在工地上了,便叫我先进去占个地
方,他去取手机。
这个饭店在我看来装修豪华,档次高,我穿着脏兮兮的衣服与这里
极不相称(chèn chèng),再看看衣着整齐的别人,我竟无所适
从……
可师傅说了,让我先进来占地方,他平时很严厉,说一不二,我只
好找了一个最角落的地方坐下来。师傅来后找了一圈才找到我,见了我
便对我瞪眼睛:“怎么找这样一个憋屈座位”我脸红地说:“就在这里吧,师傅,我们身上挺脏的。”“我
们来这里吃饭,又不是要饭,换个地方。”师傅带着我换到靠近窗户的地方坐下来他大方地叫来服务员,点
了两个菜,然后说了声谢谢。
我们正吃着饭,突然靠窗户的地方水管爆了,瞬间喷(pēn pèn)了出来,吃饭的客人都放下了碗
筷,快速躲开。就在这时,师傅快速起身,冲(chōng chòng)了过去,看了一下情况,果断跑到厨房
关了总阀。水不再喷了。师傅原来干过水暖,他仔细地看了一下,说问题不大,让服务员先买材料,然后
继续和我吃饭。
服务员回来后,师傅没用半个小时就把水管修好了。饭店老板非常感谢,提出我们这顿饭免单,那一
刻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可没想到,师傅却坚持付了饭钱,说是举手之劳,就连最后老板提出给五十元劳
务费,他也拒绝了……老板一直把我们送出了门,走了很远,我还看见他站在饭店门口向我们挥手,那一
刻,我的心里无限感慨。
坐在公交车上,我有许多敬佩的话想要对师傅说,当我们目光相碰的时候,师傅先开口了,对我说:
“小程,师傅也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但我为自己骄傲,因为,我靠自己的力气吃饭,没偷没抢,不比任
何人低一等的。今天吃饭,我看得出来,你专挑角落坐,完全是你自己看不起自己。我在这里干了十年
了,经验告诉我,这个城市不排斥任何一个人,关键是你要有自信,并努力开创一片天地。
师傅的一席话,说得我热泪盈眶(kuāng kuàng)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身体里涌动着的一股力量,
推动着我相信自己,并融入这个城市。
13.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14.为提高阅读的速度,读文章时可以带着问题读。那么读这篇短文时,你是带着哪些问题阅读的呢?请
写写吧。
问题一:
问题二:
15.简要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16.短文第 3自然段“我”无所适从的原因是 ;
最后一自然段中的“力量”指的是 。
17.短文以“别坐在角落里”为题,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
13.chèn pēn chōng kuàng
14.文章中坐在角落的人是谁? 他为什么要坐角落?
15.短文写“我”和师傅一起出去吃饭时,师傅告诉“我”不要坐在角落里,并无偿为饭店修好了水管,
告诫“我”做人要自强自信。
16.“我”穿着脏兮兮的衣服与饭店极不相称 内心的自信
17.①不要坐在不方便、不起眼的角落里;②不能自己看不起自己,要有信心,靠自己的努力开创天地。
【分析】
13.本题考查根据词语选择正确拼音的能力。根据词语选择拼音这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
学生克服方言困扰,读音正确标准即可。还要注意一字多音现象。
14.考查阅读质疑的能力。通过题目“别坐在角落”我们可以提出疑问:谁坐在角落?他为什么坐在角
落?谁让他别坐在角落?最后还坐在角落吗?坐在角落里的含义是什么?等等。
15.考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从什么人做
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16.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前文“这个饭店在我看来装修豪华,档次高,我穿着脏兮兮的衣服与这里
极不相称,再看看衣着整齐的别人”可知这是因为我内心自卑,觉得自己脏兮兮的衣服和饭店豪华的装修
不相称。听了师傅的话,我获得了自信,这种力量指的是内心的自信。
17.考查理解题目的含义。结合师傅的话可知“坐在角落”指的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而“别坐在角落
里”的意思是不要坐在角落里,不要自卑要自信。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
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
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
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
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
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 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
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
命;我要开花,是由于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
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着自身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以自己灵性的洁白和
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花。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两朵地盛开着,花朵
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
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和悬崖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
合。
几十年后,无数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
的芬芳;无数的人们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8.“诞”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
“诞”在字典中有以下 4种解释:①出生;②生日;③欺诈,虚妄;④放荡。在第一自然段的“诞生”一
词中应选第 种解释。
19.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鄙视( ) 牢记( ) 讽刺( )
20.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1.批注是常用的读书方法。请在文中方框里从语言、表达方式、情感等方面为画线段落写批注。
22.用“——”画出文章带给我们的启示,并写出对这句话的理解。
23.对题目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心田上的美丽的百合花。
B.野草心上的百合花。
C.百合花心里有坚定的信念,通过努力,实现价值。
【答案】
18.D dàn ①
19.鄙夷 谨记 讥讽
20.一株生长在断崖边上的小百合,不顾野草的讽刺,即使环境恶劣也依然坚持自己的使命开花,最终开
满了山谷,引来了游人的驻足。
21.这段话用排比和反复的写作手法,表现了百合信念坚定,执著追求的形象特点。
22.“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开花是百合的使命,只有开了花百合才算
是发挥出了它的存在价值。我们也要努力“开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3.C
【解析】略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都说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②记得六岁那个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在春日阳光的映照下,母亲却明显地
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母亲端详着我,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
般。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
犯了难:在物质条件匮乏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
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
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
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
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用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恐无措的螃蟹,母亲
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
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
了螃蟹,如此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
择吧!在抓起和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挣扎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摸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
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
的“沙沙沙”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
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
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
那只母蟹。
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
母亲的心吧!
——选自《儿童文学》,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推想第③段和第⑦段加点词语的意思,并写下来。
①匮乏
②惶恐无措
(2)短文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3)默读⑤﹣⑨自然段,并完成练习。
Ⅰ作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哪几个场景?请依次写下来。
⑤母亲翻找螃蟹——⑥ ——⑦ ——⑧
——⑨
Ⅱ细读文段⑨这个场景,从母亲的神态和动作中,你体会到母亲怎样的情感,请写下来。
(4)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这些句子中,“寒冷的春日”反复出现,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请写下来。
(5)联系全文,体会这篇短文结尾的特点,想一想并写下来。
(6)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加这个题目的理由是:
【答案】
(1)指贫乏;缺乏。 指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2)短文主要讲述了“我”六岁时大病初愈没有胃口,想吃螃蟹,母亲便在冰凉彻骨的溪水里给“我”找到
了一只螃蟹,是一只母蟹,并生出了许多小蟹子,母亲最终把螃蟹放了的故事。
(3)母亲发现螃蟹 母亲抓起螃蟹 母亲内心思忖 母亲最终放了螃蟹 从母亲的神态和动作
中,我体会到母亲内心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挣扎与折磨,表达了母亲对世上所有母亲都有爱子情怀,
都会爱护孩子的思想感情。
(4)“寒冷的春日”反复出现,表现出无私地母爱。
(5)照应文章的开头。
(6)母亲的心 天下所有母亲都是爱孩子的。
【详解】
(1)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①结合短文第③自然段中“在物质条件匮乏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可知,“匮乏”在文中指
物质条件很缺乏。匮:不足;缺少。乏:缺乏。“匮乏”的意思是:缺少,贫乏。在文中指物质供应不够。
②结合短文第⑦自然段中“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恐无措的螃蟹”可知,“惶恐无措”在文中形容手里的螃蟹
很惊慌。失措:失去常态。“惊恐无措”的意思: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文中形容螃蟹在母亲手中感到害
怕得不知如何是好。
(2)本题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短文第③自然段中“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
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第④自然段中“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
“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第⑤自然段中“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
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第⑥自然段中“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
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第⑦自然段中“她赶忙迅捷地用双手捞起
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恐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
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第⑧自然段中“她的内心经历了怎
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挣扎与折磨”,第⑨自然段中“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
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可知,故事主要讲的“我”六岁时大病初愈没有胃口,想吃
螃蟹,母亲便在冰凉彻骨的溪水里给“我”找到了一只螃蟹,是一只母蟹,并生出了许多小蟹子,母亲最
终把螃蟹放了的故事。
(3)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⑥自然段中“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可知,本段
描写了母亲发现螃蟹的情形;结合第⑦自然段中“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用双手捞起了螃
蟹”可知,这一段描述是母亲捞起螃蟹的情形;结合第⑧自然段中“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
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此数次”可知,这一段主要描述
了母亲思忖的情形;结合第⑨自然段中“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
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可知,这一段主要描述了母亲最终放了螃蟹的情形。
结合第⑨自然段中“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
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可知,这几话抓住了母亲的动作和神态进行描写,让我们体会到母亲
内心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挣扎与折磨,从母亲对螃蟹的“一抓”“一放”可知,母亲当时可能想:为了
孩子,我应该把螃蟹带回家。可再看看螃蟹的幼子们,我应该把螃蟹放了。作为都是母亲,她选择把螃蟹
放了。表达了母亲对世上所有母亲都有爱子情怀,都会爱护孩子的思想感情。
(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短文第④自然段中画线句子“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第⑤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春天的溪水冰凉彻
骨”,第⑧自然段画线句子“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第⑩自然段画线句子“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
里”可知,“寒冷的春日”在这些句子中重复出现,写出了天气虽然寒冷,但是母亲爱孩子的心是热的。母
亲为了孩子,不怕寒冷,表现出无私的母爱。
(5)本题考查句段的赏析。
结合第①自然段中“都说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与第 自然段中“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
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吧”可知,最后一段话照
应了短文的第一自然段。
(6)本题考查加标题。
通过读短文,可知,短文主要写母亲为孩子病愈后想吃螃蟹,冒着寒冷的天气到小溪边的石头下去寻找,
终于找到了一只,可看着母蟹生出的小蟹,不忍心把螃蟹捉回家,经过思忖,母亲还是把螃蟹放了。表现
了做母亲的心情。故可以给短文拟标题:母亲的心。理由可以是: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只要是母亲,都会
爱自己的孩子的。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风雪夜中的一盏灯
我家对面有一座山,山腰上有一所学校,童年,我就在这里上学。隔着弯弯曲曲的小河和绿油油的稻
田,我的窗户正好对着学校里张老师的窗户,我常常喜欢向那里眺望。每晚,那个窗口都闪烁着灯光。
那一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天气也格外冷。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早早就钻进了铺得软软的被窝。
一觉醒来,我又习惯地向对面山腰望去,透过纷纷扬扬的雪花,张老师的窗口像往常一样闪烁着灯光。在
这沉沉的雪夜,这灯光显得分外明亮、耀眼,我猛然想起,张老师的木柴已经烧光了!这样冷的天,张老
师拿什么取暖?我急忙翻身下床,悄悄爬上小楼阁,把大哥留着大年三十炖猪头的好木柴“背”了一捆,
向对面山腰跑去。
赶到老师窗下,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寒风夹着雪花顺着窗棂的缝隙不住往里灌,年久失修的窗扇
也在风中不住颤抖着。张老师握着红笔,正在批改作业。他不停地跺脚,还不时放下笔来,往手里哈着热
气,灯光照着他清瘦的面庞和冻得发青的嘴唇,他的鼻尖和耳朵冻得通红……
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就像吞进了铅块,难受极了。我贴着窗户,轻轻地叫了一声:“张老师”。他吃
惊地抬起头来,认出是我,便急忙打开了门……回到家,我又钻进被窝,还做了一个梦:我梦见张老师穿
着厚厚的新棉衣,坐在红红的炭火旁给我们批改作业,他的眼睛闪着光,脸上露出了笑容……
学校门前的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一批批同学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张老师窗口的灯光却无论风
霜雨雪,严寒酷暑,每天都亮到深夜。他是在用青春和心血点燃着知识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路……
2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年久失修:
严寒酷暑:
2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
27.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为张老师送柴,说明 ;
在这样的夜晚,张老师伏案批改作业说明 。
28.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9.“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就像吞进了铅块,难受极了。”这句话中,“我”难受是因为
30.“学校门前的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一批批同学来了又去,去了又来。”这句话的含义是
31.题目“风雪夜中的一盏灯”中的“灯”表面是指 ;更
深一层的含义是指
32.下面几部作品,属于我国民间故事的是( )和( )。
A.《八仙过海》 B.《白雪公主》 C.《梁山伯与祝英台》 D.《丑小鸭》
33.下列对作品或人物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和( )。
A.《田螺姑娘》的是孤苦伶仃的谢端和神女田螺姑娘之间的故事。
B.白娘子是天上的神仙,他为了帮助牛郎来到人间。
C.孟姜女寻夫来到长城,得知丈夫死亡的噩耗,就在长城上哭了三天三夜,把长城哭倒了,漏出了丈夫的
尸骸,孟姜女安葬了丈夫后投海而亡。
D.刘三姐是大家小姐,精通音律,琴弹得特别好。
【答案】
25.年代久远,荒废失修。 环境的恶劣难以适应。
26.环境描写 衬托出当时天气非常寒冷,张老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恶劣
27.“我”尊敬、关心张老师 张老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28.短文主要描写了在一个严寒的冬天,“我”“背”了一捆木柴送给张老师,看到了张老师工作及生活条
件的恶劣。表达了我对老师的热心劳动、对我们的负责耕耘、的感激之情。
29.张老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恶劣,工作却那么辛苦,担心她会把身体搞垮
30.在漫长的岁月中,老师培养了一批批学生
31.张老师家中的一盏灯 张老师用青春和心血点燃着的知识明灯
32.A C
33.A C
【解析】
25.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年久失修: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文中形容的是张老师的窗扇年代久远,荒废失修。
严寒酷暑:环境的恶劣难以适应。文章形容的是当地的天气环境恶劣。
26.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从画横线句子中的“寒风夹着雪花”“风中不住颤抖”可知这是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交代事情发
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这里的环境描写主要是要衬托出冬天
天气的严寒以及张老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恶劣。
2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文章第二自然段中的“我猛然想起,张老师的木柴已经烧光了”以及最后一段“他是在用青春和心血点
燃着知识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路”可以看出,“我”本来已经要睡觉了,但心里依旧牵挂着张老师,
“我”为张老师送柴,说明“我”尊敬、关心张老师。
28.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可以按照时间、地点、谁做了什么、结果如何、表达了什么情感的思路去概括。本文的时间、地点是,在
一个冬天,一所学校。主人公是“我”和张老师,事件是“我”为张老师送柴,最后要表达的是“我”对
老师的热心劳动、对我们的负责耕耘、的感激之情。
29.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句子的“看着这一切”指的是张老师的工作、生活条件以及“他不停地跺脚,还不时放下笔来,往手里哈
着热气,灯光照着他清瘦的面庞和冻得发青的嘴唇,他的鼻尖和耳朵冻得通红”。因此“我”难受是因为张
老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恶劣,工作却那么辛苦,担心她会把身体搞垮。
30.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句子“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暗示着张老师在这所学校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在这漫长的岁月
中,张老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像这花开花落的桃树般。
31.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文章第三自然段中的“灯光照着他清瘦的面庞和冻得发青的嘴唇”提到了张老师家中的“灯”,这里的
“灯”就是表面的灯,指的是张老师家中的一盏灯。
作者用“灯”隐喻张老师对教育事业的付出,用自己的青春和心血点燃着的知识明灯,为学生照亮前行的
道理,这是题目更深一层的含义。
32.本题考查民间故事。
A.《八仙过海》:八仙过海,是在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白云仙长有回于蓬莱仙岛牡丹
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
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的起源。
B.《白雪公主》:白雪公主是广泛流行于欧洲的一个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故事版本见于德国
1812年的《格林童话》。讲述了白雪公主受到继母皇后(格林兄弟最初手稿中为生母)的虐待,逃到森林
里,遇到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历史学家巴特尔斯据称白雪公主的历史原型是 1725年生于德国西部美茵河畔
洛尔城的玛利亚·索菲亚·冯·埃尔塔尔。
C.《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这是一个口头传承的传说故事,叙述祝英台女扮男装
求学,结识同窗梁山伯,最终却无法结下姻缘的爱情悲剧。
D.《丑小鸭》:丑小鸭》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首次出版于 1843年。这本书写了一只天鹅蛋在鸭
群中破壳后,因相貌怪异,被鸭群鄙弃,历经千辛万苦、重重磨难之后长成了白天鹅。故选 AC。
33.本题考查文学知识积累。
A.《田螺姑娘》是福建省福州市地方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出自《搜神后记》卷五。故事讲天帝知道谢
端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很同情他,又见他克勤克俭、安分守己,所以派神女田螺姑娘下凡帮助他。
正确。
B.白娘子是一条修行千年的白蛇精,不是神仙。织女才是为了帮助牛郎来到人间。故错误。
C.据民间传说,在秦始皇时,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被强迫修筑长城。她不远千里去送寒衣,然而却未找
到。她在城下痛哭,城墙因而崩裂,露出了丈夫的尸骨。孟姜女痛不欲生,投海而死。故正确。
D.刘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人物,古代民间传说歌手,聪慧机敏,歌如泉涌,优美动人,有“歌仙”之
誉。人们对刘三姐无比喜爱,有关她的故事与记载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当成节日来纪念她。刘三姐
是唱歌唱得特别好。故错误。故选 AC。
同课章节目录